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的影響

2022-05-26 14:23趙麗
健康護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護理干預

趙麗

摘要:目的:簡述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的影響;方法:選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間,我科因直腸癌手術在胃腸外科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1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95例,對照組95例,對照組采用胃腸外科術后護理標準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95例自我照護行為執行意向問卷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9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意愿的應用效果,可以提高腸造口患者參加自我護理的管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尊水平。

關鍵詞: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直腸癌腸造口;自我護理

0引言

動機性訪談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探索和解決其矛盾心理來強化內在改變動機的干預方法。近年來,約54.1%的結直腸癌患者接受造口手術,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進步,我國針對直腸癌患者的永久性腸造口技術已趨于成熟,越來越多的直腸癌患者采用該技術進行治療,因此該病患者及照顧者越來越關注造口術后的生存質量[1]。研究表明,心理治療可以減輕或消除直腸癌患者身體癥狀,改善其心理精神狀態,適應家庭、社會和工作環境。因此要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2]。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動機性訪談技術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以期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減輕心理負擔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間,我科因直腸癌手術在胃腸外科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1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95例,對照組95例,納入標準:①永久性腸造口術后>1個月患者[3];②年齡≥18歲;③具有理解、言語表達能力;④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器官功能衰竭及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②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者。比較2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理類型、TNM分期等基線資料的差異,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胃腸外科術后護理標準進行常規護理,手術后予以常規入科宣教以及院內康復指導,出院前予以出院宣教。觀察組采用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具體為:首先,患者參與由胃腸外科專業造口師開展的以自我護理為主題的健康講座,內容包括腸造口的理論知識、造口周圍皮膚管理對后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時間約為半個小時,其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面對面動機性訪談干預,干預的內容主要包括:①與患者建立融洽的關系并取得患者信任,潛在語言可為“您好,我是您的責任護士某某,主要負責……”②闡明并解釋造口護理的重要性,并將自我護理與患者的個人目標和價值觀相結合,根據患者個人職業與居家護理意愿提供動機干預,這是干預的核心內容,潛在語言可包括“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出院以后什么打算”“以您目前的狀態,您愿意進行自我護理腸造口嗎”“您認為自我護理對您盡快回歸社會/崗位會有幫助嗎”;③識別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個體化障礙,并協同患者進行解決,潛在語言可包括“您所了解的自我護理有哪些注意事項”“您認為在居家護理腸造口期間可能會有哪些困難”;④對訪談進行總結,交代注意事項。最后,在患者出院的前一天,根據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腸造口自我護理的體會和存在的困惑,進行一對一指導,并發放自我護理日志本和指導手冊等資料。

1.3評估工具

腸造口患者自我照護行為執行意向問卷:本課題組編制,共24個條目,包括行動計劃和應對計劃兩個維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計1~5分,得分范圍為24~120分。根據得分指標分析現況:得分指標=(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將問卷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分為3個水平,<60%為低水平,60%~80%為中等水平,>80%為高水平。

1.4資料收集與分析

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向患者解釋研究的目的、意義、問卷填寫方式等,由研究員現場發放問卷,并當場收回,及時檢查患者的完成情況,如果有遺漏之處及時補充。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90份,回收有效問卷182,有效回收率為95.8%。自我照護行為執行意向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95例自我照護行為執行意向問卷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9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永久性腸造口帶來的生活不便、病恥感、繁雜的造口護理工作,以及各種造口并發癥,嚴重困擾著患者及其家屬。動機性訪談以開放性提問、反應性傾聽、肯定和總結及告知的訪談技巧,通過評價患者訪談前后的差異和治療效果來反映訪談的有效性,與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相比,改變了患者被動接受的地位[4]。動機理論認為,疾病的治療及護理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變化過程,患者在患病時期的照護需求存在差異[5]。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基于時機理論的護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動機性訪談是通過幫助患者發現并克服自身矛盾心理,從而引發其行為改變的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人際溝通方法。本研究探索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意愿的應用效果,可以提高腸造口患者參加自我護理的管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尊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結直腸癌診療指南(2018.VI.)[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56.

[2]平小娟,蔡月英,歐構裕.動機性訪談對行抗乙肝樹突狀細胞誘導劑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7):67-70.[3]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392.

[3]羅倩,張莉,朱榕,等.動機性訪談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與服藥依從性影響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2):7-12,38.

[5]張鳳英.動機性訪談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運動改變階段及生活質量影響的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221-225.

猜你喜歡
護理干預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
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干預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