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不再為作業犯愁

2022-05-22 03:07刁玉會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2年18期
關鍵詞:作業小學設計

刁玉會

摘要:基于雙減政策的背景,小學語文課程需要減輕小學生承擔的作業壓力,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習動力,在此要求下,語文教師可以變化固定的作業模式,如用分層法布置作業,組織集體鉆研作業等,既會促進學生完成,又會提高作業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語文作業可以輔助小學生更好地了解語文課程,學習文中的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復習效果,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合理利用,使其更加地多樣化,從而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對教學工作有幫助。

一、雙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創新作業的方向思考分析

(一)應偏向“輕壓重思”

在雙減政策中,減輕學生在作業上承擔的壓力是重要的議題,因此在創新語文作業的過程中,必須減少過多的作業量,同時為了保證作業的效用,需要優化作業的內容,使其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在達到作業效果的情況下,充分地開發學習思維,從而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應重視“娛樂化”

雙減政策的目的有多個,一方面想要倡導減輕學習壓力,另一方面想讓學生處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有利于提高能動性,因此需要語文教師改變教育方法,能夠更加地“娛樂化”,接近學生較為喜歡的內容、方式,有利于帶動良好的情緒,營造較為愉悅的環境,從而對教學工作有幫助。

二、當前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誤認為“量多即好”

在較為傳統的教育思維中,認為作業量越大,會對小學生的幫助越大,所謂“百煉成鋼”,即是該種理念的源頭,其實這是一種個人化的理解,雖然在一定作業量的情況下,可以幫助小學生提升成績,但是隨著作業量增多,學生內心的反面情緒會逐漸增長,進而形成較為嚴重的消極情緒,抗拒或抵觸完成語文作業,這就難以繼續提升學習成績。

(二)作業設計模式化

若能靜心思考某段時間的語文作業內容,會發現多數作業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設計的,如在學完某章節課文后,會找尋練習冊上相關的內容,將其作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盡快完成,少有其他形式的作業,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學生會衍生出某種固定的應對方法,如抄寫答案、其他同學的作業等,這就會形成一種死循環,不利于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

三、小學語文創新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

(一)合理分層

在以往的語文作業布置上,會以全班同學作為參考的對象,因此難以細致地區分每名同學的學習水準,當面對課后作業時,自然會出現完成程度不一的情況,若能轉換思維,從分層的角度規劃作業,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習水準劃分層次,如一層、二層、三層等,使其完成不同的課后作業,同樣可以取得課后溫習的效果,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課后作業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完課文《蝴蝶的家》后,可以按照學生層次,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如對于處在一層的學生,可以讓其圈出文中某些段落,如“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我真為蝴蝶著急了”,要求分析圈出的段落,如“作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變得十分著急?”,令其寫出自己的理解。對于處在二層的學生,可以列出許多的例句,每個例句都會有1到2處的空缺部分,需要填入相應的形容詞,要求從課文中找到適合的詞語。對于處在三層的學生,由此本身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可以列出若干拼音判斷及組詞題,讓學生利用新華詞典,自行找尋填寫。另外,若在課堂上布置作業,可以規劃不同的完成時間,如對于處在一層的學生,由于該類學生的思維較為敏捷,可以設定在3分鐘以內,對于處在二、三層的學生,可以設定在5分鐘以內,便于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

(二)促進集體完成

在一般情況下,語文作業都需要學生個人獨立完成,某些能力較強或學習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實時完成,但是對于其他學生,完成度始終不容樂觀,這會削弱作業的引導效果。因此,可以設計集體式的作業,令小學生能夠跟隨集體一同完成作業,一方面可以提高能動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合作學習,更好地培養探究意識,從而能夠提升作業的引導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亡羊補牢》的過程中,許多生字是小學生需要克服的難題,也是課后必做的作業,可以令每對同桌同學互相成為助手,通力合作,清掃文中不認識的生字,互相幫助,快速地標注拼音,隨后選擇某些同學,令其通讀課文;在教學課文《珍珠鳥》的過程中,理解內容是必要的學習項目,并且會在課后分析文中的部分語句,因此可以設立若干小組,在課堂上指出文中的部分語段,令各組圍繞語段進行探討,分析每段話表述的情感及意義。另外,除了一般形式的課堂作業外,教師可以專門設計若干有趣的課堂活動,一方面可以融合游戲環節,另一方面可以與作業交融,讓小學生在興趣融融的情況下,較為輕松地完成每日的課堂作業,既可以減輕課后壓力,又可以提高完成效率,從而能夠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青蛙賣泥塘》的過程中,可以用本文需要教學的生字詞,設計游戲“喂青蛙”,在多媒體文檔中加入許多的小蜻蜓圖片,每個小蜻蜓身上會有某個字的拼音,接著在小蜻蜓圖片的下方,會加入許多小青蛙圖片,每個小青蛙身上會有某個漢字,要求學生通過思考,操控鼠標,將正確的“小蜻蜓”挪動到相應的“小青蛙”身上,在過程中能夠幫助小學生盡快地認識生字的拼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上,作業一直是令小學生較為頭疼的問題,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情況,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創新設計作業,用較為新穎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增強完成作業的興趣,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小波.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探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2(01):35-36.

[2]馬娜.合理布置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業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學,2022(Z1):124-125.

[3]謝顯東,徐龍海.“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講究“四化”[J].中國教育學刊,2022(02):106.

猜你喜歡
作業小學設計
BUBA臺燈設計
有種設計叫而專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作業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