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道德與法律關系探析

2022-05-23 01:47李玉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法典道德法律

摘? 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作為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二者不可偏廢?;?021年版《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新修訂,培養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的大學生尤為重要。本文以《民法典》為視角,主要分析道德和法律的關系,從“以德助法”“以法載德”“德法相伴”三個方面分析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密切關系,并為《民法典》融入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提供路徑。

關鍵詞:道德;法律;民法典

作者簡介:李玉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引言:2021年一部凝聚了幾代人心血和期盼的法典千呼萬喚始出來,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在其中也得以彰顯。

道德之于法律:“以德助法”

思想道德建設為法治建設提供思想基礎和價值基礎。思想道德為法律的制定、發展和完善提供價值準則,是法律正當性合理性的基礎,并且促進人民形成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為維護法律權威奠定良好基礎。

1.道德支撐法律創制

社會主義道德和核心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而為“人民服務”這四個字用我們共產黨人用走過的百年歷程的足以證明,今天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我們的持久的道德要求,更是我們“以人民中心發展思想”的縮影,同樣,也為法律的創制提供了價值支撐,《民法典》作為生活的百科全書,立法之初就貫穿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并作為一部良法致力于為人民對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2.道德保障法律實施

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所以法律的生命在于被認同、被實施,人們對法律的認同,根本的是對其蘊含的道德價值的認同,然后通過道德上的價值認同,保障法律的實施,并引導我們自覺尊崇良法善治。讓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信仰。而民法典自頒布以來被廣大人民認同、以及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同樣離不開我們對其蘊含的道德價值的認同。

3.道德能夠補充法律空缺

法律相較于社會發展而言,總是具有滯后性。社會生活的發展永遠是前進的且具有復雜性,法律不能對未出現的事情進行調整,而民事法律關系的糾紛解決標準與道德最為接近,所以道德在調整范圍上和方式上的廣泛性與靈活性就彌補了《民法典》規定上未知的空缺。

法律之于道德:“以法載道”

《民法典》并不是一部冰冷的法律,基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我們可以看到《民法典》中蘊含著許多與道德有關的魅力,這一魅力不僅可以體現“以法載道”也為《民法典》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提供了路徑。

1.民法典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縱觀整部民法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從立法目的到基本原則再到法律規則,無不體現與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法典開篇就明確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目的之一;民法典第四條到第八條所規定的民事主體活動應當遵循的的法治、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高度契合;民法典各分編的法律規定中同樣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物權編中,關于業主行為、用益物權人行為、以及合同編中出賣人行為的相關規定中我們都看到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而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層面對文明和諧的追求。

2.民法典培育積極人生觀

人生觀決定著我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近年來因見義勇為而使卷入風險、遭到損失的新聞事件時有發生,“老人不能扶”似乎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如何糾正這種價值觀偏差,讓見義勇為者不再擔憂呢?民法典對此作出了明確回應。一方面,民法典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規避了自愿救助時遇到的“碰瓷”行為,以鼓勵我們向處于危難中的人實施緊急救助;另一方面,183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這一規定解決了救助人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彌補問題。這兩條從不同維度對見義勇為行為進行保護和支持。為救危扶弱者撐腰,鼓勵和保護我們樹立見義勇為的積極人生態度。

民法典激發高尚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民法典第185條規定關于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這一規定從《刑法》以及《英雄烈士保護法》之外進一步鞏固了對英雄烈士的法律保護。2021年2月19日,微博網名為“蠟筆小球”的仇某某,在網上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貶損5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違法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南京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當庭判處被告人仇子明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責令其在全國性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作為新時代青年,身處和平安定幸福的發展大道上,“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勠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結語

道德和法律緊密聯系,法治和德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兩種方式,如車之兩輪或鳥之兩翼,忽略其中任何一個,都將難以實現國家的長久久安。德法相伴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作為青年學生更應正確認識道德和法律的關系,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不斷將法律轉化為內心的自覺,讓道德要求在實踐中得到切實遵循,并自覺履行我們的法定義務、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讓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善良和正義!

參考文獻:

陳泓浩,民法典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程探析[J].法制與經濟.?2021,29(02).

李志強,再談新時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道德與法律關系問題[J].思想教育研究.?2020,(08).

[3] 李佳慧,淺析道德與法律的關系[J].財富時代.?2021,(02).

猜你喜歡
民法典道德法律
民法典與“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案
聚焦民法典
涉及網絡募捐的現有法律規定
跟蹤導練(五)(2)
道德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