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并舉框架下公共體育教學改革

2022-05-16 14:53孫玉寧韓冰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五育并舉公共體育教學改革

孫玉寧 韓冰

摘要:領導人的融合思想作為一個邏輯框架是構建中國特色人才培養課程的前提。在“五校并舉、融合教育”的理念下,高校公共體育在課程設置、評價、教學實踐以及體育“五教”的初始內容等方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符合國家的體育理念通過體育教育,學生的道德、智力、身體、審美和勞動技術發展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提煉學科的理念、方法和策略,這是基于五育的整合和教育效果的優化,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收集典型案例,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培養一批對五育課程整合理念有深刻理解、具有學科教育創新能力、具有學科實踐能力和影響力的新型教師。

關鍵詞:五育并舉;公共體育;教學改革;高校

引言:

領導人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中明確定義了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工作目標,與此同時,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領導人對體育的解讀不僅是對過去體育發展的經典總結,同時也對未來體育發展具有宏觀指導意義。隨著新時期體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已不能適應體育教育的發展。因此,為了促進體育課程內涵的發展,建設一流的本科、一流的專業、一流的人才,必須吸收更為新型的“五育”教育理念的先進經驗,以學科教育為切入點,優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策略,穩步有效地推進深水區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一、構建持續改進機制

對于高校階段的體育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工作中,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對先進思想和教學模式的引導和借鑒。以“請進來,請出去”的形式,通過學習和引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開闊視野,認真研討,并結合本地實際,逐步探索出一種更有效、更便捷的教學模式。二要充分發揮教研人員和學科專家的示范引領作用。要努力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師,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搭建更多的平臺,推動更多的教師投身于教學研究,致力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優化。教研部派出教研人員進學校、進課堂,俯身參與學科教研和課堂教學指導,與學科教師進行思想交流,解決困惑。同時,教師作為教育者,也要接受評價。一是接受學生的評價,學生要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評價教師的教學是否創新,能否吸引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人文關懷,教師的指導是否有用,寫出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并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他教師也應接受其他教師的評價。其他教師要對被評教師的教學計劃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指出優秀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因為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接受多方面的評價,促進教師自身的反思和進步。

二、提高課程多元表現

課堂教學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載體,以知識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學生與自己之間的競爭。在有針對性地自我分享學習內容后,我們可以找到具有相同學習內容的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共同尋找合適的、科學的小組學習方法。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我們還應該提高專業認證所需選修課程的比例;課程設置應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茖W合理地設置選課模塊和學分,保證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平時的體育教學也必須有規律,不能依靠教師的學習安排進行授課,教師應根據“學習表現”的類型,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結合以能力和質量為出發點的課程和內容的教學需要,靈活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信息教學法、雙線教學法等,以項目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并盡可能利用現代教學信息技術整合傳統的解釋方法,開發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形成傳統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線上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將游戲法和競賽法與慕課、微課、Flip等不斷演變的數字教材相結合,利用大數據時代的技術和資源組織混合教學班,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優質高效的教育成果。

三、建立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課程評價的發展離不開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支撐。由于課程評價仍然是課程理念,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指標評價體系,以便在“五育并舉”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對課程進行評價。課程評價體系應注重促進學生知識的獲取,課程狀況和學生成績,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引入傳統的教師評價方法,以學生學習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出發點,確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績效果。在有效教學中,學生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合作交流和活動研究進行知識建構和能力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和爭論者,對學生的情感性引導要大過于知識性的引導。我們需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師整合”開始,鼓勵學生采取積極的態度,刺激學生的學習成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創造一個相互接受的學習環境。建立多層次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課程設置、課程目標、對教學氛圍的重視程度、學生學習行為以及獲取專業知識、認知、重點和難點以及人文學科的目標,確定一級的指標,二級和三級指標實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以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分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課程評價的主要指標有“課程本身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和“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在這些指標對提高教學質量的影響之間,應占不低于20%,尤其是“課程實施過程評價”和“課程實施效果評價”應不低于30%。二級指標應從一級指標的構成入手,進一步分解一級指標,如“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可進一步分解為學生的參與狀態、溝通狀態、成就狀態和思維狀態,而“課程本身評價”可分解為課程內容新穎性、系統完整性和教學連貫性,分別占20%、40%和40%。第三級指標(最后一層指標)是第二級指標的進一步分解以及深化。如,“能夠正常地參與體育鍛煉以及體育活動”的指標為“第一層次”,“能夠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對于體育鍛煉擁有良好興趣”的指標為“第二層次”,“不光可以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而且可以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帶動他人進行鍛煉”的指標為“第三層次”,建議的占比分別為40%、30%和30%。

例如,引入ABCD模型來表達課堂“學習輸出”的目標。其中,A代表觀眾,即“誰會做”,B代表行為,即“做什么”,C代表條件,即“在什么情況和標準下”,D代表程度,即“達到什么程度”。這四個方面有機結合,形成了目標明確、可實施性強的“學習輸出”目標。如上所述,以課程能力目標舉例:如果教學能力目標改為:“85%的學生掌握了一分鐘內短跑起跑、蹲起跑和400米跑的標準技術動作”,或“90%的學生在一分鐘內游泳65米,并有正確的自由泳技術動作”,或“95%的學生能清楚地解釋人體骨骼肌的分類和主要活動形式”。課程目標的“學習輸出”標準越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和方向性就越強。

結束語:綜上所述,將“五育并舉”理念融入大學體育公共課程學習體系,將優化大學課程學習環境,不斷促進建立和完善體育公共課程機制,善于發現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姜銀興.論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價值取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1(8):145.doi:10.3969/j.issn.1008-7427.2011.08.083.

[2]吳艷萍.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路徑探索[J].科教導刊,2019,(10):54-55.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4.025.

猜你喜歡
五育并舉公共體育教學改革
建設教育強國的鴻篇巨制
“五育并舉”育新人:開啟首都教育新時代
走向“五育并舉”的現代學校管理
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swot分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