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農產品質量檢測與加工程序為百姓飲食提供安全保障探討

2022-05-16 01:23陳麗芳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質量檢測質量安全農產品

陳麗芳

摘要:近年來,電子商務平臺以及自媒體營銷渠道大大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農產品從傳統的批發銷售轉變為一級銷售,農產品銷售量以及銷售額逐年提升。但是隨著農產品銷路的拓寬,農產品的安全質量問題頻發,一系列關于農產品加工生產中的違規操作信息被媒體曝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銷售效果的進一步提升,而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不健全,相關操作規范不夠合理,導致農產品加工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質量檢測

前言:食品安全與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也是國家與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 我國在農產品安全檢驗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出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加工標準以規范食品加工生產的標準化管理。農產品是重要的食品流入源頭市場,也是主要的食物生產基地,為了全面解決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如何構建規范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

1.1 農藥及重金屬含量超標

大部分農戶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食品安全意識較為淡薄,過分重視短期的經濟利益,在種植與生產過程中為了提升產量會過量使用農藥,導致農產品出現高含量的農藥殘留,導致飲食面臨重大的安全隱患,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環境的破壞。目前,農產品檢測農藥超標主要成分包括三十烷醇、助壯素等藥物成分,在流入市場之后,過高的農藥殘留在很大程度上會為人民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此外,施肥過量也會導致農產品中的重金屬成分以及亞硝酸鹽的成分偏高。

1.2 抗生素和激素過量

在畜肉產品中,也存在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催長激素的殘留成分。由于農戶在養殖雞鴨牛羊的過程中為了加快生長周期,會在動物的食物中增加生長激素或者磺胺類的化學藥物,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如果生長激素與抗生素的含量在動物體內超標,動物代謝無法得到消除,藥物成分在人類食用之后會轉移到人體中,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對青少年而言,激素超標導致人體攝入含量增加,對導致青少年發育過早,身體功能不健全等問題的出現。

1.3 農產品的加工過程存在安全隱患

部分農產品雖然生產與生長的過程比較安全,符合農產品質量檢測標準,但是在后續加工過程中,受到加工流程檢驗方式不正確、檢驗流程不夠規范等問題的影響,也會導致農產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例如,在農產品加工過程中,消毒設施不合格,此時就會導致生產的農產品病菌有殘留,且在加工環境中的病菌也會附著在農產品上,導致質量安全問題的出現。另外,部分加工廠家會通過添加色素、防腐劑等方式提升農產品的保存時間與賣點,人體攝入之后也會導致安全隱患的存在[1]。

2 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農產品生產加工的程序較為混亂,涉及的流通渠道過多,相對應的流通渠道沒有執行合理的安全監管,導致安全問題的出現。農產品生產加工的相關者包括農民、渠道商、加工商、檢測機構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由于農產品生產加工相關者在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程度不高,食品安全質量管控效率不夠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各個環節的檢測出現問題,再加上當前政府部門大力推廣農業經濟,過分重視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與銷售量,對于農產品的質量監管過程流于形式,監察力度與執法力度都亟待提升。

2.2 檢測機構分布不均勻

我國目前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呈現出分布不均勻的情況。當前我國市場流入農產品的量與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的數量存在嚴重的不匹配情況,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的數量無法滿足食品市場檢測需求,導致檢測效果不佳,存在漏檢、不檢的情況。此外,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的呈現出不平均的分布,東部沿海地區的食品檢測機構數量較多,檢測質量以及檢測水平較高,能夠滿足區域食品質量檢測需求,但是在偏遠中西部地區,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數量過少,無法滿足區域食品安全檢測需求[2]。

2.3 檢測設備陳舊落后

隨著人們飲食需求的不斷提升,國民飲食結構相比前幾年有了較大的提升,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的農藥、添加劑種類日趨豐富,老舊的檢測設備無法做到對所有有害物質進行檢驗,部分新型添加劑就能夠避過設備的檢查,導致這部分農產品流入市場,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

3 完善體系建設以保證農產品質量的策略

3.1 建立上下貫通的檢測網絡體系

現階段我國需要大力開展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的豐富程度。政府部門需要對檢測機構的職能分配進行全方位調整,以市級為核心,縣級為單位,展開全方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此外,需要結合農產品種植地區分布,結合流入市場農產品的總量建立產品安全檢驗點,對重要生產、加工、批發基地建立快速檢驗站點,提供質量安全自測檢驗服務,形成多位一體、全面布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3]。

3.2 合理布局農產品檢測機構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的檢測機構分布存在不均勻的情況,農產品檢測質量以及檢驗效果無法達到既定標準。因此,農產品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檢測機構的設置,并及時更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標準與基礎設施。對于中西部以及偏遠地區而言,需要加大食品質量安全檢驗機構點的設置,安排沿海地區優秀的技術與人才到中西部以及偏遠地區參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機構的建設工作上。

3.3 健全法律制度與標準,加大執法力度

不合格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問題的改善。政府執法部門需要針對農產品安全問題展開全面監管,對于多次出現農產品檢驗不合格的地區與單位,需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嚴肅處理。此外,鼓勵群眾舉報農產品非法銷售以及違反食品安全生產條例的情況,根據地方食品檢測條例標準,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食品安全監管公信力。

結語:隨著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拓寬,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市場產品結構,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但是不可避免地會因為監管體系不健全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當前我國需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流程,采用專項立法的方式為農產品檢測部門提供法律支持,切實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從根本上為百姓飲食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周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食品安全導刊,2019,33:48.

[2]王繼磊.基于農產品檢測構建下的高質量體系建設發展探索[J].農業與技術,2020,4014:27-28.

[3]單泊仁.農產品安全質量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5,09:154.

猜你喜歡
質量檢測質量安全農產品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公路工程的質量檢測與控制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混合模式研究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創新策略分析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困境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