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在反家暴領域的運用

2022-05-23 15:39鮑季旭楊吉龍李笑凡楊帆張天翔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保護法家暴情況

鮑季旭 楊吉龍 李笑凡 楊帆 張天翔

摘要:在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當中,司法保護占據著很大比例,解決未成年人極易受到侵害的問題刻不容緩,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應運而生,本文中筆者以家暴為例,闡述未成年人容易被家暴的現狀、原因,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在該領域的運用。保護未成年人的形勢非常嚴峻,但在互聯網、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讓強制報告制度做到可知、可信、可行,給未成年人一篇碧海藍天。

關鍵詞: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家暴;現狀;原因;運用;反家暴領域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犯罪率逐年減少,但是爭對未成年人的犯罪卻變多了。對于我們的中華民族來講,青少年是希望;對我們的國家而言,青少年更是未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為重要,未成年人的權益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以及國家的安定。在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當中,司法保護占據著很大比例,這不僅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保護,也對未成年人的權益提供了極大的保障。

解決未成年人極易受到侵害的問題刻不容緩。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應運而生,最高檢、國監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衛健委、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下發《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規定發現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必須強制向公安機關報告。[1]《意見》規定居(村)民委員會,學校、教育機構及校車服務者,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兒童福利院等救助機構,社工機構,旅館等,凡是會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的機構都是強制報告部門。上述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和行使公權力的各類組織及公職人員都有強制報告的義務。[2]發現未成年人受侵害就要報告,比如未成年人非正常傷殘、死亡、遭受家庭暴力、嚴重營養不良、意識不清;被遺棄;疑似被拐賣或被收買的,被組織乞討的或者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懷孕、流產的,疑似的或者面臨危險的都要報告。

一、未成年人容易被家暴的現狀

部分未成年人在童年時期容易受到來自家庭的暴力虐待,這些暴力的來源,可以是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其他的監護人,這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會是一段黑色的痛苦記憶,家暴給他們帶去的傷害是無法想象的,是可能給他們帶去極端性格的根源,對于這部分未成年人來講,他們的童年是需要用一輩子去治愈的小黑屋。與這屬于同一性質的社會現象,還有近來網絡熱議的父母攜帶、強迫或將孩子出租給他人乞討,家庭是侵害的來源、家暴是黑暗的潘多拉魔盒,但實際上,這對未成年人身體和心靈的傷害卻遠遠超出了這個小小的家,它給孩子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劃定了方向,好與壞,從小家到大家,從原生家庭到今后社會乃至祖國的未來。愈來愈多的未成年孩童被父母毆打、被販賣、被養父母虐待,更甚至有未成年的女孩被誘拐、威脅、強奸,筆者在實習期間就親眼見證過這樣的案例。隨著媒體的曝光,這些情況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引起大家的深切關注,同情、憤恨、惋惜,以及對正義的追尋。

根據調查顯示,在所有未成年人被家暴的案件中,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親生父母對孩子施暴,還有一小部分是祖父祖母、繼父繼母給孩子施暴。而在這些調查過的案件中,父母單方面施暴的情況尤為突出。這些案件都指向了一個點:這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沒有將自己的孩子當作是平等權利的人來對待,在他們眼中,孩子是自己的財產,是自己的搖錢樹,而父母與孩子之間親情是建立在榨取利益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他們把孩子丟到大街上乞討,教孩子偷東西、搶東西,以此來逃過公安機關的處罰;更有甚者,孩子沒有偷到東西,沒有賺到路人的錢,還會虐待孩子,對孩子輕則打罵,重則用鞭子抽打。由于家暴法的冷門,再加上大多數家長對家暴的理解有些許偏差,很多家長都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家暴,往往以為家暴是要把孩子打殘了,打得更加嚴重的程度才是家暴。還有些家長自私自利地以為自己打孩子是為了孩子以后的發展,嘴上永遠是那句:“我打你是為了你好!”“偶爾打打不算是家暴!”“我只是稍微教訓一下他,讓他長點記性!”等等,這些情況屢見不鮮。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些家長沒有將自己的行為與對未成年人的家暴聯系在一起,不認為這就是家暴。

在對未成年人家暴案件的調查中發現,除了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施以家暴外,還有一小部分是出自于祖父祖母、繼父繼母。而在祖父祖母的案件中都有一部分的共同特點,就是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多都外出打工,由祖父祖母代為照看。這類由祖父祖母代為照看的未成年人往往因祖父祖母的知識水平有限,而導致未成年人的權力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就應當引起公安機關的重視,應當采取措施對其監護人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監督,以此來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權利平等。

二、未成年人容易被家暴的原因

未成年人被家暴的情況不在少數,究其根本,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被家暴的原因,才是減少此類情況發生,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必由之路。而其中主要的情況就是家庭關系的破裂、家庭矛盾的突出,當然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其他情況。

首先,在未成年人被家暴的案件中比例最高、范圍最廣、情況最復雜的就是家庭關系的不和諧。例如父母的吵架、因婚外戀導致的離婚或其他情況等,都會導致父母因心情糟糕而將氣都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進行責罵、虐待,這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打擊。這類案件反映出:在無法保護自身權益的未成年人身上,經常會發生父母對其進行家暴的情況,這些父母往往都存在易怒、感情不和等情緒,將自己孩子當作任意打罵的對象。

其次,孩子還處在身心健康沒有完善的年齡,還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而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的錯誤,不是加以引導,而是打罵、施暴,以痛苦施加在孩子身上,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出現自閉、抑郁等負面情緒,對孩子以后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挫折。其中或多或少或有鄰居或公安機關的介入,而父母卻表示:“我打我的孩子關你什么事情?”“我打他也是為了他好!”,這類錯誤的觀念正是此類家暴發生的主要原因。

再者,在未成年人被家暴案件的統計中,同樣占據著相當一比例的情況是:由于生活拮據而導致壓力大等情緒,或者未婚先孕而導致沒有撫養能力。在此類案件中,父母都會因為一些外界的因素而對生活產生不滿的情緒,而這些不滿的情緒就是導致未成年人被家暴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相比較之下,未成年人被家暴的情況遠不如販賣兒童來的嚴重?;蛟S是存在生活所迫實在無法承擔養育孩子的職責而將未成年人送人換錢的情況,但是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如今,很少會存在餓死、凍死等極端情況。但是,引人深思的是,這其中是否存在主觀故意的情況,以此賺取大量錢財,這樣的做法令人不寒而栗。

再有,許多父母不具備為人父母的水平,由于品行不良、為人不爭等情況,部分父母對違背倫理道德,對自己的孩子采取性侵等殘忍行為甚至性暴力,這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乃至未來生活都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最后,未成年人身心缺陷、殘疾等情況也會導致父母對其家暴。未成年人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若不加以引導,很容易就會導致諸多問題的發生,例如自卑、抑郁等情緒,又例如家暴、違法犯罪等行為,這些都會給家庭、社會、國家帶來各種麻煩。

三、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在反家暴領域的運用

在科技逐漸發達的如今,互聯網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各種各樣的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保護未成年人的方式也趨于多樣化。通過未成年人保護APP、小程序、在公共場所展播公益宣傳片等方式,提高大眾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強制報告制度的了解程度;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的宣傳工作以及深入分析工作,讓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在社會發光發彩;同時為大眾提供快捷的平臺,設立多種途徑,讓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做到可知、可信、可行。

在反家暴領域中,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正成為保護未成年人的突破口和助推器。越來越多的反家暴宣傳,讓“遭遇家暴,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的觀念深入人心。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行使公權力的各類組織及法律規定的公職人員,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各類組織及其從業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身體存在多處損傷、嚴重營養不良、意識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等情形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

四、結語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在社會中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卻很少有人知悉。若想保護好未成年人,保護好祖國的未來,就需要廣大家長、老師、公安人員、社會成員攜手努力。讓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充分融入社會之中,讓社會各界人士都能夠知曉并加以運用。保護未成年人的形勢非常嚴峻,但在互聯網、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讓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做到可知、可信、可行,給未成年人一篇碧海藍天。

參考文獻:

[1]黃日棟. 強制報告制度壓實未成年保護主體責任.《人民法治》(2021-07-01).

[2]郭洪平. 強制報告,全面落實的痛點在哪里.《方圓》(2021-02-01).

作者簡介:

鮑季旭(2002-),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江蘇警官學院本科在讀,公安方向。

基金項目:

2021年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ZA202110329004)。

猜你喜歡
保護法家暴情況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我覺得自己在三種情況下最有陽剛之氣
反對家暴
需要立法保護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脫發 養“老金”
一周融資融劵情況
管好“熊孩子”,人人有責
我們歡迎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