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之初探

2022-05-16 23:35謝新開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物理教學初中

謝新開

摘要:在提倡全面發展的今天,教學工作不僅僅要完成對學生的知識教學工作,還要從長遠的眼光出發,針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成長展開教學。其中勞育教學是最容易讓教師忽視的部分,不少教師認為勞育應該單獨列出,無法和學科教學相融合。實際上勞育和學科教學之間的聯系密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動手和動腦都是學習物理知識必不可少的要素,手腦并用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勤奮。本文圍繞初中物理教學和勞動教育的融合展開教學實踐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勞動教育

新時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培養一個能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學生,應該從全面教育出發,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成長環境,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上勤于思考、勤于動手,并將這種勤奮帶入到日常生活中,最終形成自身的素養。因此勞動教育成為了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身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要思考怎樣將勞動教育完美的嵌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如何結合勞動教育理論開展有效的勞動教育工作。

一、勞動教育理論闡述

勞動教育理論是一種和生活聯系密切的教育理論,他的起源也非常的早,對早期甚至對當代的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勞動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蘇聯教育心理學家凱洛夫[1]。他提出的勞動教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教育的起源是勞動,以及勞動過程中人類的需要:勞動是創造生存資料的過程,如何創造,怎樣創造,以及勞動過程中可以滿足人類的哪些需要,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教育方面的問題。②教育乃人類特有之活動: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區別就在于,人類能夠完成教育工作,能夠將一種勞動技能不斷的傳遞下去。③教育的發展是借助意識和言語來進行的,缺少言語和大腦的意識,那么教育也無法有效的發展起來。④教育的目的就是將勞動產生的資料,以及勞動技能不斷的傳遞下去:教育的過程從本質上分析,就是人類不斷的將自己通過勞動產生的生產資料,向后代傳遞下去,以及讓后代繼承自己原有的勞動歐冠技能。從勞動教育理論分析來看,我們知道勞動教育理論是一種唯物主義理論,是從生活出發是一種具有現實研究意義的教育教學理論。初中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現象和規律,也是遵循唯物主義理論,所以將勞動教育和初中物理教學相融合,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

二、初中物理教學和勞動教育相融合策略探究

(一)聯系生活選擇教學情境

勞動教育理論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是服務于生活,人類在勞動的過程中,從生活中獲取原料,同時也是將勞動教育的成果服務于生活。所以將初中物理教學和勞動教育相融合的策略,首先應該要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初中物理教學情境[2]。例如在學習:《密度》這部分知識時,很多學生之前都沒有學習過“密度”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講非常生疏,如果教師直接講概念灌輸給學生,勢必會有一部分學生因為難以理解概念,而感到學習的枯燥。而勞動教育提倡,從生活中選擇資料完成勞動過程,每一項勞動的結果都應該要服務于生活。所以教師在講授新課時,提前將生活中與密度相關的情境展現出來。比如一塊實心鐵和一塊小木板同時放入燒杯中,發現實心鐵很快就沉入水底,而小木板依然漂浮在水面上,登山運動員在登上山頂后,為何會感覺到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學生會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分析,比如不同的物體受到的水的浮力不同,山頂上的空氣更少等等。通過對生活化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教師可以順勢利導的將“密度”這個概念導入課堂,這種教學方法也正是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物理學知識,正是解釋生活解釋自然現象,學習是一個勞動的過程,這個勞動的結果就是為生活服務,為了更好的解釋生活。

(二)小組合作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學

將勞動教育和初中物理相結合,教師要告訴學生手腦并用式學習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光聽老師講課,而自己不去主動思考,也不嘗試探究問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要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模式,通過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僅在操作上獲得了鍛煉,同時對學生的物理思維培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這正是腦力勞動和肢體勞動的體現,彰顯了勞動教育的價值[3]。例如在講授:《光的反射》這部分知識時,班上很多學生對核潛艇的潛望鏡非常感興趣,都想知道為什么核潛艇潛入到深不可測的海底,依然還能夠完美的監測海面上的動靜呢?教師告訴學生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并讓學生以兩人一小組的形式,利用手工材料自己制作一個潛望鏡,每一小組的學生按照資料書上的操作步驟,主動思考并認真操作很快一個完整的潛望鏡就制作出來了。學生制作潛望鏡的過程,不僅是學生手腦并用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勞動教育和初中物理教學相融合的表現,同時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有積極的作用。

(三)開展戶外教育

勞動教育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來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單一的在室內,向學生大談特談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應該多給予學生一些體驗,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勞動教育和生活的聯系,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把知識應用在生活之中。例如在學習:《機械運動》這一章節的時候,本章節學生需要掌握不同的運動類型,理解速度的概念,懂得如何求平均速度。在生活中有很多和運動相關的現象,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校門口汽車行駛的狀態,引導學生理解勻速運動的概念,并討論如果要求這輛汽車的速度應如何求,當下一輛汽車駛過時,學生發現它并不是做勻速運動,那如何求這輛汽車的平均速度呢?或者從學生自身出發,利用秒表和物理知識,來測量某學生的100米短跑速度。戶外教育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戶外學生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應用起來,發揮了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同時戶外教學也是勞動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結語

勞動教育和初中物理教學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要深入學習勞動教育的價值,理解勞動教育對學科教學的促進作用。在實際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落實好勞動教育的滲透,發揮勞動教育對學生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毛永良.初中物理教材勞動教育素材的呈現及教學建議——以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下冊)為例[J].中學物理,2021,39(02):63-65.

[2]溫會鋒.堅持實際體驗,創設動手活動融入勞動教育——以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力》的教學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20,35(10):25-27.59E89B05-577A-4913-B486-1A2651C7CA6F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物理教學初中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