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我不會打結!”

2022-05-30 10:48鞠驪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杯底棉線油泥

鞠驪

科學區新增了“打電話”的游戲,孩子們的目光立刻被新游戲吸引住了。他們好奇地觀察著紙杯、粗棉線、牙簽等材料,在對照圖示了解了“電話”的制作步驟和玩法后,他們開始制作“電話”。不一會兒,科學區就傳來孩子們焦急的聲音:“老師,我不會打結?!薄袄蠋?,你能幫我打結嗎?”原來孩子們用牙簽在紙杯底部戳了小洞,將棉線穿過小洞后遇到了不會打結的問題。求助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教師何不引導他們自己探究解決的辦法呢?于是,基于幼兒問題的探究之旅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案例實錄1:為什么要打結?

區域活動結束后,我請科學區參與做“電話”的孩子分享了他們遇到的問題。有幾個孩子舉手說他們會打結,因為在家里爸爸媽媽教過方法。我請這幾個孩子演示打結的方法,但還是有孩子面露難色,表示沒學會。我問:“制作電話的時候為什么要打結呢?”苗苗說:“棉線打了結就卡在紙杯上,不會從洞里跑出來??!”丁丁補充說:“不打結的話,線一拉就掉了,就不能打電話了?!蔽矣謫枺骸叭绻淮蚪Y,棉線就不能固定在杯子上嗎?”孩子們安靜下來陷入了思考。聰聰忽然舉手說:“我覺得也可以用膠帶把棉線黏在杯底?!蔽易穯枺骸澳z帶可以牢固地把棉線黏在杯底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孩子們再次陷入思考,這一次我沒再組織孩子們討論,而是請他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思考。

案例實錄2:用什么方法可以將棉線固定在杯底?

第二天區域活動前,我在科學區投放了一張記錄單,記錄單上共三列,第一列是“紙杯和線”的圖標,孩子們可以在圖標下將自己想到的辦法和所需要的材料記錄下來;第二列是“小手”圖標,目的是讓孩子們操作后用“√”或“×”記錄是否操作成功;第三列是“問號”圖標,用來記錄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在使用記錄單時,一半孩子記錄了2~3種方法,用到的材料依次是透明膠帶、雪花片、吸管、油泥等。他們按照記錄表很快找到了相應的材料開始操作。聰聰將棉線從杯底小洞中穿過去,剪了一段透明膠帶把棉線貼在紙杯底部,看似成功了,可是在玩的時候,發現不能用力拉,一拉棉線還是會滑脫。佳佳選用了雪花片,她先從紙杯底部小洞將棉線穿過,再將棉線從雪花片中間的小洞穿過去,反復纏繞數圈后,把杯底外側的棉線一拉,雪花片就順勢拉到了杯底,她用力拉了拉,棉線纏在雪花片上沒有動,激動地喊道:“我成功了!”接著佳佳用同樣的辦法完成了另一半的“電話”制作。玲玲找來吸管,剪成小段,把穿過小洞的線頭同樣用了纏繞的方法一圈圈繞到了吸管上,再去拉動另一頭的棉線,吸管卡在紙杯底部,她也成功了。

案例實錄3:同樣選用油泥,為什么結果不一樣?

活動結束后,聰聰拿著他的活動記錄講述操作結果:“我第一次選用膠帶黏棉線,算成功的,但不能太用力拉扯。第二次選用油泥來黏棉線,看起來是卡住了,但是我和笑笑玩‘打電話游戲時,一拉緊紙杯棉線就跑出來了,不成功?!蔽疫B忙問:“有沒有人使用油泥獲得成功的?”只見小印高聲說:“我成功的!”在大家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小印走向柜子拿出他之前制作的“電話”,還一邊拉動棉線一邊說:“你們看,我的‘電話可以打?!蔽艺f:“同樣選用油泥,為什么結果不一樣?”小印剛要解釋,我對他做了個暫停的手勢,“小印和聰聰把‘電話放在一起,大家都來看看、猜猜,有什么秘密?”孩子們仔細觀察了兩人制作的“電話”,確實都使用了油泥,小印提示他們可以用手摸一摸,這一摸,孩子們恍然大悟:“小印的油泥是干的,聰聰的油泥是軟的,把棉線繞在油泥中,等油泥干后就可以粘住了?!?h3>案例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薄耙M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痹谥谱鳌半娫挕边^程中,孩子們遇到了打結的難題,如果教師執意要讓幼兒學會打結,通過真人演示、幼兒反復練習,我相信幼兒一定能夠學會,但幼兒對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會產生極大的局限。如何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的方法是通過觀察幼兒制作“電話”過程中出現的打結問題,捕捉教育契機,以幼兒為探究主體,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探究問題,選擇材料及操作方法,繼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1.拋出問題,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庇變涸谥谱麟娫挼倪^程中,更多的是在按照教師給出的圖示方法制作,整個過程僅僅是一個模仿學習、模仿操作的過程,當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幼兒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單一的,因為他們認為只有打結才能完成制作。因此,教師適時拋出了“為什么要打結”的問題,讓幼兒思考打結在整個制作電話過程中的作用。當幼兒理解了自己的操作目的后,方法和途徑自然也就不再單一,也再次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這種基于問題的探究更有意義,更能促進幼兒探究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2.材料提供,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思維

在第二次探究活動時,教師通過提供記錄單,給予幼兒一個猜測、思考的過程,讓幼兒在之后的實踐中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引導幼兒遵循從想象猜測——操作驗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同時記錄單的呈現,也為幼兒提供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探究中幼兒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是多樣的,有的是自我的反思與總結,有的來自同伴的經驗,有的來自教師和家庭。案例中當小印的方法和結果呈現在大家眼前時,教師并沒有直接讓小印來分享經驗,而是讓幼兒通過觀察、感知發現成功的秘密,幫助幼兒建立以事實為依據得出結論的探究思維。

3.有效推動,實現幼兒探究經驗的建構

在整個案例中,教師的直接參與并不多,重在“幕后”作用。用什么方法可以將棉線固定在紙杯上?同樣是用的油泥固定,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呢?以上問題的提出都是教師在整個探究活動中的有效推動,而在關鍵點上提出關鍵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或是引導幼兒分享與交流,或是遷移已有經驗,都能支持幼兒通過操作來探索和發現。幼兒在這些問題的推進下,興趣會濃厚、持久,從而也會引發幼兒自主自發地提出問題,并積極地想辦法去驗證自己的想法,由此引發系列探究活動,推動幼兒探究經驗的建構。

基于幼兒問題的探究性活動,一方面能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產生新的感知,獲得內心的自我滿足;另一方面能促使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猜你喜歡
杯底棉線油泥
杯型凍土帷幕安全性能影響研究
含油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熱解處理工藝研究
棉線釣“魚”
燒不斷的棉線
燒不斷的棉線
做燈籠
含聚合物油泥對原油穩定性及油品性質的影響
紙杯煮鵪鶉蛋
無法燒斷的棉線
含聚油泥對聚合物溶液性能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