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初中學生陽光心理品質培養的研究

2022-05-30 03:04季麗琴
求知導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初中學生積極心理學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育德的前提是育心。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要秉持積極心理學理論,著力于全體學生的心理賦能教育,開展普適性心理健康教育,建構合作性課堂教學,開設多元性社團課程,打造關懷型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四線并進,強化學生固有的、潛在的和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從而培育學生的陽光心理品質,成就其幸福生活。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學生;積極品質;幸福體驗;積極機構

作者簡介:季麗琴(1978—),女,江蘇省太倉市雙鳳中學。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育德的前提是育心。興起于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的積極心理學被譽為“幸福的科學”。區別于傳統的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當這一理論被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時,它啟示教育者應以更加開放、積極的目光來發現、賞識、挖掘學生的潛能、特長和建設性力量,培育學生的陽光心理品質,成就學生的幸福生活。因此,初中教育應重視學生陽光心理品質的培育,引導家庭、學校、社會(社區)的全員參與、全程實施和全方位培育,內外兼施,四線并進,既要強化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在品質,又要優化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外在環境。

一、普適性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學生的積極品質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筑牢三級預防機制,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預防和個別輔導,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普適性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干預機制是對學生已出現心理問題后的消極應對,是一種補救措施;而普適性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指導,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積極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從正面培育和發展學生個體的陽光心理品質,防治其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且和諧發展。

(一)課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普適性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建構指向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一是學生心理狀況調研。在初一新生入學時進行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將問卷發送給家長,建議家長如實填寫孩子的心理狀況,同時建立好學生心理檔案。二是校本心理課程開發。在數據分析掌握學生心理現狀及成因的基礎上,與年級家委會座談,了解家長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訴求,并誠邀校外專業的心理教育專家,與本校心理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材校本化的開發工作,提高課程內容對學生的適用性、針對性及未來可達的發展性。三是與學校教務部門協調安排好課時,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開展,并建立規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定期舉行年級心理教研活動。

(二)多樣化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當然,普適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多樣的,既要落實課程,由心理教師、班主任進行課堂教學,以心理健康課、心理班會、心理團輔為主要形式有序推進,又要以心理講座、校園展板、心理報、心語征文、心理劇排演等為輔助形式,介紹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與方法;還可以舉辦心理節、心理月,引導全校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全方面宣傳,讓大家形成科學健康的觀念。

從實際效果看,開展普適性心理健康教育就像“預防接種”,學校通過具體的階段性、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潛能的覺醒,主動挖掘其固有的、潛在的建設性力量、美德和善端,讓學生學會積極解讀心理現象,辯證地看待心理問題,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心理危機,提升應對各種心理困惑和問題的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狀況[1]。

二、合作性課堂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幸福體驗

長期以來,囿于中考升學壓力以及社會、家長對教育質量的片面理解和過度期望,學習已然成為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學生畏懼學習,在學習中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通過實際開展初中生心理狀況的調研,我們可以發現初中生學校幸福感及其學校認知、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自我自尊、學業效能、積極情緒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降低,消極情緒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升高,這與過于重視學業成績的教育現狀相吻合[2]。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以及課堂中的人際關系都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幸福感。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筆者認為合作性課堂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課堂體驗感的關鍵。合作性課堂教學必須具備兩大特點:一是以生本理念為教學思想,體現適學、促學和樂學;二是交往普遍發生于課堂,師生、生生之間是基于同一個學習任務的平等、互助型學習共同體。

(一)精選適宜的教學內容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對于學生而言,課堂上的“勞動”就是指通過交往和思維,使身心得到充分發展,內在潛能得到發掘,建設性力量得到實現,自我存在得到體驗,幸福感得到滿足。因此,提供給學生適宜的學習內容是建構合作課堂的前提。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對統一的教材進行班本化開發,兼顧學生個體自學和合作群學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調整。貼近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提升并達到其最近發展區。

(二)精化適切的教學形式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焙献魅簩W不但能減弱學生因獨學而產生的無助感或緊張情緒,而且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使學生學會包容和欣賞,學會悅納與合作,思維也能得到深化。因此,合作性課堂教學以小組合作為基本形式,先由班主任建立合理、穩定的學習小組,然后通過系統的小組文化建設來發展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學科教師則要在精選適宜的教學內容之后,精化教學設計,堅持問題導學任務驅動,以“導”為關鍵,以“學”為根本,精心設計問題和活動,編寫學習工具單,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架”,讓學生拾級而上。具體流程是先設置情境,拋出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水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學生與組內伙伴交流探討,合理比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獲得因合作群學而更加豐富的學習愉悅感。

(三)精用悅心的教學評價

具有陽光心理品質的學生不僅對自我有正確的認知,而且為人謙和友善,懂得欣賞和包容,善于溝通與合作,在團隊中利人利群。因此,合作性課堂教學評價要堅持以賞識和激勵為根本原則,側重于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會學、愿學和樂學,并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明確后期改進方向。教學評價維度應更寬泛,一是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自主意識、合作意識;二是要關注學生閱讀與思考、傾聽與表達、溝通與協調的能力,以及遇到疑難后的自我調節能力或耐挫力等。教學評價主體要更多元,教師評、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缺一不可。教學評價方式也要更多樣化,可以是語言、眼神、肢體動作,還可以是“課堂之星”評選或作業減免等。

此外,合作性課堂教學的社會交往也具有雙重功能,不但對學生認知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對學生的社會化及其自我意識、社會觀念、社會能力與社會情感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培育初中學生的陽光心理品質,全體教師責無旁貸,必須在課堂上做“文章”,改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授業解惑,培智育德育心。

三、多元性社團課程文化挖掘學生的積極力量

由于不同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經歷,學生個體間具有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得部分學生不可避免地陷入學習偏科的困境,形成心理負擔。但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學生的智力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教師要改變慣性思維和舊有的學生觀,用賞識和激勵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優勢和劣勢選擇最適切的方法,發掘資優學生,幫扶后進學生。這就要求學校除了要有效落實統一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和生源特點,開設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社團課程。

(一)扎實開展校本社團課程

開設多元化的社團課程首先需要學校進行“菜單式”的供應摸底,一方面要對全體教師除學科教學之外的專長和承擔社團課程教學的意愿進行摸底,鼓勵教師積極承擔社團課程教學,并將相關指標納入學校的績效考核;另一方面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社團訴求進行摸底,從而開設相應的社團課程,做到定時、定地點和定人員。對于學生“點菜”人次多而又無法提供師資的,學??善刚埿M廨o導老師或招募優秀家長志愿者進行社團課程教學。為了避免出現學期初學生選課積極但中途消極退社的情況,學校要強化社團課程的過程管理,如舉辦社團文化節。

(二)能動開展班本社團課程

校本社團課程往往受到師資和教學設施或場所的限制,無法滿足學校各年級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班級能夠基于本班的生情特點和師資力量能動地開設班本社團課程,以彌補校本社團課程受眾面窄、普惠率低的不足。例如,筆者是一名語文學科教師,也是班主任,先后在所任教的班級實施班本文創社團,將班中喜歡閱讀、寫作、表演和制作的同學聚集起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文創活動,引導學生繪制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設計創意書簽,參與劇本的創編演,以及道具、服裝和場景制作。表演有臺前幕后的分工,筆者會組織班中的待優生競聘場務和燈光師,讓他們也融入其中。隱性而持久的育人效果就是班本社團中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活動中,學生的陽光心理品質不斷得到強化,明白主動參與的重要性,學生越來越自信、自我效能感越來越強。班本社團中的學生又是群體,他們在活動中愈發懂得合作的意義,并將其凝聚為鮮明的班級名片,讓班級成為學生心靈成長的新沃土。

四、關懷型家校社育人共同體優化學生的積極機構

多重熏陶理論認為人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社會三種外在環境力量的影響。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應基于協同育人機制,建構關懷聯結型的家庭、學校、社會(社區)育人共同體。2017年蘇州教育局的1號文件《關于全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就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形成良性互動,構建全方位、開放式、立體化關愛格局”。

(一)改善家庭小環境,確保學生心靈成長的優質土壤

有人把教育比作農業,而家庭就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土壤。無論是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還是親子間的關系,尤其是突發的家庭危機事件(如父母離異、親人病故)都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因此,學校要多渠道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注重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優化教養方式,讓“走心”的家庭教育成為學生成長的基礎性養料。在網絡信息化社會,除了借助家長學校、家訪、校訪等傳統方式,學校還應重視線上親子共育平臺的搭建。以“蕃圃夜話”為例,從2016年5月首期500多位初二家長到后期的700多位家長,再到5000多位社會人士……由單一面向家長轉變為全方面服務學生、家長和老師,從一個年級到一所學校再到輻射全市,家長們線下主動報名參與的熱情和線上觀看直播的參與率,無不證明了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視。家長的成長自然也惠及了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在有愛、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獲得身心全面發展。

(二)優化社會大環境,給予學生心靈成長的和煦陽光

如果家庭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土壤,那么來自全社會和社區的關愛則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和煦陽光。這就要求學校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規劃校政社(企)合作項目,努力爭取更廣泛的社會支持,引進校外專家團隊的育人力量,來支撐并優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團課程體系建設。例如,太倉市雙鳳中學與學校周邊村社、醫院、派出所、消防站等政社單位合作,實施紅橙助力計劃、藍盾助力成長計劃、白鴿宣講計劃等項目,為學生提供知行合一的社會實踐大平臺,在教授學生廣博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發現交往參與的美好和主動服務的快樂與幸福。

結語

綜上所述,追求幸福是人類的本能。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護航,為學生心理賦能,促進學生陽光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成就其本該享有的幸福校園生活,并為其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是學校教育應有的價值追求。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繼承者和實踐者,因此,回歸教育的本真,讓陽光心理成為學生茁壯成長的精神底色和未來生活遮風擋雨的精神“盾牌”,更是當前中學基礎教育應當肩負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栗潔,李莉,巴玉珠.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策略研究:以焦作市二十中為例[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34(3):73.

[2]薛穎娟,蔣林晏,曹佃省.初中學生學校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教育導刊,2015(8):32.

猜你喜歡
初中學生積極心理學
關于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的探索
初中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體育技能評價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
初中學生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淺析
培養初中學生自信心與英語教學的相關性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