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融合發展視域下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方向

2022-05-30 10:48劉合光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2年15期
關鍵詞:需求創新

【摘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鄉中國”的轉變,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城鄉融合發展趨勢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需求拓展空間、技術創新動力、合作共建主力。在城鄉融合背景下,鄉村產業將呈現出新需求空間、新發展動力、新發展機制、新產業業態、新發展邊界等發展新方向。

【關鍵詞】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產業? 需求? 創新? 共建共享共贏

【中圖分類號】F32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5.007

引言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鄉中國”的轉變,[1]新型城鄉關系已經到來,城鄉互動與融合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背景,也是其重要發展向度。就社會經濟發展動力與動因層面而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城鄉融合發展是解決當前主要矛盾的關鍵戰略思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2]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發展方針中,產業興旺是重點,是決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程度的關鍵,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當前“城鄉中國”發展階段,城鄉融合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方向,繞不開城鄉融合發展視角。

基于鄉村產業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學界對鄉村產業發展的研究日益豐富,其中關于鄉村產業發展新方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鄉村產業發展新路徑、新業態、問題與發展對策等方面,[3]而從城鄉融合發展視角探索鄉村產業發展新方向的文獻不多,主要論及鄉村產業發展在城鄉融合背景下發展的社會基礎,以及城鄉融合如何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4]研究的視角有待進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也有待進一步挖掘。城鄉融合發展趨勢能夠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新的變革力量?在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鄉村產業發展將在哪些方面展現新的發展特征?這些問題均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中國城鄉關系發展的新階段與鄉村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

理解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方向,需要從當前的時代背景去研究時代發展趨勢及其動力源泉。目前,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已經過半,城鄉關系也顯著改變,這個新背景賦予鄉村產業發展各種新的可能。

中國城鄉關系發展的新階段?,F代中國是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大國發展起來的,城鎮化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64%提升到2021年的64.72%,經歷了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的發展歷程,具體包括分離(1949~1978年)、對立(1979~2002年)、統籌發展(2003~2012年)、融合發展(2013年至今)四個階段,現階段是全面建立城鄉融合體制機制階段。[5]在這個階段,城鄉融合發展呈現如下特征。

第一,城鄉互動是當前城鄉關系的主流。在過去的城鄉二元體制下,以及在市場配置要素機制作用下,勞動力、土地和資金等要素在效率驅動下,以流向城鎮、促進城鎮發展為主,而統籌城鄉發展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來,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互動和配置成為主流。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激勵要素進一步涌向支撐鄉村振興。工商資本下鄉尋找項目,尋找發展機會開拓產業;農村涌現返鄉創業潮流;農村建設用地開發力度逐步加大;城市人才在鄉村搜尋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如此等等社會經濟現象表明,要素回流、從單向流動轉變為雙向流動已然成勢。如上現象和趨勢是國內相關要素體制政策變動的結果。城市人才入鄉機制正逐步建立,城市人才向鄉村流動,提升了鄉村人力資本質量,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城鄉普惠的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發展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金融機構紛紛開展探索和實踐,推進金融市場在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有涉及工商資本下鄉的政策措施,引導工商資本下鄉,促進城市資本向鄉村流動。這是黨和國家在夯實國家發展基礎之后對過去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作出的一種主動糾正。

第二,城鄉發展鴻溝呈現縮小趨勢。首先,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在逐步縮小。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均在加速推進公共服務設施的一體化、均等化進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這些制度基本實現了對城鄉居民的覆蓋。其次,城鄉基礎設施差距逐步縮小。農村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建制村幾乎全部連接了4G網絡,數字經濟在城鄉呈現齊頭并進的勢頭。更重要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顯著縮小。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如期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6]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連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比由高點的3.33∶1(2007年)下降到2.5∶1(2021年)。[7]

第三,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尚需破解。黨的十九大指出,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我國城鄉發展中有突出表現。城鄉發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是城鄉融合發展階段需要大力破解的矛盾焦點,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動力來源。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地域發展上的集中表現之一?,F有研究指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城鄉戶籍制度的約束后果,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是最大的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是最大的發展不充分。[8]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一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不平衡,這是過去實施城市主導戰略和工業化優先戰略的結果,城市繁榮、農村凋敝的現象需要通過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加以改變。二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在統籌城鄉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實施之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一般由支付能力不足的農民“埋單”,與政府主導城市基礎設施的景象相差太遠,因此,農民人均享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遠低于城鎮居民,形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薄弱——高素質農業人口大量轉移——投資規模效應進一步下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持續薄弱和惡化”的惡性循環,[9]這種循環需要通過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加以改變。三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差異顯著,由于人均資源和就業機會的差異,我國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是農村居民收入的2.5倍,[10]在收入水平上實現城鄉融合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特別需要采取有力度的政策舉措提高農民收入。在城鎮常住的農民工還不能與本地戶籍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福利,在應對市場機制的馬太效應、保障農村居民分享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收益上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共享機制。四是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農村發展不夠充分,城鎮發展對農村發展的資源虹吸效應依然存在,鄉村發展缺乏科學合理有效規劃的指引,鄉村人力資源有待發展壯大和質量提升,區域分散特征和投入不足限制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黨和政府把握了時代發展趨勢,指出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面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突出問題,提出應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融合發展。中國城鄉關系發展所處的新階段更是體現在黨和國家政策的創新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成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之一;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鄉關系政策的變革,意味著發展極從以往的城市單一中心轉化為城市與鄉村的雙中心,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意味著鄉村發展格局從依附城市轉向具有一定獨立性和自主性。城鄉雙中心融合發展、獨立性和自主性對鄉村發展、特別是鄉村產業發展來說是一場新的變革。

城鄉融合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挑戰來自鄉村人才等要素與新時代背景的匹配性欠缺,機遇來自城鄉融合發展對鄉村產業的要素回流、需求增加和合作潛能等的促進,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挑戰是次要的、處于從屬地位的,機遇是主要的、處于主導地位的。

城鄉融合對鄉村產業發展的挑戰主要在于鄉村產業要素與城鄉融合發展欠缺匹配,即在城鄉融合背景下,城鎮先進要素下鄉合作,而鄉村產業主體在要素準備上不充足,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產業發展主體認知不足,對城鎮需求把握不到位,不能聚焦城鎮居民和產業主體在新時代的多樣化需求,難以開發新的產業項目;(2)鄉村對城鄉融合發展的主動性不足,不能主動投入城鄉融合發展趨勢,一些鄉村落后于時代發展大勢,延續了鄉村衰落乃至空心化的發展軌跡;(3)鄉村機制變革緩慢,與完善城鄉合作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產業發展機制推進力度不匹配,延緩了借助城鄉融合力量發展鄉村新產業的進程;(4)鄉村勞動力素質存在差距,不能適應城鄉融合發展趨勢下的現代產業發展紀律性要求、技能性要求,阻滯了鄉村產業的平穩發展;(5)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不配套,水電路通訊物流園區等配套條件不夠,導致隨城鄉融合發展大勢下沉的產業落地意愿無法得到有效滿足。應對城鄉融合發展帶來的挑戰,鄉村產業主體需要堅定融合發展的思路,提升融合發展的能力,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開創新的發展空間。

在“城鄉中國”發展階段,鄉村產業從單功能農業向多功能農業轉變,實現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消費革命的背景下實現農村產業現代化。這些變化是城鄉融合發展機遇帶來的新氣象。仔細分析,城鄉融合發展給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可以歸納為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需求空間。城鄉融合首先是城鄉供需的對接和融合。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鄉融合發展階段鄉村產業發展的目的和出發點。城鄉融合發展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的新需求空間,包括城鎮產業投資需求、城鄉居民衣食住行休閑文旅康養需求、城鄉居民生態價值產品消費需求、城鄉人才創業發展需求等。

其次,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更澎湃的技術創新動力。國際經貿發展有梯度發展結構,國內同樣有產業轉移和銜接機制,鄉村相對于城鎮處于后發地位,具有后發優勢,可以承接城鎮轉移來的技術和產業。在城鄉融合背景下,國內產業更多地向農村地區轉移,包含在其中的技術也將迅速轉移到農村地區,并結合鄉村產業場景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再創新、再集成、再深化,不斷增強鄉村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動力。

最后,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更多具有充沛能量的合作共建主力。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城鄉產業主體的融合,越來越多的城鎮企業家和擁有資本技術經驗的城鎮人才涌向農村地區,成為鄉村產業的創新創業主體,且不斷增強與鄉村本土企業家和人才的合作,依靠對市場先機的把握能力、對經營事業的掌控能力、對國內外市場的開拓能力,他們成為鄉村產業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合作共建能動性力量。

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城鄉融合發展將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在需求空間、發展動力、發展機制、產業業態、發展邊界等五個方面呈現新的發展趨勢,這是新時代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方位。

第一,鄉村產業發展的新需求空間。需求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第一誘因。瞄準需求,鄉村產業發展才能獲得清晰可行的市場定位和值得開拓的市場空間。城鄉融合發展能夠引導鄉村產業不斷走向新的需求空間。瞄準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鄉村產業的新需求空間包括如下三個方面。(1)以對接城鄉融合發展為導向的鄉村雙創產業園,將面向不斷增長的城鎮產業投資需求和城鄉人才創業發展需求,這種需求空間將通過有序的園區擴容提質建設促進城鎮下鄉資本落地,促進城鄉人才創業發展之夢一步步成真,這類需求空間以鄉村雙創園區建設為主題,涵蓋園區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園區生產性服務建設、園區生活性服務建設等多種建設需求。(2)以對接城鄉融合發展為指引的鄉村產業發展藍圖設計,將面向不斷增長的城鄉居民衣食住行休閑文旅康養需求,不斷豐富鄉村產業發展業態,不斷以鄉村資源、基礎產品為起點,開拓行業邊界和行業類別,豐富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城鄉居民在日常食物、農村風味食品、鄉土特色服飾、鄉間民宿、鄉村交通、農業農村休閑、農業文化遺產、鄉間旅行、農村勞動教育實踐、農村健康休養、農村養老服務等諸多方面的多元化需求,這類需求空間使農村從單純的面向農產品的需求空間擴展到更加全面的多元化需求空間。(3)以鄉村生態環境資源為基礎,培育鄉村生態產業,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生態價值產品消費需求,有效促進鄉村生態環境價值的實現。這種需求空間與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以及“生態宜居”方針存在一致性,是一種可持續的、值得深入挖掘和培育的需求空間。以需求明確定位,以需求引領供給,瞄準鄉村產業在城鎮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新需求空間,鄉村產業體系將迎來可以無限拓展的新發展空間。

第二,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力量引致變化,城鄉融合將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力量,促進其不斷增強發展動能。首先是新市場的吸引力。城鄉融合發展提供的新需求空間是值得鄉村產業主體“暢游其間”“下網捕貨”的藍海,這些都是值得鄉村企業家和融入鄉村的城鎮企業家為之創新拼搏和投入付出的新市場。例如,城鎮居民對鄉村生活的觀察品味需求,帶來鄉村直播的火爆發展;城鎮居民對新鮮快捷鄉村特色農產品的需求,推動農產品網商發展如火如荼;城鎮居民對農村景觀的旅游觀賞需求,引致鄉土旅游蔚然成風。其次是新技術的驅動力。城鄉融合發展把傳統適用技術梯度傳遞或者新技術同步應用到廣闊的鄉村空間,為鄉村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技術動能。例如,曾經在沿海開放城市創造萬億產值的來料加工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今梯度轉移到內陸農村地區,與鄉村社會基礎相結合,實現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二次中興,為農村帶來產業發展空間和勞動就業機會。以極飛公司為代表,其無人機技術同步在城鄉展開應用,在新疆廣闊的棉田噴灑農藥,降低勞動強度,提升農業勞動安全度,降低農業成本,促進規?;F代農業發展壯大,同時也開創了無人機操作手這個新的農民職業門類。技術轉移應用和新技術的創造運用,為鄉村產業新發展注入了迅速提質增效的強大動力,新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拔節而起,以前發展緩慢的產業開足馬力如闖入平川的駿馬愜意飛馳。再次是新變革的創造力。融合帶來變革,交匯引致發展。一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發展融入世界,開放促進改革,擁抱世界創造了中國的新實力,城鄉融合也將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新變革,擁抱城鎮,鄉村產業將見證新的發展天地。城鄉融合帶來的鄉村產業的變革將發生在各個領域、所有環節、全部方位。概括來說,城鄉融合帶來的變革,主要包括產業發展機制、資源利用方式、資產投入模式、資金積累進程、利益分配機制、產業組織模式、企業運作方式、市場開拓機制、政策支持服務等方面的系統變革,系統變革將使鄉村產業脫胎換骨,進入加速發展壯大的新時代。

第三,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機制是事物運行的邏輯。城鄉融合發展為鄉村產業運行提供了升級版的運行邏輯,優化其運行機制,增強其順暢發展的效果。首先是優化信息配置機制?,F代經濟與信息密切相關,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信息優勢的一方常常是獲得生存優勢的一方。城鄉融合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需求空間,蘊含豐富的市場需求信息,而且是通過城鄉融合發展成為容易對接的、可以瞄準滿足的需求信息。城鄉融合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的技術動能也富含產業發展信息,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高質量信息源,促進鄉村產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勝出。其次是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發展機制。如前文所述,城鄉融合發展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具有充沛能量的合作共建主體,這些來自城鎮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攜帶產業技術、產業渠道、產業管理等資源,與鄉村主體合作,共同建設和治理產業項目,互利共贏,實現勞動、土地、資本、資源、信息、數據、技術、管理等多種要素參與發展、參與分配,共享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和產業創新的紅利。這種發展機制是基于長遠發展目標的多次博弈機制,以優勢互促,以短長互補,以合作求發展,以合作實現正和博弈成效。在城鄉融合發展時代,這種具有信息優勢和合作優勢的發展機制將持續推進鄉村產業的發展,為發展壯大鄉村新興產業提供協調和保障支撐。

第四,鄉村產業孕育的新業態。發展包括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時代,鄉村產業的發展已經并且將不斷孕育新的業態。首先,鄉村產業打通第一、二、三產業界限,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工業、服務業產業鏈條暢通,推動價值鏈進一步優化、創新鏈進一步聚力,形成新的鄉村綜合業態,將產業鏈條的更多增值環節掌控在鄉村企業家手里,使其成為農民獲得增收空間的不竭源泉,為農民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構建產業融合發展基礎。其次,面向城鄉融合發展帶來的新需求空間,創造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通過不斷增強農業的多功能性,提升鄉村資源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實現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體育、康養等深度融合,不斷豐富鄉村農產品加工業品類并持續提檔升級,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文化體驗產業、養生養老產業、農產品電商、鄉村生活直播產業等,深耕農村地區的教育、體育產業等。再次,結合城鄉企業家創業者合作共建共治共享共贏機制,建設鄉村雙創產業園區,引導城市的互聯網產業、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在特色小鎮等農村地區扎根落戶,發展鄉村產業集群,加強產業綜合配套,做大做強核心產業,完善包裝、物流、倉儲、餐飲等配套產業,不斷豐富鄉村產業生態。最后,結合新技術發展趨勢,刷新鄉村產業業態。數字化時代,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可以齊頭并進,數字產業新業態同樣可以在鄉村落地生根,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無人機農業可以在農村地區悄然崛起,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同樣可以在農村地區催生新的發展業態。結合硬科技發展趨勢,光伏技術、節能光源技術、航天技術和轉基因技術同樣可以與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孕育出新的產業形態,如光伏農業、植物工廠、現代農業種業(轉基因育種、航天育種、航天農業)、工廠化農業等。這些新的鄉村產業發展業態已經在全國各地萌芽或恣意生長,昭示著城鄉融合發展給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的無限可能。

第五,鄉村產業新的發展邊界。在城鄉融合發展時代,鄉村產業發展的邊界不斷拓展。城鄉融合帶來的新需求空間、新技術動能、新發展機制、新產業業態,也在不斷刷新鄉村產業的邊界,使鄉村產業可以發展到更新的前沿。首先,鄉村產業可以突破區域邊界,它的產業觸角在城鄉融合發展助力下可以不斷突破區域界限,它的生產過程可以在全國各地開花,乃至在國內站穩腳跟后還可以實現全球化布局,它的產品和服務銷售半徑可以突破省域乃至國境,與城鎮的農產品貿易商合作,鄉村產業出口基地可以將產品遠銷全球各大洲。其次,鄉村產業發展的技術潛能尚有深入挖掘的空間。在水源短缺的沙漠可以創建植物工廠,產出足以占據大城市市場乃至出口國際的暢銷品種,如工廠化基地生產的西紅柿等;在條件簡陋的鄉村可以創建夢想星空的植物工廠模型,為將來打造月球基地、火星基地食品生產模塊不斷進行技術迭代;在鄉村探索和發展的養老基地、康養基地,為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構建城鄉融合的未來養老模式);在農村田野持續開展無人化農業實驗,為中國農業的未來塑造新的可能。突破現有技術,進行組合創新,創造新的技術前沿,這是城鄉融合背景下鄉村產業不斷拓展的新技術邊界。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研究”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21AZD035、10-IAED-04-2022)

注釋

[1]劉守英、王一鴿:《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中國轉型的鄉村變遷視角》,《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2]劉合光:《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邏輯與路徑》,《社會科學輯刊》,2022年第1期。

[3]劉杰、劉伯霞:《產業興旺視角下引導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2年第3期;周立:《鄉村振興的核心機制與產業融合研究》,《行政管理改革》,2018第8期;王藝明:《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人民論壇》,2022年第1期;李國英:《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構建路徑》,《當代經濟管理》,2019年第10期;農業部課題組、張紅宇:《中國特色鄉村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及實現路徑》,《求索》,2018年第2期。

[4]付偉:《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的鄉村產業及其社會基礎——以浙江省L市偏遠鄉村來料加工為例》,《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陸夢龍:《城鄉融合和產業融合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新西部》,2018年5月上。

[5]張海鵬:《中國城鄉關系演變70年:從分割到融合》,《中國農村經濟》,2019年第3期。

[6]劉合光:《城鄉融合發展的進展、障礙與突破口》,《人民論壇》,2022年第1期。

[7]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8》,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年;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2022年2月28日更新。

[8][9]劉合光:《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點、發展路徑與風險規避》,《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10]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2022年2月28日更新。

責 編/陳璐穎

猜你喜歡
需求創新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