?

產業扶貧中農民科技教育研究

2022-05-16 09:44楊雨萱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產業扶貧研究分析

楊雨萱

摘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蓬勃發展,對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培養新時代的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是新時期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新的歷史任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和建設進行思考。產業扶貧是鄉村振興最直接、最有效的銜接點,要充分認識產業扶貧對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重要意義,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推進產業扶貧項目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現產業興旺的總體要求。

關鍵詞:產業扶貧;農民科技教育;研究分析

2020年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之后,現行貧困標準下我國絕對貧困現象將基本消除,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為世界減貧理論、減貧事業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扶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新時代,農業農村的發展已經不能靠簡單的勞動堆積來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給我國農業產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急需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來作為支撐。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依托科研院校、科研單位、農業推廣服務中心、技能培訓學校等相關機構,實施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幫助農民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理念,掌握先進的農業經營管理技術,進而構建宜居宜業農村,實現鄉村振興。

一、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就目前農村居住的人口情況來看,留守在農村的農民基本都是老弱婦孺,這些農民絕大多數只具備小學及以下文化,農戶家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基本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尤其是“90后”,他們由于從小較少接觸農活,長大后也不愿留在農村務農。農村很有可能會出現勞動斷層,農村土地將大面積丟荒。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就是根據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對農民開展專業化、職業化的科技教育培訓,讓農民真正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看到農業發展希望,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只有這樣,我國的農業發展才能有勞動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才能得到有效實施,農村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二)有利于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相較于國外而言,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仍然低于國外,農業生產方式仍然比較粗放。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利用效率較低,化肥、農藥利用率雖逐年提升,但綜合利用效率仍然保持在30%~4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利用效率。隨著農業生產轉型,傳統的小農生產開始加速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農業生產對先進農業科技、生產裝備、新型職業農業的需求越來越大[1],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正好能夠增強農民綜合素質,讓農民能夠掌握并運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裝備來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三)有利于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能夠幫助農民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業的綜合產出率,讓農民能夠從農業生產中獲得更多利潤,進而實現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進入名錄的家庭農場數量超過60×104家,年銷售農產品產值達到1946×108元。

(四)有利于構建和諧安定的經濟社會

農業作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業也隨之發生著巨大變化,被時代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使命,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要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吃得好、吃的健康,農業在實現高產出、高效益的同時,也要做到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F代農業也對農民素質、農技裝備提出了新的需求,必須通過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才能為現代農業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民素質的提升,收入也會隨之增加,農村社會也將變得更加和諧穩定,鄉村將得到振興。

二、科技在支撐產業扶貧上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同樣的,農業科技革命能夠帶來農業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和農業生產力的極大提高,農業科技創新不僅導致生產手段變革、生產資料規模擴大及效能提高,也導致了農業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組織完善,促進了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在技術創新和由此帶來的收益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33],須要依靠科技創新應用來實現強農惠農富農??梢?,科技創新應用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脫貧致富、防止返貧和鄉村振興協同推進的關鍵因素??萍荚诋a業興旺和脫貧攻堅上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科技在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具有持久性作用??萍寄軌蝌寗愚r業產業發展從初級形態到高級形態,再由新的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產業高級形態向更高級形態轉化,如此循環上升,進而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益、強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貧困地區的農業大多數處于初級和原生態的產業發展階段,唯有依靠農業科技的持續創新驅動,才能把貧困地區的特色農業資源、特色農業產業轉化為強農富民產業。其次,科技在聚合產業鏈要素中具有先導性作用?!罢a學研”的一體化發展能更好地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聯結與耦合?,F代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質量、潛力與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和互為因果的關系。產業發展質量越高、科技水平越強,越能吸引社會資本、龍頭企業和新型主體參與產業發展,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社會資本優勢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組織帶動作用。通過強化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新型主體等要素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探索以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產業園區帶動等多元化利益聯結方式,拓展地租收入、務工收入、股份收入等增收途徑,可以讓貧困農戶更多參與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再次,科技對激發產業成長具有根本性作用。農業科技創新中既有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的遺傳育種、種養技術、病蟲害防治、農機農藝、土壤改良、智能裝備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也有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知識信息、專業技能、技術服務的應用人才,創新成果和應用人才的結合才是驅動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科技支撐產業扶貧的路徑優化

產業技術體系一直是產業扶貧中重要的一支力量,真正發揮了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了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模式,既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重要力量,也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因此,以科技支撐激發產業內生動力,需要進一步優化產業扶貧路徑,促進產業興旺,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構建產業幫扶長效機制。

四、結論

新時期賦予農業從業者的任務是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通過科技培訓進一步提高生產經營者的技術及管理技能。農業從業者在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充分利用德宏及省級的教育培訓資源,開展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推動德宏社會經濟發展,這是農業從業者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面向農村、面對農民群眾新的歷史任務,也是實現農業從業者長足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春梅.提高農廣校教學質量的3點建議[J].農民科技培訓,2009(3):8.

[2]孟海英,賈利田.新時期農廣校發展的活力在于創新[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3):87-89.

[3]呂開宇,施海波,李蕓,等.新中國70年產業扶貧政策:演變路徑、經驗教訓及前景展望[J].農業經濟問題,2020(2):23-30.

猜你喜歡
產業扶貧研究分析
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產業扶貧的實踐困境
廣西省產業扶貧探析
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
校園網絡安全的體系研究
踐行“產業扶貧”農民增收超10倍
淺談廣電光纖通信接入技術
關于變壓器高壓試驗技術的研究分析
淺析迪慶州精準扶貧情況
“產業聯盟”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路徑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