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跟風向標 預見高考題

2022-05-29 16:46
課堂內外·創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作文題目作文材料

每年12月底至次年2月,都是高三學生結束第一輪全面復習的時候。在這期間,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會進行第一次診斷性考試,即“一診”(有些地方也稱其為“一?!?、第一次質量檢測等)。

“一診”是高考前一次至關重要的考試。雖然高考會刻意回避“一診”考過的題,但據我們對往年“一診”題與高考題的研究來看,“一診”的考試題型、難易程度、發展走向,以及考生排名等,都對高考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很多地方民間都將“一診”視為“小高考”。所以,將“一診”視為高考的風向標絕對不為過。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讓廣大的2022屆高三學子在最后不到100天的時間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我們特地在全國甲卷、全國乙卷、全國新高考Ⅰ卷、全國新高考Ⅱ卷及浙江卷的考區范圍內,為大家精心挑選了多個重點地區的“一診”作文題進行展示,并請來當地名校的名師在對其進行解析的基礎上,對2022年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進行預測,以期能讓大家預見高考作文題目,最終在高考考場上寫出錦繡文章來。

全國甲卷

名師簡介

李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正高級教師,四川省人社廳專家服務團特聘專家、成都市“未來教育家”第三批培養對象、成都市學科帶頭人、成都市高中語文中心組成員。曾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育科學論壇》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主編、參編多部教育教學書籍。2014年獲第四屆“中語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一等獎,2019年獲教育部主辦的“中華詩詞講解大賽”全國一等獎,所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全國各類作文比賽一等獎。

試題展示

四川省成都市2022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檢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李澤厚回憶自己的一生,在《走我自己的路》一文中指出:據說有人曾說我“雜”,又是中國思想史,又是外國哲學,又是美學……我倒是覺得,今天固然科學分工愈來愈細,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我們正處在邊緣科學方興未艾、各科知識日益溝通融合的新歷史時期,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亦然。我以為,一方面確乎應該提倡狹而深的專題研究,但另一方面也不應排斥有更高更大的目標,特別是對搞理論的人來說,更加如此。我自恨太不“雜”,例如,對現代自然科學知識太少,沒有發言權,否則我想自己的研究工作將另是一番天地。

李澤厚的話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屆高三“三診一?!钡谝淮卧\斷測試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濾鏡是用來實現圖像的各種特殊效果的工具。近年來,濾鏡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在存留日常生活的影像時也常常使用濾鏡,曾有人戲言,照片現在都成“照騙”了。一些熱門影視劇也因濫用濾鏡,致使畫面失真,導致口碑崩塌。

為了更美而誕生的濾鏡技術,反而成為大眾審美異化的催化劑。這使我們不得不反思:在求美和求真之間,在審美需求與價值取向之間,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對此,你有怎樣的啟發與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猜題、押題是高考作文復習應考的鉆營投機做法,不值得提倡,但把握方向、加強積累、有的放矢確是值得提倡的。

在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時,有幾個關鍵詞大家要放在心上,日日揣摩體會,做好相關儲備積累,進行深沉感悟思考:立德樹人、時代精神、全面發展、個體成長與家國發展、文化(尤其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辯證思維。如從成都市“一診”作文題目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的作文試題很有可能審題難度平和,立意關乎青年的成長、人生的品質、國家的發展。這樣的作文題目人人皆有話說,但要想寫好,寫出深度、厚度,就要看考生各自的神通了。

1.無論材料怎么變,“當下社會”“當代青年”的寫作視角不會變。在“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等理念指導下的作文命題,一定會指向青年學生的人生思考和健康成長,一定會引導青年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家國、關注世界、關注未來。如成都市“一診”作文題目以2021年11月逝世的美學大師李澤厚的話為材料,引導考生關注“?!迸c“雜”的問題,并落腳在考生對自身發展的思考上。對“結合自身發展”,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一是要在文中對自身有反思和展望,二是進一步放大到對青年一代的反思和展望?!扒嗄辍钡闹黧w感是當下考場作文必備的寫作立場,所有議題都應該以這樣的視角展開思考,大家要努力擺脫一種混沌模糊的議論狀態,要讓閱卷者看到自己作為當代有為青年對自身、對時代的真誠思考。又如昆明市“一診”作文題目以考生熟知的濫用濾鏡致使畫面失真,照片成“照騙”的現象為材料,引導考生反思“美”和“真”、審美需求與價值取向的關系,針對性很強??梢?,不管命題者使用什么材料命制作文題,大家始終要堅定地在“當下社會”的語境中考查議題,思考其價值和意義,要從“當代青年”的主體地位出發,觀照自身發展和家國未來。

2.無論題型怎么變,“情境”“任務”是關鍵。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都有比較明確的“情境”(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側重交際情境,2021年高考作文題目側重個人體驗情境)設置和“任務”要求,這些“情境”和“任務”是對作文寫作樣態、話語表達狀態、思路推進動態的潛在要求和提示,大家要有能力把這些很容易忽略的表達轉化成寫作要求,執行到寫作過程中去。盡管成都市“一診”、昆明市“一診”的作文題目秉承了2021年高考作文命題的風格——側重個人體驗情境(“李澤厚的話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薄皩Υ?,你有怎樣的啟發與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保?,以及并沒有出現具體的應用型寫作的要求,但大家在備考時還是要注意作文題目對文體的規定,有必要知道書信、演講稿、發言稿、辯論稿、倡議書等應用文體的基本寫作規范和風格。

3.無論議題怎么變,思辨能力要凸顯。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很重視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常常構設能夠進行多元思考的關系型的議題讓考生進行討論。單邊思維、顧此失彼、非黑即白的作文思維和表達狀態必須拋棄,要培養多元思維能力,學會從多角度來審視議題,展現寫作主體豐盈的思維水平和立體的寫作格局。如成都市“一診”作文題目是關于“?!迸c“雜”的辯證認識??忌诹錾峡梢愿С帧皩!被蛘摺半s”,但不能僅僅談“?!被蛘邇H僅談“雜”,必須在“?!迸c“雜”的關系下展開討論。也就是說,考生要在“?!迸c“雜”的利弊權衡、價值選擇中表明立場,不能割裂開來單邊討論。又如面對昆明市“一診”作文題目,考生可以正向立意:用濾鏡過濾一切雜質,發現生活的別樣美好與新奇;也可以反向立意:過多使用甚至依賴濾鏡,會讓人陷入虛幻,迷失方向,打破濾鏡才能客觀清醒地認識世界;還可以辯證立意:該美化時用濾鏡,該清醒時棄濾鏡……

在離高考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里,建議大家在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時做好三件事:

1.審題立意最關鍵。雖然現在的高考作文題審題難度并不大,但依然有大量的偏題甚至跑題的作文出現,即便不偏題,將作文寫得似是而非、浮泛清淺的情況亦比比皆是。若作文能在審題立意上確保恰切精準,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大家要多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審題立意訓練來確保面對任何作文題目都能穩定、準確地進行審題立意。

2.片段寫作最高效。高三時間非常緊張,作文的訓練采用片段寫作的方式較為合宜。依據作文要素,各個擊破,進而實現整體突破。片段寫作訓練的方向很多,建議大家可以著重考慮以下幾種:引評立式首段寫作訓練、論點表述訓練、一個分論點的論證層次訓練、材料定向敘議訓練和三十字結尾訓練。

3.打造亮點最實在。長于思考的,就把立意深刻、新穎作為亮點;思考力平平,但表達力不錯的,就把語言表達作為亮點;長于說理的,就努力提升“金句”寫作能力;論證乏力的,就精心打造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諸如此類,打造自己的寫作亮點,就是實現作文突破的契機。

寫作示范

下面,我們就以成都市“一診”作文題目為例,來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場高分作文。

“雜”談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程鵬舟

在學習研究上,你更傾向于狹深專精的“?!?,還是博學雜取的“雜”呢?是的,每個青年學子都將面對這樣的問題。對此,我的答案是:當今時代,邊緣科學方興未艾,各科知識日益溝通融合,“雜”應該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有人說,雜取種種,不會使人通今博古、無所不知,反而會分散人的注意力,最后往往一事無成。正所謂梧鼠之技,博而不精,于事無益。專則精,雜則濫,無數人視“雜”為洪水猛獸。年輕的我們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雜”的好處,但先輩早就給了我們答案。毛澤東在投身政治與軍事的同時,還在文學及書法上有著深厚的造詣;林徽因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卻選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課程,之后更是成了著名的詩人與作家。即使是我們許多人的父母,他們的博學多能同樣令人驚異。從農田知識、職業技能、機械維修,到哲學思考、歷史體悟,他們極大地開發了自我價值,孜孜矻矻永不懈怠,他們的資源或許有限,所學卻如此廣泛。舉目社會,多少人身兼數職,耕耘于各個領域;多少人能力通達,哪里需要哪里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可能性。我們身處于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生活于繁榮強盛的祖國,我們有條件博學,更有必要博學。

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畏“雜”避“博”呢?對破圈挑戰的緊張而戰戰兢兢,害怕失去已有“?!惫Χ肥孜肺?,或許是青年不愿“雜”的主要原因。我們只愿停駐在自己的舒適圈內,而把嘗試與挑戰拒之門外。

其實,對此,我們不要怕,也不該怕!楊瀾曾說:“萬無一失意味著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險?!痹谶@個與你我都相關的選擇上,新的方位已經確定,新的目標已經指明。在當今各學科知識急劇融合的時代,我們學習的使命已經不能停留在偏狹自負的“?!鄙?,而要在豐滿充盈的“雜”中拓出一條康莊大道來。你要成為科學家,沒有文學詩歌的詩性輔助,是不是會少很多心理的能量?你想成為哲學家,沒有科學的理性和素養,會不會淪陷在自我迷醉的泥淖?你要逐夢攀高,怎能不需要多樣的智慧催發鼓動?新的時代,給予了青年足夠的底氣;“雜”的追求,需要青年揮灑全部的青春熱血去上下求索。這是何等壯闊的征途!這是多么廣闊的天地!哪有時間去猶豫,哪有精力去懷疑!敢于拼搏,勇于挑戰,這個時代,就是你選擇的答案。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應走向“雜”的道路,也不是所有人都擅長于博學雜取。有“?!辈庞小半s”,恰恰是因為有“?!钡姆€固基石,才能有“雜”的融會貫通。

復興不待春眠日,敢立潮頭無蹉跎。愿你博觀雜取,愿你青春多樣。

點評

本文立意高拔慧然,思路流轉暢然,表達真誠信然,行文通達沛然。最值得關注的是文章破除了考場上議論文寫作的一般模式:開篇簡潔明快,提出“雜”應該成為當代年輕人主要選擇的立場,接下來反向入筆——擺出對立觀點,然后遠取近采事例,證明“雜”的價值,有力回擊“論敵”,隨后放在大時代的語境下,鄭重申明博學雜取的必要性。緊接著再回宕一筆,剖析“畏‘雜避‘博”的深層原因,并高呼“不要怕,也不該怕”,然后展開正面論證,引名言、談社會、設反問、做呼告,行文波瀾跌宕,甚有氣勢。文章表述客觀理性,不堆砌典故事例,不藻飾華雕,不故作深沉,始終在當下社會的語境中理性探討當代青年的人生樣態,用語樸誠,表意質真,確屬佳文。

全國乙卷

名師簡介

魯智瑛,河南省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高三語文備課組長,河南省骨干教師,鄭州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鄭州市優秀教師,鄭州市教學創新先進個人,曾獲得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魯老師在高中語文教學方面頗有心得,曾參與編寫多部著作,如《高中作文進階手賬》《高考考場作文的策略與方法》《決勝2019年高考作文總復習》等,發表論文多篇,所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全國各類作文比賽一等獎。

劉玲玲,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擔任語文備課組長多年,南昌市骨干教師;主持國家級課題一項,江西省級課題一項,受邀江西省教育電視臺主講高考語文備考策略,參加教育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獲部級“優課”,獲得南昌市“探究杯”優質課一等獎,多篇論文獲得南昌市相關論文評比一等獎,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編《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一書。

試題展示

河南省鄭州市2022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保ā墩撜Z·里仁》)這則語錄闡釋了名位與才能的關系,表明了孔子立身處世的基本態度。其意為:不發愁沒有地位,只發愁沒有獲得地位的才能;不發愁沒有人知道自己,應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說,有才能才會有地位名聲;沒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聲也容易喪失。

上述材料能給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有人說,當今生活在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環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慣壞了,他們不習慣過枯燥的生活,喜歡段子、金句、笑點等感官刺激,習慣將費力的文字轉化成輕松的視聽語言,植入笑點,以使自己遠離枯燥,并運用各種現代傳媒幫助自己消除各種“枯燥”。

但也有人認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會成為生命的滋養。

作為成長中的青年,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熱鬧”與“枯燥”?請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合肥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漢字意蘊豐厚,經常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與啟迪。如“易”字,其各種內涵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漢代鄭玄就曾經說過:“易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币馑际?,無論多么復雜的事物,只要了解它的奧妙,就覺得簡單而平易,這就是簡易;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處于變化中,這就是變易;事物變化背后的基本原理又是永恒不變的,這就是不易。知道了簡易,就明白大道至簡,要抓住事物本質;知道了變易,就明白要與時俱進,不斷求新求變;知道了不易,就明白要追尋真理,按真理辦事。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易”?上述材料能給奮發有為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近年來,全國乙卷的高考作文命題在平穩中創新,注重創設更為復雜的文化情境與更為真實的寫作任務,引導考生主動探索文化現象背后的價值導向,著意加強對考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考查??忌灰⒁庖韵聨讉€考查方向,真實面對自我,即可交上滿意的答卷。

1.文化浸潤,突出時代使命。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題材料中講到古人追求理想會涉及基礎、方法等,又以揚雄的觀點進行舉證,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而任務中的“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要求考生的思考和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從青年的角度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這是在緊緊圍繞當代中國“鑄什么魂”“育什么人”的時代命題,讓考生在試卷上書寫青春的答案。這一命題思路在鄭州市“一診”作文題目中得到延續。該作文題目以孔子的名言導入,用先賢的處世態度浸潤當代青年,引導考生思考名位與才能的關系,進而明確如何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2.自我教育,引導生命體驗。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往往要求考生在關注時代的基礎上觀照內心。這樣,考生的每一次寫作都是對內心的審視,都是在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要求、自我踐行或自我評價。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題也客觀促使考生進行自我認知、生涯規劃——學生做任何一件事不都要有理想落地,有行動實施,還要有情懷、責任與擔當嗎?南昌市“一診”作文題目也一樣,材料關涉“熱鬧”和“枯燥”,題目要求“成長中的青年”去“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思考”談:我們是否能理性認識“熱鬧”,拒絕沉溺其中?是否能適當接納“枯燥”,獲得內心豐盈?

3.思維考查,聚焦語文素養。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題的文言表達、材料中的比喻說理能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語言和思維素養。從這個意義上講,合肥市“一診”作文題目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該作文題目的材料本身既有文言引言,又有漢字文化的演繹,既能考查考生的語文素養,又考能查考生的思維能力。材料中,“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個層面,每一層的提示語都能給奮發有為的當代青年以啟示:“簡易”,可以理解為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教人不要過度思索,乃至過度解讀,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質、核心、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一切便可迎刃而解;“變易”,可以理解為變化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啟示凡事應時而進退;“不易”,則要求凡事遵循規律,順應法則,啟示人們做順應規律的事,不可做違背規律的事。這三點,考生在文章中都要有所體現。當然,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命題者希望考生能結合自己思考的內容談深、談透。

結合以上命題特點,大家在離高考還剩不到100天的關鍵時期,應精準、高效地進行高考作文備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準確提取二元核心,擬寫作文提綱。要加強對各類作文題目的審題練習,學會提取題目材料中的二元要素,進而列出作文提綱(題目、分論點、開頭、結尾)。寫作時評類材料作文,要善于運用“引—議—聯—結”的結構模式,就事論事,由表及里;寫作寓言類和漫畫類材料作文,要綜合提取寓意,以“小”見“大”;寫作名句疊加類、關鍵詞組合類和多則材料類材料作文,要找準材料間的邏輯關系,由一元到多元,運用聯系思維進行立意。

2.及時關注熱點話題,分類積累素材。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贝蠹乙攸c關注社會熱點,尤其是較有爭議的熱點話題,全方位了解事實,進行多方觀察和辯證分析,搜索相關時評文章,進而摘取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的評論段落,最后分類積累識記。只有分類記憶,形成“記憶抽屜”,才能在考試時進行有效提取,快速成文。

3.用心升格低分作文,打造作文亮點。高考前專門練習作文的課時會比較少,大家要倍加珍惜考場作文的練習機會。精心構思、精益求精,打造考場佳作。好的作文扣題要“準”、立意要“高”、選材要“新”、語言要“美”、結構要“巧”、文面要“靚”??荚嚭笠皶r找問題、補短板,通過老師的講評、素材的補充等將低分作文的缺點打磨成亮點,將“病文”升格打造成美文。

寫作示范

下面,我們就以鄭州市“一診”作文題目為例,來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場高分作文。

無才之名如浮云,唯以才能立自身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 黃佳音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贝罄颂陨?,千年人物,有人汲汲于名位卻無立身之能,終成沉沙瓦礫;也有人“不患無位”,積淀才能,最終“花香蝶自來”。我輩青年,莫望浮云,靜心沉淀,如花綻放。

無才之名如浮云一觸即散,如泡沫一觸即碎。

雖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但現在早已不是那個總淹沒人才、忽略才華的時代了,急于成名并非好事。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出名”似乎成了一件極其容易的事。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涂脂抹粉,在鏡頭前隨音樂搖曳身姿,然而缺乏文化內涵的直播不過是繁華落幕盡蒼涼;也有“十分鐘創作音樂的天才少年”的視頻火爆全網,卻被曝抄襲,遭人唾罵。這些看似熱鬧的開場為何最終落得個冷清的結局?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些青年急于成名,因網絡上幾句油膩的贊美而沾沾自喜,卻忽視了個人才能的培養與提高。這樣獲得的名位就如同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一般。因此,青年人切不可被名位蒙蔽了雙眼,走上歧路。

立身之才如磐石之固歷久彌堅,如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這世上從不乏注重真才實學、潛心研究的平凡英雄。君不見,“救命奶奶”陳菊梅,自青年時遠赴蘇聯學習醫治傳染病,回國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傳染病病毒細胞學診斷實驗室,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死亡率從85%以上降至38%;君不見,教授葉嘉瑩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桃李滿天下;君不見,青年雷海為一邊吃著生活的苦,一邊讀著快樂的書,終在贏得“詩詞大會”冠軍后贏得鮮花與贊美。一個人的名位來源于自身的才能,正所謂“嶺深常得蛟龍在,梧高自有鳳凰棲”。

才以匹身,位以居世,以才主位,以位輔才,為個人添彩, 為家國效力。

曾標榜自己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博士的翟天臨,屢屢炫耀學歷,卻被打假,為眾人所不齒;扶貧干部劉素兵為了所謂的“名位”,憑空捏造結對幫扶對象養殖收入假脫貧,最終被警告處分。而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后不驕不躁,讓技術不斷進步,再寫高產傳奇,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謝軍團隊創造性地實現了衛星批量化生產,為北斗事業貢獻力量,照亮中國人的夢。相形之下,高下立判。

青年弘志,重才立本,以才能為基,做搏擊長空的鷹,而非趨名逐位的鶩。山高不阻其志,澗深不斷其行,流年不掩其意。我們要潛心修煉,培養才能,讓青年之名響徹大千與微塵。

點評

文章緊緊圍繞名位與才能的關系立意,題目顯豁且彰顯了作者的辯證思考;接著以三個分論點逐層論證,先否定如浮云的無才之名,然后肯定以才立身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名位與才能的關系——“以才主位,以位輔才”。整篇文章切合任務主題,立意鮮明準確,結構層層遞進,不斷深入,清晰嚴謹。作者在論證時使用大量事例作為論據,或組成排例,或正反對比,排面拉得開,總結收得住,很有感染力。另外,引用句頗具說服力,四字短語和駢句在開頭和結尾也用得恰到好處。

全國新高考Ⅰ卷

名師簡介

黎斌,執教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骨干教師,廣州市優秀教師,廣州大學碩士生導師;長期在高三畢業班任教,所教班級高考語文成績優秀,曾教出多名廣東省高考語文第一名,在高考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方面均頗有心得;指導學生每年多人次在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等國家級作文大賽總決賽中獲得一、二等獎,編寫并出版校本教材《古韻悠揚堪尋訪——國學在廣州》。

夏保年,任教于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揚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南京市骨干教師,獲中國教育學會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稱號,曾獲“語文報杯”全國首屆語文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編撰《作文36計》等教輔書籍50余種。

試題展示

江蘇省南京市2022屆高三“一診”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典籍里的中國》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時空和先賢對話的新穎方式,拉近觀眾和民族經典的距離,使觀眾產生了心靈共鳴;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開掛,驚艷全網,其中刺繡、剪紙、皮影等非遺元素亮點紛呈;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品開發風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繪陶人俑晴雨傘、故宮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聲在外……中國風搭配時尚感的“潮”式表現,讓中國故事融入各種當代元素,在年輕人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也成為年輕人借以表達自我的方式。

學校??e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下認同”主題征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廣東省廣州市2022屆高三“一診”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公元前2世紀,張騫歷經萬險,到達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2020年底,“脫貧攻堅”歷時八年,披荊斬棘,圓滿完成目標。路是走出來的,每條路都有一個終點。

21世紀,中國人以“絲綢之路”為新起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連通世界。2021年,中國開啟“鄉村振興”新計劃。每個人都在路上,每條路都有一個起點。

上述材料,給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以“前行中的終點與起點”為主題,綜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東省濟南市2022屆高三“一?!弊魑脑囶}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60分)

魯迅對于寫作曾經說過12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逼鋵?,這何止是對寫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應如此。

請聯系材料,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長沙市2022屆高三“一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為響應國家“雙減”政策,新東方進行業務轉型調整。2021年11月初,董事長俞敏洪表示,將退租1500個教學點,為農村孩子捐獻近八萬套新課桌椅;不久后又宣布,新東方將成立大型農業平臺,通過直播帶貨幫助農產品銷售,振興鄉村經濟。

材料二: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物資緊缺,汽車民企比亞迪公司響應號召,迅速轉產,進入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生產領域,公司創始人王傳福集結3000多位工程師,親自帶隊盯生產線。不到兩周,比亞迪生產的防疫物資開始大批量進入防疫一線。

材料三:1931年,錢偉長以物理5分、中文和歷史兩個100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爆發九一八事變,錢偉長認識到中國科技水平落后,為了不受人欺負就得研發高科技武器,毅然決定轉系進入物理系;后來留學回國,在火箭等領域為國家做出了偉大貢獻。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綜觀2021年高考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命題及部分采用全國新高考Ⅰ卷地區的2022屆高三“一診”作文試題,其導向和范式是基本穩定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突出青年維度。命題選材基本穩定在四個維度,即青年與社會、青年與自然、青年與他人、青年與自己。如2021年高考全國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題目列舉了“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的論述,引導考生由1917年那個時代的“體育之效”延伸到對當代青年的理想追求、自身發展的思考上。這樣就要求文章的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考生要從青年的角度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青年生活進行有層次的思考。又如南京市、廣州市、濟南市、長沙市的“一診”作文題目或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和給定主題談自己的聯想、認識與思考,或要求考生聯系材料談感受(感觸)和思考,它們都無一例外地指向青年與社會、青年與他人、青年與自己等維度。

2.關注熱點焦點。命題關注社會熱點焦點,選材聚焦“以青春自我的視角談家國情懷、社會擔當,以立德樹人的要求談美德文化、學習生活,以辯證思維的策略分析具體問題”。如建黨100周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智體美勞課程設置與考核等熱點焦點問題進入2021年高考作文命題,直接而有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出近生活、講價值、重思辨等特點。又如南京市“一診”作文題目要求考生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新時代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問題,廣州市“一診”作文題目要求考生以“一帶一路”為背景談“前行中的終點與起點”,長沙市“一診”作文題目更是以“雙減”、鄉村振興、抗疫、科技發展等熱點焦點問題為背景要求考生談感觸和思考。

3.情境任務、實際運用等常見形式輪動可能是常態。2020年高考的多道作文題目,都采用了“具體情境+典型任務”這一命題形式,如設置了參加讀書分享會、世界青年論壇等特定的生活情境,給出了寫作文體為演講稿、發言稿或主持詞等具體且明確的寫作任務。盡管2021年高考四套全國卷的作文題目以及采用全國新高考Ⅰ卷的南京市、廣州市等地區的2022屆高三“一診”作文試題并沒有設置具體的交際情境(多考查個人體驗情境),也沒有明確的應用文體考查,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生活情境型作文就因此退出了歷史舞臺。相反,這啟示我們:高考作文的命題不會固定在某種特定形式上,幾種常見的命題形式輪動登場可能是常態。

綜上,大家在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時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關注時代人物和社會重大事件。那些奮斗奉獻的國之英者、時之楷模大家一定要重點關注。關注他們,能讓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個人成才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另外,大家還要關注當下社會正在發生的熱點事件,尤其是媒體評論,比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半月談》《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刊登的評論員文章。通過學習這些時事評論文章,大家可以培養以獨特的視角發掘生活中別樣素材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最終在寫作高考作文時,就能展現思想的深度與廣度,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

2.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文化的復興,是大勢所趨,需要全體民眾的重視。而高考是文化的燈塔,不僅引領方向,而且帶動社會。因此,在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時,大家不僅要意識到傳統文化進考題是大勢所趨,而且要充分重視傳統文化:要識記一些古代文化典籍中的名言名句,積累語文課本里的經典文化人物和智慧,了解傳統文化中的節慶文化、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讓文章具有文采和文化味道,表達文化自信。

3.強化“情境化”寫作的訓練。熟悉演講詞、主持詞、發言稿、辯論稿、書信、倡議書、讀后感等的基本格式和表達形式,練習以標準的文體形式表現不同的寫作內容。

寫作示范

下面,我們就以廣州市“一診”作文題目為例,來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場高分作文。

永遠在路上

廣州一考生

流光一瞬,華表千年。前行的征途上,一出出或激昂或灰暗的序幕正在拉開,一次次或盛大或慘淡的落幕正在上演……我們永遠在路上,永遠走在起點與終點之間。

前行,由無數起點與終點組成,它們是路途上的里程碑,無聲預示著開始與結束。一個目標從設立到實現,是一次始終,此后便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因此,一次旅途的終點,可以是下一次旅途的起點,這些延續與接力構成我們前行路上寶貴的記憶。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業已畫下句點,新時代的“絲綢之路”卻剛剛出發;“脫貧攻堅”歷時八年圓滿收官,我國又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局面;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千秋偉業風華正茂,第二個百年的發令槍已然打響。許許多多的起點與終點見證了每個人的成長與蛻變,見證了一個國家由弱到強的華麗升級,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起落興衰。歷史的車輪永遠向前,我們也永遠在前行的路上,從一個終點奔赴下一個終點。

永遠在路上,我們立足當下。終點不是一切的結束,在實現一個目標即站在它的終點上時,我們仍要看見當下還有奮斗的空間;在實現目標的途中,我們亦不能只望向下一個終點而忽略了現在的腳踏實地。司湯達曾在《紅與黑》中寫道:“一條路并不因為它路邊長滿荊棘而喪失其美麗,旅行者照舊前進?!奔热粵]有永恒的結束,我們就應著眼當下之路,哪怕其間荊棘密布,也要像魯迅先生所言“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用當下一點一滴的努力去開拓一條屬于自己的前行之路。

永遠在路上,我們面向未來。每一個起點都是一次新的開始,都是前行者對未來的美好展望與錚錚誓言?!安荒钣谛?,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負當下?!痹谏弦欢温贸探Y束之后,我們仍要及時收拾行囊踏上新的征程。行進中的中國給了我們最大的底氣,未來的美好畫卷正在眼前徐徐展開,我們有機會亦有能力去搭上時代的快車奔赴光明的未來。

個人的每一場小旅程的始與終,最終構成國家的每一次大征程的開局與收官。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以紅船為始到以實現全面小康為終,其間是從一個個共產黨人舍身報國,到一個個扶貧干部不忘初心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接力奮斗?!耙粋€能讓月亮升起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日落?!蔽覀冃聲r代的青年,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用奮斗完成每一次前行,共同擘畫祖國發展的宏偉藍圖。

我們看見一次次出發、一次次抵達,一個個起點與終點在前行路上熠熠生輝,因為我們永遠記得當下的奮斗是對未來承諾的兌現,我們永遠在路上。

點評

文章最大的亮點就是用簡練有力的語言充分闡釋了主題中的關鍵概念“起點”和“終點”的辯證關系,思考深刻有邏輯。文章開頭以前行征途上的“序幕”“落幕”設喻,巧妙表達了“我們永遠在路上,永遠走在起點和終點之間”的主題。論證部分,先綜合運用命題材料中的“絲綢之路”“脫貧攻堅”等為例證,揭示了“起點”和“終點”的關系,然后從“永遠在路上,我們立足當下”和“永遠在路上,我們面向未來”兩個方面進行論述,既強調“前行”不可只關注終點,更要有當下的努力與腳踏實地,又勉勵世人“面向未來”,踏上新的征程。最后將“個人之前行”升華到“國家之征途”的層面,體現了強烈的身份意識、時代意識。

全國新高考Ⅱ卷

名師簡介

李亞杰,重慶南開中學語文教師,主研、參研多個市級課題,參編出版多部著作,多次榮獲市、區級賽課一等獎,多次代表學校在區級、市級教研會上執教公開課、示范課,輔導多名學生在全國性作文比賽中獲獎。

試題展示

重慶市2022屆高三“一診”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互聯網的發展,新就業形態的不斷出現,為年輕人開啟“第二職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如今,“身兼數職”似乎正在年輕人中成為潮流,相當一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別業。

②臺灣著名劇作家、導演李國修的父親是制作國劇手工戲靴的藝師,李國修年少時,曾埋怨父親做了一輩子鞋沒有發財,父親痛罵一通后,告誡他: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圓滿。李國修深受啟發,用一生的精力只做“開門、上臺、演戲”這一件事,最終享有“臺灣莫里哀”的美名。

請整體把握材料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遼寧省沈陽市2022屆高三“一診”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指出,孩子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國之棟梁。

德智體美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上述材料給追求全面發展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在智與德、體、美、勞的關系中,任選一組或多組,寫一篇文章,體現你對“國之棟梁”的思考和認識。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近年來的高考作文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讓考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接受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我們有理由相信, 2022年高考全國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題目仍將延續這一命題趨勢,并具體體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1.體現全面育人導向,凸顯“五育并舉”要求。隨著新教材的推進和高考改革的展開,高考試題對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引導作用越來越明顯。2021年高考全國卷的數道作文題目對考生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均有考查,如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選自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一文,材料立足“體育之效”,使考生認識體育對人生的意義,進而思考個人強弱與國家強弱的關系。而重慶市“一診”作文題目亦很好地結合了“五育并舉”的要求,兩則材料都是從“勞動”這個角度出發,對青年如何更好地就業、勞動展開討論,無論是“斜杠青年”還是“匠人精神”,都是在啟發當代青年如何更好地從事工作、踏踏實實地勞動,以便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沈陽市“一診”作文題目則直接引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講話啟發考生思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梢?,體現“五育并舉”全面育人導向,依舊是2022年高考作文命題的題中之義。

2.注重優秀文化傳承,靈活選擇材料內容。緊扣時代主題、時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設題,通過精神滋養、文化浸潤、立體滲透的方式,讓考生在解題作答的過程中接受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是2021年高考作文試題的典型特征。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的漫畫材料,文字內容語帶雙關,借“學寫字”喻“學做人”,蘊含著古代的“為人之道”,包含儒家的“中庸”觀念。而重慶市“一診”作文題目對“工匠精神”這一精神譜系的考查,實際上也是在啟發考生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精神。而與之相關的“斜杠青年”實際上與古人所說的“君子不器”具有一致性。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啟發青年既承載歷史、傳承歷史,又連接現實、服務現實、開拓未來依舊會是2022年高考作文考查的重點。

3.強化思維品質考查,強調青年主體身份。從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的發展趨勢來看,偏重理性與思辨已是非常明顯的一大特征??删湍壳皩W生寫作的現狀而言,不講邏輯、條理不清依舊是一個顯著的問題。好在這一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也成為高考作文命題關注的主要內容之一。如2021年高考全國新高考Ⅱ卷“寫人與做人”漫畫作文,引導考生在讀圖的基礎上體悟含義,從部分到整體,從形式到內涵,感知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推斷探究,進而鑒別、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現個人思考,實現對考生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綜合考查。而重慶市“一診”作文題目“請整體把握材料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的要求,意在引導考生對材料寓意所蘊含的精神內涵進行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沈陽市“一診”作文題目也要求考生能夠挖掘“五育并舉”幾個維度的關聯,搭建邏輯鏈條,選擇寫作角度,建構行文層次。同時,這兩道“一診”作文題目都強調“青年”的主體身份,引導考生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引導考生在多重、多種關系中確立觀點進行思辨,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為精彩人生賦能。

綜上,大家在進行高考作文備考時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學習邏輯知識,提升思維品質。一個人的語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維是否有邏輯性。有些考生寫文章,文筆非常好,但缺乏邏輯性,這樣就會導致以辭害意,并且很容易出現理由不足、說服力不夠的情況。統編高中語文新教材積極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把 “邏輯的力量”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適當學習和了解一些形式邏輯的相關知識,有助于考生使用明確的概念,形成正確的判斷;運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有助于架構一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觀點深刻、理由充足、論證充分的好文章。

2.關注社會熱點,訓練主體表達。青年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青年有其自身的責任當擔和時代使命。聚焦社會熱點,反思社會問題,關注社會發展趨勢,有助于青年更好地樹立人生的奮斗方向和目標。在任務驅動導向下,聚焦一個社會熱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個思維鏈條依然很重要。而強化對這些熱點的思考和表達訓練,有助于考生個人思想認識的提升。只有在平時多思考、多練筆,才不至于在寫作相關熱點或話題的作文時不知所措或流于淺表。

3.明晰關鍵概念,強化審題訓練。審題,簡而言之,即通過閱讀題干材料,把握命題者的命題意圖,給出切合命題意圖的寫作觀點。有些考生不會審題,對材料關鍵信息理解錯位,甚至出現偏題、跑題現象。這實際上存在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即對題干材料關鍵概念的模糊理解,進而出現了偷換概念、轉移論題等邏輯錯誤。從這個層面上講,如何準確地審題,依舊是寫作教學的肯綮之處。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明晰關鍵概念極為緊要??梢哉f,明確概念是準確審題的關鍵。

4.巧妙架構層次,凸顯寫作亮點。一篇好的考場作文可以有很多個亮點,但好的文章必須有一個基礎前提,即觀點正確、層次清晰、論述充分。因此,架構一個清晰的寫作框架就顯得極為重要。這一點大家其實可以在平時閱讀訓練的時候學習一下那些規范的論述類文本的寫作條理。在保證一篇文章言之有物的同時,還要確保其言之有理——兼具道理與條理(前者強調恰切性、深刻性,后者強調清晰度、邏輯性)。因此,在接下來不到100天的時間里,希望大家能夠在文章的層次架構上多下點功夫,而不是一味追求語言的華美。當然,在審題準確、條理清晰的基礎之上,大家應該凸顯自己的亮點,諸如素材的豐富性、觀點的深刻性、論證的充分性,以及書寫的美觀性等。

寫作示范

下面,我們就以重慶市“一診”作文題目為例,來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場高分作文。

專于一事,立赫赫之功

重慶南開中學 張雅淇

荀子有言:“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贝搜灾荚诟嬲]人們,行事應專一并專注,才有望成國家之棟梁。但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一心追求成為所謂的“斜杠青年”,追趕“身兼數職”的新潮流。在我看來,此種選擇“弊大于利”。

隨著思想多元化、信息碎片化,以及社會日益浮躁化,更多的人往往追求即時利益,忽略了精神追求和內在品質。而當下的“斜杠青年”更多來自社會和媒體的標簽式建構。我們看到,諸多“斜杠青年”選擇多元職業,其實并非源自興趣,更多的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對風險的焦慮。正如當今娛樂圈內的不少“小鮮肉”,本是唱跳出身卻奮力擠入影視圈,開啟演員、歌手雙棲職業生涯,結果其演技備受詬病,讓人不禁質疑“演員的門檻降得太低”。

在注意力和時間被分散的情況下,一個人很難將一件事做好、做精。而如果能“道在我心,一以貫之”,才更易有所成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宋代大儒朱熹也說要“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德國除了有人們耳熟能詳的奔馳等知名品牌之外,還有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它們大部分“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扎根下去,心無旁騖,成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我國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傳統,《詩經》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時執著專注的工作態度。

時代發展到今天,小到一顆螺絲釘、一塊智能芯片,大到衛星、火箭、高鐵、航母,都離不開新時代勞動者身體力行的“工匠精神”?!?0后”工程師陳亮刻苦攻關,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內,被稱為“一微米大師”;高級技師周家榮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鋼絲繩,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橋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們團隊生產的產品……正所謂“技可進乎道”,一流的技藝,源自從99%到99.99%的極致追求,源自從一天到一生的心無旁騖,映照著沉潛專注背后的鉆勁和匠心。

人生于世,若想通過事物的數量積累來達到成功,大抵是不可取的。因為它會使你精力分散,在各個領域都“試了個遍”,但每個方面都可能無法出彩。倘若你愿意在某個行業上下功夫,在質量上進行積累,不斷精益求精,那么你便能在這個行業出人頭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對吾輩而言,“工匠精神”強調執著、堅持、專注,甚至是陶醉、癡迷,但絕不等同于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這意味著我們在樹立人生觀和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既要對職業有敬畏、對質量夠精準,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活力。是春風,就吹遍華夏;是星火,就恣意燎原。愿吾輩青年都能專于一事,成中國赫赫之棟梁。

點評

文章先討論了一味追求身份多元化的弊端,繼而論述了“工匠精神”的優點,緊接著論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時代要求,觀點明確、結構清晰,論述層層遞進。此外,文章舉例翔實,古今中外縱橫捭闔;論證充分,表現出優秀的思維品質;過渡恰切,行文層次清晰明了;辯證思考,緊扣時代的發展要求;文氣酣暢,語言功底極為厚實。整篇文章表現出作者對時代問題的深刻思考,表達出其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選擇,不失為一篇考場佳作。

浙江卷

名師簡介

金瑞奇,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中學語文教研員,杭州師范大學特聘講習教授、兼職碩士生導師,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在《青年文學》《星星》《江南》等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百余篇,在《語文學習》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編有《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校園開心辭典》《杭州鄉土語文讀本》等圖書。

試題展示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在高三成人儀式上,有家長和教師代表發言。一位說,未來社會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要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做一個靈活應變的人;一位說,面對這個豐富而紛擾的世界,我們要保持定力,有自己的信仰和堅守,做一個確定的人。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體驗?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浙江省紹興市2022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作文試題

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南方周末》在2021年12月28日發表了題為“每一次抉擇都期待一場苦盡甘來”的2022年新年獻詞。里面有這樣一段話:你有你的抉擇,我有我的抉擇,家有家的抉擇,國有國的抉擇;文明有文明的抉擇,歷史有歷史的抉擇。億萬個抉擇匯聚,世界方顯參差多樣,宇宙才真正博大浩渺。但無論大小,每一次抉擇都是一次運動求變,都期待一場苦盡甘來。正如每一棵破土的新芽,都帶著穿透時光的倔強。

年輕的你,在生命的此時此刻,讀了這段話,有怎樣的體悟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浙江省寧波市2022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表達贊美總是“yyds(永遠的神)”,好看的舞臺一律叫“炸”,棋逢對手的高水平競爭都稱之為“神仙打架”……當我們打開社交網站,放眼望去都是類似的流行語表達。網絡流行語的廣泛使用,有人認為它拉近了人的距離,讓溝通更直接;也有人認為,它弱化了文字的深度,讓表達更膚淺,甚至會讓人出現“文字失語”。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體驗?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近幾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題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創設大情境,立足思維考查,關注人生母題,富含思辨和文化意味。2022年是浙江省高考語文自主命題的最后一年,如果不出意外,試卷會保持穩定,平穩過渡到明年使用全國卷。這種穩定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題目形式看,大概率還是新材料作文,以寫論述類文章為主。之所以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這與浙江一以貫之的打擊“套話作文”的做法有很大的關系:拒絕套作,拒絕考生背作文騙高分,鼓勵那些關注社會現實的作文;提倡聯系文章的構思、立意以及表情達意的水準來綜合給分。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既可以避免宿構又能為考生留下足夠的個性化發展空間。在文體要求上,雖然沒有具體的要求,但還是應該以寫論述類文章為主,因為論述類文章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忌ㄟ^寫作論述類文章,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在認識的過程中,能夠科學認知自然,全面觀照社會,豐富人生感悟;在寫作的過程中,考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能得到訓練和強化,使其在潛移默化中發展自己的發現、實證、推理、批判和思辨能力。如2021年高考浙江卷“得與失”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思考談談自己對材料的看法,“談談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考生寫論述類文章。而杭州、紹興、寧波的“一診”作文題目都采用“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體驗?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與之類似的寫作要求,表明這一命題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2.從內容上看,應該還是會在立德樹人大框架下觀照青年個體成長。近幾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題致力于觀照青年成長,引導考生既要關注自我、向內審視,也要關注現實、向外發展,進而將自我與他人、自我與國家、自我與社會、自我與世界、自我與未來聯系起來,做一個內涵豐富、陽光健康、積極向上又充滿家國情懷的有為青年。如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試題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思考來談對“得與失”的看法,是把“得與失”看成終點,還是看成起點,抑或是看成過程,這是一次向內的自我審視?!绑w驗”來自生活,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將寫作和自己的人生經歷、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思考”要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上;“看法”要來源于自己的人生閱歷,要寫出來源于生活的認識和體悟,不可架空分析。又如紹興市“一診”作文題要求考生“在生命的此時此刻”對“每一次抉擇”談體悟和思考,杭州市“一診”作文題要求考生在豐富而紛擾的現實世界中對師長發言中的“做一個確定的人”還是“做一個靈活應變的人”談思考、體驗和看法,這兩道題也可以看成是對考生關注自我、向內審視的考查。而寧波市“一診”作文題讓考生思考網絡流行語帶來的“文字失語”現象,則可以看成是一次對考生關注現實、向外發展的考查。無論作文題是關注向內審視還是關注向外發展,對于考生來講,都是對個體成長的一次正確引導。

3.從材料的呈現上看,應該會延續“浙江范兒”——充滿文化涵養與人文關懷,同時注重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題展示了不同人對待“得與失”的不同看法?!暗门c失”是“起點”,是“終點”,還是“過程”?無形中給考生呈現了多維視角,考生可以在對多重關系的考量中來確立觀點并進行思辨分析。同樣,杭州市“一診”作文材料中兩位師長的發言,一個強調“做一個確定的人”,即要求高三學子堅守原則,強調規則意識、底線意識,這是站在法制和道德層面而言的;一個強調“做一個靈活應變的人”,即要求高三學子在解決具體的復雜問題時,靈活變通,圓融應對,這是就具體做事層面的行為方式而言的。變與不變,辯證統一,這樣就可以檢測出考生的閱讀積累和考慮問題的思維水平。紹興市“一診”作文題中的“抉擇”,背后是主動求變,順應時代趨勢,擺脫舊傳統、舊習慣的束縛,找到新的路徑,期待鳳凰涅槃,迎來柳暗花明的境界。這里有新舊的對比,有主動和被動應對的區別,預示著未來有巨大變化和無窮的可能。面對寧波市“一診”作文題中的“文字失語”現象,考生要分析網絡流行語背后的社會和文化動因,辨析精華和糟粕,既要擁抱語言的變化,吸納其中合理的因子,又要警惕網絡語言的粗鄙化和平面化,追求表達的規范和典雅。這些題目都有一定的人文關懷,注重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有學識的積累與理性的思考。

綜上,大家的高考作文備考可從“道”和“術”這兩個維度進行:

1.豐厚自己的積累,多閱讀經典文章,梳理其邏輯思路和表達框架。如閱讀時評或讀一些報刊的社評和新年獻詞,用自己的語言仿照寫一寫。如復習《〈論語〉選讀》時,既要把握孔子的思想,又要聯想到現實中的人與事。如背誦古詩文名句時,既要領悟其中的意蘊和哲思,還要拓展開去,思考這些句子能帶給自己哪些獨特的啟發和聯想。不動筆墨不讀書,多練筆,多積累思想和感悟,這才是高考作文備考的正道。

2.多做審題、立意、列提綱的訓練。對作文材料要審讀每一個詞語,抓住關鍵詞,厘清其概念,思考幾個概念間的多重關系和所需的條件。學會擬制簡潔和鮮明的文題,嘗試寫好開頭段,一針見血,抓人眼球。列出至少兩種思考的框架即行文的思路,然后比較、反思其中的紕漏和混亂,有可能的話征求他人的意見,一起討論完善。這樣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寫作示范

下面,我們就以杭州市“一診”作文題目為例,來看看如何打造一篇考場高分作文。

以靈活之姿,守堅定之心

杭州一考生

“我有根,但我流動?!庇骷椅闋栜饺缡钦f。在這個紛繁復雜而又能綻放無限可能的全新的時代,面對未知的未來,很多人不知何去何從。竊以為,只有扎根內心的土壤,又能夠靈活應變,才是步向人生通途的唯一方法。

堅守信仰并不意味著固執死板?!白羁膳碌臄橙?,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绷_曼·羅蘭的良言道出了信念的重要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固定不變的準則不是信念,而是羈絆。沒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信念本身,它產生于一定的時代背景和環境條件中。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我們一味固守的陳舊觀念與準則,只是信念在一定時代背景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非其內在本質。所謂“信念”與“堅守”,應當是與當下時代所契合的、與時代潮流并行不悖的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喊與渴望。我們需要信仰的支撐,但也要明辨它的本質及它和時代的關系,不可執拗不通。

靈活應變也并不代表隨波逐流。如果人生沒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一切所謂的努力都只是浪費生命?!凹儩嵉滦械谋举|,不是壓抑欲望,而是使自己的生活完全朝向一個目標,沒有這樣一個目標,純潔必定會變成可笑?!迸蠡糍M爾的見解同樣適用于“應變”。社會如海,人生如船,我們要學會利用風浪轉變航向,卻不能因此迷失方向。世界何其豐富、紛擾,外界干擾的因素紛繁,如果太容易被干預、影響,便沒有什么是持續長久的了?!爱斎藛渭?、覺醒、不疑專注地穿行于人間,世界何其雋美又嫵媚?!薄断み_多》里的一句話,描繪了人間的美好藍圖。我們需要這樣堅定而專注的精神,哪怕外界再絢麗多姿,也不輕易改變內心的堅守。

隨機應變是處世方法,堅守信仰是待世原則?!笆澜缟蠜]有喜劇和悲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如果你沉湎于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笨岂R克·麥卡錫所表達的,就是對靈活應變的呼喚。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的確不知道下一場是喜劇還是悲劇,但我們要有化悲劇為喜劇的信心,培養轉劣勢為優勢的能力。

信仰是對夢想的堅定,變通是對世俗的認清。我們幻想自己一路坦途、所向披靡,卻總被變幻莫測的現實打回原形。傲視世俗,必然與時代脫軌,一事無成;沉溺世俗,輕易低頭,也必然會迷失方向,成為世俗的奴隸。我們要有追求夢想的勇氣與果敢,也要有克服種種問題的耐心和靈活應變的能力:這是理想與現實的折中產物,也是我們把內心的堅守與夢想轉化為客觀存在的有效途徑。

當學會理智而靈活地應對世間的復雜問題,又能夠把握內心的堅守,亦把康德口中的“星空與道德準則”視為人生真諦時,我們才能真正成為自我生命的領航者,駛向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點評

本文最吸引人的有兩點,一是思考辯證,說理嚴謹?!皥允匦叛霾⒉灰馕吨虉趟腊濉薄办`活應變也并不代表隨波逐流”“隨機應變是處世方法,堅守信仰是待世原則”“信仰是對夢想的堅定,變通是對世俗的認清”這些話前后勾連,邏輯嚴密,思維辯證。從行文結構看,它們放在段首,使得觀點明確、思路清晰。二是考生閱讀面廣,有良好的積累??紙鲎魑目疾檎Z言表達能力,自然也蘊含著閱讀積淀。本文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引述準確,并且貼合論點,足見考生功力。

猜你喜歡
作文題目作文材料
最美材料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