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堅持的八個 “度”

2022-05-30 17:54劉娜王小紅陳夢
大學·課外閱讀 2022年9期
關鍵詞:內涵建設新時代

劉娜 王小紅 陳夢

摘? 要:作為高校思政課堂理論教學的必要補充、實踐育人的主要內容、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環節、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新時代背景下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此為契機,堅持思想引領有高度、立足時代有深度、外延拓展有維度、貼近生活有溫度、形式多樣有廣度、協同育人有力度、資源整合有效度、成果評價有尺度,不斷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內涵建設,回應時代要求,是發揮好思政課鑄魂育人作用的必然進路。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7-0173-04

從理論形態看,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建立在對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的實踐經驗材料分析研究基礎之上的,具有強烈實踐特征的應用科學[1]。新的歷史方位下,國家對高校思政課提了基本要求,對實踐教學從學分與形式上都做了明確規定,實踐教學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因此,加強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必要性的認識,厘清其與理論教學的關系,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意義

面對新形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課實踐教學意義凸顯。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思政課實踐教學被提到一定高度,2018年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規定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分出一定學分開展實踐教學,本科劃分出2個學分,??苿澐殖?個學分。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便有“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即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講清楚、講透徹,幫助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同時要堅持實踐性,鼓勵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感受時代溫度,培養家國情懷。2019年8月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將思政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結合,鼓勵機關與企事業單位與高校對接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完善實踐教學機制[2]。一系列政策表明,國家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無論是從學分設置還是從組織形式等方面,都做了具體要求,這充分彰顯了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不可或缺性。

(二)增強高校思政理論課時效性的重要途徑

“時、度、效”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把握好的三個點。高校思政課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課程,也應注重實踐性、時效性,時效性始終是重要問題。理論源于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并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因此思政課不僅需要課堂理論教學的知識性傳授,更需要通過實踐教學來加強情感的體驗、理論的思考與認識上的升華。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整個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高低,實踐教學可以拉近學生和思政課的距離,使思政課更有闡釋力,學生獲得感更強,教學實效性更好。新時代的大學生多為“00后”,他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和成立初的社會狀況并沒有親身感受,通過生動的實踐教學課可讓他們體驗黨的百年歷程的艱辛,體驗新中國走來的不易,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三)培養時代新人落實育人目標的必然要求

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任務,而思想政治工作始終是主線。新時代對高校思政理論課的育人作用有更高的要求,時代新人首先要熱愛祖國、忠于祖國和人民,有真學問真本領,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全面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與塑造是第一位的,只有具有了正確的思想意識,才可能有正確的行動。而思政課教學實踐正是要通過實踐教學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間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在實踐中確立人生理想,積極傳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勇做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作為高校思政課的兩種教學形式,既對立又統一。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二者是有區別的。從授課內容來看,實踐教學是理論的“外化”,側重于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理論教學是理論知識的“內化”,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具有價值導向功能。從授課方式來看,理論教學側重于課堂講授,幫助學生消化與掌握理論知識與基本方法;而實踐教學則是幫助學生夯實所學知識。從對學生的要求來看,實踐教學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釋社會現象,并形成心得報告,更側重于學生組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實踐教學為理論教學提供必要補充。首先,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殊途同歸,都是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可培養其創新意識與應用能力。其次,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互相支撐,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并有待在實踐教學中去驗證;實踐教學為理論教學提供成功案例,增強理論教學的活力與吸引力。最后,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實踐教學需要理論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同時又對理論教學起到補充、深化、延展的作用。理論教學需要實踐教學作為依托,增強課程實效。

三、實踐教學應堅持的八個“度”

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政治性、現實針對性、雙向性、開放性等特征[3]。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好八個“度”,不斷加強內涵建設,使其既有思想高度、時代深度、生活溫度、育人力度,又有形式維度、外延廣度、內在效度、評價尺度,才能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落地有聲,切實有效。

(一)堅持思想引領有高度

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的凸顯更是需要深厚的理論基礎與正確的思想引導來保證。從內涵來說,思政課實踐教學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廣泛參與的實踐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發展、創新過程,升華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在情感培育中塑造德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它在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新時代應運而生,研究對象是21世紀全球最偉大的中國樣本,在回答時代問題中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在引領時代發展中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風范[4]。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必須以這一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二)堅持立足時代有深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就要求思政課實踐教學在主題選擇上要立足時代特點,緊跟時代熱點,突出前沿性、時效性和鮮活性。實踐主題覆蓋面要廣,讓學生不僅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還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比如教師可通過將“全民抗疫”故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就、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全國兩會、脫貧攻堅、神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等納入社會實踐主題中,讓學生深刻認識我國的發展變化,增強對祖國的感情,落實到愛國行動中;通過專題講座對俄烏沖突、中美關系變化等國際事件進行剖析,讓學生深刻認識國與國之間關系背后的深層原因,從而更加關注國家大事,激發對祖國熱愛;面對學生對香港問題、臺灣問題存在的疑惑,通過對前因后果的闡釋、有理有據的理性分析,引導學生要保持清醒頭腦,明辨是非,提高辨別能力。

(三)堅持外延拓展有維度

從外延來說,思政課實踐教學不應只是“以大學生是否“走出校門,遠離課堂”為標準的過度強調教學場域”[5],而應該將課內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和虛擬實踐相結合,不斷拓展實踐場域。課內實踐主要是教師通過引入教學案例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通過師生互動以達到共鳴效果。校內實踐可以通過設計和搭建實踐教學載體,比如利用校內演示實驗室、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節等活動,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在發揮學生的愛好與特長中實現“三全育人”目標;校外實踐可通過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比如黨史實踐教育基地、改革開放實踐教育基地、生態文明示范基地等,與專業實習相結合,與基層單位、紀念館、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等積極對接,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特點開展各類專題實踐活動,同時將暑期大學生實踐活動吸納進來,通過在歷史文化底蘊的體驗過程中來提升實踐教學的實效性;虛擬實踐即以虛擬網絡為載體,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實踐教學情景,利用網絡虛擬空間媒介,體驗、處理、制作和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實施網絡虛擬實踐[6],高校間也可以聯合建立共享平臺,實現虛擬實踐資源的共享。

(四)堅持貼近生活有溫度

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社會生活,多選擇學生關注的主題內容,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促進其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比如以大學生網購為主題進行調研,以娛樂明星、主播偷稅漏稅為切入點,讓大學生對稅收有更深入理解,明白偷稅可恥;通過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涌現的英雄人物、志愿者案例,增強責任與擔當意識;在基本原理課程中講“度”這樣概念時,可引入水的三種形態,在講授因果關系內容可引入自然界中的電閃雷鳴等案例,讓學生覺得思政課就存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在毛概課程中以改革開放身邊的變化為內容,通過讓學生搜集改革開放以來家里人、身邊事情的變化來感受我國改革開放取的偉大成就,從而理解國家這一決策的正確性。在思修與法基課程中可通過對“3·15”晚會曝光的插旗菜業酸菜事件、醫美培訓亂象、直播行業亂象等進行剖析,讓學生明白消費者有權維護自身權益,網絡也不是法外之地,總之通過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思政課不是高深晦澀的理論,也有接地氣的煙火氣息。

(五)堅持形式多樣有廣度

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應該堅持多樣化,在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中達到育人效果。第一,可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沉浸式教學。比如中南大學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打造移動的思政實踐教學課堂,在行走中帶領學生深切感受我國歷經百年風雨滄桑、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程,非常值得借鑒。第二,思政課微電影實踐。微電影實踐是當前網絡迅猛發展的產物,具有成本低、可復制、見效快、易推廣的特點[7],與眾不同的知識體驗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喜愛,使學生樂于實踐,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平臺,也增強了思政課的時效性。第三,社會調查。通過制定問卷、收集問卷并對問卷進行分析、撰寫研究報告,有助于提升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第四,辯論賽。通過收集資料,辯論、小結等環節,加深學生對論題的理解、培養其語言表達與思辨能力。第五,制作報紙。通過制作報紙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時事動態,及時掌握國家大事,使思想與時俱進。思政課實踐形式多種多樣,也可以是場館志愿講解、創新競賽、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等形式,有待進一步發掘。

(六)堅持協同育人有力度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課程思政要與思政課攜手同行,協同育人。因此,只有“堅持高點站位、高位謀劃,多維度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有效打通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最后一公里,才能不斷催化二者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合力”[8]。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一樣溶解到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政課教學實踐應用與專業特點相結合,比如,藝術類學生采風實習可通過繪就脫貧攻堅前后的鄉村風貌感受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土建專業實習中融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筑材料的變化等,交通運輸類專業實習中融入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發展變化,在專業課程講授中融入科技倫理、科學態度、奮斗精神和報國志向等??傊颊匦枰處熒钊胪诰?、精心提煉。思政課教師應與專業課教師通力協作,盤活其他課程的育人之力,推進形成思政課同專業課程教育合力。

(七)堅持資源整合有效度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2019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使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做好實踐教學,既是時代課題也是對思政課教師的考驗。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提出“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推動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9]。加快思政課實踐教學方式改革,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是時代發展趨勢,也是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效度的有效途徑。只有加強資源整合,線上線下結合,不斷拓展時空場域,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可通過引入虛擬資源,構建虛擬實踐平臺。建立高聯盟,加強高校間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共享,也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八)堅持成果評價有尺度

實踐教學的成果評價標準是對學生參與度、教學效果的評估,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與素養提升的手段。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指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評價考核標準應堅持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學生的實踐成果雖然只是一份實踐報告或者外加一份作品,但是不能僅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與教師的交流也應該納入考核,占有一定分值,可給予差異化評分。另外對實踐報告評分也應有差異,感悟是因人而異的,也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流露真情實感的實踐報告的價值與分值要高遠于帶有復制別人痕跡的報告。因此,科學的評價標準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DB/OL]. (2019-08-14)[2021- 10-09].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 王愛蓮.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涵式發展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0.

[4] 甄占民.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N]. 經濟日報,2019-06-20(12).

[5] 王艷飛. 建構與創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9(04):114-121.

[6] 龐超.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研究[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03):55-58.

[7] 河北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微電影實踐教學簡介[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4):2.

[8] 王晶可,孫秀麗. 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五重維度[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06):43-49.

[9] 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05):17.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探索”(項目編號:2018GJJG645)。

作者簡介:劉娜(1984—),女,碩士,滄州交通學院教務處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王小紅(1984—),女,碩士,滄州交通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陳夢(1993—),女,碩士,滄州交通學院通識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猜你喜歡
內涵建設新時代
對民辦高職質量工程內涵建設的建議
“四四模式”推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內涵建設
論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高校引智工作機制建設研究
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探索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內涵建設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