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校學生人格表現及形成原因

2022-05-22 03:07張進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2年18期
關鍵詞:健全高校學生

摘要:高校學生是社會青年的一個特殊存在,不僅具有學生的特殊性,同時具備青年的一般性特點。他們成長于不同的社會環境、家庭條件、文化習俗之中,進入高校之后所表現的人格也不相同。雖然進入高校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養,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校學生在人格上仍有非常非常大的差異,甚至有的存在人格缺陷,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高校學生? 人格表現? 健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高校學生從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選拔而出,處于20歲左右年齡。他們年輕體健,風華正茂,求知欲強,渴望成材,也正值人體發展的青春后期,身體機能、生理機能、思想情緒仍處在發展和變化之中。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心理變化尚不穩定,無論思想、情緒還是心理,都容易受外部客觀環境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波動性和可塑性。因此,準確把握高校學生學習期間的人格特征,對保證高校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由一名高校學生到社會建設人才的跨越,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一、對人格的理解

人格也叫個性(personality)。這個概念源于拉西語Persona,當時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與我們今天戲劇舞臺上不同角色的臉譜相類似。后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臺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有的理論定義為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也有的定義為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具體包括下四個方面含義:一是人格是一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二是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獨特的;三是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相對穩定的;四是人格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

二、人格健全的參考標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人格的概念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人格是由每個人所具有的才智、態度、價值觀、愿望、感情和習慣以獨特的方式結合的產物,影響一個人的整個行為并使之與他人有所區別。

人格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自我擴展的能力,關心他人;二是與他人熱情交往的能力,愛和同情,和他人的密切聯系;三是自我接納能力和安全感,有挫折容忍力,積極的自我意象,情緒的安定(自我包容);四是實際現實的知覺,真實的看待各種事物;五是自我客觀化,能洞察自己的能力與不足;六是統一的人生哲學,有相當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一套指導其行為的標準。

三、高校學生不健全人格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遺傳因素

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對成長在不同家庭里的同卵雙生子15年研究中,發現許多重新聚集在一起的同卵雙生子顯露出出人意料的相似性。在大學里,那些重逢的同卵雙生子接受了大量的醫學檢查和心理測驗。這些測驗的結果表明,即使同卵雙生子被分開撫養,他們之間的相像程度也比異卵兄弟姐妹更高。

對分開撫養的雙生子的研究表明,遺傳對人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某些人格特質中,由于遺傳而產生的變異占20%—45%。所以,遺傳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因素,遺傳因素是導致不健全的人格特征的一項關鍵因素,高校學生的某些不健全人格必須充分考慮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

(二)家庭環境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中父母的關系、教養方式,家庭結構和氣氛等都會對高校學生在學校的人格發展起到關鍵影響?,F在的高校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家庭過分溺愛、保護、順從,使他們過分依賴;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過于粗暴則會使學生自卑、逆反,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他們來到高校后,與新的同齡人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教養方式,加上對高校這個“大家庭”的不適應,以致產生反差,從而使某些高校學生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

(三)高校綜合因素

高校環境因素包括多個方面,自然和文化環境、管理教育模式、制度體制等等都是學生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直接因素。學生在這種特殊的環境和管理模式下逐漸從一名嬌生慣養的少年成長為有著獨立個性的青年。而高校的管理和教育經常以相對固定的形式把學生塑造成其主觀期待中的人才。猶如劍之雙刃,即有利于青年特有人格的塑造,同時也可能影響青年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發展。而在嚴格的高校管理體制中,有獨特的文化氛圍和管理流程,崇尚以文化人、在競爭和團結協作中鼓勵意志堅韌。這樣的氛圍必定會促使高校學生的人格向這些方面發展。經過幾年高校生活磨練的人,往往會塑造出熱愛工作和生活、勇敢頑強、獨立自主、一絲不茍、開朗幽默等人格特征。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高校學習、不確定性、強制性、緊張性和艱巨性也會加劇高校學生的心理負擔,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若不能及時調整和疏導,就可能慢慢演變成人格障礙。特別是對高校生活的不適應,而難以轉變觀念的更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我中心、焦慮等不良人格。同時高校嚴格的管理,艱苦的訓練,封閉的模式,單性的存在使他們在心里產生了激烈的沖突,與他們理想中高校差距之大。這種困擾他們一時難以接受,就會在心里產生不良的人格,如悲觀、被動、敵對等。

(四)社會文化

青年學生在高校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同時接收著學院文化和地方社會多樣性文化的影響,在這種雙重甚至多重文化環境的影響下,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人格的發展,對各種文化的選擇吸收以及接納能力導致學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青年學生在高校這個大熔爐中,不斷受到不同文化、習俗背景的人的影響;不斷結交興趣相投的朋友;不斷參與和嘗試新的事物,使他們在興趣、愛好、成就動機等人格特質上表現出更多元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伯格(Burger J. M.)《人格心理學(第八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1年06月

[2]彭凱平《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中信出版社 2020年06月

[3]馬戈·沃德爾(Margot Waddell)《內在生命:精神分析與人格發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7年05月

作者簡介:張進,男,漢,山東菏澤,本科,中級職稱,武警警官學院軍事訓練系。

猜你喜歡
健全高校學生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鍛煉、飲食習慣、BMI的關系
運動APP助推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成效研究
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學習百年黨史”學習滿意度與行為意向研究
教育部開通高校學生資助熱線
如何建設健全基層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關于健全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
強化健全內部審計質量全過程控制分析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嚴懲誘騙高校學生參與傳銷的組織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論的高校學生創業風險控制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