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學校書法教育課程再建構

2022-05-30 10:48楊燕閔欣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2年7期
關鍵詞:課程評價雙減

楊燕 閔欣

【摘 要】小學書法課程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一個有效途徑?!半p減”背景下,學校從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角度入手,構建“墨色、墨彩、墨潤”進階式的書法課程,建設浸潤式的書法學院學習空間,從課時設置、課程實施探索融通式的課程運行路徑。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創新等角度落實課程評價,形成發展的素養聚集。通過書法課程,充分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功能,將“減”出來的時間賦予生命成長的內涵。

【關鍵詞】翰墨立人;書法課程;雙減;課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53-0013-06

【作者簡介】1.楊燕,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江蘇宜興,214266)教科室主任,一級教師,宜興市教科研帶頭人,宜興市語文學科帶頭人;2.閔欣,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江蘇宜興,214266)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書法教育先進個人,無錫市語文教育能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下達與落實,讓“雙減”成為當下刻不容緩需要踐行的實事?!半p減”是一次集成改革、系統優化,是一個嶄新的時代課題。其形式上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減輕家長培訓費用負擔,其核心要義,則是改變校園內外的教育生態,優化學校育人方式,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校(以下簡稱“新小”)是一所文脈厚重、充滿書香墨韻文化氣息的書法教育實驗學校,10年的書法教育實踐研究,歷經了寫字教學研究—書法育人整體架構—書法課程實踐深化的上升過程?!胺綀A留意正行于道,撇捺用心大寫其人”成了學校書法文化課程的真實表達。

“雙減”的推動、“課后服務”的落實,似乎騰出了一部分時間和空間。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構建學校書法教育課程,讓校園書法課程更豐富而有序;如何架起時空的橋梁,有效拓展校外資源服務于學校教育;如何充分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功能,讓“減”出來的時間更賦予生命成長的內涵——都是需要認真思考與回答的問題。

一、思考:循優秀傳統文化之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遍_展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吨腥A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進一步要求,以書法等藝術載體,感悟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與人文素養,堅定中華文化立場,提升文化藝術傳承能力與創新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但是相較于涉及升學的語數外等文化課程,現實中對于書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還是非常薄弱的,這也導致了國家書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如書法教育缺少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書法教學“形式化”“單一化”“碎片化”“功利化”現象依然存在;多數學校沒有多余的課時來開設書法課,書法學習基本通過校外培訓習得;注重培養部分有特長學生的書法學習,并以此替代所有學生的書法素養培養,導致學生對書法課程的認知不是很系統和完整,缺少審美體驗,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沒得到充分的體現,更不能發揮書法對人的完整發展的促進作用。

“雙減”政策的推動,“5+2”的延時服務,無疑給書法特色學校帶來了福音。如何讓這“5”和“2”更加豐富完善,更加合理有效?如何突破傳統的單純依托教材的書法教學模式,挖掘并發揚書法學科的育人優勢,重新整合校內外資源,重新建構書法教育課程?于是便有了對學校書法課程的再思考——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書法課程中落地。

二、重構:構翰墨立人之課程體系

(一)落實立德樹人課程目標

課程是育人的“跑道”,是學校文化的主要載體。筆者所在學校充分挖掘書法文化與書法藝術內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扣“培根鑄魂”的育人宗旨,以“寫好字”促“做好人”,以“書品”促“人品”的生成,使得墨香與“育人”“養德”珠聯璧合,培養有中華文化根基的現代人。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傳承中華民族的基因,提升學生的文化品質,培養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具有融入世界的氣度與眼光,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有中華文化積淀和人文情懷的文化傳承者,勇于探究、敢于創新的智慧探究者,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的自主學習者,尚善尚美、愛國愛家的積極生活者,即具有仁愛、博學、思辨、篤行等特質的新小學子。

(二)完善進階式課程譜系

緊扣整體育人目標,依托書法課程主線,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紐帶,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分別設置“墨色書法課程(必修基礎型課程)、墨彩書法課程(年級選修拓展型課程)、墨潤書法課程(個人選修研究型課程)”三大課程體系(見圖1)。

1.墨色書法課程:以書培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手好“字”

以培養每一個孩子寫一手好字為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依據《中小學書法指導綱要》擬定了書法課程年段目標,編制書法學科內容。適度融入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識等,引導孩子學習和掌握硬筆、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提高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激發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硬筆書法課程內容。硬筆書法課程從書寫工具、書寫字體、書寫內容方面,分低中高學段制定課程內容,從鉛筆在田字格書寫正楷字,進階到用鋼筆在橫線格書寫行書。從漢字的基本筆畫入手,進階到成篇書寫布局、書寫速度練習等。從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到力求行款整齊、美觀,有一定速度等。

軟筆書法課程內容。軟筆書法課程從中年級開始,分中高學段,從書寫姿勢訓練、腕力指力訓練、筆墨紙硯的使用、臨摹楷書字帖等到熟練掌握運筆方法、欣賞經典書法作品、初識五種字體、書法作品創作等。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藝術審美情趣,初步培養學生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傳承意識和責任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2.墨彩書法課程:以書潤心,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優“質”

結合社團活動、主題活動等,給學生多種經歷,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拓展學?!傲⒌聵淙恕钡那篮鸵曇?,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家國情懷、提升人格修養,促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讓學生參與課程建構、學習、評價,成為智慧的探究者,自主的學習者,為每一個孩子播下一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課程內容的第一類是社團活動課程。我們以省編書法教材為藍本,以顏體的教學作為基礎。為滿足孩子們的個性發展需求,開設顏體、柳體、歐體等不同書體學習的書法社團,以及古法造紙、拓印裝裱、陶刻等書法應用社團等豐富的社團活動菜單,供不同年級、不同興趣愛好的孩子自由選擇。第二類是主題活動課程。以學校德育活動為載體,分為傳統民俗類、道德禮儀類、心理品質類三大活動課程。結合中華傳統節日、節氣、八禮四儀教育、中華優秀經典名篇等,將書法文化滲透到學校的主題活動中,可觸可感,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進孩子的骨子里,形成一種文化自覺。

3.墨潤書法課程:以書鑄魂,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份高“志”

立足傳統,立足本土,立足未來,探索書法文房四寶傳統技藝,書法與地域文化關聯中值得學習與研究、品味的文化遺產等,讓兒童在做中學、研中學,親身體驗和實踐,滿足部分對書法文化、地域文化等特別有研究的學生的需求,激勵孩子勇于探究、敢于創新的良好品質,讓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深深根植在孩子心中。用書法文化潤澤學生心靈,讓每一個孩子都立志成為一個智慧的探究者,有中華文化根基的積極生活者。

課程內容包括研究文房四寶的歷史、制作、科技,未來的文房四寶中的STEM課程;探尋宜興的名家傳世傳作淵源的“宜興墨緣”課程等。

三、行動:尋課程實施之有效路徑

(一)書法學院:建設浸潤式學習空間

一切景語皆心語。校園的景、物、境既是景觀的布局,更是文化的表達;既是孩子的體驗場所,更是立體的學習空間。學校緊扣“墨韻流香”文化主題,以“看見兒童”為主旨,設置“臨池十八缸”“芳翰留影墻”“逸品展示館”等,引導學生用小主人的“行動派”打開場館學習的N種方式;同時充分利用宜興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如宜興市美術館、書法院、吳冠中藝術館、新莊文杏園等,拓展兒童學習場域,豐富書法教育的學習內涵。

以孩子的體驗成長為目標,內外融通,打造一個浸潤式、立體式的書法學院,讓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孩子的心田。

(二)課程運行:探索融通式實踐路徑

課程實施是項目推進的關鍵環節,關系到書法課程能否合理、有序、持續地實施,達到整體融通。書法課程的實施,通過課時設置三連環,課程實施三重奏等策略與其他課程融會貫通,使得課程之間融洽相互溝通,保障書法課程的實施,最終達成課程之間的融通(圖2)。

1.課時設置三連環

“1”標準課時:根據《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我們將書法納入學校課程列入課表,即每周一節40分鐘書法課?!?”彈性課時:即每天一節20分鐘硬筆習字課,每周延時服務80分鐘毛筆書法社團課?!癗”非正式課時:學生課間利用書法學院的學習資源隨時隨機學習時間,每天課后延時服務時間,每周120分鐘周末書法研學時間,每月一次“書法高光時刻”,每年一次大型“書法節”活動,靈活安排的“墨緣尋訪”探究活動。

2.課程實施三重奏

書法傳承的是文化,實現的是育人,課程實施依托國家課程、德育活動、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堅持學生主體性、主動性原則。

(1)依托國家課程,普及書法文化

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依托書法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普及書法知識。以學習書寫漢字、成語、古詩詞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和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厚植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堅持五育并舉,將書法嵌入語數英等課程,在各學科中通過書法學習與研究,提高學生的書寫、審美等能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2)依托德育活動,培養良好品格

依托德育活動課程,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指向,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育人體系。一類是與八禮四儀活動結合,一年級入學禮(寫好“人”字),四年級成長禮(寫好“從”字),六年級畢業禮(寫好“眾”字)等;一類是與傳統節日相結合,如春節寫春聯、元宵寫燈謎、中秋寫團扇等;一類是校園書法節活動,書法小報制作、講書法家小故事、評選書法小院士等一系列活動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激發文化自信,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依托主題實踐,弘揚傳統文化

一方面以書法工具筆墨紙硯為對象,展開研究性主題活動。通過學生自組織團隊,主題探究文房四寶的古法制作工藝中的科學技術、蘊含的智慧,參與制作、辨別等體驗實踐,創新筆墨紙硯的設計等,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宜興歷史悠久,文脈厚重,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文人墨客留下墨寶,如善卷國山碑、丁山東坡書院等??梢砸伺d地域文化中與書法相關的元素為主題研究內容,以自主探究、任務驅動、小組學習、實踐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培養綜合能力為重要特征,教師帶著學生去尋訪、探究,使兒童從小學會關注傳統文化,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傳統藝術,讓文化自信、家國情懷深深根植于孩子心中。

四、評價:形成發展之素養聚集

忽略甄別與選拔功能,突出評價的發展性是《中小學書法指導綱要》倡導的書法評價的核心理念。注重評價的多維性,牢牢扣住書法學習過程本身的特點,因時因人因內容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形成發展性的素養聚集,為課程的有效實施助力。

(一)評價主體:“多維參與”的朋輩式評價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在孩子的成長評價中有自我個體的評價,即自評,也有生生間的相互評價,即互評,更有多人參與的評價,即眾評。形成以“我”為主體的人—從—眾的多形式的評價流。朋輩式評價常見的有同桌式的伙伴評價,這類評價多用于書法課堂教學,操作方便,同桌互評,相互促進;親子式的伙伴評價,該評價常用于家庭學習中的評價,有利于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盟友式的伙伴評價,常見于書法社團活動、墨潤拓展活動以及日常的非正式的項目學習中,志趣相投的孩子們互相勉勵,互為促進。

(二)評價方式:“一百種經歷”的表現性評價

學前教育專家馬拉古茲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了解的喜悅。100是對兒童不同個性的認同,100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書法學院課程通過各種活動給孩子100種經歷, 墨寶成長記、書品儲蓄所、夢想書法院…… 以活動中孩子真實的表現,開放式地評價學生書寫習慣、書寫技能、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引導孩子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被喚醒。

(三)評價創新:“翰墨云學院”的線上評價

現代的孩子是伴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未來學習方式的變革,線上線下的耦合已經成為自然趨勢?!昂材茖W院”成為學校書法課程建設的一大豐富資源,“吳韻筆墨”在云端分設學習組,開辟展示臺,設立線上評價,利用網絡平臺大數據實現學生與平臺、學生與大師、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評價,更好地促進線上線下的學習。

綜上所述,“雙減”減的是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減的是家庭校外培訓的負擔和壓力,增的是孩子們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拓的是孩子們的素養和眼界。學校通過書法教育課程的重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種子深深扎根,并得以弘揚和傳承。

猜你喜歡
課程評價雙減
“雙減”重構義務教育格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校本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面向卓越教師的師范生實訓課程評價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工業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云計算背景下的學生課程評價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