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朗讀者》看文化節目的創新與影響

2022-05-16 01:46張蓓蕾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朗讀者影響創新

摘要 : 中央電視臺文化節目《朗讀者》第一季由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于2017年春季聯合播出,該節目邀請來自各行各業具有知名度的嘉賓來到現場,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朗讀經典文學作品,《朗讀者》以先訪談后朗讀為模式,嘉賓圍繞每期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通過朗讀散文、古詩或者一封家信,甚至一段電影劇本,把觀眾帶入情景之中。節目呈現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

關鍵詞:《朗讀者》 ?文化節目 ?創新 ?影響

2017年第四季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推出一檔極具文學藝術魅力的節目《朗讀者》,它不僅在綜藝頻道,而且在整個中央電視臺,在目前整個國內綜藝節目制作中都有著全新的面貌,匠心獨具。當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一份快樂、寧靜、美好、幸福和自由。朗讀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豐富我們的智慧,提高我們的人生境界。

一、 《朗讀者》節目的創新

文化節目要破除陽春白雪的魔咒,必然要有創新的勇氣和一定要把文化類節目打造成精品節目的果敢和決斷。所以節目組邀請了學富五車的專家和才高八斗的學者以及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團隊共同出謀劃策。大家探討的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如何能夠使文化節目的傳播符合大眾傳媒的性質,能夠讓嘉賓朗讀的文本引起觀眾朋友的情感共鳴,真正實現共情。

(一) 模式的創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了全新的節目《朗讀者》,用更加全面的電視手段、更加豐富的藝術展現能力,最終讓大家感受到聲音的美、文學的美、情感的美,體驗到聲情綻放。為此該節目做了很多的努力,在制作方面邀請了來自英國的頂級團隊、節目播出一共有12期,1-11期是常態節目,最后一期將會是一場名流薈萃、群賢畢至、高朋滿座的朗讀盛會,匯聚兩岸三地、海外華人和各界社會知名人士,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朗讀。

《朗讀者》節目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元素,廣為熟知的有札記、主題詞、專家解讀、朗讀亭。就如在看一本書一樣看電視,札記就是這本書的序言,主題詞就是這本書的的封面,專家解讀很像我們看書時的書下解釋,而五個朗讀的人就是節目的章節。節目組甚至不惜損失畫面部分觀賞性,把書直接作為畫面呈現在電視屏幕上,制作人說恰巧是在紙質閱讀匱乏的時代,給大家一個變相閱讀的時間,似乎就是在看書,有下劃線在引導,也是在強化一個節目的文化概念。

(二) 內容的創新

第二季在內容上的創新是爭取鳳毛麟角的嘉賓,第二季節目播出之后,觀眾朋友們贊美《朗讀者》是一檔珍貴的節目,珍貴是因為有很多嘉賓從來沒有參加過國內的綜藝節目,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節目組邀請了獲得過魯迅獎、茅盾獎等等具有知名度的作家。從王蒙到余光中、鄭愁予、賈平凹、馮驥才、余華、麥家、劉震云、梁曉聲等等。他們在朗讀者節目的發聲源于對節目的尊敬、贊同、支持、信任。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96歲的吳孟超先生,86歲那年他遇到一個罕見病例,當時有一個姑娘很年輕,在肝臟上長了一個有皮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大大小小的醫院因為手術風險拒絕了她。之后聽說只有吳孟超能夠拯救她,她媽媽陪她到了上海,吳老診斷完之后讓小女孩先住院,然后會竭盡全力為她開刀,但是吳老身邊的一個護士長勸退吳老師,如果手術失敗會導致名譽受損,向來溫文爾雅的吳老師大發雷霆,他拍著桌子跟那個護士長說:“我的聲譽和病人的病哪個更重要!”吳老師為小女孩開刀很成功,小女孩把自己結婚紀念日和開刀那天定為同一天,吳老師的手術給她帶來了新生,改變了她的命運。吳老師從醫七十多年,拯救了一萬多名病人。 節目組拼命把他們美好的品質展現給觀眾朋友,使觀眾朋友獲得一些些人生啟示。

(三) 讀本的創新

《朗讀者》嘉賓既然已經有了,大家可能會好奇讀什么,這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選擇,讀的內容可以是古詩詞、現代詩、一篇散文、一篇小說、可以是經典美文、名著片段,也可以是電影電視戲劇的某一個片段,也可以是一封信,或者一封日記,所有浩瀚的古今中外文學的世界都是選擇的對象。但是在選擇讀本的時候有一個宗旨就是這段文字一定是真誠的,一定是感動的,一定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能夠觸動到最大多數人的內心。

第二季第二期主題詞想念,一對來自四川的普通父母,他們的女兒在13歲時因突發疾病離開。他們決定捐贈果果的器官。女兒的器官挽救了5條生命,也給5個家庭帶來了希望。在講完這個故事后,他們選擇了周國平的《永遠的女兒》,這篇文章是周國平為自己已去世22年的女兒寫得文章,在訪談完果爸果媽之后,他們的朗讀也水到渠成。節目中用最豐富的電視手段,最全面的作品展現和最完整的嘉賓的講述以及他們個人的情感,最終讓觀眾感受到文學美、情感的美以及聲音的美。

三、 《朗讀者》節目的影響

從2017年開始被譽為“文化創新元年計劃”,從2017年至今不到5年,全國文化節目超過50個,可以說,文化節目已經呈現爆發式發展,《朗讀者》已經成為文化潮流的領跑者。

2018年法國戛納電視節一家法國公司欲購買《朗讀者》模式,中國將自己第一個擁有原創模式的電視節目向歐洲輸出,法國愿意效仿《朗讀者》的節目樣式,希望通過朗讀的方式喚起人們對經典名著的記憶,向世界推廣這樣的電視模式。這將是中國原創節目的真正輸出,同時也反映了文化應該“走出去”,為中國綜藝節目的出路開辟了新的道路。從長遠角度看,有利于促進中國電視節目的良性競爭,讓更多的電視人扛起原創的大旗,為文化類節目提供榜樣。

綜上所述,《朗讀者》文化節目以緩慢的節奏和柔和的焦點吸引了大量觀眾,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追捧,該文化節目極具文化藝術品質,始終以情懷而不是關懷打動人心,贏得了觀眾的贊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億萬觀眾朋友心中掀起了波瀾。

參考文獻

[1]郭萌. 從《朗讀者》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創新策略[J]. 傳媒論壇, 2018, v.1;No.9(09):126~128.

[2]劉德春. 從《朗讀者》看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堅守與創新[J]. 數字傳媒研究, 2017, 034(010):30~31.

[3]梁迎梅. 文化類節目的創新之路——從傳播學角度看《朗讀者》的成功[J]. 視聽界, 2017(3):81~84.

作者簡介:張蓓蕾 ,出生年份:(1999.03),女,籍貫:山西省盂縣,學歷:在讀碩士

猜你喜歡
朗讀者影響創新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評小說《朗讀者》中《奧德賽》的隱喻
一封關于《朗讀者》的信
《朗讀者》:冰冷的歷史沉思與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場:品鑒《朗讀者》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