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德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思政建設路徑探究

2022-05-30 17:36水婷
大學·課外閱讀 2022年9期

摘? 要:文章依據教學系統設計理論“通用教學模型”ADDIE,設計出具有一定普適性的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流程圖,并嘗試將該流程應用于高校德語專業的課程體系思政建設,旨在將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如春風化雨般地融入學科專業課程教學中。在實踐的同時,不斷反思和優化課程體系思政建設,為后續進行課程思政體系評估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校德語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7-0081-04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以下簡稱《綱要》),對高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明確目標和具體建設要求。2021年11月,教育部與新華網共同舉辦了線上“全國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活動,將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引向新一輪高潮。目前,全國高校各專業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幾乎全部一線教師都參與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且初見成效。以高校德語專業本科課程思政建設為例,黃琴琴等“初級德語”[2],次曉芳“中級德語”[3],林芳“高級德語”[4],俞潔瓊“大學德語”[5],以及孟小果“德語文學”[6]等探索了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不同專業課程的路徑和方法。其主要方式是以挖掘現有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為主,如《新求精德語強化教程》《當代大學德語》《新編大學德語》中所蘊含的中德文化異同處,旨在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家國情懷。

然而,專業課程思政素材不應局限于現有教材,與課程主題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很多,有待教師們深入發掘和靈活運用。特別是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母語——德語,作為專業教研對象的德語語言文學專業,相較于其他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在思政教育方面本應具有更多優勢,譬如《共產黨宣言》德語原著,即是很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材料。

要在德語專業教學過程中使上述思政素材發揮最大效用,需要進一步考察教學各個環節,甚至站在更高的層面去統籌規劃整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目前,關于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研究還較少,且集中在理工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7-8]。為在理論和實踐上更好地展開課程思政建設,本文依據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擬建出“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流程圖”工作模型,進而探索高校德語專業本科模塊化課程體系思政建設的可行性路徑。

一、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及工作模型

關于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國內外有諸多不同定義。然而,其內涵大都一致,均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認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評價方案,并不斷修正方案。簡言之,是一套針對特定教學活動而開發的動態、持續、不斷優化的系統過程。早在20世紀70年代,教學設計領域就開始用系統方法構建教學設計模型,至20世紀末已有不同教學系統設計模型問世,如Kemp模型和Smith & Ragan模型等[9]?,F階段教育領域的“通用教學設計模型”ADDIE(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包括系統化教學設計中的五個關鍵環節: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由于其簡明和易操作性,已被廣泛應用于思政課程建設,如尹苗等和劉宗瑤等[10-11]。但是,目前為止該模型僅被用于具體課程或課堂設計。實際上,根據教學目的的三個層次,即院校、課程、課堂,亦可以將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拓展應用于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關鍵在于將課程思政建設理念貫穿始終,納入教學系統各個環節。圖1為基于通用教學模型ADDIE所設計的“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流程圖”工作模型。

二、高校德語專業本科模塊化課程體系思政建設路徑

(一)分析

首先,分析人才培養目標和任務。根據《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外語類專業應該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扎實的外語和專業能力,掌握相關知識的外語專業人才或復合型人才[12]。其中,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外語教學的重心所在,但是對于學生價值的引領和塑造往往因缺乏具體考核形式或無明確目標而流于形式。而《綱要》針對此問題,為文史哲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且內容要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

其次,是對當前課程體系的分析,為下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和制定教學策略奠定良好基礎。目前我國高校德語專業人才培養大多采取模塊化課程體系,其中所開設專業方向均可視為大的“模塊”。例如,北京大學德語專業本科高年級專題研究型課程包括德國思想和文化研究、德語文學史、德語文學專題、中德互譯和文化交流、語言學五個版塊;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開設了德語文學、德語語言學、德語翻譯、德國外交、德國經濟以及跨文化交際六個專業方向……然而,要將思政育人元素之“鹽”充分融入每個模塊中,需要進一步細致規劃與設計。

(二)設計

根據《國標》對外語專業人才及外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可將德語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四大模塊:德語語言技能、德語文學素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復合專業涵養。其中每一模塊包含若干培養相應能力的具體課程名目。在確認專業人才培養技能(大模塊)、具體學科知識(課程)后,根據不同課程的屬性,設計相應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和內容。擬構建高校德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思政建設詳表(見表1)。表1中,最后一個模塊為開放式模塊,各??筛鶕渥陨磙k學定位和德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增減。表中所列課程思政各項內容均可按照實際教學安排進行相應調整。需要指出的是,與傳統德語專業課程體系規劃不同,該課程體系并未包含如基礎德語和高級德語等精讀課程。此類課程一般集聽、說、讀、寫、譯五項語言基本技能為一體,其思政教學元素可從“德語語言技能”模塊等相應方面汲取,融匯于實際課堂教學中。而表中所列思政教育元素亦可在教學實踐中增減、修改并完善,以期獲得更佳的思政教學效果。

(三)開發

課程思政建設最終效果一般顯見于課堂內外教學實踐。然而,在實施教學行為前,細致規劃每門課程教學大綱與課程教學設計也是成功的課堂不可或缺的。譬如,在課程教學大綱中增加“思政育人”項目欄,包括“課程思政育人目標”“課程思政示范性教學內容”“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等。該項要求可以幫助任課教師明晰課程思政育人的具體目標,加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根本意識,從而促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課堂實踐中自覺進行相應教學調整,以達到思政育人的更優效果。

然而,不同課程的思政育人重點不同,因此有必要在課程體系層面對不同專業課程進行有機聯系,使其相互補充,形成全面育人的課程思政體系。例如,表1中,“德語文學素養”模塊側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而“跨文化交際模塊”則側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模塊“德語語言技能”下分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五項語言基本技能課程,雖各有不同的課程思政培養目標,但綜合看來,包括了《綱要》對高校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各項要求。

(四)實施

每門課程都需要根據學情,包括學科屬性、課程階段、學生已獲知識、教學環境等,設計各式各樣的課堂內外教學實踐活動,以達到或超標完成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

以“中級德語”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為例。首先,帶領學生閱讀德語經典原著——《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一座豐碑,長期以來《宣言》的政治因素遮蓋了其文藝色彩。而德語原文筆鋒犀利、比喻形象、文字流暢,是幫助學生在學習德語語言過程中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優質教學材料。通過“課外閱讀+課上導讀”的形式,帶領學生精讀《宣言》部分章節。一方面學生的德語水平有所提升,專業技能得到強化;另一方面,學生也對我國政治制度理論基礎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于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先進黨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僅強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同時還提高了愛國熱情。其次,閱讀中華經典德譯本——“Das Groβe Lernen (Daxue)”(《大學》)。該德譯本由德國著名出版社Reclam發行,譯者Ralf Moritz是德國著名漢學家。譯文緊扣《大學》原文,文筆簡練且不失原文意蘊,對于德語專業高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好的學習材料。通過閱讀德譯本《大學》,學生不僅提高了德語閱讀能力,同時借助他者視角,對本國文化有了更加細致入微和深邃的思考,對中華傳統經典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生發出更多民族自信和愛國熱情。再次,中華傳統故事創意寫作活動。一個民族的精神傳承依賴于具體形象的不斷加深,包括對本民族歷史上重要人物事件的充分認知和了解。通過讓學生用德語書寫我國歷史上重要人物和故事,在幫助他們學習用德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熱情,并提高其德語創新寫作能力水平。在該寫作活動中,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所寫故事包括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荊軻刺秦王、王子猷雪夜訪戴和謝安詠雪等。

(五)評價

目前,我國關于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設研究仍處于起步摸索階段,相關研究鳳毛麟角。如萬瑾等研究者主要是對課程思政的有效性和績效進行評價、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13-16]。評價所劃分的層次、包含的維度及設立的指標均涉及教學系統設計全過程,或再納入教學團隊、師德師風、社會評價等評價項。因此,從實踐課程體系思政建設出發,以“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流程圖”(圖1)為依據,置評價于整個流程的諸環節,或可自成評價體系。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對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各階段進行評價——專業課程完成時進行總結性評價必不可少,但是建設過程中形成性評價亦不可忽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也應結合使用,以保證教學設計每一環節的有效性和適用性。此處,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各評價項對于后續學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考核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具有一定普適性的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流程圖,不僅可以更高效地指導具體課程思政建設,亦可以為進行課程思政體系評估提供一定參考,進而優化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其次,由于當下我國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主要落于具體課程層面,于課程體系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仍有待完善。最后,本文嘗試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流程圖應用于德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化思政教育之鹽于營養豐富的學科專業教學之湯中”,在增添教學趣味的同時,切實向“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邁進扎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2022-01-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黃琴琴,唐斐斐. 德語課堂的“思政融入”——以初級德語為例[J]. 空中美語,2021(02):540-541.

[3] 次曉芳. “中級德語”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思政元素探究[J]. 科教文匯,2021(02):186-188.

[4] 林方. “高級德語”課程思政實踐探究[J].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9,31(02):158-162.

[5] 俞潔瓊. 大學德語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探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21(04):83-85.

[6] 孟小果. “課程思政”在德語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格林童話》為例[J]. 戲劇之家,2020(03):135-136.

[7] 于歆杰,朱桂萍. 從課程到專業,從教師到課組——由點及面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模式[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3):92-98.

[8] 羅杰,何曦,劉彬. PBL結合CBL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思政建設研究[J]. 科學咨詢,2021(18):68-69.

[9] 李向明. ADDIE教學設計模型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教育技術,2008,18(11):73-76.

[10] 尹苗,史潔,李逢慶,等. 基于ADDIE教學設計模型的智慧課堂教學——以“真菌”一節的教學設計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2020,30(11):19-25.

[11] 劉宗瑤,張龍慧,容慧,等. 基于ADDIE模型的新能源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 電腦與信息技術,2020,28(04):87-89.

[12]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0-95.

[13] 萬瑾,馬燕婷. 基于學生視角的高?!罢n程思政” 績效評價研究[J]. 理論經緯,2017(01):294-300.

[14] 徐妍艷. 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測評指標體系實證研究[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7(12):20-25.

[15] 蘇小菱,洪昀. 基于層次分析評價模型的課程思政有效性評價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20(22):150-152.

[16] 許祥云,王佳佳. 高校課程思政綜合評價指標體體系構建——基于CIPP評價模式的理論框架[J]. 高校教育管理,2022(01):47-60.

(薦稿人:鄧濤,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西北工業大學2021年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國際化人才培養專項)“國際化應用型德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研究”(項目編號:GJGZM202104)。

作者簡介:水婷(1989—),女,碩士,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德語文學和德語教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