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營養干預方案的建立及效果評價

2022-05-30 06:31王超紅成慧徐靜孫曾梅常小書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2期
關鍵詞:營養干預放療

王超紅 成慧 徐靜 孫曾梅 常小書

【關鍵詞】頭頸部腫瘤;放療;營養干預;PG-SGA

頭頸部腫瘤(HNC)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包括喉癌、鼻咽癌、舌癌、扁桃體癌、下咽癌、腮腺癌、甲狀腺癌[1-2],占全身惡性腫瘤的5%~10%,是世界第6大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死因第8位[3-4]。在我國發病率>5%[5]。放射治療是頭頸部腫瘤的一項重要治療手段,在放療中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營養不良[5]。但是治療期間患者常出現唾液減少,咽喉疼痛,口腔粘膜炎,放射性食管炎等一系列治療副反應,引起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導致其放療耐受性的下降,治療的延緩或中斷,嚴重影響其預后和生存質量。有研究表明,在頭頸部腫瘤患者實施放療過程中,機體的營養狀況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正相關關系[6-7]。在楊家君等[8]的研究提示對患者進行行營養干預,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明顯下降。營養不良可顯著降低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的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9]。藏族患者長期生活在高海拔、乏氧地區,加上地方語言種類眾多、宗教信仰復雜、飲食結構特殊,對藏族患者頭頸部腫瘤放療期間予以營養干預目前尚無該類研究,本研究對來自西藏的30例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營養干預進行首創性研究。旨在觀察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期間,在營養干預過程中,通過先了解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態,之后評估改善效果,對減少良反應、增強患者機體的舒適感有重要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行放療的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中女性8例,男性7例,年齡為30~66(45.22±1.45)歲。觀察組40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齡為37~70(44.38±1.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病理確診為頭頸部腫瘤的初診藏族患者;(2)年齡30~70歲;(3)無遠處轉移者[經CT、胸部X線、B超、骨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儀(ECT)掃描等檢查證實];(4)肝、腎功能正常,無明顯心、肺功能障礙。無嚴重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5)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0~3分。

排除標準:(1)既往患有頭頸部腫瘤已行放療者;(2)頭頸部腫瘤復發或轉移者;(3)頭頸部腫瘤初診但拒絕進行放射治療者;(4)長期應用腸外營養者,無法經口進食者;(5)有嚴重的認知障礙和言語表達缺陷;(6)外地無法隨訪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藏族患者于入院24小時內進行患者提供的主觀整體營養狀態評量表(PG-SGA)評估,并為患者建立病歷檔案,包括內容有病史、體格檢查、基本資料、人體測量、實驗室檢測等,其中收集的相關重要指標:PG-SGA評估、人體測量、白蛋白(Alb)指標。每兩周進行PG-SGA營養評估,同時收集與營養評定相關的數據。對照組給予常規放射治療護理和飲食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營養干預,具體包括營養評價方法、營養支持途徑、制劑和用量等。

1.2.1營養干預實施方案

在本科室,建立一支營養支持小組(NST):小組由營養師、責任醫生、??谱o士、患者及家屬等成員,在患者進入醫院的第一天,采用PG-SGA,對其機體的營養狀態進行評估,實驗組PG-SGA評分≥4分者結合放射治療恢復情況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包括營養食譜講解、營養健康講座、營養飲食處方、營養餐、飲食烹飪方法、PPT個案分享或床邊個別指導的方式講解營養健康教育等,對中度營養不良以上的患者除加強日常飲食外,同時給予腸內營養制劑口服,個性化的營養處方和營養餐,必要時加入胃腸外營養支持。增強患者及家屬對營養治療的了解及需求和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每兩周對所有納入的患者進行PG-SGA評估,PG-SGA[10]屬于專業評估腫瘤患者機體異性營養評估的相關工具,包括兩個部分,其中一個是患者自我評估,另一個是醫務人員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患者放療期間的營養評分變化,語言障礙對患者的營養的影響,放療期間宗教信仰對患者營養的評分變化以及文化程度對患者影響等項目,評估結果也有兩種,即定性與定量評估。結果判定:PG-SGA評分在0~1分時,說明營養狀況良好;PG-SGA2~3分表示輕度營養不良;PG-SGA4~8分表示中度營養不良;PG-SGA≥9分表示重度營養不良。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對本文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別用(x—±s)、[n(%)]表示。當P<0.05時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放療對患者營養的影響

兩組患者在放療前、放療2周、放療4周及放療結束四個階段進行PG-SGA評估,放療結束后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語言障礙對患者營養的影響

放療開始和放療結束進行,放療結束后有語言溝通障礙患者較無語言溝通障礙者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宗教信仰對患者營養的影響

放療開始和放療結束進行PG-SGA評估,放療結束后有宗教信仰者(4.37±2.27)較無宗教信仰者高(2.68±1.28)(P=0.007)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3。

2.4文化程度對患者營養的影響

放療開始和放療結束進行PG-SGA評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4.41±2.31)較初中以下者高(2.71±1.32),具有統計學差異(P=0.006)

3討論

頭頸部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全身惡性腫瘤的5%~8%,由于頭頸部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所以,及時、準確地對頭頸部腫瘤患者進行營養評估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常用的營養評估方法有以下幾種,即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微型營養評分法(MNA)、患者主觀整體評估法(PG-SGA)。Rodrigues等[12]研究表明,PG-SGA評估量表具的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與特異性,可達98%、82%。不僅能夠對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情況進行篩查,還可以在定性狀態下評估機體的營養狀況,而且還能對腫瘤患者的營養程度進行鑒別,完善定量評估,因此本研究選用PG-SGA評估工具。

在頭頸部腫瘤患者的根治或姑息性治療中,放射治療屬于重要的治療手段,在治療中,其可以發揮顯著的優勢,但其對分裂的正常細胞也會產生相應的毒性。大部分患者會發生貧血、惡心嘔吐等明顯的毒副作用,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有文獻報道在頭頸部腫瘤患者開展放療時,經評估,其營養不良發生率在44%~88%,其中重度營養出現率可以達到20%~40%,營養風險也增加了約50%[13]。而營養不良的出現,會影響腫瘤組織功能與修復,而還會對體液、細胞造成不可逆影響,而且其常與傷口不愈、感染等相關,從而增加患者的住院次數,延長治療及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耐受度,增加治療費用,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形成不良的結局[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16],實施多學科營養管理能有效增加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24h能量及蛋白攝入量,減少體質量丟失,更好地改善營養狀態。因此,在頭頸部腫瘤放療前、放療期間,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營養支持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本院作為對口藏族患者醫院,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予以營養干預國內罕見報道。

本研究通過營養干預分析在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營養狀況的影響,探討其在改善患者放療期間機體營養狀況方面的作用。結果顯示腫瘤患者在放療結束后實驗組PG-SGA評分較對照組降低,并證實了患者的營養狀況與語言溝通、宗教信仰和教育水平之間顯著相關,有語言溝通障礙、有宗教信仰和受教育水平最低的患者,營養狀況最差,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放療結束后實驗組患者白蛋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營養干預措施的開展,能改善患者在放療過程中的營養狀態。本研究采用營養干預,在患者放療前、放療期間,首先需要對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況進行充分的評估,以其結果為依據,結合患者的年齡、病情,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方案,能夠滿足不同年齡、病情、營養狀況的患者對營養支持的需求[17-18],增強了患者對放療的耐受力,減少放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使患者順利的完成放療。所以營養干預在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尤其是對文化程度低、有語言溝通障礙及宗教信仰的患者[19]。

綜上所述,在藏族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期間,營養干預措施的開展,可以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態,減輕放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增加患者的舒適感有一定的臨床實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營養干預放療
早期綜合發展在社區兒童保健中的推廣應用意義
2例不同類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營養干預效果對比分析
營養干預對高職女生輕度缺鐵性貧血的影響研究
腫瘤熱療的機理及臨床研究
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分析
綜合護理對鼻咽癌放療效果影響分析
浦東新區川沙地區小學生零食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辨體施膳營養干預在糖耐量異常40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