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先寫作年表

2022-05-18 23:09王艷
芳草·文學雜志 2022年3期
關鍵詞:廣角學報少數民族

王艷

二〇〇一年

一、《色彩、動靜、遠近的和諧———張志和〈漁歌子〉賞析》,《語文月刊》二〇〇一年第三期。

二、《由理想到世俗———以兩首詩為例看當前詩歌創作的轉向》,《語文月刊》二〇〇一年第十一期。

三、《反意境與反意象———試論當代詩歌審美觀念的轉變》,《皖西學院學報》二〇〇一年第三期。

四、《我看〈大話西游〉———謹愿以此文終結對于周星馳的討論》《大眾電影》,二〇〇一年第九期。

二〇〇二年

一、《<大腕>:商業游戲文本的樣板》,《大眾電影》二〇〇二年第五期。

二、《網絡文學再反思:表象與真相》,《廊坊師范學院學報》二〇〇二年第二期。

三、《誰在盜用時代的名義》,《中國青年》二〇〇二年第二十一期。

四、《劉小春回家以后》,《中國文化報》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二〇〇三年

一、《賽義德東方學的方法論及其啟示》,《文藝理論研究》二〇〇三年第五期。

二、《二十世紀九〇年代詩歌事件的文化意味》,《唐山師范學院學報》二〇〇三年第一期。

三、《亞里士多德的施授美學思想》,《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二〇〇三第四期。

四、《人性的寫實,秩序的張力———評電影<卡拉是條狗>》,《閱讀與寫作》二〇〇三年第七期。

二〇〇四年

一、《文化尋根·族性審視·歷史反思》,《民族文學研究》二〇〇四年第四期。

二、《<天地英雄>二解》,《藝術廣角》二〇〇四年第一期。

三、《在現代性語境的籠罩下》,《藝術廣角》二〇〇四年第五期。

四、《唐宋詞的音樂性概談》,《華夏文化》二〇〇四年第一期。

五、《<天地英雄>的寓言》,《閱讀與寫作》二〇〇四年第三期。

六、《美國夢的破滅:純真和孤獨的神話》,《閱讀與寫作》二〇〇四年第四期。

七、《死于荒野》,《閱讀與寫作》二〇〇四年第六期。

八、《“無薩滿”時代的薩滿》,《薩滿文化辯證———國際薩滿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〇〇四年。

二〇〇五年

一、《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反思與重建》,《文藝理論研究》二〇〇五年第二期。

二、《寫在武俠邊上———論王度廬“鶴—鐵”系列小說》,《民族文學研究》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三、《二十世紀滿族文學的寫影》,《滿族研究》二〇〇五年第三期。

四、《民族情結與國家關懷———滿族學者關紀新與他的滿族文學研究》,《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五、《冷漠美學、靈魂之重與規則訴求》,《藝術廣角》二〇〇五年第一期。

六、《亂與治的整一》,《民族文學》二〇〇五年第八期。

七、《主旋律的當下訴說》,《閱讀與寫作》二〇〇五年第二期。

八、《絕望與溫情》,《閱讀與寫作》二〇〇五年第十期。

二〇〇六年

一、《<紅樓夢>的讀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二、《論老舍的幻寓小說<貓城記>》,《滿族研究》二〇〇六年第三期。

三、《邊緣的崛起———族裔批評、生態女性主義、口頭詩學對于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意義》,《民族文學》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四、《<租期>:一種社會學解讀》,《理論與創作》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五、《機械復制時代的口頭傳承》,《中國民族報》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五日。

六、《國產大片:尷尬處境與理性突破》,《藝術廣角》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七、《選秀:被過度詮釋的娛樂文本》,《藝術廣角》二〇〇六年第六期。

八、《二十世紀文學關于農民的想象:多樣現代性考察》,《東方叢刊》二〇〇六年第四輯。

二〇〇七年

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科之檢省》,《文藝理論研究》二〇〇七年第六期。

二、《清末民初京旗小說引論》,《民族文學研究》二〇〇七年。

三、《作為文化想象的北京:老舍筆下的北京意象》,《東岳論叢》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四、《民族文學的想象空間———滿族作家吳巖的科幻文學創作》,《民族文學》二〇〇七年第一期。

五、《故鄉·異鄉·在路上———賈樟柯電影的主題探討》,《藝術廣角》二〇〇七年第二期。

六、《小眾的流行:作為網絡青年亞文化的美劇》,《藝術廣角》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七、《民族文學研究所成立始末》,《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日。

八、《“西部文學”的發現與敞亮》,《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〇七年第二期。

九、《一起被張揚的苦情案件》,《文史知識》二〇〇七年第九期。

十、《大小舞臺———清末民初的梨園書寫》,《書屋》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十一、《<三俠五義>的價值新探》,《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〇七年第三期。

十二、《神話的還原》,《社會科學報》二〇〇七年八月九日。

十三、《文化多樣性視野中的多民族文學》,《中國民族報》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九日。

二〇〇八年

一、《中國多民族文學史觀的興起》,《民族文學研究》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二、《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語言與表述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三、《清末民初北京報紙與京旗小說的格局》,《滿族研究》二〇〇八年第二期。

四、《二〇〇七年少數民族中短篇小說:五個關鍵詞》,《民族文學》二〇〇八年第一期。

五、《高原的女兒:藏族當代女性小說述略》,《民族文學》二〇〇八年第三期。

六、《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西藏表述》,《粵海風》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七、《新疆:文化差異與國家認同》,《粵海風》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八、《國產中低成本電影的窄門》,《藝術廣角》二〇〇八年第二期。

九、《李安與中產階級美學修辭術》,《藝術廣角》二〇〇八年第三期。

十、《楊德昌的突圍與回歸》,《藝術廣角》二〇〇八年第六期。

十一、《重寫妓女傳奇》,《文史知識》二〇〇八年第七期。

十二、《精彩紛呈的中國多民族文學———二〇〇七年度少數民族文學印象》,《理論與創作》二〇〇八年第二期。

十三、《以復古求革新:一場昆曲演出的回想》,《中國民族報》二〇〇八年一月四日。

十四、《身體與少數民族文化承認的政治》,《中國民族報》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二〇〇九年

一、《中國少數族裔文學的認同與主體問題》,《文藝理論研究》二〇〇九年第五期。

二、《俠義的落寞:<風塵四杰>的現實關懷》,《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〇九年第六期。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意———敢壯山布洛陀的神話塑造和文化創意》,《粵海風》二〇〇九年第二期。

四、《侯孝賢:人文傳統的散點透視》,《藝術廣角》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五、《陳凱歌三十年:精英話語的裂變與重組》,《藝術廣角》二〇〇九年第三期。

六、《幻異文學與破產的烏托邦》,《藝術廣角》二〇〇九年第三期。

七、《二〇〇八年<民族文學》>閱讀報告》,《民族文學》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八、《不屈不撓的生長———于曉威和他的小說》,《民族文學》二〇〇九年第五期。

九、《<農奴>·<圖雅的婚事>》,《中國民族》二〇〇九年。

十、《<五朵金花》>·<云南映象>》,《中國民族》二〇〇九年。

十一、《語言、民族主義與有效的歷史》,《中國民族報》二〇〇九年二月十日。

十二、《遺產、帝國與民眾的不滿》,《中國民族報》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二〇一〇年

一、《少數族裔文學翻譯的權力與政治》,《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二〇一〇年。

二、《王家衛與新美學趣味的歧途》,《藝術廣角》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三、《如何講述革命?》,《藝術廣角》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四、《身體測繪:愛欲及其限度———蔡明亮電影筆記》,《藝術廣角》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五、《浮世民心———蔡友梅小說綜論》,《漢語言文學研究》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六、《由<阿凡達>想到的美國少數族裔權利》,《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九日。

七、《公權的限度》,《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八、《“裸體纖夫”與營銷文化》,《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六日。

九、《當歷史變成神話》,《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四月二日。

十、《民間的輪回》,《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四月十六日。

十一、《挪用、合謀與民間的新生》,《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十二、《種族歷史的隱形遺產》,《中國民族報》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

二〇一一年

一、《中國少數族裔文學的空間話語》,《民族文學研究》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二、《制造英雄:民國旗人對于清初歷史的一種想象———論穆儒丐小說<福昭創業記>》,《滿族研究》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三、《端木蕻良創作的三重文化視角》,《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四、《現代中國少數族裔的文學書寫》,《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一年第六期。

五、《新帝國時代的后殖民影像———金基德電影的文化策略》,《藝術廣角》二〇一一年第三期。

六、《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批評?》,《藝術廣角》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七、《另類影像:中國獨立電影的幾個問題》,《粵海風》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八、《文化遺產,共享焉能變私有?》,《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九、《艾蕪:大西南的游子》,《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十、《馮牧:半個云南人》,《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十一、《聞捷:邊疆新生活的牧歌手》,《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二〇一二年

一、《時光的木乃伊》,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二、《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及相關問題研究》,與李曉峰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月。

三、《流言時代:<孽?;?gt;與晚清三十年》,《明清小說研究》二〇一二年第二期。

四、《新媒體時代的多民族文學———從格薩爾王談起》,《南方文壇》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五、《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失語、母語、雙語及雜語諸問題》,《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六、《現代民族轉型與少數民族文學的誕生》,《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七、《絕望的純真永垂不朽》,《藝術廣角》二〇一二年第三期。

八、《俠與武的死亡與復活》,《藝術廣角》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九、《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城市》,《藝術廣角》二〇一二年第六期。

十、《論近代中國士人的首次西游書寫》,《東方論壇》二〇一二年第四期。

十一、《二〇一一年<民族文學>閱讀啟示》,《民族文學》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十二、《西部文學話語的迷思》,《西部》二〇一二年第九期,

十三、《超越民族表達講述中國故事》,《文藝報》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十四、《想象白鹿原:史詩重建》,《大學生》二〇一二年。

十五、《<青春祭>成人禮或尋根》,《中國民族》二〇一二年。

十六、《<蘭嶼觀點>在少數者發聲及變聲之間》,《中國民族》二〇一二年。

十七、《一部豐富的情感文獻———新世紀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懷舊與思索》,《中國民族》二〇一二年。

十八、《三十年的炫麗民族風》,《中國民族》二〇一二年第八期。

十九、《我們時代的新美學》,《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二十、《對于少數民族文藝影響深遠的一篇講話》,《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二十一、《成長·歷史·非權威敘事》,《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二十二、《何謂“文明”與“野蠻”》,《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二十三、《一位花兒傳承人的啟示》,《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二十四、《重返喀什》,《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二十五、《無情世界的感情》,《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六日。

二十六、《從剽牛盟誓到瀾滄展演》,《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

二〇一三年

一、《現代中國與少數民族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〇一三年五月。

二、《無情世界的感情》,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三、《本土的張力:比較視野下的民族文學研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四、《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譯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上海文藝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七月。

五、《人類學視野中的少數民族電影》,《電影藝術》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六、《敘事作為行動: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記憶問題》,《南方文壇》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七、《規則改變》,《南方文壇》二〇一三年第三期。

八、《從差異性到再融合:后社會主義時代的各民族文學》,《南方文壇》二〇一三年第三期。

九、《新啟蒙時代的少數民族文學:多元化與現代性》,《青海社會科學》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十、《文化遺產與文化經濟時代的少數民族電影》,《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三年第五期。

十一、《革命中國和聲與少數民族“人民”話語》,《中外文化與文論》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十二、《德拉庫拉的幽靈》,《藝術廣角》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十三、《美杜莎的頭顱———恐怖影像與幽暗心靈的封閉與解放》,《藝術廣角》二〇一三年第五期。

十四、《測繪立體的詹姆遜》,《云夢學刊》二〇一三年第六期。

十五、《二〇一二年民族文學新觀察》,《民族文學》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十六、《錢鍾書與學院大廈》,《文藝報》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十七、《廣闊大地上的燦爛繁花》,《文藝報》二〇一三年三月六日。

十八、《“印象”的生產與符號經濟》,《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十九、《從自我闡釋權到聲音的多元》,《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二〇一四年

一、《文學的共和》,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六月。

二、《未眠書》,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三、《文學共和:作為社會主義文學的少數民族文學》,《民族文學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四、《從“民族”發現“文學”》,《民族文學研究》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五、《重尋集體性與文學共和———為什么要重讀烏熱爾圖》,《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六、《從時間拯救歷史———文學記憶的多樣性與道德超越》,《揚子江評論》二〇一四年第三期。

七、《民族文學研究的方法、立場和理論命題的生產》,《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八、《論中國多民族文學的全球語境———兼及多元性與共同價值》,《漢語言文學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九、《汪笑儂:過渡年代的過渡人物》,《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十、《感傷主義的孩子———周云蓬的寬度和限度》,《藝術廣角》二〇一四年第三期。

十一、《艷異:安吉拉·卡特說故事》,《藝術廣角》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十二、《骨頭的鳴叫》,《藝術廣角》二〇一四年第五期。

十三、《帕斯捷爾納克的肩胛骨》,《藝術廣角》二〇一四年第六期。

十四、《記憶與故事,現實與夢想》,《文藝報》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

十五、《勿以傳統反現代》,《人民日報》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九日。

十六、《二〇一三文化現象:時代文化轉型的表征》,《中國教育報》二〇一四年一月八日。

十七、《作為文化動力的多民族母語文學》,《文藝報》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十八、《現實感即歷史感》,《文藝報》二〇一四年六月四日。

十九、《差異共生與文學共和》,《文藝報》二〇一四年八月六日。

二十、《“大”同“小”異與多元互動》,《文藝報》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五日。

二十一、《小說的歷史觀念問題》,《文藝報》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二〇一五年

一、《當代散文寫作的幾個問題———從五部“魯獎”散文集引發的四個話題談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五年第八期。

二、《在意義消失的世界中重建生活》,《南方文壇》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三、《遠方、自我與集體性》,《南方文壇》二〇一五年第四期。

四、《修辭至死,或雨天的重生》,《上海文化》二〇一五年第三期。

五、《雖有沖突,仍可和解》,《上海文化》二〇一五年第十一期。

六、《小說的前沿,美學的后衛》,《藝術廣角》二〇一年第三期。

七、《重建集體性———恢復“中國故事”的多元共生》,《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五年第四期。

八、《“中華文學”與文學共和》,《文史知識》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九、《個體記憶的道德超越》,《文學與文化》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十、《通過文學正義書寫歷史正義》,《民族文學》二〇一五年第九期。

十一、《從隴右看中國》,《天水師范學院學報》二〇一五年第五期。

十二、《當代文學如何自處》,《雨花》二〇一五年。

十三、《北侖河邊聽唱哈》,《中華文化畫報》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十四、《到了沉淀與反思的時候》,《文藝報》二〇一五年一月五日。

十五、《重新“發明”傳統節日》,《人民日報》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七日。

十六、《中國文學影響遍及世界》,《人民日報海外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十七、《不加抒情的鄉村》,《文藝報》二〇一五年三月九日。

十八、《論端木蕻良<曹雪芹>的杜撰》,《文藝報》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十九、《實驗小說的可能性》,《文藝報》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二十、《文學批評的中國視野》,《文匯報》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二十一、《想象全新的世界文學地圖》,《文藝報》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九日。

二十二、《書寫遠方的三種方式》,《文藝報》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

二十三、《何處安下“第五代”》,《文匯報》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七日。

二十四、《文化遺產的影像書寫》,《文藝報》二〇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二十五、《中國科幻的原創力三維》,《文藝報》二〇一五年九月三十日。

二十六、《歷史場域、局內人與共識》,《文藝報》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六日。

二十七、《人口較少少數民族文學的大意義》,《文藝報》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四日。

二十八、《匠人精神能否救贖文化焦慮》,《文匯報》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二十九、《網絡文學,能否留下為一個時代文學正名的印跡》,《文匯報》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日。

三十、《民族文化的歷史敘述問題》,《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七日。

三十一、《鄂溫克族文學:大時代變革下的文化尋根》,《中國民族報》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四日。

二〇一六年

一、《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文學研究范式轉型》,與李曉峰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二、《新世紀少數民族文學的敘事模式、情感結構與價值訴求》,《文藝研究》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三、《“裸命”歸去來》,《讀書》二〇一六年第八期。

四、《旗人文化與清代以降武俠文化的變遷》,《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五、《流動的現實主義———近年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趨勢掃描》,《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六、《傅逸塵文學批評的三維建構》,《創作與評論》二〇一六年第十八期。

七、《我們時代批評的專業素養與標準》,《創作與評論》二〇一六年第二十期。

八、《李宏偉我對現實有遲疑》,《創作與評論》二〇一六年第二十期。

九、《大涉水》,《民族文學》二〇一六年第八期。

十、《在獨特性記憶中尋找共通性》,《西部》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十一、《七〇后的情義》,《雨花》二〇一六年第十期。

十二、《寫真實:非虛構的政治學與倫理學》,《山花》二〇一六年第三期。

十三、《歷史幽靈的自我救贖(評論)》,《山花》二〇一六年第十六期。

十四、《創造“歷史”以進入歷史》,《山花》二〇一六年第十九期。

十五、《艱難的復雜性》,《紅豆》二〇一六年第八期。

十六、《作為知識分子式寫作的“非虛構”》,《長江文藝》二〇一六年第十九期。

十七、《少數民族寫作的問題(演講節選)》,《滇池》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十八、《瞬間、情緒與寫作的短化》,《青年作家》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十九、《在舞臺演繹“中國故事”———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八臺劇目觀感》,《中國民族》二〇一六年第十期。

二十、《傳承民俗需因勢利導》,《人民日報》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二日。

二十一、《從民族和邊地發現新的活力》,《人民日報》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二十二、《聚焦時代生活彰顯民族特色》,《人民日報》二〇一六年八月五日。

二十三、《溫情守望禮儀中國》,《光明日報》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八日。

二十四、《現實主義的復歸與更新》,《光明日報》二〇一六年四月四日。

二十五、《軍旅文學的倫理敘事》,《中華讀書報》二〇一六年九月七日。

二十六、《后青春時代的“青春文學”》,《中國藝術報》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二十七、《歷史如何現實化?》,《中國藝術報》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四日。

二十八、《一個武俠IP的前世今生》,《中國藝術報》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二十九、《代際融合與范式更新》,《文藝報》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三十、《“華語語系文學”的虛擬建構》,《文藝報》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三十一、《我們時代的批評標準和自我修養》,《文藝報》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三十二、《偶像的余暉》,《文藝報》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三十三、《似真的經驗寫作》,《文藝報》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

三十四、《當代小說的賦形問題》,《文藝報》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三十五、《詩是塵世的安慰》,《文藝報》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三十六、《當代文學的返本開新與中華美學精神》,《文藝報》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九日。

三十七、《站在真理這一邊》,《文藝報》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三十八、《時代語境中的多民族書寫》,《文藝報》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四日。

三十九、《在好萊塢式的閑談中,人類深層的情感需求被消解》,《文匯報》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四十、《電影市場的健康有序,有賴于口碑與票房齊飛的主旋律大片》,《文匯報》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二日。

四十一、《風格化的程耳與失敗的“羅曼司”》,《文匯報》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二〇一七年

一、《千燈互照———新世紀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生態與批評話語》,暨南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二、《滿洲心象:論顧太清創作與晚清旗人社會心理》,《文學遺產》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三、《剩余的抒情———劉亮程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四、《新城市青年的情感結構》,《當代文壇》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五、《烏托邦、自然史與民族志》,《南方文壇》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六、《猥瑣》,《十月》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七、《同學少年多貧賤》,《天涯》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八、《我的文學觀》,《當代作家評論》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九、《新媒體環境與文學的未來》,《文藝評論》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十、《狀態與情緒———黃詠梅論》,《新文學評論》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十一、《寫下終將被遺忘的遺囑———李云雷小說論》,《新文學評論》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十二、《歷史記憶與發展的幻象》,《民族文學》二〇一七年第八期。

十三、《少數民族中短篇小說的現狀與未來》,《民族文學》二〇一七年第十一期。

十四、《生活的多樣性與文學的理想———從馮驥才<感謝生活>談起》,《創作與評論》二〇一七年第二十二期。

十五、《穆儒丐與現代日本文化》,《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十六、《艱苦的快感》,《藝術廣角》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十七、《在康巴重塑記憶———讀澤仁達娃<雪山的話語>》,《阿來研究》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十八、《“問題小說”與文學的公共性》,《雨花》二〇一七年第十期。

十九、《貞下起元———我的批評之路》,《長江文藝評論》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二十、《從描述者中破壁》,《長江文藝評論》二〇一七年第一期。

二十一、《劉濤<音調未定的儒家———二〇〇四年以來關于孔子的論爭>序》,《名作欣賞》二〇一七年。

二十二、《從文本到聲色———“關于純文學小說的影視改編”三人談》,《青年文學》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二十三、《走出自然社會的邏輯》,《文藝報》二〇一七年一月十八日。

二十四、《抒情的里下河:從懷舊到寫實》,《文藝報》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二十五、《必須保衛歷史》,《文藝報》二〇一七年四月五日。

二十六、《在歷史語境中重建人民作為目的文學共識》,《文藝報》二〇一七年六月九日。

二十七、《生活多樣性與文學理想》,《文藝報》二〇一七年七月三日。

二十八、《文學想象與中國認同》,《文藝報》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

二十九、《讀書種子》,《中國藝術報》二〇一七年八月二日。

三十、《依然是衍生品電影的高仿套路》,《文匯報》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三十一、《文學如何介入現實》,《解放軍報》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二日。

三十二、《在邊地講述歷史的方式及其問題》,《金沙江文藝》二〇一七年第十期。

二〇一八年

一、《“邊地”作為方法與問題》,《文學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二、《世俗化時代的信仰與生存———以寧夏回族作家為中心的探討》,《文藝研究》二〇一八年第四期。

三、《三農問題與“社會分析小說”的得失———公私之間的高曉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四、《緣情、激情與共情———抒情及其現代命運》,《文藝爭鳴》二〇一八年第十期。

五、《晚清民國旗人社會變遷與文學的互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六、《極端寫作與實驗小說的限度———高翊峰與一種當下文學取向》,《當代作家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七、《總體性、例外狀態與情動現實———劉慈欣的思想試驗與集體性召喚》,《小說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八、《賽博格的怕與愛———新技術時代的經驗與敘述》,《小說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九、《后青春文學的形象與貧困———張悅然筆下的自戀、躁郁和在場與缺席》,《小說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三期。

十、《傳統位移、趣味主義與文化救贖———從王小波到徐皓峰的武俠想象》,《小說評論》二〇一八年第四期。

十一、《當代經驗、民族志轉向與非虛構寫作》,《小說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十二、《城市的勝利與城市書寫的再造》,《小說評論》二〇一八年第六期。

十三、《華語語系文學:理論生產及其誕妄》,《世界華文文學論壇》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十四、《新世紀少數民族文學歷史敘事的方式及其問題———以藏彝走廊作家為中心的討論》,《中國文學批評》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十五、《見證、懷舊與彌合———論賈樟柯的<天注定>與<山河故人>》,《文藝評論》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十六、《共情的可能性》,《青年文學》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十七、《紀念碑或討巧的恐龍———關于波拉尼奧<二六六六>的聊天》,《青年文學》二〇一八年第七期。

十八、《時代精神與微觀歷史》,《青年文學》二〇一八年第十一期。

十九、《文學小鎮與灌木叢美學》,《福建文學》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二十、《從口頭傳統而來……》,《安徽文學》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二十一、《浪漫與反諷》,《安徽文學》二〇一八年第八期。

二十二、《開放的民族與永恒的民間/自然———作為世界主義者的阿來》,《四川文學》二〇一八年第十一期。

二十三、《當代文學視野中民族話語的變遷》,《廣州文藝》二〇一八年第七期。

二十四、《葉梅的誠與真》,《長江叢刊》二〇一八年第七期。

二十五、《李敬澤的形象》,《雨花》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二十六、《二〇一七年文學排行榜札記》,《西湖》二〇一八年第八期。

二十七、《洞察現實與新時代史詩》,《文藝報》二〇一八年一月八日。

二十八、《浮游人,或閃爍不定的面孔》,《文藝報》二〇一八年七月二日。

二十九、《少數民族與重新發現“世界文學”》,《文藝報》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三十、《立足當下指向未來》,《文藝報》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日。

三十一、《那些放棄了索解欲求的人生情態》,《文匯報》二〇一八年二月六日。

三十二、《柴郡貓消失了,也有笑容留下來》,《文匯報》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三十三、《無日不是讀書天》,《中國藝術報》二〇一八年四月四日。

二〇一九年

一、《現代中國と少數民族文學》,日本東方書店,二〇一九年九月。

二、《遠道書》,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九年九月。

三、《返歸本心———徐懷中<牽風記>的意象敘事與哲思境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九年第十一期。

四、《過剩的經驗與過于理性的個體———<三城記>與后啟蒙時代的精神成長問題》,《南方文壇》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五、《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七十年》,《東吳學術》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六、《積極的多樣性———文化多元主義的超越與少數民族文學的愿景》,《南京社會科學》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七、《時代寓言與道德故事———石一楓與我們時代的“現實主義”》,《中國文學批評》二〇一九年第二期。

八、《鍍金時代的城市之心———<景恒街>與情感結構的變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九年第三期。

九、《何謂當代小說的史詩性———關于<人世間>的札記》,《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九年第六期。

十、《路客與刀客》,《天涯》二〇一九年第二期。

十一、《自他不二,相依共進》,《民族文學》二〇一九年第七期。

十二、《你就是你自己的夜晚》,《小說界》二〇一九年第三期。

十三、《虛構的危機與革命》,《青年作家》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十四、《歸來時仍是少年》,《山東文學》二〇一九年第二期。

十五、《少數民族文學的內卷化問題》,《長江文藝》二〇一九年第九期。

十六、《拉薩河里有沒有烏龜———異質性與霍香結》,《鴨綠江(上半月版)》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十七、《古典的回聲與未來的文學》,《名作欣賞》二〇一九年第七期。

十八、《作為世界主義者的阿來》,《阿來研究》二〇一九年第一期。

十九、《寫作的女人》,《文藝報》二〇一九年二月十一日。

二十、《五四的精神遺產》,《文藝報》二〇一九年五月八日。

二十一、《何立偉的“變”與“不變”》,《文藝報》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二十二、《一花一世界》,《文藝報》二〇一九年七月三日。

二十三、《民族生活、民族形式與民族書寫的嬗變》,《文藝報》二〇一九年十月二日。

二十四、《溫故知新砥礪前行》,《文藝報》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二十五、《老舍的“北京情結”》,《人民周刊》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二〇二〇年

一、《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主體變遷與認同建構》,《文藝研究》二〇二〇年第六期。

二、《作為記憶、儀式與治療的文學》,《當代作家評論》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三、《從后文學到新人文———當代文學及批評的轉折》,《當代文壇》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四、《族群性、地方性與國家認同———百年中國文學的滿人路徑》,《當代文壇》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五、《生活史、文化寓言與身份流動———新世紀以來蒙古題材歷史書寫的轉折》,《南方文壇》二〇二〇年第五期。

六、《當代性與媒介融合時代的文學史寫作》,《江淮論壇》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七、《流動的時代、身份與文學<霧行者>的“風”與“心”》,《上海文化》二〇二〇年第七期。

八、《東北書寫的歷史化與當代化———以“鐵西三劍客”為中心》,《揚子江文學評論》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九、《茅獎、經典化與現代文學倫理》,《東吳學術》二〇二〇年第一期。

十、《中國文化多樣性理念的復合傳統與當代實踐》,《東吳學術》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十一、《敘事、邊疆與邊疆敘述》,《民族文匯》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十二、《源村的啟示》,《人民文學》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十三、《故鄉即異邦》,《十月》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十四、《安全、自主性的焦慮與數字社會》,《天涯》二〇二〇年第五期。

十五、《一個或者無數個清晨》,《芳草》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十六、《戰爭、歷史與原初的人》,《長江文藝》二〇二〇年第十一期。

十七、《何為“異質性”?》,《文藝報》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

十八、《異質性與技藝之間》,《文藝報》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十九、《群星閃耀微光》,《文藝報》二〇二〇年九月十八日。

二十、《網絡生態與文學的三種走向———在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會議上的發言》,《細讀》二〇二〇年第一期。

二十一、《民族民間文化的承與傳》,《人民政協報》二〇二〇年十月十九日。

二〇二一年

一、《從后文學到新人文》,上海文藝出版社,二〇二一年六月。

二、《八旗心象:旗人文學、情感與社會(一八四〇———一九四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〇二一年十月。

三、《卮言》,黃山書社,二〇二一年四月。

四、《李洱、時代情緒與理念人的當代命運》,《當代作家評論》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五、《從民間文藝到中華文學———論郎櫻與民族民間文學研究的演進》,《民族文學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六、《論當代社會主義文藝的主流價值觀》,《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七、《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文學關鍵詞概述》,《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八、《永恒的暫時———徐則臣、郊區故事與流動性生存》,《小說評論》二〇二一年第一期。

九、《從世情書到風俗畫———滕肖瀾、上海故事與市民文學的傳承》,《中國文學批評》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十、《“文學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筆談》,《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十一、《英雄敘事的當代形態———由黃怒波<珠峰海螺>談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二一年第六期。

十二、《過去三調:由李亞<花好月圓>兼談記憶、歷史與文學敘述》,《上海文化》二〇二一年第七期。

十三、《理論的準備———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想象與實踐》,《粵海風》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十四、《到世界去與返回故鄉》,《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二〇二一年第一期。

十五、《長豐的秘密》,《人民文學》二〇二一年第七期。

十六、《寫作、財富與傳承》,《收獲》長篇小說二〇二一秋卷。

十七、《游戲電影與數據庫敘事》,《中國作家》二〇二一年第十期。

十八、《寒夜守光,君子豹變》,《山西文學》二〇二一年第十期。

十九、《經驗變革與文學變革》,《長江文藝》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二十、《異鄉勞動者的聲音》,《回族文學》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二十一、《歷史意識的自覺與實踐》,《文藝報》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二十二、《草木文心與生活美學》,《文藝報》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責任編輯:宋小詞)

猜你喜歡
廣角學報少數民族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征稿簡則
Jiao Ayi| 《嬌阿依》
《西安航空學院學報》征稿啟事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廣角”教學策略分析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淺談數學核心素養下“數學廣角”的教學策略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少數民族的服裝
《????》???? ?????? ????? ???如何提高“數學廣角”課堂的時效性
廣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