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民居中的交流空間研究

2022-05-30 06:48司舵章瑾
中國房地產·綜合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組織形式多樣性情感

司舵 章瑾

摘要:建筑交流空間是傳統民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交流空間孕育著多種可能性和豐富的多樣性,是融入了人的情感與意志的場所。以東陽市南馬鎮下安恬村為例,對浙江中部民居的選址布局、院落空間、建筑風格等方面進行調研,著重對民居交流空間進行剖析和比較,探索有關現代浙江民居建筑設計的創作思路,以期對傳統民居建筑 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浙江民居;交流空間;交流元素;組織形式;多樣性;情感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38-(2022)06-0055-05 收稿日期:2022-06-01

1 民居交流空間及其重要性

古語云“人之生也,不能無群”,鄰里是一種社會群體,組成這種群體的各個家庭毗鄰而居,相互往來,守望相助,并且會在心理上有一種認同感,從而形成了一個時緊時松的地緣群體。鄰里交往是居住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之一,在居住環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民居中十分注重交流空間的布置和劃分。

廣義的交流空間就是一個提供交流的空間組合體系,它可以是一張桌子、一個廣場或是一條巷道。本文對交流空間的定義是村落內建筑圍和形成的便于居民日常交流的空間和場所,如:街道、町步、草地等。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浙江省的農村住房已從開放自然的形式逐步過渡為封閉獨棟式,然而鄰里交流一直是人們傳達情感,緩解情緒的途徑之一,在現代設計中可以借鑒傳統交流空間的組織形式,形成各部分互為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特點,以適應村民的日常行為模式。

交流空間是設計師和居住者共同關注的元素,正如語言一樣,建筑的形式和空間語言具有它自身的內在含義,兩者結合為一個統一體以實現使用目的,同時還表達了某種意境,使居民的生存環境不僅具有外觀的美,而且有內在的美。各棟民居雖然空間形態各不相同,但都以不同“語言”表達著當時對交流空間的理解,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前人在處理這些空間時的手法及運用到其中的元素。

2 東陽市南馬鎮下安恬村民居交流空間的調研

建筑位于特定的環境中,具有獨特的場所意義和空間屬性。筆者通過對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下安恬村的調研,詳細了解該村的環境、占地、總人口等一系列指標,繪制本村及其中典型民居分布的圖紙(見圖1)。這里我們涉及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該村居民們生活交流的空間,現在也把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空間稱為“灰空間”,本文的交流空間也屬于這一范疇。

2.1 傳統建筑群布局的延續

下安恬村村落空間布局是以線性空間為主,以節點空間為輔所組成的空間布局單元,村內是棋盤式道路系統,民居與街道空間相互滲透。久居城市的游客來到此村都會強烈感覺到該村就像迷宮一般,一系列線性的街道百轉千回(見圖2)。街道兩旁的民居相聯,深遠的挑檐不僅能保護墻基免受風雨侵害,更可以在私密性居室與公共街道之間構筑起過渡空間,這種過渡空間是具有濃郁鄉村風味的公共交流空間,也是村鎮與城市之間最顯著的差異之一。建筑界面時而連續,時而開敞,空間有豐富的變化,在啟承轉合中不經意的出現井臺、庭院、古樹、池塘等節點空間(見圖3)。

2.2 廊下空間

廊下空間通常由頂和支撐物組成,具有遮陽避雨的功能,同時也限定出建筑物內部和外部之間的過渡層次。這個功能很強的空間形式在該村的民居中得到廣泛運用。廊下空間平面的組織形式十分靈活,可以根據房間平面的布局進行調整,建筑之間通過廊道這種灰空間來進行聯系。通過現場測繪,從村中民居的幾個典型平面來看,不難發現它們都是廊道空間構建形成的,有單一條形、T字形、圍合形等(見圖4、5、6)。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單一條形廊道,每個房間走出來都是先在廊道下面,不怕下雨和太陽直射。村民閑暇時間大都是在外廊下看人與被看,這種空間關系喚起了詩意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的情景,這一舒適的外廊交流空間尺度是大部分人可以看清別人表情和動作的界限。廊下空間的尺度隨著年代的變化并不是很大,只是隨著材料的發展在民居中的應用和表現形式日益豐富和自由了。

該村村民一年四季的交流空間的轉移和變化也十分有趣,冬日的白天他們會在廊下或者天井里曬太陽取暖,和鄰居好友聊家常,晚上氣溫低了就回到室內。夏日白天溫度高他們就在室內從事手工業勞作,到了晚上,在室外空地撒上一盆冷水,氣溫就一下子降低了,三五個人就又聚在一起休閑交流(見圖7)。

2.3 以建筑圍合成天井

以天井庭園為公共中心,形成內向家庭組合體,進而以天井建筑構成居住基本單位,這是浙江傳統民居建筑的一種常見構成方式。鄉村住宅的院落空間從一個完整的格局開始,豐富的變化逐漸形成層層空間,引人入勝。從功能來看,天井不僅可以滿足建筑采光、通風、排水和空間分隔的需要,還能滿足交流活動的需求,為建筑物內部和外部之間的空間關系提供了緩沖。天井空間是自然和人工環境的有機結合,它反映了人們在特定位置的生活方式及其特征,不僅具有建筑實體的形式,而且還具有精神上的意義。

3 問卷調查分析

在此次關于“浙江省東陽市下安恬村村民交流生活”的調查中,調查對象主要為下安恬村村民,總計100余人,本問卷調查基于下安恬村村民對新農村的交流適應性展開,從居民日常休閑生活、鄰里交往情況和公共參與等方面的評價和意見進行研究分析,希望從交流空間的角度更健康、更全面地推進鄉村建設。

3.1 主要交流場所

對于交流場所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居民選擇公園廣場和社區公共場所,一部分居民更傾向于選擇在家進行,在自家的田地里進行一些栽種、園藝活動,此外,一些居民選擇麻將館和電影院來消磨時間。設計師應充分考慮村民自身生活習慣的特點,以指導規劃和設計工作的開展(見圖8)。

3.2 鄰里交流狀況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與鄰居進行社交活動,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偶爾與鄰居進行社交活動,只有極少數的受訪者表示不與鄰居進行社交活動。在那些表示定期進行互動的受訪者中,大多數人表示盡管他們試圖與鄰居保持交流,但受到交流空間和方式的限制,使鄰里間碰面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之前的好鄰居也逐漸變得生疏。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還是極其渴望居民之間的交流的,表達出對交流生活的美好愿望,他們希望在住宅之間增加交流空間以增進鄰里之間的溝通和了解(見圖9)。

3.3 日常交流人群

隨著農村住房建設個體數量的增加,單體面積逐漸減少,因此新建住房幾乎覆蓋了全部的宅基地,宅前宅后或宅中央已不可能留出任何天井或院落空間,從而導致缺失了傳統民居中的室外空間、內天井、房前屋后、宅旁園地等空間特征。鄰里見面的機會也變得很少,這樣就更需要提供公共交流空間來組織一些活動讓村民能重新走到一起。談起舊民居村民們眼中流露出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因為那時他們有著現在不具有的那份在交流方面的便捷,三五人聚在一起說笑是那么的簡單和輕而易舉,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現代民居在交流空間設計方面的不足。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以及村民對建筑交流空間的建議的總結,在某種程度上能使設計師清楚地認識到在未來的民居設計中哪里需要交流,需要什么樣的空間,以及為什么需要這樣的交流空間,從中尋找建筑交流空間的發展方向,使使用者在未來的新農村住宅建設中受益。

4 結語

交流空間蘊含著眾多的可能性和豐富的多樣性,充滿了居民活動的不確定性。從其內涵來看,交流空間是人類活動的一個包容性區域,它是融合了人類情感和意志的場所。通過以上對浙江傳統民居交流空間的調查分析,可知建筑的交流空間是傳統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每個現代人來說既想要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希望有與別人接觸交流的機會,良好的交流空間可以支持這些需求的實現。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師必須具備傳統建筑的知識,熟悉并掌握建筑交流空間的功能和特征,充分考慮建筑的功能和形象,并融合藝術與人文,創造條件以實現在私密性與公共性之間取得平衡。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對浙江傳統民居交流空間的調研與分析切入對浙江民居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發展設計進行研究,最終是為了探討有關現代浙江民居建筑設計的思路,以此對傳統民居建筑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

參考文獻:

1.丁俊清 楊新平.浙江民居.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候幼彬 李婉貞.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宋紹杭 趙淑紅.江南民居的現代詮釋與農居設計思考.華中建筑.2007.01

4.李秋香 陳志華 等.中國民居五書之浙江民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5.陸柳瑩. 舊城區更新改造中鄰里場所的塑造研究.長安大學.2007

6.樓慶西 陳志華.浙江民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7.王文杰 余小荔.論交流空間與建筑設計.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10

8.單德啟.從傳統民居到地區建筑.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9.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設歷史研究所.浙江民居.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10.李悟.被動式交往——促進居住區中、青年居民鄰里交往的設計思想研究.中南大學.2010

猜你喜歡
組織形式多樣性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淺談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生物合成機制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