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與對策

2022-05-16 14:53李洪波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對策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李洪波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加,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必須進行有效對策的探討分析,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學好基礎知識,明確發展目標,積累下豐富的知識經驗,真正得以身心健康成長。要從不同角度、新的層面出發,去探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通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實現教學實踐工作的有序化推進,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對于自身發展、社會活動等充滿期待。本文特意展開了相關對策的總結研究。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對策研究

引言:

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單方撫養,或由親屬代為照顧,家庭因素導致童年生活不美滿、不幸福的孩子。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困難較多,性格、人格、行為習慣的養成阻力很大,需要學校方面與各位教師的特殊照顧。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案,其必要性不言而喻。給予農村留守兒童們最需要的關懷,更多的鼓勵,他們的學習動力十足,才有機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并不樂觀,存在著多方面問題亟待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形式化、表面化,直接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阻力重重,個性化發展、成熟化發展等目標的實現異常困難。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包括:

1.1學校教育觀念的偏差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以說教的方式進行,雖然現在有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但教材內容大部分只適合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心理團輔活動所需的材料設備沒辦法滿足農村留守兒童的需求。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對出現問題的學生通常是進行“思想教育”,沒有理解學生內心的感受,導致學生的問題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解決。

1.2家庭教育觀念的偏差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通常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可以了。這樣的家庭教育觀念忽視了孩子內心的需求,孩子會誤以為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親子之間的關系逐漸淡漠。因此,父母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同時也要滿足其親情的需要。

1.3專業師資力量的匱乏

教育部已提出了明確要求,需要中小學校配備兩名以上專門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老師,來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指導,注重解答留守兒童學習上及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是,許多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老師,甚至為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更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大多數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均由班主任或是其他學科老師兼任,在面對復雜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時,經常出現“盲目指導”的現象。這樣一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越來越多,學習問題、生活問題均未得到妥善解決。

1.4優秀校園文化的缺失

校園文化是一種間接影響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隱形文化,在校園文化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目前農村學校的校園文化幾乎沒有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留守兒童極難接觸到優秀的校園文化,進行知識內容的有效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農村中小學還沒得到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心理問題只有在出現危機事件后才進行處理,沒有事前進行干預。所以,通過校園文化的形式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很有必要。

2、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構建監護體系

政府應該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建立學校、家庭之間相互溝通機制,從而使得社會、學校與家庭形成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合力,以此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的發展。社區首先統計留守兒童的人數,對其家庭情況、年齡、住址有詳細的了解,并對有需要的留守兒童進行補充監護。其次,還要督促父母經常性的了解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指導,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留守兒童更多的參與其中,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律以及自強。

2.2做到因材施教

在學校教育中要能夠根據留守兒童的特點進行分門別類的統計和對待,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教師要能夠為留守兒童創設相應的條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來豐富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這些活動開展同時,不僅可以讓留守兒童體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多的是能夠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比如,對于一些表現欲望比較強的留守兒童,可以讓其參與到板報、校報、知識競賽以及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的活動當中,滿足這些兒童自身的發展需求。在教育教學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根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情況因材施教,以此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不要粗暴急躁,并不能僅僅指責,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來進行引導和解決,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心理醫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2.3加強親子互動

要能夠認識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的父母至少要每個星期與留守兒童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增加親子互動的時間以及機會。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身體之外,還要關注孩子的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還可以給孩子講述自己在外的經歷,使得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感受,并引導兒童形成自我成長的觀念。此外,父母還要加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通過學校之間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以此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溝通交流,形成家校之間合作的長效機制。在家庭教育當中一定要注重轉變自身的觀念,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心理層面的問題時,要積極的引導孩子,塑造健康的身心,全方位啟發孩子學習知識、綜合實踐,勇于突破自我,爭做棟梁之才。

結束語

總而言之,必須整體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積極探索多樣化途徑,利用多樣化策略,給予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多重保障,以及強大助力,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今后的全面發展之路走得一帆風順。

參考文獻

[1]方云竹.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J].心理月刊,2020(22):75-76.

[2]張文榮.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J].新課程·小學,2019(08):99-100.

[3]楊曦.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才智,2020(05):111-112.

猜你喜歡
農村留守兒童對策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