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療養員康復療養期間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2022-05-26 17:56陳藝香劉薇王雅珍羅溪林佳娜王玲王麗李芳
健康護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生活方式冠心病

陳藝香 劉薇 王雅珍 羅溪 林佳娜 王玲 王麗 李芳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療養員康復療養期間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80例處于康復療養期的冠心病療養員隨機分兩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疾病護理,觀察組行常規疾病護理聯合生活護理干預,其中常規疾病護理方案參照對照組。結果:觀察組療養員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運動評分更高(P<0.05);觀察組療養員焦慮和抑郁評分更低(P<0.05);觀察組療養員飲食、作息、運動、用藥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結論:生活護理干預可改善療養員生活質量、心理情緒,同時提高其護理依從性,可在冠心病療養員康復療養期內護理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康復療養期;生活方式;護理干預效果

護理和治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護理的作用遠大于治療,對于處于康復療養期的冠心病療養員來說更是如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院醫療護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傳統護理方法因方法簡單、內容單一,已無法滿足需求,故相關醫學專家研究指出優化傳統護理方案的核心思路,即根據康復療養期冠心病療養員的實際情況,以改善療養員生活質量、心理情緒,同時提高其護理依從性為核心,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因此改善療養員身心狀態,促進病情恢復。在此大背景下,本研究選取80例冠心病療養員進行分組對比分析,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在2020.1-2021.1期間選擇80例療養員隨機分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3-61(58.11±2.24)歲。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4-63(58.13±2.21)歲。組間資料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且目前處于康復療養期;②知情同意并簽字;③無藥物禁忌。排除標準:①并發重要臟器疾病;②病歷資料缺失;③精神疾病。

1.2操作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疾病護理:遵醫囑給予療養員隨訪指導,叮囑療養員定期復診。

觀察組行常規疾病護理(參照對照組)聯合生活護理干預,具體為:(1)人性化心理干預:與療養員及其家屬深入交談,了解居家護理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闡述良好心態對病情恢復的重要意義,鼓勵療養員遵醫囑配合治療,同時隨訪過程中了解療養員的恢復情況,積極介紹成功治療案例,給予療養員積極心理暗示,增強其治療信心。(2)科學生活指導:為療養員制作健康食譜,其中以富含蛋白質食物為主,控制糖類和脂肪攝入,多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限制鈉鹽攝入,禁食辛辣、油膩食物,家屬日常應做好用藥、飲食、作息以及運動監督、指導等工作,為提高隨訪效率和質量,護理人員可組微信群,邀請療養員及1名家屬入群,為療養員定期推送健康食譜和日常護理技巧、方法,與療養員家屬交流并要求其發揮監督作用,不斷提高療養員的自我護理能力。

1.3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評價表(SF-36)[1],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運動,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正相關。

心理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2],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與焦慮、抑郁情緒表現正相關。

護理依從性評分:隨訪中對療養員的飲食、作息、運動、用藥依從性進行評分,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與護理依從性正相關。

1.4統計學處理

SPSS25.0版本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χ2)和計量(t)資料,差異顯著(P<0.05)。

2結果

2.1生活質量評分

表1結果:觀察組療養員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運動評分更高(P<0.05)。

2.2心理情緒評分

表2結果:觀察組療養員焦慮和抑郁評分更低(P<0.05)。

2.3護理依從性評分

觀察組療養員飲食、作息、運動、用藥依從性評分分別為(87.89±5.16)分、(87.87±5.75)分、(86.89±5.63)分、(84.18±5.64)分。

對照組療養員飲食、作息、運動、用藥依從性評分分別為(78.03±5.26)分、(76.92±5.96)分、(75.15±5.38)分、(75.30±5.59)分。

計算得t=8.4632、8.3624、9.5348、7.0725,P=0.0000、0.0000、0.0000、0.0000??傻媒Y論:觀察組療養員飲食、作息、運動、用藥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

3討論

研究指出,處于康復療養期間的冠心病療養員急需護理人員的專業指導,以此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繼而促進病情康復。因此,冠心病療養員護理工作需盡量細致、完善、規范,除對療養員進行隨訪指導和病情管理之外,還需對其進行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

本次試驗中采用的生活護理方案聯合人性化心理干預以及科學生活指導,圍繞治療過程優化護理體系,充分滿足療養員要求和實際治療需要[3]。具體來說,人性化心理干預是對療養員進行生活指導的基礎,可提高療養員治療信心和依從性,科學生活指導以飲食指導為主,充分發揮療養員家屬的監督指導作用,立足健康教育提高療養員的自我護理能力,從而提高康復療養效果[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心理情緒、護理依從性以及康復療養效果均優于對照組,說明生活護理干預對冠心病療養員的護理優勢明顯,可改善療養員生活質量、心理情緒,同時提高其護理依從性,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吳文建.個體化運動康復治療對未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0,29(14):105-107.

[2]梁黎黎,顏羽,蔣志芳.延續性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22):35-38.

[3]何曉敏.探究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9):127,129.

猜你喜歡
生活方式冠心病
保元湯加減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觀察
認知行為干預應用于冠心病臨床護理中對不良情緒的影響
冠心病一直沒有癥狀,是不是治愈了
我國奢侈品市場營銷策略
社會生活方式變遷對散打運動發展影響研究
中醫導痰祛瘀藥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臨床療效觀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應戒煙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