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2022-05-30 10:48丁園
求知導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生活數學有效課堂策略

摘 要:從智力發展的角度分析,智力的提升離不開創造性的教育引導。培智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比較薄弱的,并且伴有智力障礙。要想讓學生能夠有效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在教育現代化模式中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觸覺的協調參與,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此,文章就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價值、運用策略、落實事項等方面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生活數學;有效課堂;策略

作者簡介:丁園(1986—),女,江蘇省高郵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學校。

數學是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觀察力以及分析力的科目之一,也是學生在學會生活、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應掌握的一門學科。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它不僅具有復雜的公式計算,還會涉及圖形變化。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數學學習的難度更高。在學生伴有智力障礙的背景下,教師要想實現培智學生數學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應用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就要讓教學內容變得生活化、直觀化,通過創新教學理念、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得到提升,以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智力殘疾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分析

(一)注意力不集中,穩定性差

智力殘疾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在其學習的過程中,若周圍的環境稍有變化,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思維遲緩單調,理解能力差

智力殘疾學生由于其智力發育遲緩,在學習數學時,存在很大的困難。在傳統的培智數學課堂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在講臺上一遍又一遍地講解同一道題目,雖然大部分中重度智力殘疾學生會跟著教師一遍又一遍地計算,但是其并不理解計算方法。此外,部分智力殘疾學生覺得數學課的內容枯燥乏味,對數學課缺乏興趣,不肯動腦思考,對教師的依賴極強,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學習數學時獲得的成功體驗較少,難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數學的信心與熱情。而且,傳統的學習方式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大部分智力殘疾學生是通過練習與模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他們較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習方式刻板化。這些因素不利于智力殘疾學生的學習,嚴重地限制了他們的身心發展。

(三)抽象概括能力弱,較依賴直觀形象思維

智力殘疾學生在學習時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會比較感興趣,他們在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必須基于大量的感性認識,經歷由感知經表象達到認識的過程。因此,培智學校的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該多使用直觀的教具,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活動體驗式的環境,滿足學生的感性認識需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培智學校中生活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價值

(一)激發智力殘疾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欲望

數學兼具生活性和人文性。在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通過多次講解、反復練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還不利于培養智力殘疾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應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善于利用各類輔助性的教學工具,豐富課堂的教學方式與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看、觸摸理解數學概念,培養數學學習的專注性,以提高智力殘疾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效率,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1]。

(二)發展智力殘疾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教師應正確認識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優化教學模式,科學整合教學內容,使之符合智力殘疾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為相對于智力健全的學生而言,智力殘疾學生認知能力比較薄弱,生活化的、個性化的教學形式不僅符合智力殘疾學生的能力特征和心理特征,還可以融合其生活背景,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智力殘疾學生在切實感知中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培智學校中生活數學有效課堂構建的策略

(一)開展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培智學校的學生智力水平普遍偏低,他們理解問題的能力和認知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培智學校的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每一個培智生都能得到智力的提升。例如,在為智力殘疾學生講授“認識鐘表”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形成科學的時間觀念,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個性化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人本教育觀,讓學生能夠在認識數學、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得到思維能力的鍛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我的一天生活”的視頻,在早上起床、吃早飯、上學、和同學玩耍、放學后和家人相處、晚上睡覺等生活場景的展示中,為學生展示鐘表這一實物。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鐘表上的時間與視頻中的情境畫面相對應,使得學生能夠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知道做某件事時對應時間是幾點。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態,又可以活化課堂教學。在課堂后期,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快樂周末”的場景畫面,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并設計看一看、說一說時間等個性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有效促進智力殘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其在直觀感受和小組合作中收獲知識,提升學習的信心。

(二)融合趣味活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育教學中,游戲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的重要方法。在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融合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游戲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取知識。這樣既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又可以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例如,在教授培智學校學生“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引導學生觀看“種類繁多的水果”這一視頻,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與學生就水果的種類進行交流,然后將水果進行分類整理,相同的水果10個為一組,不夠10個的擺在一邊分類,并為學生標上數字,隨后讓學生進行數字認讀。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直觀化展示,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教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數字連線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對11—20進行數字連線合作,看一看哪一小組最先完成游戲,從而讓智力殘疾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視聽媒體為學生播放令人愉悅的音樂,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又可以讓學生在游戲合作中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轉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對智力殘疾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在挖掘學生潛能的過程中使其課堂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在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全面了解和分析智力殘疾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在尊重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有效構建培智學校數學教學課堂,提高智力殘疾學生的學習質量[2]。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Flash軟件為學生制作人們放風箏游玩的場景。首先教師利用數學圖形塑造多種不同形狀的風箏。讓學生在欣賞動畫視頻的過程中,仔細觀察風箏,然后教師將風箏進行拆分和組合,使學生通過風箏認識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這樣既可以活化教材內容,又可以讓智力殘疾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實現有效課堂的建設。最后,教師再利用彩紙、膠水等教具,為學生開展“圖形拼拼拼”活動,讓學生利用教具進行圖形設計,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數學情感,實現培智學校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實現智力殘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四)融入賞識教育,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之重任,對于智力殘疾學生而言也不例外。培智學校的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讓智力殘疾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賞識教育的融合為智力殘疾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教授智力殘疾學生“認識位置和方向”時,首先,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學校分布圖,在對比真實圖片和圖紙后為學生標注位置和方向,讓學生在觀看和分析中進行直觀想象。然后,教師為學生展示房屋場景圖,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家的房屋,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還能提升教學質量。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成果欣賞”活動,讓學生獲得教師的認可和關懷,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教師的鼓勵和激勵性評價能為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有效數學課堂的建設提供質量保證,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能力的發展。

(五)進行教材拓展,促進學生發展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道:教師的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在解讀教材、教材延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基礎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為此,教師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學資源,在信息化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讓智力殘疾學生的數學感悟能力得到培養[3]。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可以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能夠獨立進行購物,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制作“生活購物”的視頻場景。教師先為學生拍攝商品價格標簽以及生活中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在課堂的物價觀察和商品展示活動中,引導學生觀看圖片中的數字,在微課輔助以及生活教材資源的拓展中為學生舉行一場購物游戲活動,讓學生選出自己想要的文具,確定想購買的數量,然后由教師為學生展示錢幣,讓學生在認識人民幣、體驗人民幣應用價值的同時,通過簡單的計算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又可以在微課引導和教材拓展中促進學生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培智學校數學有效課堂構建的注意事項

(一)落實人本教育觀

在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培智學校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都比較薄弱,其感性知識也比較貧乏。為此,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學生思維發展的特性、學習能力、接受程度為基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掌握知識,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提升自信心,幫助學生搭建成長和發展的舞臺。

(二)注意課堂教學自主化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培智學校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遵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特征,合理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為發展智力殘疾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教學模式創新化

智力殘疾學生因生活背景、家庭條件、殘疾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其智力發展水平和接受程度與健全學生有明顯的不同。為此,教師在培智學校開展數學教學時,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在情感輔助和教學模式的優化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通過游戲、活動、信息化教育方式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獲得知識、能力和道德素養的協調發展。

結語

培智學校的教師要基于學生學情開展教學,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數學認知能力的提升。培智學校的教師還需通過信息化教學方式實現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通過構建生活情境、創設游戲活動、開展賞識教育、融入個性化教學引導等教學方式,讓智力殘疾學生能夠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楊曉梅.淺談如何在創新視角下實現培智數學有效課堂的建構[J].才智,2017(31):123.

[2]倪玲玲.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培智學生數學有效課堂構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17):13.

[3]方海江.培智學校數學現代化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9(4):142-143.

猜你喜歡
生活數學有效課堂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生活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
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