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縣級醫院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2022-05-30 17:32王永宜
婚育與健康 2022年18期
關鍵詞:縣級醫院預見性護理循證護理

王永宜

【摘要】目的:探討縣級醫院在開展手術室麻醉時分別以預見性護理及循證護理實施干預的意義。方法:試驗者是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縣級醫院接受麻醉手術治療的病患共計460例,根據數字奇偶法分作兩組,一組設為對照組共有230例病患,采用預見性護理,另一組設為觀察組病患人數共230例,采用循證護理,比對兩組術后蘇醒時間、疼痛評分及并發癥指標差異。結果:觀察組病患與對照組病患術后蘇醒時間與疼痛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對照組病患相比,觀察組病患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相對較低(P<0.05)。結論:在手術室麻醉護理中以預見性護理和循證護理進行干預,均能夠得到一定護理效果,可縮短病患術后蘇醒時間的同時,還能夠起到降低其術后疼痛感作用,但應用循證護理可減少病患術后發生并發癥風險,利于其盡快恢復,適宜在基層醫院借鑒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預見性護理;手術室麻醉;縣級醫院;并發癥;蘇醒時間;疼痛感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nesthesia patients nursing in county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WANG Yongyi

Gansu Zheng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Qingyang, Gansu 745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predictive nursing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carrying out operation room anesthesia in county hospitals.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a total of 460 patients who received anesthesia operation in county-level hospitals from 2021.04 to 2022.04. According to the even-digit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total of 230 patients, using predictive nursing; the other group was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a total of 230 patients, us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differences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pain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pain scor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latively lower(P<0.05). Conclusion: anesthesia i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n predictive nursing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ll can get certain nursing effect, can shorten patients of postoperative revival time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effect, but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reduce the risk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as soon as possible, appropriate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in grassroots hospital.

【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Predictive nursing;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County hospitals; Complications; Waking time; The pain

手術治療作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同時也是大多數疾病首選治療措施,在臨床各個科室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1]。然而手術屬于創傷性及侵入性較強的一種操作,為了降低病患疼痛,確保手術順利開展,需對其予以麻醉處理,但在實際應用期間,手術治療易受到麻醉、操作、環境及設備等因素影響,易增加手術風險,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增加護患糾紛事件發生,故而落實高質量、科學的護理措施,對確保手術療效及改善護患關系起著積極意義[2]。預見性護理可體現預判護理風險,并制定出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利于提升臨床護理質量;而循證護理是以科研結論為依據,并結合以往臨床護理經驗與患者需求所制定出的護理計劃,具備合理性、科學性特點,可拉進護患間關系,確保護理質量[3-4]。為明確預見性護理及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病患中的施護效果差異,本研究以460例接受麻醉手術治療的病患為例,深入展開分析與研究,現進行如下匯總。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病例對象是460例在縣級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均需以麻醉輔助治療,組間以數字奇偶法實施分組,對組間資料進行分析。對照組,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2.15±6.48)歲,男158例,女72例,其中眼科手術42例,五官科手術33例,外科手術98例,產科手術57例;觀察組,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2.34±6.85)歲,男150例,女80例,眼科手術45例,五官科手術38例,外科手術91例,產科手術56例。對組間資料以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P>0.05,具備對比意義。本組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均接受麻醉輔助治療;②臨床資料、病史資料及檢查記錄等各項資料完善;③了解試驗內容及流程,同意參與;④滿足醫學倫理學相關要求;⑤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有麻醉禁忌證存在;②ASA分級為Ⅰ級至Ⅱ級;③經心電圖檢查后結果顯示為異常;④合并有腦部疾病或心肌疾病存在;⑤聽力、意識、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礙;⑥中途退出試驗。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預見性護理,①術前:結合手術室環境、手術類型等分析潛在危險因素,并制定出相應干預措施;術前做好疾病知識宣教工作,促使病患能夠掌握手術方式、預期療效及注意事項等內容,進一步增強其依從性;對于存在恐懼、害怕心理者,需強化心理疏導與健康知識宣教,在手術前1d展開病房巡視,將麻醉相關知識、手術治療過程等內容向病患進行講解,以此來減輕其心理負擔,進一步增強其自信心;②術中:為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對于護理人員而言,應當熟悉手術流程相關內容,熟練配合醫師開展手術;在病患進入至手術室后,需告知病患會全程陪同在其身旁,以此來減輕病患恐懼心理;在開展麻醉操作前,需協作病患合理調整體位,在完成麻醉后需對其隱私部位進行保護,以此來滿足病患身心需求;③術后:在手術完成后應觀察病患病情變化,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避免發生術后感染,促進機體盡快康復。

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內容為:(1)組間一支循證護理團隊,由護士長對組內成員展開培訓,內容包括循證護理理念與護理方法;在術前對病患病情及生命體征等情況展開分析,結合其心理狀態、檢查結果等提出護理問題,經收集及整理問題后,借助互聯網查找到與病情有關的知識,制定出個性化、針對性護理方案;(2)落實護理計劃:術中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合理調整,做好肢體保暖措施,可借助海綿墊來維持患者體位,增加其舒適度;至少建立起1條靜脈通道,確保輸液、補液、給藥安全性;術后做好生命體征監護工作,將病患安全送回至病房,當其恢復意識且處于清醒狀態時,對其展開術后健康宣教,并將手術結果告知病患,以此來安撫病患心理;合理固定好引流管,確保其處于通暢引流狀態,告知家屬術后需注意事項;協助病患合理調整體位,強化與病患間交流,及時排除其不良情緒;對病患疼痛程度進行評估,選擇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叮囑病患注意保暖,并定期對皮膚進行清潔,以此來預防感染發生。

1.3 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

(1)蘇醒時間,對比指標:呼之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時間及呼之握拳時間;(2)術后疼痛度,對比指標:術后6h、術后12h及術后24h;(3)術后并發癥,對比指標:營養不良、感染及壓瘡。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蘇醒時間及術后疼痛感

組間術后蘇醒時間與疼痛評分無差異(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現階段中,臨床手術室麻醉護理工作由既往護理人員單純配合醫師手術發展為整體性護理,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而言,其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會受到程度不同的刺激,通過提供護理干預可顯著緩解病患的不良情緒,增強其依從性[5]。與此同時,相較于其它的護理,手術室麻醉護理具備較強特殊性,麻醉效果將直接對手術效果及預后造成影響,由既往臨床經驗來看,若未對病患采取科學、有效性護理干預,未展開針對性防護,將增加手術風險及不安全事件發生,故而強化手術室麻醉護理工作則顯得至關重要[6]。既往臨床大多以常規護理模式施護,通過圍繞著各類醫學行為展開護理服務,確保醫療服務得以順利開展,但并未對患者生理與心理等方面展開干預,促使護理效果不理想[7-8]。在本次研究當中,經比對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病患治療中的干預效果差異,發現觀察組病患與對照組病患術后呼之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時間、呼之握拳時間及術后6h、12h、24h疼痛評分指標并無差異,證實應用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對病患實施干預,具備可行性與有效性,可促進病患術后盡快蘇醒的同時,還能夠減少其術后疼痛感;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病患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91%,低于對照組病患11.74%,可見應用循證護理,能夠減少病患術后發生并發癥,這可能是由于預見性護理是借助臨床經驗來預判病患在麻醉期間易發生的潛在因素,雖具備前瞻性特點,可提前發現護理問題,并做好相應預防措施,但此護理方法存在一定缺陷,若僅僅根據臨床經驗展開護理,具有一定盲目性。而循證護理屬于新型護理干預措施,是借助科學理論及病患具體情況制定出具備針對性、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結合理論與實踐內容,既能夠起到預防作用,同時還能夠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理,利于改善病患預后質量及促進其盡快康復。與此同時,相較于預見性護理,循證護理具備可靠理論依據,聯合以實踐開展護理,將病患作為中心,可從源頭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提升病患滿意度,構建良好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麻醉病患治療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和循證護理施護,所得護理效果較為理想,但相較于預見性護理,采用循證護理能夠減少病患術后并發癥發生,臨床需結合病患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護理方案,以此來確保病患治療安全性,可在縣級醫院推廣。

參考文獻

[1] 潘艷.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30):162-163.

[2] 連綺雯,江鋆.循證護理聯合預見性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 39(20):3801-3803.

[3] 陳巧儀.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1):121,125.

[4] 胡麗萍,謝紅玲,王嬪.預見性護理結合循證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8):20,22.

[5] 羅秀嫻,黃金妹,孫惠平.手術室麻醉患者的預見性護理和循證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1):142-144.

[6] 馬婉誼.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5): 184-185.

[7] 崔蓮基,蔡華瓊,陳本輝.預見性護理結合循證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中的作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8):1249-1250.

[8] 黃雪梅.分析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1):146-148.

猜你喜歡
縣級醫院預見性護理循證護理
對縣級綜合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建設問題的分析研究
預見性護理在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的應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腫患者壓瘡的預見性護理分析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宮腔鏡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機會性感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
縣級醫院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