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階式”混合教學:從模式生成到實踐應用

2022-05-30 14:51龍紅芝拓曉雨
電化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關鍵詞: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學習方式

龍紅芝 拓曉雨

[摘? ?要] 21世紀以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已成為國際主流教學方式,如何基于學段、學科性質等有效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是當前著力探索的課題。文章在深入研究學習方式、教師角色變革的基礎上,在大學教學中創生并實踐了“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基于教學實踐分析了學生在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學習參與度、學習理念上的變化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從理論上反思了有效實踐“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基本理念:以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變革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變革學習方式,以課程的學科性質為基點選擇教學方法,以自然轉換為特點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學習共同體。

[關鍵詞] 三階式;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學習方式;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龍紅芝(1972—),女,甘肅山丹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E-mail:453049639@qq.com。

一、引? ?言

現代技術在教育系統中的深度滲透正在推動教育新生態的構建,塑造教育教學的未來趨勢,成為當代教育變革創新的重要動力?!吨袊逃F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而“改革最終還是要發生在課堂教學上”[2]。高校作為新思想、新理論的重要創生地,本應成為教學改革的先鋒,但在教學實踐中卻積弊故存:一是教師中心、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仍占主流。有學者指出,“即便在名牌大學的課堂中,本科生和研究生被動地聽講、記標準答案、按標準答案考試、按考分獲獎懲,依然是歷久不衰的常態”[3]。二是師范類大學培養的教師實踐能力不足?!昂芏鄬W校在錄用教師時更青睞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師范生在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能力、職業發展的潛能后勁等方面并不占優勢?!盵4]因此,深入實施實踐導向的教學方式變革,在培養學生扎實學科知識和較高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重視在真實、復雜、多變的教育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本研究結合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幼兒游戲與指導”,建構并實踐“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教育情境密切聯系,以提升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建構

20世紀初,以杜威(Dewey J)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對以赫爾巴特(Herbart J F)為代表的“傳統教育”進行了批判,教學從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翻轉為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5]。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倡導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風靡全球,以喬納森(Jonassen D H)為代表的激進建構主義者形成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會限制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片面觀點,只關注學生的學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正確的教學理念[6]?!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兩個極端,兼具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的優勢,融合現代教學技術對教學過程進行重組,兼顧學生理論知識獲得與實踐能力發展。

(一)“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含義

“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營造了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支持下的翻轉教學。首先,“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翻轉了傳統的教學時間,圍繞學習目標,將混合教學過程建構為一個連續體。連續體的一端是學生自主學習線上課程資源,另一端是學生反思學習過程與結果,中間則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深度學習,從而構建了一個螺旋式上升的“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支持學生的學習從低階與淺層不斷走向高階與深入。其次,“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具有系統性和開放性。系統性是指按照預定階段投放學習資源,完成每個階段的學習;開放性是指學習者在各階段內的學習時間安排、學習方式選擇、學習結果呈現都具有個性化和選擇性。如圖1所示。

1. 初階:預設引導下的自主學習

本階段以系統投放的預設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每個學習模塊在規定的時間投放預設的學習資源,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并分享學習任務。同時,要求學生選擇五個以上同伴的任務帖進行實質性評論,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則完成對任務帖的反饋,并根據任務貼內容和平臺數據分析學習目標達成度,梳理自主學習階段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奠定課堂深度學習的經驗基礎。

2. 中階:經驗準備下的深度學習

根據模塊目標和自主學習階段的目標達成度,結合學生在幼兒園實踐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生成討論話題、凝練講授內容、選擇教學案例。無論是基于線上學習中的問題還是源于實踐場域中的問題,其共性都是基于學生自主學習階段的經驗,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拓展學生課堂參與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對話,啟動學生的高階思維活動,將學習引向深入。

3. 高階:任務促發下的反思學習

基于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深度學習,以任務形式再次促發兩類學習活動:一是建構知識結構。要求學生以個性化方式建構模塊的網狀知識結構,并發布在學習平臺用于交流。二是完善任務。經過深度學習后,審視與完善線上自主學習階段完成的任務,通過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以提升認知結果的層級。兩類活動都將學習推向評價與創造的更高水平。

(二)“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蘊含的教學理念

1. 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深度學習是“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踐行的學習方式。齊默曼(Zimmerman B J)提出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7]。劉暢將自主學習的過程解構為計劃任務、行為調控和自我反思三個階段[8]。整個教學過程都在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共同參與,踐行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自主學習理念。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的核心特點是求“同”,即所有學生在同一時間、以相同的速度和方法學習相同的內容,最終獲得相同的結果,其最大的問題是消解了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建構?!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通過開放的學習時間、多樣的學習資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呈現學習結果,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風格,追求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相對于簡單記憶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識的淺層學習而言,深度學習是“獲得可遷移的知識,包括學科知識、方法與態度以及元認知策略”[9]。依據安德森(Anderson L W)對布盧姆(Bloom B S)的認知目標修訂而成的六層級認知目標,淺層學習主要啟動低階思維,達成“記憶、理解與應用”的初級目標,而深度學習則需啟動高階思維,達成“分析、評價與創造”的高階目標。深度學習并不排斥低階思維,而是在關照低階思維基礎上的高階思維活動?!叭A式”混合教學模式融合了物理教學環境和在線教學環境,將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實踐自主、合作、批判的知識建構過程,強調網狀知識結構的生成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10]。

2. 變革教師的角色

學和教的方式是共變共生的,要想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角色就必須先改變。首先,教師是優質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知識源,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而是優質學習資源的發現者、開發者和投放者。教師建構所授課程的整體知識框架及各模塊的學習目標、核心經驗并整合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建成符合學生需要的課程體系,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優化整合。其次,教師成為智慧教育的探索者?!爸腔劢逃侵悄芙逃腿祟悾ń處煟┙逃目偤?,其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盵11]教師既要具備駕馭智能教學環境的能力,又要熟練使用智能終端設備,能整合技術平臺中的學習資料和學習工具,支持與幫助學生做出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式、反思學習過程與結果,還要能充分利用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對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數據進行及時分析,為精準教學提供服務。最后,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同行者。教學不再沿著預設課程線性地展開,而是依據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變得更加情境化、個性化、復雜化和富有挑戰性,教師與學生建成學習共同體,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支持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同行者,讓教學過程充盈著人性光輝和個性差異之美。

三、支持“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課程設計

(一)明確課程圖景和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

在進入混合學習之初形成整體的課程圖景,在進入模塊學習之初明確學習目標,都能有效引導學生計劃學習時間,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一是提供整個課程的圖景,從模塊時間安排、學習要點、學習方法、模塊任務等四個方面提供課程的整體計劃與安排;二是提供每個模塊的學習目標與知識結構,具體是以思維導圖呈現的學習導航、以故事板呈現的學習目標和知識結構,以及以視頻呈現的學習指導。

(二)設計適學課程內容,支持學生的自主、深度、反思學習

適學包括適合學生、適合學習、適合學科。具體是指適合大學生學習的專業性、綜合性特點;適合自主、深度、個性化等綜合學習方式;適合“幼兒游戲與指導”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特點,從重“課堂預設”轉變為重“實踐情境”。

1. 適合自主學習的預設性學習資源

四類預設性線上學習資源:一是多形式的學習內容,每個模塊都以文本、MOOC視頻鏈接或自制視頻、演示文稿等形式呈現學習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二是沉浸式體驗的線上模擬游戲、線下功能室游戲、幼兒園游戲實踐體驗;三是基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經驗設計的必選和可選的學習任務,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與學習活動;四是提供國內外研究文獻和案例為主的拓展性學習資源,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開闊視野、引導學術發展。

2. 支持深度學習的生成性教學資源

三類課堂教學資源:一是基于模塊的核心經驗設計的可能性困難、問題以及活動案例,這類資源具有預設性;二是根據學生線上學習中的問題、誤解、困惑凝練而成的講解專題、討論話題和分析案例;三是基于學生在幼兒園實踐場域中的收獲與體驗而形成的討論話題與案例。后兩類具有生成性。

3. 促進反思學習的提升性教學資源

以任務導向的兩類活動:一是要求學生個性化地建構模塊的知識網絡圖;二是要求將自主學習階段完成的任務再完善與提升。兩類任務都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其本質是元認知。

(三)依據課程內容性質,采用有差異的課程實施變式

1. 可調整的模塊學習的時間安排

打破課程內容的章節結構,整合為相對獨立的學習模塊,模塊之間沒有固定的邏輯順序,可根據實習、見習、放假等需要調整學習時間。每個模塊自主學習時間一般從前一次課堂教學結束到第二次課堂教學前兩天截止;反思提升時間一般是課堂教學結束后兩天截止,與后一模塊的自主學習時間有重疊。

2. 基于模塊內容性質采用教學變式

根據學習目標和模塊內容采取三種變式:一是針對基礎知識,變式為線上自主學習—線上完成學習任務—線上評價他人任務—教師線上評估與反饋—建構知識網絡圖—達成學習目標;二是針對理論知識,變式為線上自主學習—線上完成學習任務—線上評價他人任務—教師線上反饋+生成課堂教學資源—課堂講解+討論—建構知識網絡圖+完善任務—達成學習目標;三是針對實踐類知識,變式為線上自主學習—線上完成學習任務—線上評價他人任務—教師線上反饋+生成課堂教學資源—課堂講解+案例分析+討論—建構知識網絡+完善任務—達成學習目標。具體如圖2所示。

(四)采取多主體綜合性評價,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過程

將結果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相結合,采取多主體評價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參與學習全過程。

1. 及時反饋在線學習結果

針對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發布的任務帖與評論帖,要求教師在兩天內完成個別化反饋與評價,對其中30%左右的任務帖給予實質性反饋。

2. 實時公布模塊學習成績

每個模塊學習結束一周內在學習平臺公布該模塊的學習成績。成績源自結果性評價(線上學習數據、任務貼質量、評論貼質量)和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

3. 靈活采取多元主體評價

線上學習評價反饋的主體是任課教師和教學助理,線上互動交流評價和課堂表現性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學生自己、學習伙伴、教師或者平臺智能評價,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評價主體。

四、“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踐成效與

理論反思

“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搭建了教學改革的藍圖,而教學改革遠比設想更復雜且艱難,只有進入教學過程的研究,才有可能從活動本身的角度,形成多元綜合、交互生成、全程開展式的相關事理的認識[12]。

(一)“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踐成效

采用問卷星對6個班級270名學生進行調查,并選擇部分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學生的學習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 學習時間的增加

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是中小學早已形成的良好習慣,這個習慣在大學的文科專業學習中卻已經被很多大學生放棄,在傳統的課堂中只帶著耳朵來“聽課”的學生并不是少數,這種現象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發生了根本改變。課前線上自主學習時間為1小時、2小時、3小時的學生分別為16.29%、54.07%、29.64%,課后完成知識網絡圖和完善任務的時間為1小時、2小時、3小時者分別為72.59%、21.85%和5.56%。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有所增加,自主學習時間比例有所提升,課堂外學習時間正在超過課堂內學習時間。

2. 學習方式的改變

以問題和任務為導向,形式多樣且有序投放的線上課程資源撥動了自主學習的脈搏,規定期限和自主規劃的線上學習時間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可能,適學資源和智能學習終端創造了個性化學習的條件。調查結果顯示,隨時隨地觀看視頻、文本等學習資源者占83.70%,采用多種搜索引擎擴展性查閱資料者占79.63%,經常與同伴合作與討論者占85.56%。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方式正在形成。

3. 學習參與度的增加

學習參與度首先體現在教學平臺中的學習數據。2019年—2021年三學期6個班270人學習“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發帖總數6639,話題總數1988,帖子查看總數45051,話題查看總數20502,且線上學習數據在班級之間有很大差異,差距高達5.6倍。其次表現為學生對線上自主學習—課堂深度學習—反思提升學習三階段的全程參與。課前自主學習并完成任務者占98.51%,課堂中積極參與到討論和案例分析中者占95.56%,課堂教學后主動建構知識網絡圖和完善任務者占97.78%。最后,體現在學生體驗到的深度學習。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和“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學生都認為混合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更能引發深入思考與交流。

4. 教與學理念的轉變

泰勒(Tyler R W)認為,“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他學到了什么取決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什么”[13]。在訪談中能深刻地體會到學生內心深處關于教學理念的轉變?!艾F在大部分老師還是以講為主的教學,我們的學習就是教師講完后整理筆記和完成作業。而‘三階式混合教學課前要求我們在線學習和完成任務,不懂的時候會搜索資料,會和同學討論,尤其在課堂上再聽老師講解、與同學討論、分析案例后,理解就非常深刻了?!薄斑@種模式最有影響的是討論,我是不太喜歡在眾人面前發言的,在線上學習中能看到同學的任務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帖子進行評論,這其實就是一種討論,這對于我真的是非常受益的!”“在課堂討論中,老師總是讓我們先講,讓我們展示學習結果,讓我們把幼兒園實踐中的體驗和困惑提出來,很多同學都有機會講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真的很有吸引力?!薄熬€上課程獨立又有聯系的內容,我們經??梢岳昧闼榈臅r間看文本或者看視頻,學習不再局限在課堂上?!苯膛c學理念的變化不僅僅停留在陳述性的表達,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和程序性知識,對學習負責、個性化的建構學習、先學后教的理念正在形成。

當然,在“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中也存在著自主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的問題。例如:學生在線學習高峰時期集中在任務截止的前一天;也存在著使用智能學習終端時抗干擾能力不足,以及學習平臺操作時的技術挑戰問題。對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適應問題。例如:個別學生還是懷念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教育發展史上沒有哪一項改革的成功是一蹴而就、一呼百應的。要深刻認識到成效和問題都是促發教育變革不斷深入的動力,也會促發教師對教學改革的理論反思。

(二)實踐“三階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理論反思

教學改革本身是一個文化實踐過程,亦是一個文化建設與文化更新的過程[14]。

1. 以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變革教學方式

最早的翻轉教學是哈佛大學法學院引入的案例教學,在上課前給學生提供真實問題的案例,案例的最后總是問“你說該怎么辦”,其精髓不在于讓學生強記內容,而是開動腦筋,苦苦思考,直至實現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15]?!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翻轉教學創設了前所未有的新環境: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借助智能技術支持的學習平臺系統地提供課程資源,基于平臺空間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維交流,結合平臺數據的智能分析和教師評價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教師基于自主學習和實踐境遇生成課程資源,師生基于線上自主學習的經驗共同投入課堂教學,提升了課堂學習的投入度、參與度和深度;反思學習階段旨在促發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內化與反思?,F代教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一則實現了智能終端設備與學習空間的融合,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的融合,預設資源和生成資源的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境遇的融合,造就了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環境[16]。二則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求“同”學習、學習停留在識記理解表層的痼疾,按照“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17],開展教學變革與創新,既重視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也注重學生知識遷移與轉化的思維能力,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2. 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變革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階段和大學階段都在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大學階段的特殊性是什么呢?雅斯貝爾斯認為,學生在大學里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18]。蔡元培先生在北大開學典禮上教導新生: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19]。胡德海先生認為,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是一個學習自主性遞增,他主性遞減,由局部自主學習到全部自主學習的發展過程[20]。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古今中外對大學生的一致要求,尤其是作為教育事業工作母機的師范教育,肩負著培養未來教師的責任與使命,更要率先踐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理念,才能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逐漸地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以自主學習為主線,踐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在討論和批判中發展自主學習精神,在深度學習和反思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3. 以課程的學科性質為基點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與其他育人活動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和學科內容密切結合,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明確學科性質是選擇適宜教學方法的基點?!坝變河螒蚺c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性質上屬于人文社會學科?;蛟S有人質疑,討論與案例分析的對話式教學成為課堂深度學習的主要方法,講授還需要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則與學科性質密切相關,教學的過程本就是一種精神交往,是從一個自然人到文化人的精神歷練過程,這就決定了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學不能完全依賴于線上自主學習,或許學生能夠通過線上資源獲得應有的知識和能力,但如果缺乏人與人之間富含文化的精神交往過程,就一定會失去人文社會學科的靈魂[21];二則源于講授法自身獨特的魅力,講授自古以來就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的內容固然可以轉化為文字,但印出來的文字卻無法反映出講授時的一切,在講授中可以通過音調手勢以及精辟透徹的分析造成一種氣氛,而這種氣氛只有透過說出來的話以及在講授過程中顯示出來,而不可能從簡單的對話與討論中顯示出來[16]?!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的是一講到底、以教代學的錯誤認識,改革的是學習停留于表層、完全依賴于講授的痼疾,并不否定與排斥講授法,而是要基于課程性質、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探尋討論、講授與案例分析之間的適宜性。

4. 以自然轉換為特點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學習共同體

從初次嘗試到第四輪實施,每一輪教學都會調研學生,根據調研結果對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和教學方式作出調整,也曾要求學生從學習者的角度設計學習任務和生成課程資源,調動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兼取線下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優勢,因每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不同而實現了教和學的自然轉換,猶如太極圖中的陰與陽,自然而和諧,從而建構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學習共同體。在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在約定的時間提供課程資源,學生在約定的時間提交學習成果,教師又在約定的時間反饋與評價;在課堂深度學習階段,教師和學生共同投入到基于經驗的課堂深度學習中;在反思學習階段,學生自覺反思學習過程與結果,自主追求最佳的學習效果。

每一個翻轉教學看起來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翻轉教學都應該成為獨一無二的[22]?!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現了從模式建構到實踐應用的探索,在模式建構與實踐探索的互喻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學生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能力?!叭A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混合了物理學習環境和在線學習環境,翻轉了時間,改變了教師角色,實現了在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中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把握人文社會學科性質的基礎上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習內容和學習階段自然轉換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從而構建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學習共同體??傊?,基于現代技術的混合式翻轉教學不會讓教學變得簡單,但會讓教學變得更加切合時代脈搏,變得更高效,變得更加富有挑戰性。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2-02-17].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 7987.htm.

[2] 陶西平.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J].教育家,2018(48):8-11.

[3] 程方平.什么是“大”學生——一個因“溫故知新”獲得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20(9):88-92.

[4] 戚萬學.高水平示范性師范大學建設[J].教育研究,2021(2):13-17.

[5] 王鑒,哈斯朝樂.試論課堂教學的“兩次翻轉”[J].社會科學戰線,2017(8):220-226.

[6] 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10):88-92.

[7] GARY D P. 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M]//ZIMMERMAN B J, RISEMBERG R. Chapter 4-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7:105-125.

[8] 劉暢.學生自主學習探析[J].教育研究,2014,35(7):131-135,159.

[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Education for life and work: developing transferabl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21st century[M]. Washington,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13:5.

[10] 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11] 郭紹青.教育信息化締造教育新生態[N].中國教育報,2019-12-16(2).

[12] 葉瀾.課堂教學過程再認識:功夫重在論外[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5):3-13.

[13] TYLER R W.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羅康,張閱,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55.

[14] 李純,杜尚榮.教學改革的多元文化審視[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5):62-68.

[15] 鄒政一.美國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J].上海成人教育,1998(Z1):77-78.

[16] 郭紹青.“互聯網+教育”對教育理論發展的訴求[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9(4):25-36.

[17] 李志義,朱泓.以先進的質量保障理念促進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內涵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75-80.

[18]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139,155.

[19]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5-7.

[20] 胡德海.教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29.

[21] 王鑒.課堂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72.

[22] 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互聯網+時代教育變革的最佳解決方案[M].韓成財,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1:41.

"Three-step" Blended Teaching: From Model Generation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Taking "Early Children's Play and Guidanc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LONG Hongzhi,? TUO Xiaoyu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aching method in the world, and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based on the academic level and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is the current topic of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f learning styles and teachers' role changes, this paper creates and practices a "three-step" online/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in university teach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learning time, learning styles, learning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concept, and theoretically reflects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effective practice of "three-step"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trans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hanging the learning style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s the core, selecting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and building a teacher-led and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commun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Three-step;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Teacher-led and Student-centered ; Learning Style; Practical Application

基金項目: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四省藏區幼兒園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的成效、問題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1XMZ035)

猜你喜歡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學習方式
閱讀教學不能輕視教師的講
文言文閱讀教學應注重探究閱讀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數據庫課程微課設計及應用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