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車鏗鏘

2022-05-27 12:46彭文斌
星火 2022年5期
關鍵詞:楊斌動車火車

○彭文斌

2014年9月16日,南昌西站彩旗獵獵,洋溢著節日一般的氣氛。老區人民翹首以盼的高鐵真的昂首到來了。從今天開始,贛鄱大地正式挺進高鐵時代。由南昌西開往北京西站的G489次列車被歡樂的人群包圍,參加首發儀式的記者們爭先恐后地在站臺上、車廂里尋找采訪對象,記錄著這歷史性的時刻。

駕駛室里,南昌機務段的值乘司機楊斌專注地盯著前方,等待發車指令。耳邊,傳來一陣陣鑼鼓聲和歡笑聲。他下意識地再次端詳著操作平臺上的顯示器、手柄、風壓表。楊斌忽然想,它們,就是今后朝夕相處的親密戰友,自己并非“孤軍奮戰”。

這時候,有記者找上門來,對方拋出一個并不刁鉆的問題:第一次獨自駕駛江西大地上始發的第一趟高鐵動車,是一種什么心情?

“激動,驕傲,光榮?!睏畋蟮幕卮鹨蝗缙湫惺嘛L格,簡潔,明快,從不拖泥帶水。

是的,激動、驕傲、光榮,的確是這位四十四歲的優秀司機此時此刻的心情寫照。往事,仿佛電石火花,閃耀而至。

楊斌是在鐵路邊長大的孩子,那個叫向塘的小鎮留著其童年的斑斕光影。每次呆呆地看著威風凜凜的蒸汽機轟然過去,楊斌總是心生羨慕,他是多么渴望能親手開上火車啊。1988年6月,當時的上海鐵路局南昌鐵路分局面向社會招工,滿腦子只有鋼軌和火車頭的楊斌毫不猶豫地報名應聘了。他成了九江機務段的一名司爐。

1989年3月,桃紅柳綠,春意盎然。第一次上崗的楊斌抑制不住興奮,特意早早來到站場,圍著那臺“建設8258”蒸汽機車左瞧瞧,右看看。新奇,忐忑,憧憬,青蔥的夢想在綻放。這臺龐然大物上的工作人員一共三人,除了司爐,還有一名司機、一名副司機,用行話說,是一個司機帶倆伙計。楊斌他們那天擔當的是3180次零擔車,值乘區間是九江至南昌。

汽笛一聲長嘯,輪對開始進入圓周運動。從投入工作的那一刻起,楊斌的理想國瞬間化為齏粉。所謂工作,就是司機在機車左側負責操作和瞭望,副司機、司爐負責加煤和右側的瞭望,技術活與體力活得一塊兒上。不管春夏秋冬、日曬雨淋,瞭望時得探出半個身子,久之,開蒸汽機的師傅們落下了職業病,司機患的是左肩周炎,副司機、司爐患的是右肩周炎。最難熬的是冬季,一邊是寒風呼呼地灌進來,一邊是爐膛里熊熊的烈焰奔騰而出,人夾在冰火兩重天之間,那種煎熬非想象力所能及。

第一回,楊斌便飽嘗了蒸汽機車司機的辛酸滋味。他學著師傅的樣子,將鴨舌狀的工作帽往后反戴,以防被風刮跑。楊斌揮著鐵鍬鏟起煤塊,不斷投往爐膛,汗水從頭上、臉上流淌到了肚子,手掌里冒起了血泡,兩臂酸麻無力,漸漸變得機械起來。從煙囪里飄出的粉塵直撲過來,打得眼睛都睜不開。楊斌那副俊秀的面孔,很快成了煤灰色。一站一站???,一貓就是一兩個小時,不過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竟然開了九個鐘頭,楊斌體會到了啥叫“老牛拉破車”,心掉到了冰點。車到南昌站,低頭一看,皮帶上全是鹽花。

三條漢子腳踩棉花一般,頭重腳輕地進了行車公寓,剛一推開門,他們訇然倒在地板上,只想四仰八叉地靜靜躺一陣兒。枕頭,是臉盆和腰子形鋁皮飯盒。身上太臟,他們實在不忍心弄臟雪白的臥具。好不容易緩過勁來,他們這才起身去洗澡,換洗衣服。

戲劇性的是,當楊斌成為一名蒸汽機車司機后,這一天,在向塘機務段架修車間,他與父親不期而遇。都是一身臟兮兮“油包衣”、一張包公般黑臉的父子倆相視一笑。父親是一位修理蒸汽機車的老工人,負責大型配件的處理,他撫摸著兒子駕駛的蒸汽機車,目光里跳躍著小火苗。楊斌默默盯著修車的父親,想起從小就是孤兒的父親一路打拼的往事,心間百感交集。父親的愛無聲,以前,遇到單位分蘋果,父親便叫上楊斌兄弟三個:“去抓鬮,孩子的手帶福氣?!倍褲M蘋果的場地上,孩子們鬧騰得歡,父親總是笑瞇瞇地看著,像一個豐收的農民。

機車檢修完畢,出廠前,父親跟著車頭試跑了一圈,那時的速度很慢,從瞭望窗可以清晰地看到山岡、河流、阡陌。實驗完畢,父親抬起袖子揩去額頭上的汗珠,輕聲說:“沒問題了,兒子,祝你平安?!?/p>

1998年1月,已經調到南昌機務段的楊斌開上了ND2內燃機車,開始其牽引旅客列車生涯。機車不再是燒煤,而由柴油替代,解決了體力問題,其運行的正前方換上了平面玻璃瞭望窗,工作人員則變成一正一副兩位司機。終于不用背“油包衣”了,終于不再過“花貓臉”的日子,楊斌的心里別提有多愜意。不過,這種機車噪音大,沒有空調設備,到了酷暑天,司機室里像個蒸籠。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鐵路的發展進入快車道,提速成為一個熱詞。2006年3月,楊斌開始駕駛韶山9型電力機車。這種機型,噪音極小,司機室里安安靜靜,夏季有制冷設備,寒冬有電熱暖氣片。這時候的楊斌和同事們一起西裝革履地上崗出乘,儼然白領模樣。

變化是如此迅忽,楊斌這些火車司機做夢都想不到,有朝一日,他們竟然會開上時速兩百多公里的“和諧號”動車與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動車。短短二三十年,山河壯美,神州巨變,中國速度驚艷了天下。

終于有一天,蟄居向塘小鎮多年的耄耋父親忍不住發問:“兒子,火車跑三百多公里的速度,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楊斌隨口答道:“就像老爸您現在坐在沙發上的樣子,安全,平穩,寧靜?!备赣H張大嘴,然而,沒有再說什么。

那日,老父親難得去九江走親戚,親身體驗了一番坐動車的感覺?;貋砗?,老人迫不及待地跟楊斌通了電話,開口就興奮地說了四個字:難以置信。他說,這哪里是坐火車,分明就像坐飛機。楊斌說:“老爸,我們現在執行的就是航空標準,貼地飛翔?!?/p>

楊斌是在2007年4月成為南昌鐵路局第一批動車司機的,當時擔當南昌至杭州D96/5次、南昌至上海D92/3次、南昌至長沙D205/6次三對動車。司機室里的設備由電腦控制,進入定速狀態后,司機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瞭望,觀察儀表參數的變化。在路人看來,動車如離弦之箭,以速度破風,發出呼嘯雷霆之聲,其實,司機室里異常安靜,透過減速玻璃看去,大地猶如看不盡的錦繡畫卷。統一穿制服,戴大蓋帽和白手套,待遇直追鐵路基層單位的管理中層,此時的動車司機,成為非常有尊嚴的職業,楊斌時常慶幸,自己遇上了一個好時代。

跑動車時,楊斌最怕的是凍雨,那種情況下,極易造成“拉弧”現象,導致電力接觸網斷網。楊斌小心翼翼,唯恐一著不慎,便引發故障停車。這種情況下,要確保動車正點,只能想辦法利用通過隧道等路段時搶速度加載運行?!耙欢ㄒ踩?,要平安!”耳鼓里,回蕩著父親的殷殷叮嚀。楊斌瞪大雙眼,聚精會神地盯著線路,盯著儀表,動車像閃電一樣滑過長大隧道,在大山里唱出一曲雄渾的歌謠。

往事如煙,歲月崢嶸。成功躋身高鐵動車司機的楊斌欣喜地看到,曾經兩個車站之間在某個時間段只能通行一趟列車,而今,區間里被設置成若干閉塞分區,從司機室的儀表上即可觀察了解到前方閉塞分區的列車占用情況,最多時可監控到九個閉塞分區。獨自駕駛著一列高鐵動車,不必擔憂自己會分神,駕駛室里全是智能化、自動化的設備,遇到紅燈,車上的設備自己會緊急“叫?!?。

帥氣、陽光、謙虛、技術精湛的楊斌似乎成了“香餑餑”。浙贛鐵路首趟動車開行,昌九城際鐵路鳴鑼開道,向莆線開通,滬昆鐵路開行高鐵動車,都是由他擔綱第一趟值乘任務。在中國鐵路的速度之旅上,留下了楊斌一串串堅實的足跡。

那年,福建沿海鐵路迎來第一趟動車,目標是上海虹橋。途經寧波站時,意外發生了,動車突然啟動不了,從司機室的顯示屏上看到,是車輪被抱死,一時無法開行。正在車上負責技術援助的楊斌憑著經驗,當機立斷,通知車輛廠家跟車技術人員,建議第一時間關閉計算機操作系統,然后重新啟動。廠方不干了,堅持認為是司機操作失誤所致。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一時之間,雙方僵持不下。情況反饋到了鐵路局主管領導那兒,領導選擇投楊斌的信任票。很快,系統重新啟動,故障立馬消除,設備恢復正常使用,動車鏗鏘駛往滬杭方向。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有誰知道,南昌機務段最初的動車作業指導書竟然脫胎于楊斌和其他幾位同事的學習筆記本。當時,每個鐵路局面對開行動車組這塊特殊的“試驗田”,都在摸索,前無古人,無可借鑒。動車的運行線路情況極其復雜,貨車、既有客車、動車混合運行,極具挑戰。楊斌和同事們十分珍惜到鐵路院校、車輛廠家學習深造的機會,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他將看到的、聽到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筆記本用完一本,又翻開新的一本。跟父親通電話,老人的言語不多,說:“兒子,全世界都在盯著呢,咱不能丟臉?!睏畋蠛螄L不懂其間的利害關系?從蒸汽機車到動車,這種飛躍是呈幾何級的,也是從體力勞動到智力勞動的大轉折。那段日子,他特別喜歡翻看鐵人王進喜的名言。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p>

“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p>

“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p>

多么擲地有聲的話語!樸素,坦蕩,飽含生活哲理。中國鐵路要發展,不正是需要千萬個新時代的王進喜?

楊斌豁出去了。終身學習,才能應對加速度的鐵路發展形勢。打鐵還需自身硬,煉就金剛鉆的楊斌,敢于攬瓷器活,在追風的高鐵動車上施展十八般武藝,南征北戰,縱橫東西,萬水千山只等閑。

在旁人艷羨的背后,是高鐵司機枯燥乏味的工作。全程手機關機,只能接聽行車電話,大多數的時間里,楊斌更像在表演一場長達數小時的“獨舞”。手比,眼看,口呼,自我提示,自言自語,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作業流程,兩眼還得時刻關注儀表、路況和行車信號。沒有詩情畫意,沒有慷慨激昂,亦沒有英雄傳奇。他的心目中,只有兩個字:平安。

甘蔗沒有兩頭甜,但可以從尾部啃到根部,越來越甜。這是楊斌的感悟。

這年一個冬日,楊斌在長沙南站準備折返時,與一位老太太在站臺上相遇。老人戴著針織帽,穿著呢子大衣,主動打招呼道:“小伙子,你是司機還是列車員?”得知楊斌是司機時,老太太感慨道:“火車現在這么快,實在是太方便了?!?/p>

通過交談,楊斌得知,老人來自大東北,七十多歲,這兩年趁著腿腳健,獨自暢游中國,跑遍大江南北。她今天準備乘高鐵動車前往南昌,計劃游覽慕名已久的滕王閣、八一起義紀念館,了卻多年心愿。

“我一直待在東北生活,工作,以前出行不方便,買票困難,舟車勞頓,吃不消?!崩先撕芙≌?,滿是喜悅地告訴楊斌,“現在好了,高鐵解決了難題,我每次選擇行程在兩三個小時左右的城市,一路走下去,兜一圈,累了,就回東北大本營調休?!?/p>

令楊斌欽佩的是,老人是自己用智能手機買高鐵票,預訂賓館,玩得很溜。不過,他的心中還是有疑惑:“阿姨,為啥不讓孩子一起陪著行走?遇到突發情況,您不擔心嗎?”

老人爽朗地一笑,“他們要工作,可是我不能等。國家如今這么好,抓緊多走幾個地方吧,可惜我年紀大了。一路過來,高鐵服務人員對我重點服務,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就像我的子女,溫暖滿滿,有你們,我跑遍中國都不擔心?!?/p>

高鐵動車輕捷地滑翔過來。老人笑嘻嘻地與楊斌揮手告別。凝視著那個走向車門的背影,楊斌的心田間忽然蕩漾起一種幸福,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對他說:“好小子,你很幸運,你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現任G488次五組列車長張伶也是聽著火車轟鳴聲長大的“鐵二代”。跟朋友們聊起童年時在南昌站站場撿拾煤渣的往事,張伶頓時變得眉飛色舞。很多人不會想到,這個文靜的女子竟然特別沉迷于看火車。最為激動人心的是,她和小伙伴們曾經親眼目睹棚車載來的大象被轉運到南昌市動物園。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穿梭往來,被時間的梭子織成一張光陰“藏寶圖”,深埋于張伶的心靈深處。

或許正是由于這種化不開的情結,2001年3月,從江西省衛校護理專業畢業的張伶,得知南昌客運段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勞務工乘務員的消息,她踴躍報名,并如愿以償,成為南昌至北京西K68次車上的一名客運乘務員。張伶很珍惜這份工作,一路“過關斬將”,憑借個人的奮斗,成為列車值班員、列車長,并轉為正式職工。

她忘不了2006年下半年在麻城至上海2311次那趟綠皮車上擔任列車值班員的經歷。當時,除了列車長、列車值班員這些主要工種外,列車員清一色是來自九江麻紡廠的中年下崗女工。由于車底老化,設備落后,這趟車的環境衛生特別難搞,但因為車票價格低,許多普通旅客樂意選擇,其上座率居高不下。盡管工資只有區區四百元,可是那些列車員格外珍惜這個崗位,每次出乘都將廁所、洗臉池擦得錚亮,木見本色。一次,張伶一不小心,制服褲子被設備邊角刮了個大口子,旁邊的列車員見狀,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針線縫補起來。凝視著這位埋頭穿針引線的“媽媽級”列車員,張伶的心里無比溫馨。2311次車廂里沒有空調設備,遇到酷暑時節,總有旅客想方設法到餐車“蹭空調”。他們往往點上兩三個菜,一邊愜意地談天說地,一邊用竹筷子慢悠悠地在碗碟里夾上點什么,飯菜的味道彌漫在封閉的空間里。有時候用餐的旅客多,都在排隊等著騰位子。餐車主任干著急,走過來,在餐臺邊站立片刻,猶猶豫豫,張了張嘴,終究還是嘆息一聲,掉頭走了回去。這一幕情景,迄今讓張伶記憶猶新。

跑普速列車最怕的是早上,因為這個時段的廁所使用頻率實在太高,壓傷手指的事屢見不鮮。2008年初春的一個清晨,細雨霏霏,T145次列車運行在岳陽至長沙之間。十五號臥鋪車廂乘務員郭麗娟匆匆帶著一位中年女旅客找到列車長張伶求助,原來,這位女士排隊等候上廁所,被前面的旅客關門時壓到手指,疼得齜牙咧嘴。張伶趕緊安排廣播尋醫,并從列車醫療箱里取出紗布、碘酒、棉簽,麻利地幫女旅客臨時處理。偶一抬頭,觸碰到女旅客疑惑的目光,張伶笑著解釋道:“別擔心,我是學護理專業的,而且經過了紅十字培訓?!?/p>

在南昌客運段,從南昌始發經贛西地區開往北京的T147次列車曾經有一個外號:晚點王牌車。一段時期里,這趟車途經的湖南境內開天窗施工極度頻繁,尤其是五里墩車站到株洲站的這個區間,列車近乎蝸牛爬行,或者經常干脆在小站“龜息養生”。晚點不僅給旅客帶來諸多不便,也給乘務人員帶來無盡煩惱,他們得不斷做好解釋工作,道歉賠禮。張伶摸出列車運行規律后,在到北京終點站前一個小時,她預先將需要中轉的旅客相關情況編制成客運記錄,以便為他們尋求站方幫助。有意思的是,她至今還能流利地背出當年的廣播致歉內容。

盡管反復宣傳,可還是有人不理解。這天,張伶巡視臥鋪車廂,向旅客征求乘車意見,一位打扮時尚的阿姨忽然拉住她,“列車長,這車太慢了,我不怪你,麻煩你打開火車頭的門,我找司機理論去!”原來,阿姨是特意從長沙去京城幫兒子兒媳帶孩子的,誰知列車晚點,可把她急壞了。張伶連忙解釋道:“阿姨,我們的車廂跟機車不相通,去不了,晚點其實不是司機的錯,原因是線路在施工,目的是為了提速。再說,等施工完后,火車的速度更快,您今后到北京看孩子不是更方便嗎?”在張伶的輕聲細語中,阿姨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了。

T147次列車單程運行將近一整天,旅途漫漫,枯燥乏味。張伶琢磨著要添點“味精”。她和廣播員一起探討優化列車廣播節目,盡量安排大家喜聞樂見的相聲、歌曲,同步推出《新聞報紙摘要》。不過,車上的信號不好,經常發生“掉鏈子”情況。張伶便不失時機地亮出壓軸節目,帶著服務小分隊深入車廂,表演歌舞節目,給旅客提供針線、方便袋,一時間,車上充滿家的味道,飛揚著歌聲、笑聲、掌聲。

如果要問T147次車上的哪種小商品賣得最俏,張伶會脫口而出:充電寶。原因很簡單,普速列車硬座車廂沒有外接電源,無法解決手機充電問題。旅客怨氣很重,張伶為此頻頻解釋,道歉,常??诟缮嘣?。

如果要問T147次的工作難點是什么,張伶會不假思索地道:乘降組織。首先是塞拉門不易操作,須打開子鎖再復位,乘務員的手指因反彈力受傷的情況時有發生。車門打開后,得打起翻板,遇到低站臺更得倍加小心,一著不慎,就可能發生旅客受傷事故,甚至踩空掉入股道。這時候,張伶得在對講機里反復提醒,千萬要幫助老年旅客、殘疾旅客上下車。

生活中,人們普遍存在“圍城”心理,總是吐槽本崗位的百般不是,羨慕他人的光鮮外表。被很多圈外人視作“大權在握”的列車長張伶,每次出乘回來,心力交瘁,只想趴在床上睡個天昏地暗。有時,她也會自問:這樣一地雞毛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我的抉擇,錯了嗎?

搖搖晃晃中,鐵路巨變。2014年9月,張伶成為南昌至漢口動車上的一名列車長。眼前的一切仿佛幻覺,車門由司機在駕駛室統一開啟和關閉,高站臺讓旅客乘降如履平地,座位上可以隨時給手機充電,服務的原則改為:有需求有服務,無需求無干擾。再不見供水員滿頭大汗地推著車、提著腰子壺給洗臉池邊的保溫桶灌開水的情景,再不見旅客慢悠悠在餐車“蹭空調”的現象,再也沒有遇見廁所門壓傷旅客的事件。正點、快速、舒適,這樣的熱詞改寫了張伶的職業履歷。

隨著高鐵動車風馳電掣地奔駛在贛鄱大地,張伶也隨之成為“升級版”,到高鐵動車擔任列車長。她由此閱讀到了這個時代更加活力四射的冊頁。

那是2018年的3月,上饒站沉醉于春風的熏染中。一早,張伶和同事們在即將出征的G1405次車上忙著做整備作業。忽然,一群穿著橘紅色防護馬甲的孩子們出現在站臺上,走在前面的車站客運值班員告訴張伶,他們是某報社的小記者,從來沒有坐過高鐵動車,希望趕在列車出發前體驗一番。

孩子們像快樂的小鳥,對什么都好奇,對什么都格外感興趣。

“阿姨,你帽子上的徽章是國徽嗎?”一位穿粉紅羽絨服的女孩忽閃著大眼睛問道。

張伶彎下腰,笑著說:“這叫路徽,是鐵路的標志。你看清楚哦?!?/p>

女孩又有了新的發現:“你肩上的黑盒子是什么?”

張伶說:“這是視頻記錄儀,可以將車上的情況拍攝下來?!?/p>

這時,一位穿紅色羽絨服的男孩擠上前,提出了其疑問:“阿姨,如果我要在車上寫作業,該怎么辦呢?”

張伶往座椅方向一指,“每一個座位上都配有小桌板,平常藏起來了?!闭f著,她向孩子們演示了一遍。男孩激動不已,用手小心地撫摸,并坐下來親身體驗。

臨告別前,那個穿粉紅羽絨服的女孩靦腆地提出一個請求:戴一戴列車長的大蓋帽。熠熠生輝的路徽下,那張充滿稚氣和朝氣的臉綻放著絢麗的彩霞。張伶用手機抓拍下了這個令人難忘的場景。

“高鐵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使一切變得皆有可能?!睌的瓿ο嗵?,張伶對高鐵動車產生了一種迷戀,甚至,一種精神寄托。因為,她找到了快樂的源泉。

2019年7月9日,G488次高鐵動車從武漢開出不久,鐵路12306電話通知張伶,一位剛剛下車的姜姓旅客粗心中拿錯了別人的雙肩包。張伶急忙趕到七號車廂,與剛剛睡醒的曹先生接頭。曹先生迅速從行李架上取下那個黑色雙肩包,打開一看,頓時傻眼了,失聲叫道:“完了,這不是我的包,我是去石家莊參加一場重要考試的,身份證、準考證全在包里面??!”曹先生說,他之前一直熬夜備戰,實在是精疲力竭,上車后不久便打起了盹。

張伶一邊安撫曹先生,一邊聯系在武漢下車的姜姓旅客。對方不好意思地說,自己的雙肩包跟曹先生的十分相似,忙亂中拿錯了,出站時才發覺。通過協調,張伶要姜姓旅客把曹先生的包交給武漢站工作人員,自己則將對方的雙肩包委托鄭州東站第一時間轉回武漢。G488次抵達石家莊車站后,張伶向客運值班員說明情況,將曹先生托付給站方。兩個小時后,曹先生來了電話,語氣亢奮:“我的包拿回來了,真的謝謝你!”幾天后,待張伶回到南昌,她收到了曹先生特制的一面錦旗,上書:黨旗飄飄解困難,服務貼心在身邊。

跟普速列車不同,高鐵動車的乘務交路實行套用,同一車底,會有多個車次,奔向不同方向的多個城市,一句話,為了提高車底利用率。G488次終到北京西后,還得馬不停蹄地南下鄭州東,車次改為G1563次。

2021年的夏天,張伶所在班組值乘鄭州東到北京西的G1564次車。她按慣例巡視到六號車廂時,意外地發現一個少年默默站在車門前,不時趴在玻璃上觀看外面的風景,嘴中還在自言自語,念念有詞。張伶立刻敏感地意識到了什么。她提醒少年注意安全,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放心,我媽在那邊呢。我就是喜歡看火車嘛?!鄙倌瓴环獾剜汆僮?,依然盯著窗外,兩眼釋放著一種光彩。

張伶總覺得不對勁,當即找到少年的母親,悄悄一問,果然,孩子患了自閉癥,不愛跟人交流,但從小癡迷火車,只要聊到火車,他便判若兩人。說著說著,母親的眼里有晶瑩的液體在滑動。張伶的心早已被融化,她轉身對少年說:“走,我帶你看火車去?!?/p>

陪著少年在車上轉了一圈,張伶安排他在餐吧的窗邊坐下,兩人繼續聊火車的事兒。此刻的少年儼然是半個火車專家,滔滔不絕地談到歐美的火車、日本的火車和中國的火車,意氣風發,目光炯炯。

“我就是愛看火車,喜歡坐火車,這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鄙倌暾f,“咱們的高鐵動車真不錯,很穩,聲音不大,舒服。我最愛坐高鐵?!?/p>

靜靜傾聽著少年的講述,張伶大為慚愧,自己這個“鐵二代”竟然還不如對方了解鐵路。少年的心中,住著一個精彩紛呈的火車世界。

列車終到北京西站時,少年的母親緊緊握著張伶的手,滿懷感激地道:“謝謝你陪了孩子那么久,謝謝你給了我兒子一路歡樂?!?/p>

少年牽著母親的手往前走了一段路,他忽然回過頭來,大聲說:“姐姐,希望下次能再坐你的高鐵!”

進入初冬的南昌并不蕭條,甚至還留存著秋天的唇印。2021年11月15日,G488次工作人員在南昌西站進行始發作業,張伶等候在四號車廂門口,不時手搭涼棚張望。一早,她從列車手持終端機系統上看到12306服務臺下達的一張工單,說是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重點旅客需坐輪椅進站,張伶便跟旅客約好了見面的地點。

終于,那位客人在兒子的陪同下,坐著輪椅緩緩過來了。張伶趕緊上前,將老人迎到了無障礙座席。一切安排妥當后,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丫頭,謝謝你?!?/p>

在與老人兒子的攀談中,張伶得知,他們是山東聊城人,準備到石家莊轉車回家,前段時間,其母親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擔憂來日無多,十分強烈地渴望跟在外地的親人們見上最后一面,這次來南昌,就是為了了卻這一心愿。

“真要感謝高鐵讓母親心想事成?!崩先说膬鹤诱f,母親的身體不允許她長時間乘車,如果坐普速車,夜間如廁更是個難題。他笑道:“高鐵多好,有殘疾人專用的廁所,幾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謝謝高鐵,母親圓夢了?!?/p>

是的,圓夢,我們在共同圓一個民族的騰飛之夢?;疖囩H鏘,追趕日月,走過山河,張伶驕傲。

列車就要過梁家渡大橋了。像往常一樣,張安全自然而然地微微瞇上眼,全神貫注地聆聽輪對與鋼軌黏合的聲音,憑聲音,他能判斷軌距水平狀態。張安全喜歡火車破風的頃刻,天地間傳蕩出一聲爽滑的長長的“咝—”反之,他最害怕耳際傳來異響,那代表著“病害”纏繞上了鋼軌,或者,他們換軌的質量沒有完全達標。聽鋼軌“唱歌”,成了換軌人張安全的“職業病”。

與鋼軌打交道二十多年,這位鷹潭工務機械化段換軌大修一車間的“當家人”,是名副其實的鐵路工務發展的見證人。

1984年9月,湖南株洲青年張安全頂替父親的職,成為當時鷹潭工務大修段二分隊的一名線路工。工作項目是更換鋼軌;地點,是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線;工作時間,是春夏秋冬,沒有節假日。每到一處,他們要預先用毛竹、油毛氈搭建起工棚,然后將兩條凳子一擱,鋪上兩塊木板,便是一張床,往地上挖個坑,架上鐵鍋,就是灶臺。更換作業過程全靠人力,起道是如此,用道鎬搗實道砟時亦是如此,判斷線路的水平方向全憑人眼和經驗,有時,看著看著,張安全感覺自己都成鄉村木匠了。當時每根鋼軌的標準長度是二十五米,二三十條漢子一邊喊著號子,一邊用肩膀將鋼軌抬上線路。如果是軌排,則重數十噸,得用龍門吊從軌排車上放下來,鋪在道床上,然后用人力回填道砟,恢復線路。每完成一個站區的施工,得將全部家當搬上“解放牌”大卡車,搖搖晃晃運到下一個車站,凳子“斷腿”的事兒時有發生。于是,搭床鋪時,張安全和工友們不得不墊幾塊磚頭應急?;钣嫶植?,線路質量可想而知,火車的速度跑不起來,體驗旅途的美好更無從談起。

列車閃電般穿越六公里長的橋梁,遠山如黛,河流如練,贛撫平原如畫。張安全沉浸于火車的樂律之中,鏗鏘順暢,車廂平穩,沒有任何異常。眉頭慢慢舒展開了,仿佛一枚泡開了的茶葉,那張黑乎乎的臉膛上蕩漾著笑意。

他情不自禁想起了2022年5月9日早晨的那場狂風暴雨。就是在這座橋上,一百多人分布在各個作業點,默默忍受著肆虐的雨水劈頭蓋臉砸來,渾身早已濕透,雨鞋里灌滿積水。他們都在等待換軌施工命令的下達。眼尖的張安全發現去年才走出院校大門的小章雙手抖動得厲害,他趕緊把小伙子拉到閉塞臺,為對方打傘,擋風。施工作業開始后,張安全安排小章協助師傅們做焊接工作,讓小伙子的身子暖和起來。整整三個半小時,這些鐵路換軌人跟風雨賽跑,挑戰極限,硬是跑出了工程質量,跑出了火車的雄性和霸氣?;氐今v地,車間黨支部書記萬燕昭逼著大伙每個人喝了一大碗姜湯。張安全坐在角落里,黑著臉沒吱聲,有誰知道,這個工地上的“拼命三郎”此刻是滿滿的心疼:職工太不容易了。

好在如今的換軌車間早已是鳥槍換炮,今非昔比。跟隨張安全南征北戰的除了一百一十五名職工和二十五名勞務工,還有一列宿營車、一列機械化裝備車。編組為十六節的宿營車擁有餐車、會議室、臥室,帶有發電車,可以確保冷暖空調的供應。裝備車編組則有閃光焊軌車、氣壓焊軌車、軌道車、敞車、搗固車、穩定車、清篩車、污土車等,可謂武裝到了牙齒。兩人抬著竹畚箕對篩道砟的情形一去不復返,掄起洋鎬夯實路基的身影成為昨日畫面。再也聽不到火車的咣當聲,萬里鐵道線上,只有列車破風的聲音。

這些年來,張安全忽然涌起了一種本領恐慌,時有知識“瓶頸”之虞。為此,他報考了南昌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硬是啃下了本科文憑。由于有過多年機械鉗工的從業經歷,張安全經常自己鉆研圖紙、琢磨原理,在辦公桌前一趴就是半天。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張安全成為遠近聞名的換軌“土專家”。

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開通運營,鋼軌也實現華麗轉身,迎來跨越式大發展,二十五米的短軌時代降下帷幕,五百米長的鋼軌登臺亮相,換軌工藝隨之轉變“畫風”。曾經,軌面接頭平順度的工作誤差允許在十毫米之內,而實施機械化換軌之后,標準調整到了零點一至零點二毫米之間。

隨著HGCZ-2000型換軌車的橫空出世,無縫鋼軌更換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為了摸清這種換軌車的“脾氣”和運作規律,張安全牽頭組織技術攻關小組,結合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不同線路特點,與廠家在線上組織理論學習,探討操作技巧,開展模擬實驗。張安全和伙伴們詳細記錄了走行過程中的軌距變化、收放裝置的高度變化,反復進行調整,根據不同軌型和軌枕間距確定了多套與之對應的作業數據,確保人員、設備進一步適應線路施工環境。針對高鐵換軌,張安全帶著職工著手進行氣壓焊軌車高鐵維修焊軌作業法研究實驗,有效提升了高鐵線上焊接的質量。

換軌人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的概念。張安全、萬燕昭帶著隊伍,從過年后出征,四個多月一直待在鐵道線上,未能返回鷹潭本部。他們私下戲稱,換軌隊就是鐵路上流動的“大篷車”,只不過,其演出是鋼鐵的磅礴歌唱。

2022年5月18日,張安全帶著車間的全體人馬進駐京九線新祺周站,對樂化站至永修站之間的鋼軌全部進行更換,打造“無縫線路”。此時的他們,可以輕松通過閃光焊軌車將長軌列車卸于鐵路兩側的鋼軌按一千五百米的標準快速焊接完好,待這些長軌鋪到道床后,再用氣壓焊軌車將整個線路焊接,實現無縫化,由于工藝精湛,全程找不到一個接頭。

這次換軌,全部安排在夜間施工,二十三天的工期,基本是天天通宵達旦地干活。當大地陷入鉛色蒼茫中,正是張安全和伙伴們鏖戰的好時機。每個人戴著頭燈,工程實施順序是從站場往區間推進,實行滾動式施工、流水線作業,依次是:拉道床、卸鋼軌、焊軌、換軌、收舊軌、道床恢復、現場驗收。對于張安全而言,在二十多年的換軌生涯里,這種枯燥、單調、緊張的勞動,他閉上眼睛都能“嗅”出問題點。他手中緊緊攥著對講機,不時提醒各作業點做好安全防范,處理好工作細節。有人開玩笑說:“張主任的眼睛長在我們每個人的背后?!睆埌踩斎徊桓掖笠?,如今火車速度如此之快,鋼軌更換質量的背后就是無數鮮活的生命;張安全當然不敢大意,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職工,就是他的兄弟姐妹,甚至,就是他的孩子,容不得半點閃失。

提到兒子張子儀,張安全是一肚子的內疚。他說,自己是一個“缺位”的父親。對于這位長期“流浪”在江西、福建萬里鐵道線上的父親,張子儀自記事以來,充滿陌生感。有時父子兩人因為學習上的事發生爭執,兒子總會丟下一句:“你啥時候送過我上學?你啥時候陪過我?!”遇到這種情況,張安全頓時變成一節沉默的鋼軌。

有意思的是,張子儀從部隊轉業后,跟父親成為了一個單位的同事。在施工現場,白天是不絕于耳的火車轟鳴聲,晚上睡在火車的“波浪”上,張子儀忽然想明白了一切。那天,國鐵集團工務部領導到新祺周檢查了換軌工地后,提出做一套關于氣壓線上焊接改進措施的視頻,張子儀悄悄地替父親完成了這個任務。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張安全記不清自己觸摸過多少根鋼軌,以十年為一個換軌周期,他的足跡遍及南昌鐵路局集團公司管轄的閩、贛兩省?!奥每涂床灰娢覀冞@些換軌人,但只要旅客安全、平穩出行,我們就應該感到驕傲?!睆埌踩恢挂淮芜@樣跟同事們提振士氣。

這個端午節,張安全和伙伴們依然待在新祺周工地上。再過幾天,隊伍將南下興國站,繼續鐵路“吉普賽人”的生活。他把軌道車司機、指導司機召集到設備列車上,一起對新祺周至興國數百公里的區段進行運行模擬演示,對將要經過的車站信號、交路逐一過篩?;A不牢,地動山搖,鋼軌承載著多少人的詩和遠方啊,他張安全沒有理由懈怠。

“把駐地的衛生全面清掃干凈;人員全程穿好防護衣;宿營車、焊軌車指定專人負責,對講機固定頻率……”在2022年6月8日的工作筆記上,張安全詳細地記錄著車間搬遷前的工作注意事項。

忙完一切,張安全緩緩在站臺上蹓跶了一圈。殘霞在軌面上抹上一層淡淡的胭脂。新祺周站靜靜地蹲在老地方,仿佛有許多話藏在心窩?;▔锏闹参锩⑴畈?,招惹來一陣陣蟲鳴。接觸網猶如巧蛛所織,在半空構成一幅地圖,六個股道則是鋪設于大地上的琴弦,不斷被一列列南來北往的火車撥響。

這是換軌車間在新祺周的最后一個晚上了,不知為何,張安全此時特別懷念長眠于故鄉株洲的父親。跟鋼軌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在其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常常念叨想回到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鐵路的變化,遺憾的是,父親最終未能如愿。今年清明,張安全又一次沒能回老家,他多么盼望早一天將父親生前喜歡喝的江西老酒灑在墓前,說:老爸,這瓶酒,如你之愿,替您乘坐了高鐵。

夜色里,有誰在唱:“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啊夾著雪花,把我的淚吹下。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

歌聲,很快被火車愈來愈近的鏗鏘之音淹沒。這是一列載滿幸福和吉祥的火車,張安全如是想。

猜你喜歡
楊斌動車火車
雨花·藝術 楊斌作品
坐上動車去西藏
動車西行記
精神的漫游——楊斌工筆畫探微
時間之象——楊斌自述
樂!乘動車,看桂林
火車
登上火車看書去
追逐陽光的創業者楊斌昌
第一次坐動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