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主題學習,建構高效小學英語課堂

2022-05-30 14:09陳果
啟迪與智慧·下旬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系統化小學英語英語教學

陳果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與進步,傳統教學的弊端日益凸顯。太過碎片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知識很難形成體系,而單元主題教學可以看作撬動課堂轉型的支點,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優質平臺。有鑒于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單元主題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策略,以完善學生單元學習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單元主題學習;系統化

近些年來,學生發展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核心素養理念也逐漸興起,并且在教學改革進程中掀起了一場教學創新的“熱潮”。而對于小學英語學科而言,其在教學改革中更需要乘風而飛,以此改變學生傳統學習觀念與其學習需求不相適應的局面。因此,教師通過對教學手段的改進,便能將學生的學習思維推向有利的發展方向。

基于此,單元主題教學的推出,也逐步成為教育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究其原因,是早期的課堂教學導致知識碎片化,單元主題教學被看作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單元主題教學既有利于教師快速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為學生提供實用性更強的學習方法與途徑,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其以積極的學習心態面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構建實效性更強的小學英語課堂。

1? ? 整體解讀目標,搭建教學框架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孤立”。教師總是孤立地展開單詞教學,孤立地展開句子教學,孤立地展開板塊教學,導致整個教學過程極度碎片化,既不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

由此可見,這種教學理念是錯誤的,這樣傳統教學形式使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的前后所學難以有效銜接,不利于其形成和完善英語知識結構。事實上,由于各方面內容,比如,語法、單詞、句型等都會囊括在閱讀中。而無論是故事的閱讀,還是對話的閱讀,都是極具整體性的,因此,針對英語教學,教師應從整體出發,考慮單元之間的聯系,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個環節或板塊,而應當從整體到局部,切實融合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為學生搭建科學化的教學框架。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下冊Unit 3“ A healthy diet”時,本單元呈現了很多和食物相關的單詞,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在四年級學過了,如果教師依然按部就班地展開教學,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妨利用學生“已學過”的優勢,省去單詞的詳細講解環節,并將“healthy life”作為單元核心主題,將單元內容進一步細化為“Designing a healthy diet(設計健康食譜)”“Planning Healthy Lives(規劃健康生活)”“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health(推廣健康理念)”三個小主題,重新設置單元以及課時教學目標,具體有如下目標:

第一,試著運用已經學過的水果、蔬菜等單詞,設計一份獨家的健康菜譜。

第二,健康的生活不只包括健康飲食,還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請試著規劃自己理想中的健康生活圖景。

第三,如果你的生活已經足夠健康,請試著向你的朋友推廣你的健康理念,讓更多人參與到你的行列。

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整合了單元的重要知識點,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框架更加清晰明了。而這樣的板塊融合與重組,不僅讓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使其在后續的實際教學中可以充分實施和改進教學方案,也更利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能夠時刻關注學習重點,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也便于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有所對照地開展學習反思活動。

在運用單元主題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教師總是忽略學生的學情,忽略英語的整體性,會讓教學目標脫離實際。因此,教師應從整體角度規劃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2? ? 拓展單元內容,鍛煉對話能力

對話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話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讓學生將日常所學內容轉變為口語化對話練習,讓學生體會英語的價值和魅力。在實際教學中,目前大多數教師依然采取“work ”“group”的方式進行口語鍛煉,導致對話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特點,采取單元主題教學方法,積極拓展課外知識,這樣才能強化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時,這一單元的核心主題是“打招呼”。但是,如果教師認真研究單元內容,會發現教材中的知識太過簡略,整個對話完全是以“hello”“hi”“good morning”這類基礎的問候語構成,很難激發學生的對話學習興趣,會讓整個對話過程幼稚化,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鑒于此,教師可在原有單元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增加一些具有生活色彩的內容和場景,讓小學生產生強烈的對話動力。如教師可為學生模擬早晨上學的真實場景,同時利用多媒體設施展示一些真實的環境背景,并為學生補充一些更加“接地氣”的打招呼方式,比如,“Hey whats up?”“Hows it going?”“How are you doing?”“Whats new?”“Whats going on?”“Nice to see you again.”除此以外,還可以將打招呼的場景進行細化,讓學生了解面對熟人如何打招呼?面對陌生人如何打招呼?面對多年不見的老友如何打招呼?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能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到更加生活化的英語對話知識。

在運用單元主題教學模式時,教師要避免按部就班的教學方針,不能總是教材中有什么就講什么,而是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進行課外拓展,補充一些更貼近生活的知識,這樣才能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3? ? 整合板塊功能,緊密聯系主題

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是以單元主題為核心,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板塊,各個板塊的作用與功能各不相同,因而其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首先應對各板塊的功能進行整合,總結其特點,發揮其教學優勢,從而使其能夠各司其職,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增添動力。板塊功能的整合,需要教師通過對單元主題的深度剖析,從而將各個板塊的優勢與單元主題充分結合,才能真正作用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比如,“Story time”板塊的故事情節,能夠令學生初步掌握重點單詞、句式等,并產生英語表達的意愿;而“Grammar time”和“Fun time”板塊則能幫助學生提煉“Story time”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精細而深入的學習,并嘗試操練,加以鞏固。因此,教師只要把握好各個板塊的功能,并以適當的方式將其特點與優勢充分展現出來,便能有效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的認知,使其感知單元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學生通過學習,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與力量、外形描述相關的單詞,了解“there be”的一般過去時,并掌握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的寫法和讀音,還需要體會故事中人際關系建立的重要性。所以,教師便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對“Story time”板塊內容的了解,初步理解主題。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認識到,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只力量懸殊的動物,因此,教師利用多媒體,以動畫形式,展現二者的形象差異,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故事的進一步想象以及對主題的進一步理解。而在“Fun time”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教師便要抓住“fun”這一關鍵詞,為學生展現這一板塊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可借助各種情境,比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使學生在或熟悉或有趣或輕松的情境中主動進行口語訓練,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所學句式的鞏固與運用。而在“Grammar tim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對照相關圖片,復述課文,根據學生的反腐情況,教師便能了解學生對于語法的掌握情況,從而能夠針對學生的問題,對部分重要英語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其對這一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固。比如,在學習形容詞變副詞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課文中的相關變形找出,以便學生進行探究與總結。

關于單元板塊的教學,通過與主題進行聯系,能夠產生更加緊密的關系,從而充分發揮單元教學的優勢與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板塊的特點,改進教學策略,使得板塊教學與單元主題具有一定的適配度,以此向學生展現英語學科的趣味,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 ? 打亂板塊順序,結合實際進行調整

單元主題教學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樣的教學理念更加契合當下的教學環境和趨勢。傳統的教學關注的是“課”,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只會按照教材中的順序進行教學,上一節課教到哪里,這一節課就從哪里開始學起。教師根本不去思考,接下來的板塊是否值得花時間去教,這些板塊和之前教學的內容是否存在重復性。正因缺乏這一層思考,導致教師的教學難以提高質量。因此,采取單元主題教學,意味著教師必須具備宏觀的教學認知,從整體角度入手,刪去沒有價值的環節,調整教學板塊,讓單元教學為學生服務,這樣才能發揮單元主題教學的優勢。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Our new home”時,為了提高單元主題教學模式的效果,教師不妨采取如下方式: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學習“Story time”部分的知識,讓學生初步感知單元核心內容,了解一些和家居生活有關的表達方式。根據教材可知,接下來的環節是“Fun time”,主要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和口語練習,但這樣的教學安排并不恰當,因為學生對本單元的核心知識并沒有完全掌握,因此教師不妨為學生展示更多家居圖片,引導學生試著用“Story time”部分的知識進行描述。在完成這一步后,再進行“Fun time”部分的練習,既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鞏固學生的課上所學。除此以外,“Cartoon time”部分的漫畫和單元主題并無太大關聯,因此沒必要在課堂上展現,可以將其作為學生的課下閱讀素材,在課堂直接刪去這個環節,直接跳到“Sound time”部分,為學生播放錄音,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接下來,教師給予學生互動時間,并引導學生和小組成員完成“Checkout time”部分的對話練習。最后,以“Song time”部分的歌曲結束,并將“Ticking time”部分作為課后作業。通過這樣的設置與安排,既踐行了單元主題教學理念,也更符合學生實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5? ? 調整單元順序,靈活運用教材

由于小學英語教材是按照“功能、結構、話題、任務”的思路編寫的,具備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仍然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單元內容進行調整。因為教材的編輯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師若是完全照搬教材,很難發揮教材的全部優勢。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教材,若是單元之間的語法項目、語言功能、任務活動或相關話題相似,可以將這些單元放置在一起,讓學生集中學習,真正活用教材,活化課堂。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時,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已經研究了譯林版四年級上冊的英語教材。通過觀察目錄,可以發現,本冊教材中的第3單元與第7單元非常相似,一個是“how much”,一個是“how many”,前者提問價格,后者提問數量,前者針對不可數名詞,后者針對可數名詞,因此這兩個單元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學。除此之外,由于本單元的主題是“fruit salad(水果沙拉)”,而這又牽扯大量和水果相關的單詞。因此,教師不妨進行適當調整,將本單元和第3以及第7單元合并,同時調整順序,先學第3和第7單元,然后再學本單元。在課程設置上,先為學生模擬一個水果超市的場景,然后展示一個真實的購買流程,讓學生直觀看到消費者和店員圍繞水果的數量以及價格展開的互動,幫助學生熟悉“how much”以及“how many”的提問方式以及回答語。在學生掌握以后,接著引入本單元的內容,和學生一同做一做水果沙拉,幫助學生再次回顧和水果相關的單詞。通過這樣的單元設計,既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提高單元主題教學效率,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將一些高度相似的單元合并在一起,調整教學順序,讓學生集中學習相似的內容,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6? ? 結語

單元整體教學,意味著要用宏觀的視角對待教材、對待英語教學,這樣才能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本文從相關角度論述了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同時融合了具體的教學案例,旨在構建高效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顧曄.主題單元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體現[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3):52.

[2]施帆.核心素養視閾下的小學英語單元主題學習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14):176.

[3]徐群.基于單元主題的小學英語詞匯整體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PEP《英語》五(上)Unit 5 A Lets learn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20(04):42-45.

[4]王敏勤.新課程怎樣開發課程資源——中小學語文、英語主題式單元教學的構想[J].天津教育,2007(02):20-21.

猜你喜歡
系統化小學英語英語教學
堅持系統化思維 構建大安全格局
系統化推進回遷提速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電視欄目系統化包裝與宣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