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城博物館館藏石刻精品

2022-05-30 05:04袁傳申
炎黃地理 2022年8期
關鍵詞:羊頭刻石

袁傳申

古代石刻藝術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古代很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民間藝人雕刻在墓室、棺槨、墓祠、墓闕上的作品。他們以刀代筆,在自然界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石料上雕、鑿、刻、劃,將人們的想象力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創作了眾多石刻藝術珍品。其中,畫像刻石的構成比較特殊,內容豐富,記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方面歷史的重要資料。

畫像石

畫像石是我國西漢中期到魏晉年間,封建高層統治者及地主豪紳為到陰間繼續享受豪華生活而興起的厚葬習俗的產物。諸城博物館館藏畫像石的內容豐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多以這些畫面呈現:車騎出行、迎賓拜謁、庖廚宴飲、樂舞雜技、鐘鳴鼎食、六博對弈、馳逐狩獵、捕魚田獵、亭臺樓閣、門卒侍衛等。

1.庖廚圖刻石:年代為東漢,高151厘米,寬75厘米。細線陰刻,畫面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在庖廚內的場景。廚房中掛有豬頭、豬腿、鳥、兔、魚、鱉等,有宰牲、做飯、釀造等多個工作場景。宰牲有捅羊的、捶牛的、殺豬的、打狗的、殺雞的;做飯者有的劈柴,有的燒火,有的掌勺,有的攪拌,有的汲水;烤肉串的場景也表現得活靈活現,有指揮者、切肉者、傳送者、煽火者、烤肉者,各司其職,忙而不亂。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記載烤肉串全過程場面的圖畫。畫面下方有一人跪臥地上,披頭散發,其后一人一手提其衣領,一手執勺,欲打其頭部,似是監工者正在懲罰失誤的奴仆。

2.謁見圖刻石:年代為東漢,高151厘米,寬75厘米,厚9—17.5厘米。左右上部邊沿飾垂幛紋,畫面刻有大門、內門和兩闕門。左側刻一亭,亭內坐一人,應為墓人,手持搖扇,正在接見謁者。畫面分為兩組:上組刻一座庭堂,一人(墓主人生前)端坐其中,前置案幾,身后有5個侍者,案前有7人跪拜。臺階前左右排列侍者,中間亦有兩人跪拜。侍者身后有待謁見者等候。下組刻有一座三層閣樓,上層坐6人,中層坐8人,下層14人,似在議事。整幅圖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在官府中活動的場景。畫面用減地淺浮雕法,人物造型比例準確、形象生動??淌虚g斷為兩段。

3.髡笞圖刻石:年代為東漢,高151厘米,寬75厘米,厚15—22厘米。髡和笞分別是古代的兩種刑罰。髡就是將犯人的頭發割掉,笞是鞭笞??淌喜考坝覀犬嬅嬷杏?2個戴進賢冠的官吏執笏端坐,左側有12個戴進賢冠的官吏執笏而立,中間刻著20個蓬首赤足者,其旁立4個佩弓持笞的武士。蓬首者或坐,或跪,或伏地,或遭笞,或待刑,有的已被割發成為髡頂者,形態各異,形象生動逼真。畫面下部表現的是樂舞雜技。有的吹排簫、振鐸、擊鼓等,有的跳長袖舞、七盤舞等,有的表演飛劍拋丸、倒立、疊案等雜技。它主要刻畫了戰役勝利后慶功和獻俘的場面。

4.題銘圖刻石:年代為東漢,殘高112厘米,寬75.3厘米,殘厚18厘米?!邦}銘圖”上端已失,僅存“六博圖”殘圖,其下為“講學圖”。一老者長須,端坐堂上,其前有一少年,捧牘端坐,似在聽講,堂下有13個少年捧牘端坐,當為讀經。整個圖像似為太學的教師在教授學生??淌疑戏接蓄}銘一行。書體近于魏晉(漢末),因刻石殘缺,僅存末端14字:“……密都鄉安持里孫琮字威石之郭藏?!苯浛甲C原存資料,所缺題銘為“漢故漢陽太守青州北海高”11字,全文為:“漢故漢陽太守青州北海高密都鄉安持里孫琮字威石之郭藏”,共25字。

5.車馬出行圖:(1)車馬出行圖刻石,年代為東漢,高33厘米,寬140厘米,厚27厘米。長方形,左右上部邊緣飾鋸齒垂幛紋,畫面中刻有出行圖,有一軺車、輜車和11騎從,左右各有一座闕門,左側闕門下有一迎侍者,畫面采用減地淺浮雕法,線條粗狂,人物生動,布局疏密有致,比例協調。整個場面反映出墓主人生前出行的情景。(2)車馬出行圖刻石,年代為東漢,高28厘米,寬135厘米,厚34厘米。長方形,左右上部邊緣飾鋸齒垂幛紋,刻有車馬出行場面。左邊刻一迎者,迎者對面刻兩侍從,其中一人為騎者,后跟隨三駕馬車。人物與車馬采用凹面線雕,減地鑿紋。畫面樸素簡約,形象生動。繪制車馬出行壁畫圖是東漢墓葬墓室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也是東漢盛行的厚葬觀的重要體現。壁畫的繪制與墓主人的生前活動有著密切的關聯。繪制車馬出行圖的含義有兩種觀點:一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用車馬出行表示墓主人生前的官職、地位及富貴生活;另一種是代表用車馬接引墓主人走向西方極樂世界,因很多車頭都是向西,傳說中西方是王母和眾仙人的住所。

6.庭院圖:年代為東漢,高48厘米,寬181厘米,殘厚26厘米。長方形,畫面中刻一莊園,莊園為三進院式。大門外刻一來訪者,手持笏板,站立靜候,身后跟一隨從。一迎者雙手持彗立于門外。前院內有溪流,溪中有船,溪旁有數人正持彗掃地。中間庭院內有大堂、回廊、偏房等。后院刻平房。畫面采用陰刻細線技法,場面宏大,層次分明,表現出了高超的雕刻藝術手法。

7.狩獵圖:年代為東漢,高44厘米,寬153厘米,厚16厘米。呈長方形,橫向分為三格,左右兩格分別刻有青龍、白虎,中間為狩獵圖,一人在獵鹿。均為減地鑿紋淺浮雕,刻石下端嵌有兩個立體雕羊頭,線條粗狂、形象生動。

8.執戟武士圖:年代為東漢,長121厘米,寬36厘米,厚28厘米。為長方形,門柱為墓門右側的門框構件??淌纳舷聝啥孙椾忼X、連弧、寬帶紋,中部刻一執戟武士,均采用淺浮雕。門柱里端呈凹弧形,以便安門之用。

雄奇瑰麗的神仙世界

神仙世界中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相交)四神,還有傳說中的奇禽異獸等畫面。

1.四靈圖:位于門額,年代為東漢,長203厘米,寬46厘米,厚21厘米??逃邪谆?、朱雀、麒麟、玄武,古代稱之為“四靈”,表達辟邪、吉祥之意。

2.雙鹿圖:位于門額,年代為東漢,長198厘米,寬43.5厘米,厚24.5厘米??逃袃芍慌P鹿,“鹿”與福祿壽中的“祿”諧音,表達財富之意。

3.神靈異獸圖:門額構件,呈三角形,年代為東漢,長190厘米,寬80厘米,厚10厘米。正面采用淺浮雕技法刻出翼龍和翼虎,二者之間為一株常青樹,下端中部鑲嵌一立體雕羊頭。周邊飾連弧紋和寬帶紋。

4.羊頭裝飾:諸城漢畫像刻石中的羊頭,分為浮雕和立體雕兩種形式。浮雕羊頭主要刻在三角形或長方形的門額下端。圓雕羊頭頸部有榫,鑲嵌于門額上,每組多者5個,少者1個,線條粗獷,形象逼真。羊代表祥瑞,《說文》云:“羊,祥也?!庇醚蝾^作為裝飾,是東漢時期世人崇尚的習俗。(1)浮雕羊頭,東漢年代,上寬116厘米,下寬155厘米,高74厘米,厚18厘米。長方梯形,分為兩欄,上欄淺浮雕青龍、白虎,中心有一棵常青樹;下欄中部高浮雕兩只羊首,兩羊首之間飾穿璧紋,羊首兩側各飾一只朱雀??淌苓咃椷B弧紋和寬帶紋。羊,古通“祥”,寓意“吉祥”。(2)圓雕羊頭,東漢年代,質地為灰巖質,長38厘米,厚18厘米,高25厘米。羊頭用圓雕技法刻成,兩角粗壯,向前彎曲,眼睛及所帶的轡絡用淺浮雕或線條表現,頭后連接方形榫,以便鑲嵌所用。

5.獸首人身刻石:年代為東漢至魏晉時期,呈三角形,用浮雕技法刻畫了一個獸首人身狀的神怪形象,手舞足蹈,正進行儺舞表演。儺舞是古代人們舉行大儺(一種祭祀儀式)時跳的舞,源于原始社會的巫舞。舞者頭戴假面,手持武器,表演驅逐鬼怪的內容。它在我國古代畫像中屬首次發現。

碑碣

碑碣是古人在石料上鐫刻文字,用以紀念、告示的一種刻石。長方形的稱作“碑”,圓形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稱作“碣”。

秦始皇刻石紀功,大開樹碑立碣之風。東漢以后,碑碣盛行,按其內容與功能,分為墓碑、功德碑和宮室廟宇碑三種。古代流傳下來的碑碣上,載有許多當時社會活動的重要信息,以及歷代藝術大家的作品,是研究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

放鶴園刻石

放鶴園位于枳溝鎮普慶村,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系明末清初“諸城十老”中張衍、張侗兄弟二人居住的庭院。張氏始祖張泰,于濰河之畔獲一白鶴,遂放生,并在放鶴處建園,取名“放鶴園”,園中建放鶴亭。張衍、張侗為縣之名士,遠近文人名士常聚園中結社賦詩,揮毫潑墨。后張氏兄弟選其精品,勒石為志,置于園中,流傳于世。

1.“授劍圖”刻石

“授劍圖”刻石長80厘米,寬48厘米,厚11厘米。正面刻二老授劍,右上端有跋“此圖乃渠丘郭浯濱先生手跡,隆萬間客鶴園時作,年久恐有隕越爰壽諸石。放鶴園后學張衍摹刻,時康熙三十六年嘉平之吉,張衍蓬海章”。背刻李澄中草書“鶴亭燈明”四字,左下題跋“渭清”。該石原為放鶴園刻石之一。

2.“允素草書”刻石

“允素草書”刻石高37.5厘米,寬54.6厘米,厚6.5厘米。石刻為草書文,跋“五山張先生趵突泉上詩,伊時紳士拜為仙筆。明崇禎間手書于放鶴園,清康熙年因勒之石”。背刻臥象山龍湫重新光明藏碑記。張侗撰文,楷書體。跋云:“臥象山我村主人蓬海先生之子雯薰沐書丹。大清康熙四十五年八月望前一日,云門客子笠青先生之子楊越蔭(下缺字)?!?/p>

3.“古槐歌”刻石

“古槐歌”刻石高36.6厘米,寬52.5厘米,厚9厘米。李渭清撰文,楊涵隸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跋“張氏古槐堂,渭清先生作歌識之。又七年,予過鶴亭,蓬海昆仲命書之石,時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夏六月也,云峭楊涵識”。石背面下端刻張衍菊花,題跋“閑寫黃花思話左,鶴亭如笠雁聲初,蓬?!?。上端刻“東航先生小像及傳記,張侗題”。

超然刻石

超然刻石原置于超然臺上,是后人為緬懷北宋文學家蘇軾登臺憑吊時留下佳篇名句和墨跡的刻石,共計60余方,最早的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知密州王鐸為重刻蘇轍《超然臺賦》而作的跋。這些刻石所載內容和展現出的書法、繪畫藝術,是研究諸城地方文化和蘇軾文化,以及我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珍貴資料??淌谥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大部分散佚,現僅存幾方。

1.《超然臺記》刻石

“超然臺記”刻石殘高90—95厘米,寬55厘米,厚13.6厘米,是蘇軾于熙寧九年(1076)所作。元代王鐸官密州時刻石于臺上,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知縣羅廷璋重刻。

2.《超然臺賦》刻石

這一刻石高75厘米,寬78—86.5厘米,厚16厘米。元代知密州王鐸所刻,置于超然臺西廂北壁。系蘇軾弟蘇轍所作,時蘇轍在齊州(今濟南)任職,蘇軾葺新臺后給蘇轍書信,并求給臺命名,轍以《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意,命名“超然臺”,以其頌之。

3.張京刻石

張京刻石高64厘米,寬95厘米,厚10厘米??逃兄h張京南崗草書題詩6首。其一,因事將至五蓮約徐稿生偕往,用東坡“粲”字詩韻;其二,由常山馬耳山抵榆林途中作,用東坡寄眉州詩韻;其三,宿榆林僧舍;其四,由榆林入山,憩清涼榻、探香爐、五老峰等名勝到光明寺;其五,宿白云阿即事;其六,題鄭氏山莊。

4、“蘇軾畫像”刻石

“蘇軾畫像”刻石高43厘米,寬28.5厘米,厚12厘米??淌娉慌_上,畫像為細線陰刻。蘇軾身著長衣寬袍,頭戴竹笠,足登木履,手執竹杖,長髯垂胸,神態怡然。石右上方題刻“蘇學士東坡像”,左下方刻“明密州守鹵京秦所式懷玉勒石”。

碑刻

1.墓志銘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刻石,分為志和銘兩部分,記有墓主的姓名、籍貫和生平。墓志中記有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或人物行蹤,可以補證史書記載中的不足,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明邱橓墓志銘,墓蓋和墓志均為長方形,青石質,長65厘米,寬55厘米,志蓋鐫刻篆書“明故資善大夫南京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簡肅月林邱公墓志銘”27字,分6直行排列。志文楷書,49行,總共1589字(其中磨損不清52字),布局嚴整,字體整齊端秀,筆法凝練生動。墓志銘詳細記載了邱橓的籍貫、祖先世系、子孫姓名,生平仕歷、卒葬情況以及主要功績。

2.在地面立石作為永久性紀念物或標記者,多稱為碑;其上所鐫刻的文字,稱為碑刻。碑的形制,由三部分組成:上部分為碑首,中部為碑身,下部分為碑座。(1)民國九年(1920)“簡除煩苛”碑,高147.5厘米,寬60厘米,厚15厘米,是諸城士民于民國十年(1921)為縣長鄒心一建的功德碑。鄒心一,字允中,湖北武昌人,民國九年(1920)任諸城縣縣長,為人正直,勤政惜民,深受民眾擁戴,故刻此碑以記之。此碑是陰刻而成的。(2)元“宗派之圖”碑,碑額高88厘米,寬121厘米,厚28厘米;碑身高205厘米,寬106厘米,厚23厘米;碑座高51.5厘米,長206厘米,寬124厘米,碑為螭首龜趺。首、趺、碑身分體制作,之間由榫、卯相接。碑首上浮雕四條螭龍,碑額正面無字,與縣志記載不符,背面刻“宗派之圖”。碑身刻字,大部分已漫漶,難以釋讀。清代《諸城縣志·金石考》中對此碑有記載,“重修興國禪院碑,至元十七年,青社園明嗣祖月溪福和撰,前密州判官劉鑄篆額,營兵釋徒李源興正書。在縣西南高相村西寺內東階,西向,高六尺五寸,寬三尺四寸,字經寸。文辭浩瀚,爾時碑鮮有及者。碑陰有《釋眾宗派圖》”。

參考文獻

[1]張健.諸城文物博覽[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

[2]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3]蔣英矩.中國漢畫像石全集[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

[4]吳曾德.漢代畫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羊頭刻石
羊頭木乃伊
談秦七刻石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農耕溯源 尋根羊頭山
五柳肚絲與紅燒羊頭
伊斯坦布爾的兩只羊頭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冬至“熬羊頭”
元氏所出十六國后趙時期界封刻石小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