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高質量推進城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區域探索

2022-05-30 18:31李國亮
關鍵詞:勞動教育

李國亮

摘? ? 要:因地制宜、產教協同、突出綜合是高質量推進城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戰略取向。杭州高新區(濱江)立足“勞動教育+”融合路徑,引導屬地中小學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發達的區域資源優勢,整體實施、推進了六類校外智慧勞動項目、三大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及二維評價導向機制,三大板塊互為融合,構建了彰顯城市元素的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六三二”區域樣態,著力引導中小學生在體驗新型勞動、操作智慧勞動、暢想未來勞動的綜合實踐過程中,建構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形態的新勞動經驗及核心素養。

關鍵詞:勞動教育;城市中小學;未來勞動素養

立足城市、城區實際資源,整合學校、企業、社會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樣態及方式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在親歷勞動過程中強化實踐體驗,發展勞動技能、培育新時代勞動核心價值觀、養成終身勞動的優質習慣,這是高質量推進城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應有戰略取向[1]。

一、“勞動教育+”的基本意蘊

從“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是新時代義務教育實現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行動路徑選擇[2]。城市中小學高質量推進勞動教育需要遵循教育規律、突出融合理念、強化綜合實施。

(一)主要內涵

“勞動教育+”,是杭州高新區(濱江)(以下簡稱“濱江區”)高質量推進城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它基于深度融合的理念,引導屬地中小學充分利用本土互聯網、物聯網小鎮的區域優勢,深入實施“勞動教育+高新區技術”的校企合作大項目勞動實踐和“勞動教育+白馬湖好課”的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體驗活動,因地制宜地開展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在讓學生體驗智慧勞動的過程中傳承傳統勞動精神,發展基礎勞動經驗、價值觀及核心素養,建構富有區域特質的中小學勞動教育地方實踐路徑。

(二)主體架構

立足融合視野,依托區域高新企業的技術支持、白馬湖好課載體等課改路徑,面向未來勝任力,濱江區構建了高質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六三二”區域樣態(詳見圖1)。

濱江區高質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六三二”區域樣態的主體架構是:六類校外智慧勞動項目、三大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和二維評價導向機制。其整體設計思路是:(1)融入地方資源,即立足高科技產業集聚的本土優勢,研制、推進“勞動教育+高新區技術”的六類校外智慧勞動項目,引導屬地中小學生體驗智能化勞動的場景、樣式,建構未來社會的勞動經驗。(2)融入學科教學,即基于課程特點或學科規律,以融合理念,開發“勞動教育+白馬湖好課”的三大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發揮學科育人的主陣地功能。(3)融入評價機制,即以“勞育+未來勝任力”為評價導向,實施AI支持下的二維評價導向機制。高新技術支持、學科課堂融合和AI智能評價,三大板塊互為融合,形成高質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六三二”區域樣態。

二、“勞動教育+”的區域探索

立足高新產業支持、白馬湖好課載體,濱江區整體引導屬地中小學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大項目勞動實踐、推進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體驗、推出指導用書新載體引導行動和實施勞動積分新評價促進機制,高質量地推進“勞動教育+”區域行動。

(一)開展校企合作大項目勞動實踐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變著一切。隨著互聯網、物聯網、App、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及廣泛應用,新型的勞動種類(網約司機、外賣小哥、私人廚師)、勞動場景(人機互動)、勞動方式(智能手段)、勞動形態、勞動模式、勞動制度、勞動產品等都發生了變化,這種勞動發展的走向,姑且稱之為“未來勞動”。

濱江區引導屬地中小學與區域內高新技術產業、物聯小鎮、未來社區建立基地合作聯盟行動,因校制宜地探索、開展有學校特色的智慧勞動項目,著力建構起“一校一項目”格局,打造基于生態科技、數智農場、創意制造、智能服務、科創物流、未來社區等的學校樣板項目(如圖2所示)。

“勞動教育+高新區技術”的學校樣板項目向區塊內的同類學校實施資源、技術及經驗的輻射共享,建立起智慧勞動項目學校群,如“空中農場”項目已有8所中小學形成“1+N”跨校式的項目聯盟合作群態勢。學校智慧勞動項目高水平地引導、支持學生深入開展智慧勞動實踐操作,增強對新型勞動的認知體驗及技能提升。

(二)推進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體驗

大單元主題體驗,是指基于“勞動教育+白馬湖好課”融合思路,依據學科特點及其所蘊含的勞動教育要素,設計具有跨學科特質的三大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詳見圖3)教學活動,促進“勞育+智育”深度融合,探索五育并舉的學科路徑,深化傳統勞動精神的體驗和傳承。

“勞動教育+白馬湖好課”三大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構建了學科要素與智慧勞動深度融合的系列性體驗活動。它以“小單元主題+案例舉樣”樣式,為學科教師提供“勞育+智育”的操作思路,充分發揮了融入未來勞動教育的學科課堂主陣地功能。

(三)推出指導用書新載體引導行動

在集本土專家、學校經驗、優秀教師共同智慧的基礎上,濱江區教育研究院于2021年秋季,向全區中小學推出了《“勞動教育+”教師指導用書(試用)》,為高質量、整體推進屬地中小學及一線教師深入實施新時代勞動教育,提供高水平的載體支持。該指導用書的主體由“6類校外智慧勞動大項目+39個學科融合大單元”構成,并附錄編寫綱要、實施建議、評價概述等4個操作意見。

該指導用書著力引導、支持學校及教師深入實施項目化、大單元式的融合性勞動教育,增強學生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勞動、智慧勞動的體驗及經驗,并在展望人類未來的勞動形態、方式、場景過程中,逐漸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勞動勝任力。

該指導用書體現了學科融通、學段貫通、校企互通的編制思路,引導屬地學校及教師在遵循學生認知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依托高新技術產業支持,因校制宜、自主靈活、循序漸進地開展“勞動教育+”深度融合實踐,高質量發展中小學生未來勞動核心素養。

(四)實施勞動積分新評價促進機制

“勞動積分爭章”新評價,是指依托“濱江區教育(少年傳習)”技術平臺及學校大腦,對屬地中小學生日常參與的六類校外智慧勞動項目和三大學科融合大單元主題的實踐活動,從新型勞動觀念、智慧勞動能力、未來勞動習慣和勞動創新精神四個維度,實施打卡積分式的大數據觀測評估。每學期期末依據每個學生的積分情況,分別授予表現獎、進步獎、能手獎、先鋒獎及“小勞?!狈Q號等,并錄入學生期末綜合評定單?!皠趧臃e分爭章”的基本模型如圖4所示。

借助“勞動積分爭章”新評價,引導屬地中小學生主動、高質量地參與大項目、大單元智慧勞動實踐活動,促進每個學生對新型勞動的認知發展,培育學生的新時代勞動核心價值觀及持續提升智慧勞動、未來勞動的核心素養。

三、“勞動教育+”的實踐成效

基于高質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六三二”區域樣態的“勞動教育+”實踐,濱江區有效促進了本土廣大中小學生的未來勞動者核心素養發展,推進了屬地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轉型升級,并在一定意義上提供了新時代城區中小學高質量推進勞動教育的區域范式。

(一)發展學生未來勞動者核心素養

依托“濱江區教育(少年傳習)”技術平臺及學校大腦,濱江區對屬地中小學生的未來勞動者素養,從新型勞動觀念、智慧勞動能力、未來勞動習慣和勞動創新精神四個維度,實施大數據觀測分析。對7166份學生調查問卷的分析(2021年11月)發現,“勞動教育+”行動的深入推進,有效促進了廣大中小學生未來勞動者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新型勞動認知上,有77%的學生能較清晰地了解10種及以上的新型勞動,如餐廳機器人配送、智能測體溫、網約車司機等,比一年前的增長率多了44個百分點;56%的學生能夠掌握智慧勞動技術,如無人機澆水、App助學等,比一年前的增長率多了46個百分點;有5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日常的勞動實踐中富有創新精神,如發明有創意的勞動工具、設計出高效率的勞動方式等,比一年前的增長率多了29個百分點。

(二)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轉型升級

“勞動教育+”本土實踐著力于引導中小學與高新技術產業區,新農村勞動示范區及社區、家庭等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同研制智慧勞動、新型勞動、未來勞動等具有城市特質的勞動教育項目,滿足不同學生的勞動需求,引導學生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深度體驗莊稼種植、護養、收割等傳統勞動項目,促進傳統勞動與未來勞動的融合。同時,它也在一定意義上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新產品宣傳、輻射的新平臺,形成新發展時期“產教協同”的新模式。

實地調研情況和對8417份師生問卷的分析表明,屬地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基本實現了向智慧勞動教育的轉型。截止2021年秋季,濱江區86%的中小學與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智慧勞動教育深度合作關系,并因校制宜地開發、推進相應的智慧勞動教育綜合性項目。近年來,中小學教師自身的智慧勞動素養提升及學科教學融合率,均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三)提供新時代勞動教育區域范式

在實踐中,濱江區構建了融合視野下高質量推進城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區域范式,提供了新時代高質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城區方案。

1.突出融合理念

濱江區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新探索,突破了原先勞動教育隨意性、碎片化的狀態,以整合、優化的理念引導屬地中小學立足區域資源優勢、白馬湖好課新載體,促進勞動教育平臺、資源、空間、學科等要素的多領域、深層次融合,構建立體型的中小學勞動教育生態體系。尤其是“勞動教育+白馬湖好課”的39課時大單元主題教學活動,引領一線學科教師深入探索“勞育+智育”深度融合的學科教學路徑。

2.指向未來經驗

未來勞動“已來”,而且正在不斷地沖擊甚至顛覆著農業時代、工業時代所形成的傳統勞動的“概念”,即正在向人工智能技術背景下的“第三代”新型勞動轉型升級,且已在不斷地影響、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濱江區的“勞動教育+”實踐,引導屬地中小學生在常態性參與生活自理、家務勞動、農耕勞作等傳統勞動的基礎上,側重體驗高科技時代背景下的新型勞動、智慧勞動乃至未來勞動形態,在體驗新型勞動、操作智慧勞動、暢想未來勞動的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培育、發展當下的中小學生適應20年后社會的新勞動場景、新勞動工種、新勞動技能及新勞動形態,逐漸引導他們形成未來勞動經驗及核心素養,并不斷自主建構新時代核心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精神。

3.凸顯城市元素

城市中小學推進勞動教育與鄉村地區是有區別的。鄉村地區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特點及優勢在于立足農村基因及資源,適宜推進傳統的農耕勞動教育;而城市中小學實施高質量的勞動教育,則需要走“城市道路”,即充分挖掘、憑借“城市元素”。高質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六三二”區域樣態,凸顯了高新產業集聚、智慧勞動密集、主導未來勞動樣態等城市特征,突出城市中小學深化勞動教育的城市路徑和樣態,構建具有城市特質的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新體系。

新發展時期城市中小學高質量推進勞動教育,需要突出城區優勢、教育屬性及未來指向等技術路徑,在注重引導、側重體驗、發展素養的策略取向下,培育適應未來社會形態的新型勞動者。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EB/OL].(2020-03-26)[2022-08-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李森,鄭嵐.“五育融合”的時代價值及教學實現[J].課程·教材·教法,2022(3):4-11.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
孩子的勞動教育應從家庭教育中抓起
讓勞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