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應急醫療隊后勤保障建設與實踐

2022-05-27 01:41李春暉齊樹桐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營地帳篷救援

王 玥,李春暉,齊樹桐

為應對國內外頻發的災害事件,各地相繼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參與人道主義救援。2019-04-26,經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評估認證,天津市人民醫院成為中國第4支、全球第24支國際應急醫療隊(Emergency Medical Team,EMT)(II類)。隊伍按照國際標準建立[1],可在不消耗受災地資源的情況下提供至少14 d的醫療救治和自給自足保障。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涵蓋的工作內容繁多[2],后勤保障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與隊伍部署、運行和救援工作的持續開展息息相關。

本文從宿營裝備、營區設備、通訊系統、服裝及攜行裝備、倉儲運輸、營區安保六個方面闡述國際應急醫療隊(天津)的后勤保障建設工作實踐經驗。同時結合北方地區冬季氣溫較低,多雨雪的氣候特點,提出隊伍在應對寒冷天氣時的規劃和應對策略,以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建設,為今后的救援任務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1 宿營裝備

1.1 營地帳篷 營地標準配置占地4500 m2,分醫療和生活兩個區域[3],見圖1。為給救援隊員和患者提供更為舒適的救治環境,確保救援效率,保持內部空間溫度,隊伍對宿營帳篷材質和結構設置進行了細致考量。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近10年的帳篷使用情況表明,充氣式帳篷雖然體量輕,但在野外環境下,帳篷氣囊容易被碎石或尖利物品劃破導致漏氣,氣溫稍低時也會出現帳篷壓力不足的現象,影響正常使用,因此隊伍在醫療帳篷與生活帳篷的選擇上優先考慮了框架式結構,見圖2??蚣苁綆づ窆羌軝M向以榀架為支撐點,縱向輔以合金管進行插接。篷布為外皮與內襯兩層,帳篷整體裝配完成后,內部能夠形成抗風性能良好的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對篷布增設“保溫層”,在內外皮之間選用輕量環保、具有耐高溫和防水性能的二氧化硅氣凝膠材料進行夾層處理[4],見圖3,最大程度減少從門窗逸散到室外的熱量,達到防寒保溫的作用。

圖1 EMT(天津)營地簡圖

圖2 框架帳篷3D示意圖

圖3 帳篷夾層剖面圖

此外,營地的帳篷還對縫隙處進行了密封處理??v向間兩帳篷的端面山墻直接貼合,并在兩個端面山墻連接條處加蓋連扣苫布封堵;側面山墻為斜立面無法直接對接,故在帳篷兩側連廊處利用定制可折疊T型合金桿進行支撐并用連廊連接苫布密封,由此在兩帳篷橫向間搭建起封閉通道,見圖2。這樣整個營區帳篷內部形成貫通式路徑,患者經檢傷分類后進入帳篷醫院,可由通道直接到達門診、清創室、手術室、病房、檢驗、藥房等任何區域,不僅避免了帳篷醫院內的熱量流失,同時也保證了老幼婦兒等群體的醫療安全,提升了救援效率。

1.2 宿營箱組 宿營箱組兼具儲物和使用功能,每名隊員人均配置一套,箱組內可收納枕頭、床墊、蚊帳、薄被、洗漱用具等基本起居物品。箱體可展開,內容物取出后,頭尾對接可搭成簡易單人床,上方可通過伸縮桿架設蚊帳,見圖4?!耙幌潆p用”的設計既可滿足宿營需求,又減輕了隊伍運輸物資的重量。

圖4 EMT(天津)宿營箱組示意圖

2 營區設備

2.1 供電和照明 災害發生后,受災地的水電供應、通訊等公共基礎設施大都遭到損毀,無法正常運作??紤]到這些情況,隊伍在水電、暖通等方面配備了完善的后勤設備以保證至少14 d的工作及生活需要。其中隊伍的電力系統由小型靜音柴油發電機保障,足額的電力供給可保證每日24 h不間斷供電,支撐起為超濾凈水機、空調系統、營地通訊及照明等供電的重要任務。發電機區覆蓋了隔音棉,可降低大功率發電機的運轉排氣噪聲影響,保證隊員和患者的夜間休息質量。

2.2 水處理設施 營地的供水由定制的超濾凈水機提供,出水溫度可在40℃~99℃間調節,制水速率300 L/h。凈水機可將江、河、湖、雨水等天然水源(原水水質在IV類水以上)進行深度凈化,水質符合醫療衛生需求和飲用標準[5]。按照II類隊伍每日開展7臺大手術或15臺小手術,日門診量100人,住院20人的最低標準,結合帳篷醫院內清潔、炊事等日常用水需要綜合測算,營區日均最低用水量為10700 L。3臺凈水機通過錯峰使用的方式,每日運轉12 h可滿足II類隊伍部署期間醫療用水、生活用水、清潔用水等各項水源需求。

2.3 暖通設備 為應對多地區執行任務時的氣候差異影響,暖通設計方面結合了自身隊伍實際,并借鑒了其他隊伍的建設經驗,利用暖通(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系統來調節控制帳篷內熱濕環境[6-7]。根據自備暖風機的額定制熱功率估算,每臺暖風機可供應2頂帳篷,20臺暖風機能夠全面覆蓋36頂醫療及生活主體帳篷,滿足其室內熱環境控制需求。2020年12月隊伍至本市山區開展模擬演練,當時室外溫度最低達-20℃。但借助密封性良好的帳篷及取暖設備等措施進行御寒,帳篷醫院內部平均溫度可保持在25℃左右,符合人體體感舒適溫度研究[8]。

因國際救援任務涉及救治和保障多方面的工作,任何一個環節的故障,都可能影響整支隊伍的救援質量。為保證救援任務的響應時間和部署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后勤保障組對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制定了詳細方案和持續計劃,由專人負責定期對醫療、生活、公共設施設備進行調試、維護、試運轉,確保每一臺設備都保持在最佳狀態,隨時可投入使用。

3 通訊系統

基于國際救援的工作性質以及現場可能出現的情況,營地的基礎網絡組網方案本著“適用、易用、穩定、可擴展”的原則設計實施,采取無線+有線的組網方式。通訊網搭建基本構思為以一臺可連接互聯網的多業務路由器為信號發射基站,連接三到四個室外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AP),各AP均勻分布于整個場地見圖1,保證信號覆蓋營地內全部帳篷。經無線AP所發射的信號可提供營地內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PC)和手持終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之間及營地現場與后方指揮部的信息傳輸,見圖5。采用無線AP覆蓋的方式來迅速完成網絡組建,以達到各相關應急救援系統快速上線的目的。

圖5 通訊網搭建方案示意圖

無線網絡連接便捷快速,但在信號強度、穩定性方面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為彌補無線組網方式的缺陷,保證網絡通訊穩定,營地內又敷設布放了有線網絡?!巴ㄐ烹p保險”既能保障局域通信,也能滿足特殊情況下對網絡通訊質量較高的要求。同時為應對極端情況,隊伍還額外配備了海事衛星電話,進一步為遇險救災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4 服裝及攜行裝備

對野外環境下執行救治任務的隊員來說,服裝的舒適性十分重要。EMT(天津)曾在申報建設階段至國內外其它應急醫療隊伍學習相關經驗。結合自身建設特點,從服裝的材料、款式等方面考慮,隊員們均配備了適應不同氣候、溫度的服裝和多品類的個人攜行??紤]戶外穿著防潮輕量特點,避免因汗液蒸發造成的衣物潮濕冷凝而增加熱量損失,隊伍將導熱系數較小、透氣性良好的材料作為隊員服裝面料的首選,包括:以棉、腈綸紡織的內襯衣褲,采用棉、羊絨、聚酯纖維為主要原料的絨衣、絨褲、棉褲,以聚酯纖維、氨綸、錦綸作為填充材料的冬季訓練服、沖鋒衣和抓絨、聚酯纖維混合編織成的防寒面罩、保暖帽、手套等。此外遵循衛生學防護原則,注重手足部的保暖和功能性,保證救援隊員的工作便捷與效率[9-10]。例如在進行醫療工作時選擇相對輕薄、表面積較大的非連指手套,最低限度保證手部溫度的相對穩定;巡邏、外出執勤時首選表面積相對小的連指手套,大幅增加手套厚度以減少熱損失[11-13]。全套服裝搭配可適應40℃上下的溫差,出隊前依據當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選擇不同的穿搭組合。

攜行裝備上實行“標配加自備”。救援期間的生活必需品和個人急救用品為統一配發,個性化物資由隊員自行準備。此外,隊伍還購置了共用的緊急野外求生裝備和可支撐72 h的應急儲備食品及飲用水,以確保突發情況下一定時間內的自給自足。

5 倉儲運輸

應急救援任務的時效性要求隊伍保持時刻響應、隨時出發的能力。在倉儲運輸方面,EMT(天津)倉儲地點選址在機場附近,并對隊內的所有設備物資進行標準化集成箱組打包,統一編碼。物資日常儲存時,將不同功能的箱組分類分區擺放,且均用轉運托盤墊高,一是可預防貨物受潮,二是便于貨物的裝載卸貨,節省時間。

同時,根據飛機運力和不同機倉尺寸,設計物資裝備組合,計算相應的體積和重量,接到任務后可直接進行抽組。裝機時,箱組按編碼順序展開(卸貨時順序相反),裝機順序:(1)炊事、倉庫、淋浴等裝備;(2)病房、宿營等裝備;(3)檢驗、手術等裝備;(4)清創、重癥、指揮等裝備;(5)發電、制氧制水、空調等設備;(6)檢傷、急救等裝備;(7)卸貨拆箱、照明、臨時通信等裝備。按以上方式安排,卸貨拆箱、照明、臨時通信等裝備在飛機貨倉的最外側,可在到達救援地后第一時間出艙并進行營地搭建。此外,取出物品后的物資箱組,還可作為醫院內的儲物柜、文件柜、桌椅等使用。

6 營區安保

營地在醫療區、生活區設置了專用的出入口,并在外圍加裝圍欄。營區角落位置安裝了攝像裝置接入指揮帳篷終端顯示。每頂帳篷標準下配置1具干粉滅火器,廚房、發電機油囊等易燃區域加配滅火毯,并張貼安全警示標識。按照安全保障的制度和流程,安保工作設專人負責,由當日輪休的男性隊員進行執勤。同時,針對突發事件,隊伍還制定了應急處置、緊急撤離等相關流程,以保證收治人群和隊員的人身安全。

7 結 論

國際應急醫療隊(天津)從2019年至今,通過參加京津冀每年的聯合衛生應急演練、野外集訓、援鄂防疫救治等各類型的救援工作,隊伍醫療救治能力和自我保障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同時多次的部署經驗也暴露了后勤保障運行中亟待改進的問題,如野外搭建營地時,制水機管路沒有做回路循環系統,導致簡易洗手盆因壓力過大出現爆管現象;冬季制水系統在低溫環境下結冰造成無法正常使用;整建制出隊培訓攜帶的叉車數量不足,運力設施在松軟或碎石地面難以通過等,說明在后勤保障環節的設計和決策上還有待提升。同時在制度預案、人員結構、培訓考核等方面也要完善建立動態、可持續的評估和運行機制,以提升隊伍的綜合能力水平[14-15]。隨著災難醫學和救援事業的發展,后勤保障建設的內容也在推陳出新,還需要在今后的實踐和學習中不斷的探索提升。

猜你喜歡
營地帳篷救援
今晚,我要睡在帳篷里
緊急救援
帳篷里的笑聲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帳篷節”開始啦
回歸營地活動
3D打印大救援
搭在水上的帳篷
救援行動
板龍很呆板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