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國民居建筑與地域特色融合的研究

2022-05-16 09:08白翠麗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居特色建筑

白翠麗

摘要:民居建筑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的建筑物質和精神財富。本文就中國傳統民居建筑形式以及構成民居建筑地域性特色的要素進行歸納總結,并且對中國現代民居建筑與地域特色融合的方法予以分析。

關鍵詞:民居建筑;地域特色;融合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的大幅更新,各行各業進入空前高速運轉的時期,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已漸漸懶于烹飪傳統菜肴。這些所謂的“現代”、“快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據著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建筑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如此高速城市化進程中,傳統民居不斷被蠶食,在全國民居建筑“大一統”的情況下,現有的民居建筑早已失去了與當地相符合的地域特色。

一、中國民居建筑的現狀

回歸自然,回歸鄉土,是新世紀最高層次的生活追求。對于民居的發展,當然是贊成繼承傳統,然而繼承傳統不是守舊,更不是一味地搞假古董,要弄清傳統的真諦。中國城市建設中大片大片地“推倒重來”,幾乎把所有城市都變成了沒有歷史沒有個性的新城,更糟糕的是新建筑沒有了地方文化氣質,粗淺平庸。

二、中國民居傳統建筑的形式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區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平面布局是以院為特征,傳統四合院是由正房、廂房、倒座、耳房、罩房、游廊、宅門和院落組成的,由前向后呈縱向發展,橫向擴張,通過墻、廊、門、院、亭、巷、道的連接圍合。在黃土高原溝溝壑壑里,晉陜窄院有著這一地域的鮮明特點,它主要是由正房、倒座、廂房、院墻和宅門圍合而成,對外封閉,對內開放,有明確的中軸線。匯集江南特色的民居建筑當屬皖南民居,山嵐、云氣、溪光、樹影映襯著的黛瓦粉壁,天際線上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組合,四水歸堂的天井院,精雕的門罩和高大開敞的廳堂,特色鮮明。

三、構成民居建筑地域性特色的要素

城市形態風貌在民居建筑上的表現。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城市總體格局的重要基礎,例如北京的工整的四合院組成城市規則的網格狀城市格局。民居建筑的形象外貌(包括造型、輪廓、色調)是城市整體風貌的重要組成,例如江蘇周莊的水鄉風貌都是由民居(包括商鋪)外貌及其環境風貌構成。民居建筑的環境空間(包括內部院落空間及外部街巷空間)也是整個城市環境特征的重要表現,例如昆明傳統的前店后院,下鋪上宅的民居。

地方民俗文化在民居建筑上的表現。民居建筑是城市中最大量的最基層的人們——老百姓生活起居、棲息的場所,它承載著人們在其中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民居建筑能夠充分反映出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民居建筑還可以展示民俗文化的風采。各地民居都有其家庭禮儀秩序、待人接客程序、婚喪喜嫁習俗、內外裝飾趣味等等。還有一方面,民居建筑也能夠體現宗教文化的特征。

四、中國現代民居建筑與地域特色的融合

1.民居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自然環境對民居建筑的的影響,首先反映在地理條件對房屋布置、院落組織、住宅選址的村落布局等方面的影響。在桂北、湘西、黔東南地區流行的“吊腳樓”,依山傍水而建,前部立柱建成架空的樓層,后部落地并層層凌高,顯然與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相關。在黃土高原上,靠近溝壑塬邊地帶多為靠山式窯洞,而塬面寬闊地帶因為沒有天然崖壁利用,則多為地坑式窯洞。由此可見,各地民居建筑與當地的地理條件是緊密相連的。

民居建筑在發展過程中,同樣受到了氣候條件的制約和影響,使得各地的民居建筑因氣候不同而出現諸多差異。如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并為漢族、滿族、白族、彝族、回族等居民所喜愛的木構架合院式民居建筑,大致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形成南北兩種不同的風格。在華北平原地區,天井大,多為南北向矩形平面;房屋圍護墻體厚重,屋頂也厚重,外墻一般不開窗,室內設炕取暖,這與當地干燥寒冷的氣候相適應??梢?,不論何地何種民居建筑,都具有與當地氣候條件相融合的特點。

民居建筑作為人工建筑物,都是用有關的材料構筑而成,不同自然環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為人們營建活動所提供的建筑材料的種類和數量不同,直接影響到各地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發展。井干式民居建筑之所以至今仍在東北及西南林區流行,重要的原因在于當地有著豐富的林木資源。

2.社會環境對民居建筑的影響

生活習慣對民居建筑有著重要影響。家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們不僅在家中寢臥、飲食、娛樂,還在家中進行婚喪嫁娶、祭神拜祖、招待親朋等活動,不同生活習慣影響民居建筑的結構和布局。比如,朝鮮族人習慣于集寢臥、飲食、起居、社交與同一大的空間,于是廚房靠起居室而設,居室內用推拉門進行空間分隔與劃分。因此,在民居建筑中要體現出文化設計構思感受體驗這一過程,使人們在住房中能享受到當地生活風情。

家庭結構也影響著民居建筑。相對于社會而言,家庭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社會細胞,因而相對于外界來說,住宅便是一個獨立和完整的整體。就其內部結構來說,一個家庭是由若干有一定血緣關系的人所組成的,家庭成員之間是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這就導致了住宅內部的布置與空間劃分既要緊密聯系,又要有一定的分隔和獨立性。

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民居建筑。住宅不僅要滿族家庭成員生活的需求,還必須與家庭的經濟生活相適應。譬如,同是在江南水鄉地區,農村的民居建筑往往前有曬場,后有后院,用以存放農具、飼養家禽;而在城鎮中,則常常見到生活與經濟活動結合在一起的前店后宅式、下店上宅騎樓式民居等;至于城鎮中官僚富貴及大地主的大型宅院,宅強調的是豪華、舒適,并往往建有花園以供家人游玩和休息。

五、結論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不同的土地和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民居建筑,它們就像是一部磚石鑄成的史書。由前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居住經驗,到后人不斷地修繕和改進,才形成現如今最適合當地人居住的居所。在當今社會建筑產業中,人們往往忽視了民居建筑中對地域性建筑設計的啟示,而盲目地追求奇、特、新。如何從前人營造的居所中學習,并將現代民居建筑和地域特色更好地融合,使其地域文脈與特質不喪失,是我們今后需要思考并學習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朱良文,傳統民居價值與傳承,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趙新良,詩意棲居——中國傳統民居的文化解讀(第三卷),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 潘谷西,主編,中國建筑史(第五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 白云翔,中國史話·物化歷史系列——民居建筑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民居特色建筑
民居智庫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