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

2022-05-16 01:16黎子皓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講解員語言藝術博物館

摘要:新時期下,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也相應提高了社會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水平。而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的公共文化場所,對于滿足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有重要的作用。講解員是博物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當前形勢下,博物館對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實際出發,首先對講解員的價值和內涵進行了簡要的概述,然后提出了講解員在博物館中的扮演的角色,并分析了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最后提出了提高講解員講解技能的有效對策,希望對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語言藝術;講解技能

一、博物館講解員概述

博物館是中國寶貴文化遺產的重要展覽,它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公眾通過參觀博物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文化遺產的價值,具有一定的社會教育意義。而講解員的講解便是有助于將其公之于眾,通過講解語音可以加深公眾對展品的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將中國歷史和文化展現在公眾的面前。

講解員的語言是一種向公眾傳遞知識的社會行為形式。因此,對講解員來說,語言的藝術性與解釋性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它結合了教育、電視廣播、演講和其他體現專業精神的專業技術手段。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必須用專業術語來解釋,使公眾和展品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但是縮短參觀者和展品之間的距離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幫助參觀者對展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參觀者能夠進一步達到視覺飽和,這不僅為參觀和了解博物館提供了教育啟示,還展示了博物館的形象。講解員的語言藝術和講解技能直接影響觀眾參觀的質量,也影響了博物館窗戶的外部視野,并且在一定高度上,它代表了地區和國家聲譽。

二、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技能

(1)講解音量和音調

音量指的是講解聲音的強弱與大小。每個人平時說話會有著不同的習慣,或聲音尖銳,或輕聲細語,但是,在博物館講解過程中,就必須控制好聲音的強弱大小,聲音太大的話,不易保持聲音的圓潤,易使聲音破裂,會給正在參觀的觀眾造成不舒服的感受,講解員的嗓子也會容易受損;聲音太小的話,會讓人聽起來費勁,也不易聽清楚,給講解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講解員的音量必須適當。音調指的是講解聲音的變化。依托講解內容的變化,去改變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并和速度、重音、停頓相結合,形成了講解語言中的抑揚頓挫。如高昂激動的部分,講解的音調可以是先低后高;低沉平緩的部分,講解的音調應是先高后低;如果只是敘說、解釋的語句,音調無需過多的起伏,前后保持平直較為適當。因此,講解員的音量和音調要與講解的內容和環境符合,不要忽高忽低,要做到以情發聲、以聲帶情。

(2)講解的節奏

在一些篇幅體量較大的展覽中,講解節奏很容易被忽略。眾所周知,講解員講解過程中的節奏完全影響了觀眾的參觀,如果表達太快,觀眾還在消化內容,自己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會因過程很快給觀眾造成一種混亂的感覺,觀眾跟不上講解節奏也肯定會影響感受,這種感覺嚴重打擊了游客的參觀興趣;如果表達太慢,觀眾對講解的內容失去耐心,降低了參觀的質量和興趣,聽講的人注意力很難集中,講解的效果不是很令人滿意。因此,要有意識地對講解節奏進行處理,針對觀眾的需求以及身份、年齡、興趣等調整講解內容,做到可伸可縮,可繁可減。

(3)講解的情景語言

情景的語言是通過人的表情、眼睛和動作來表達的,講解員通過使用情景語言等向參觀者達到講解真正的作用與效果。正確使用情景語言在進行講解時起著重要作用,這樣對參觀者的理解是有益的,可以使講解更清晰。因此,情景語言對于講解員來說是非常需要的,這是一種輸出語言,更是語言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整的講解過程中,情景語言主要包括:第一,聲音語言。聲音語言是通過人腦表達和補充的,聲音的語言情況主要包括點頭和搖頭。這種接受、否定和認可,有著深層的滿足、理解和贊美的意義。第二,眼神語言。是用眼神和參觀者進行交流,這一種情景語言是講解員和參觀者面對面交流的重要部分。沒有眼神交流的講解過程是失敗的。它讓你及時掌握參觀者在接受講解后的反饋是怎樣的,從而更好地推動講解目的的達成。第三,表情語言。表情語言是指使用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面部肌肉的運動來傳遞信息,這是對講解員的情感表達需要,講解員應主動使用表情語音豐富講解語言。如果整個講解過程講解員都是一個表情,會容易給觀眾造成一種冷漠和麻木的感覺。第四,手勢語音。手勢語言是當今社會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和正常人交流,也可以給更多殘疾人口帶來方便,用手的動作傳達你的信息,這是身體自然的語言,同時也是一種藝術魅力。講解員在提供講解的過程中正確運用手勢語言可以突出你敘述的內容,并能有效地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第五,講解的原則。博物館的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充當的是“教員”的角色,“教員”的角色應該根據所解釋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要符合歷史真相,充分尊重歷史真相,而不是在講解員自己知識還很不全面的情況下,胡編亂造或歪曲事實。

(4)講解員處理突發問題的應變能力

講解員應不斷提高處理突發問題的應變能力,在講解過程中,我們經常面臨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例如,參觀者對講解員的講解內容提出質疑,或者是挑出講解中的細節錯誤等。關于這一現象,講解員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并運用多年獲得的經驗給了參觀者一個答案。講解員應該根據參觀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答復,在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下應該虛心學習,這樣做一方面,講解員不斷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并對歷史文化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講解員應該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前輩請教,并總結應對實踐的策略針對情況提出建議,及時解決參觀者提出的問題,從容不迫。講解員經常需要處理突發事件,所以心理素質應該要足夠好,并且還做到在講解結束后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最后加以改進。

另外,新時期的博物館講解員應該優化多媒體講解設備的使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講解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講解技巧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放棄使用統一、陳舊的解釋形式,開始使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它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講解手段,并且講解的語言多樣性得到了改善同時,它也成為博物館不可避免的選擇。全自動、智能化的展覽不僅保證了文物的安全,而且增加參觀者的視覺感受,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展示文物和歷史,這對前來參觀博物館的數千名觀眾來說是一個正確引導。

當博物館講解員褪去華麗的光環時,政治素質在此時被放大。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羅靜在他的自傳中說:“我的經歷,沒有職業像電視一樣,它有很多責任,應該對黨和人民負責。對國家、對人民負責。在人民心中,黨和國家給予了我們特殊的資源,成就了你的權威和影響力。就像他在25歲時說的。在擔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職業生涯中,他關注自己的政治品質“國臉”這一形象深入人心。那么作為一名博物館講解員我們首先應該表明自己的立場:作為一種中國人我們必須有著良好的政治素養,那么如何培養講解員的政治素養呢?

第一,提高講解員的理論知識。根據當前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學習理論知識和經驗,使博物館參觀者能夠接收者將收到更多關于提高政治素養的信息,這是一項堅定的政治政策,也是提高政治素養的最直接途徑。

第二,必須加強紀律管理,確保具有高水平的組織紀律。講解員在參觀者面前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一定的影響,管理講解員,以建立良好的紀律和執行模式。要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占上風,我們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嚴格的紀律管理是提高講解員政治士氣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須加強紀律管理。

第三,文化素質是提高講解員政治素養的關鍵。文化教育素質是當今社會局面的重要方面,自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以來,教育的普及這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博物館講解員的文化水平逐漸提高,專業背景已成為最低的入門門檻。文化素質改善這一點將有助于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政治素質,這有利于培養政治素養,這兩者相輔相成。

最后,實踐和監督還將提高講解員的政治素質,這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提高講解員素質的有效途徑。新時期的博物館講解員面對許多新的挑戰,提高博物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講解員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開展創新的講解模式,為觀眾提供優質的講解服務,為觀眾提供文化熏陶,從而可以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形象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提前撰寫講解詞,做好充分準備

撰寫講解詞是一名合格講解員所需的專業技能,寫講解詞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講解員的講解是否能吸引人,這正如學生應該在課前預習,老師應該在課前備課一樣,講解詞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講解工作的質量。因此,講解員必須具備出色的撰寫講解詞技能,有針對性地對展覽里的文物做出解釋性說明。在撰寫講解詞時,我們應該主要注意長度的大小,內容也很重要,要做到有起有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1)講解內容的長度

通常普通的參觀者參觀博物館用時50—60分鐘。因此,講解員必須將講解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以內,以達到觀眾的最佳體驗,這不僅向參觀者提供了充分的講解內容,還為參觀者留下了充分的游覽空間,講解時間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開場白、結束語以及轉場語,第二個是對展覽內容的講解,這是講解時間長短的關鍵。因此,要學會控制講解時間的長度,對講解員來說,把控講解時間是講解員一項必要的專業技能。

(2)講解內容的重要性

在帶領參觀者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講解員可以從展品中提取不同的賞析角度,從而進行講解介紹,很多時候,展覽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通過行業專家多年的研究經語言講述與總結出來的,這與科學的表達概念相似,但枯燥乏味,參觀者不易理解與消化。因此,講解員在講解介紹博物館里的文物時,應當有針對性地調整講解內容,做到分眾化講解,提取與參觀者能夠產生聯結的賞析角度,讓參觀者能夠產生共鳴,從而保持參觀者在一場講解過程中能夠持久地對講解內容產生興趣。

(3)講解的內容起伏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一般人在集中注意力10到20分鐘后會感到分心。因此,講解員在準備講解內容時,應當注意講解的細節、內容的復雜性和簡單性。內容應是有理有據、跌宕起伏,以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此外,講解員可以豐富他們聲音的變化、講解的語調和情緒的起伏,使得參觀者能夠達到共情,讓參觀者保持專注的熱情,達到最佳講解效果,從而進一步豐富參觀者的參觀效果。

公共博物館收藏的文化遺產往往含有豐富的文物信息,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講解員應充分了解博物館里存在的文物,在重點內容還需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才能更好地滿足各式各樣的參觀者對知識的需求,最終使博物館的展覽更加生動,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講解員是直接為參觀者服務的,參觀者理解講解內容的整體質量直接影響博物館的參觀效果。隨著博物館的不斷發展,博物館的講解員需要抓住這個機會,給博物館創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為博物館贏得獲得較好的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效果,擴大宣傳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提升博物館的整體服務水平。講解員在博物館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是直接與觀眾接觸的職業,所以,提高講解員的素質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使參觀者對博物館感興趣,才能使博物館內的歷史文化發揚光大,影響更多人熱愛博物館文化。

參考文獻

[1]侯越.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8):110-111.

[2]周耿妹.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分析[J].絲路視野 ,2017,(1):45-46.

[3]李冰,魏萌萌.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講解改進與技巧[J].青年時代 ,2016,(16):78.

[4]盧婉瑩.淺析博物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與講解技能[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7):171,173.

[5]戚曉如.公共博物館講解的語言藝術和技巧分析[J].科學與財富 ,2016,8(2):543

作者簡介:黎子皓(1993—),男,湖南長沙,館員,學歷:本科,單位:長沙市博物館。

猜你喜歡
講解員語言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當講解員
巧用語言藝術生動小學數學課堂
博物館
生活中的語言藝術
中國農業博物館講解員培養模式探索(英文)
黃果樹瀑布現“天價”特級講解員
新理念下數學教學的語言藝術
視聽語言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