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向度

2022-05-23 15:39鄒章華王林兵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評介歷史邏輯國家治理

鄒章華 王林兵

摘要:青年學者李曉樂博士撰寫的《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歷史邏輯》一書,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與斯大林等經典作家國家治理思想的歷史與邏輯展開追問,探尋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規律與趨勢,表現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該書視角新穎,文筆精練流暢,概念界定全面、精辟,理論探討可靠、可信,觀點闡述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前瞻性,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一部力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歷史邏輯;評介

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現代化”成為發展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重大的實踐戰略和理論主題。在此語境下,青年學者李曉樂博士撰寫的《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歷史邏輯》一書(吉林大學出版社 2021 年 9月版,以下簡稱為《邏輯》),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與斯大林等經典作家國家治理思想的歷史與邏輯展開追問,探尋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規律與趨勢,表現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綜觀全書,如下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邏輯》彰顯了作者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國家治理”是一個隱性范疇,它涉及到對國家治理目標、依據、限度、空間、有效性等深層本體論層面的思考,為我們思考如何建構一種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理論提供了豐厚的思想資源?!哆壿嫛繁砻鲗Α皣抑卫怼边@個概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沒有做出明晰的闡釋,但他們在《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共產黨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國家與革命》等文本中,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治理制度及其實踐展開批判;就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秩序、目標以及治理模式提出設想;依據巴黎公社和蘇維埃俄國的革命建設實踐對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進行理論探索和總結。

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法哲學和其思辨唯心主義進行了批判,進而產生了“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結論。黑格爾將泛神論的神秘主義作為其主要的思維模式,他認為,“觀念變成了主體,而家庭和市民社會對國家的現實的關系被理解為觀念的內在想像活動。家庭和市民社會都是國家的前提,它們才是真正活動著的;而在思辨的思維中這一切卻是顛倒的”。 黑格爾以抽象觀念為出發點,指出國家作為一種理念,將自身分為家庭和市民社會,它們以國家為前提和基礎,缺乏獨立性。而馬克思以經驗事實為出發點,總結歷史上的種種情況,認為國家是由家庭和市民社會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演變而形成的,而家庭和市民社會又是由個體以許多種不同的形式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歷史證明,國家是由家庭以及社會成員以其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構成的,也就是說國家是作為現實的人的政治存在方式。因此,不管是從時間上還是邏輯上來講,市民社會都是國家產生的前提條件,先于國家而存在。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特別是階級和階級意識而著稱的,他們從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治理學說中汲取營養,基于資本主義社會最新發展的社會現實,在與各種資產階級國家治理思想和權力學說的斗爭中發展出了工具主義、結構主義、極權主義、后馬克思主義等治理理論流派。這些流派及其思想或多或少地具有結構主義的因素,對全面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西方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具有相對自主性,但在本質上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借助其對暴力的合法壟斷,滲透或影響到了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和領域。但要指出的是,國家雖然是以社會公共利益代表的形象出現的,但不代表社會的共同利益,而是生產過程中階級結構的政治表現。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說,“當階級差別在發展進程中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時候,公共權力就失去政治性質。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根據現實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沖突與階級力量的變化,馬克思說明了現代民族國家的相對自主性?,F實國家權力是階級斗爭與大眾民主斗爭復雜矛盾的結果,而國家機器、國家機關和國家制度體系是國家權力斗爭的中介和政治條件。換言之,國家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制定和實施具體政策和追求具體目標的過程中,國家具有超越特定社會部門、群體或階層的自主性;國家有其自身之立場、利益與目標,且不可化約為任何特定社會部門、群體或階層的立場、利益與目標。如何凝練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國家思想及其理論特征,展示了作者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

二、《邏輯》洋溢著強烈的現實關懷

在確切的意義上,強化對國家治理問題的歷史邏輯梳理,有助于從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層面加強國家治理,有助于克服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治理觀念的障礙,治理制度、體制的障礙,加快解決一些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和治理矛盾,緩解因國家治理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失序和沖突,維護社會整體穩定和永續發展?!哆壿嫛诽岢?,當代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治理矛盾和問題十分復雜,如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社會不公正、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問題等。當代中國治理的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許多深度的治理矛盾與治理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如東部與西部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三大產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產業之間發展不協調;環境破壞十分嚴重,資源消耗非常多;社會成員之間不公正、不信任感增強,貧富之間矛盾突出[1],我們深表贊同,并且也知道,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制約中國發展壯大的腳步。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治理問題與矛盾,中國必然要加強國家治理能力建設,強化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力度,轉變傳統國家治理理念,依法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開展,國家開始與市場、社會之間出現了結構性分離,“全能主義國家治理”模式逐漸向“發展型國家治理”轉型。執政黨和政府依然是最為重要的治理主體,但由于政治文明的進步,再加上科學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國家必須正視逐漸興盛的多元主體,他們參與到國家治理不僅越來越必要,而且越來越具可能性。因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黨和政府逐漸從生產經營管理領域退出來,讓企業與公民自主地經營和管理經濟生活。市場領域率先擺脫了政府的控制。并且由于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完善,以往的“單位管控社會”體制逐漸瓦解,民間組織與社會組織大量涌現,其數量種類越來越多,規模實力越來越強,活動領域則越來越廣,發揮作用也越來越大。當然,要指出的是,執政黨和政府仍然是國家治理的主要力量。多元主體的治理架構,雖然打破了原來政府單獨做出決策,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被動接受管理的單向度運行軌跡,多元主體能夠以自己獨特方式參與到國家治理中,形成政府和其他主體之間民主協商、協同管理的新格局。 但歸根結底,黨和政府仍是國家治理的主導者和決策者,黨中央要求建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治理格局,表達的就是“多元治理主體”理念下依然要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和政府的領導。

再如,習近平在很多場合都強調我們社會“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所謂“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是革命戰爭年代那種疾風驟雨式的群眾性階級斗爭,也不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那種大規模的群眾運動,而是在建設法治中國大背景下所進行的斗爭”。 我們要認識到“新的歷史特點”的深刻內涵、斗爭的真實要義以及究竟是哪些新的偉大斗爭。習近平指出斗爭有國內斗爭和國際斗爭,后者表現為突破國際勢力對中國的遏制的斗爭。習近平告誡人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我國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與新干涉主義構成了阻力和壓力的主要來源,尤其要注意應對意識形態的風險與挑戰。未來五年,可能是我們面臨的各方面風險挑戰不斷累積乃至集中爆發的時).其中的風險與挑戰,既來自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來自國內外意識形態斗爭的風險。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無疑處于低谷時期,面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包圍,面臨著十分嚴重的意識形態斗爭。各種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聲音不絕于耳。這就要求國家治理一方面要加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使其入課堂入腦入心;另一方面要通過外交和對外宣傳,講好中國故事,使越來越多的人們了解、認知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三、在研究方法上,《邏輯》也獨樹一幟

《邏輯》綜合選用思想構境與文本解釋相結合、歷史主義、比較分析、案例分析、系統分析等研究方法?!哆壿嫛凡捎脴嬀痴摵臀谋緦W等研究方法,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著作文本進行深層解讀,揭示其國家治理思想生成的歷史邏輯,還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國家治理思想的“歷史原像”。也因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國家治理的分析蘊含在其關于國家與社會關系不斷運動的歷史性分析中,《邏輯》運用歷史主義方法探討治理背后社會問題變遷的歷史邏輯,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國家治理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全方位比較,揭示“治理”范疇蘊含的意識形態性,為社會主義國家治理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黨的十九大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總結指出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體現的十三個顯著優勢。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斗爭中,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優勢展現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更加直擊人心??箵粜鹿诜窝椎膶嵺`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植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人民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民生保障方面我們還有許多短板需要加長,還有許多弱項需要加強,其中一項就是“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強調“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教訓不可為不深刻,關鍵是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要吃一塹長一智,在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方面扎好籬笆墻,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有更大的提升,不能再讓這次疫情造成的悲劇重演。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誠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長期任務,不能一蹴而就,正像偉大的長征一樣,要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中間經歷困苦和磨難也是正常的,因為一帆風順的前進道路根本是不存在的,關鍵是我們怎么去解決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17年前,我們取得了抗擊非典疫情的勝利,17年后,我們又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非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警示,教會我們如何去應對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全面加快、加強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契機,我們應該在警醒中全面審視、深刻思考、積極作為,堅持和完善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力實現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種歷史與邏輯一致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總的來說,該書視角新穎,文筆精練流暢,概念界定全面、精辟,理論探討可靠、可信,觀點闡述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前瞻性,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一部力作。

參考文獻:

[1]李曉樂:《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歷史邏輯》,吉林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6頁.

作者簡介:

鄒章華(1994-),女,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痦椖浚?/p>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歷史邏輯研究”(項目號:19YJC710035)、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國家治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項目號:19MLC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評介歷史邏輯國家治理
文化與批評話語的再生產
——《新媒介文藝生產論》評介
生態美學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生態美學引論》評介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揭示中國模式的政治圖譜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政府雇員制歷史與理論邏輯
從國家治理看審計反腐倡廉的作用
瞿秋白對蘇俄采訪報道的介紹
陶藝作品《蕓蕓眾生系列——愚者》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