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患者進行病毒學檢驗對乙肝病毒診斷率的影響

2022-05-30 08:43張彩花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4期
關鍵詞:乙肝患者診斷率乙肝病毒

張彩花

【摘要】目的:探究乙肝患者行病毒學檢驗的診斷價值。方法:隨機將2019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本院208例乙肝患者分為實驗組(104例,應用電化學發光法)、對照組(104例,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率、血清標志物陽性結果。結果:實驗組診斷率(96.15%,100/104)比對照組(84.62%,88/104)高(P<0.05);兩組患者核心抗體陽性率、表面抗體陽性率差異無意義(P<0.05);實驗組 e 抗體陽性率(29.81%,31/104)、e 抗原陽性率(33.65%,35/104)、表面抗原陽性率(70.19%,73/104),均比對照組高,(P<0.05);實驗組患者檢驗結果總滿意率為96.15%(100/104),對照組患者檢驗結果總滿意率為80.77%(80/104);實驗組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較之于酶聯免疫吸附法,電化學發光法應用于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中的診斷率更高,乙肝病毒的診斷率更高,患者對診斷結果的滿意程度較高,可在臨床診斷乙肝疾病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乙肝病毒;診斷率;影響

【中圖分類號】R37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4-0183-04

乙肝是近些年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臨床表現為腹脹、乏力、肝區疼痛、惡心及畏食等,肝臟變大,且具備壓痛感,病情較重者會出現肝病面容、脾大、蜘蛛痣及肝掌等,肝功能連續性反常。臨床依據疾病特性,可分為三種,主要有重度乙肝、輕度乙肝及中度乙肝。乙肝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診治,隨著病情的蔓延,極易致使患者的肝細胞受損、壞死等,或出現炎癥,較重時,還會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癌或肝硬化等,威脅與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乙肝病毒在國內的感染率較高,在感染后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發展至肝炎,嚴重的還會出現肝硬化與肝癌等多種疾病,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為此,針對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臨床診斷和治療均十分關鍵。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通常借助血清標志物加以判斷[1]。其中,電化學發光法為實用性極強的診斷方式,在檢驗乙肝病毒方面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相對較高。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診斷的病毒學檢驗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乙肝患者208例,按照入院序號劃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62例,女42例;年齡19~64(37.76± 1.15)歲;蜘蛛痣2 例,肝掌1 例,身體乏力10例,肝區疼痛10例,上腹部不適17例。實驗組患者中男60例,女44例;年齡18~63(37.74± 1.18)歲;蜘蛛痣1 例,肝掌2 例,身體乏力11例,肝區疼痛11例,上腹部不適15例。兩組患者資料無差異(P>0.05),視為可比。

納入標準:(1)均簽署知情確認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2)年齡均在18周歲以上;(3)臨床資料均完整.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類疾病及意識障礙性疾病的患者;(2)患有心腦腎等其余重大器官性疾病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同時參與其余研究的患者;(5)對本次研究依從性不高的患者;(6)患有惡性腫瘤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劑量為10毫升,一般選擇肘靜脈抽血。完成血清抽取后,即可開展分離操作,一般離心率是3000轉 /分,經15分鐘持續分離后分別展開檢驗工作[2]。

在檢驗中,選用的設備包括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核心抗體試劑盒、表面抗體試劑盒、e 抗體試劑盒、e 抗原試劑盒、表面抗原試劑盒、離心機。根據試劑說明書完成相關操作。若當天檢測工作未完成,應選擇4攝氏度環境保存血液標本[3]。

對照組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驗,實驗組應用電化學發光法檢驗。

1.3? 評價指標

(1)比較分析患者診斷率。

(2)對兩組患者血清標志物陽性結果進行評估。

(3)觀察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對檢驗成果的滿意程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檢驗結果滿意率調查問卷進行測評,評分采用百分制。非常滿意為得分在87~100分,基本滿意為得分在70~86分,一般滿意為得分在60~69分,不滿意為得分在0~59分??倽M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兩組數據。計數資料以[n (%)]描述,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x(—)± s )描述,采用 t 檢驗。以 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率比較

實驗組104例患者中,診斷出100例,診斷率為96.15%(100/104);對照組中,診斷出88例,診斷率為 84.62%(88/104);組間診斷率相比,實驗組相對較高,對照組較低,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χ2=7.9660, P=0.0047)。

2.2? 兩組患者血清標志物陽性結果分析

實驗組核心抗體陽性率為73.08%(76/104),對照組核心抗體陽性率為71.15%(74/104),兩組患者的核心抗體陽性率對比發現差異不大,p >0.05,數據對比沒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表面抗體陽性率為18.27%(19/104),對照組表面抗體陽性率15.38%(16/104),兩組患者的表面抗體陽性率對比發現差異不大,p >0.05,數據對比沒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 e 抗體陽性率為29.81%(31/104),對照組 e 抗體陽性率13.46%(14/104),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實驗組 e 抗原陽性率為33.65%(35/104),對照組e 抗原陽性率15.38%(16/104),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 P <0.05),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實驗組表面抗原陽性率為70.19%(73/104),對照組表面抗原陽性率48.08%(50/104),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2.3? 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對檢驗結果的滿意程度

實驗組中,不滿意的患者有4 例,一般滿意的患者有20例,基本滿意的患者有30例,非常滿意的患者有50例,實驗組患者檢驗結果總滿意率為96.15%(100/104);對照組中,不滿意的患者有20例,一般滿意的患者有24例,基本滿意的患者有30例,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0例,對照組患者檢驗結果總滿意率為80.77%(80/104);兩組滿意率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及方式的改變,導致乙型肝炎的發病數量逐年呈上升態勢,乙型肝炎對患者的生活與身體健康方面造成了較重的影響。因為乙型肝炎在臨床上的表現不是很明顯,極易在診斷中出現漏診與誤診,不但給診斷工作帶來一定影響,而且還會延誤患者病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探尋一種較佳的乙型肝炎的臨床診斷方式,協助患者及早獲取較佳臨床診斷,同時采取相宜治療措施,進而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乙型肝炎的發生原因就是乙肝病毒感染,而乙肝病毒屬于 DNA 病毒,被歸類在嗜肝 DNA 病毒科中,不僅耐熱且耐低溫,可有效抵抗紫外線,因而臨床治療難度相對較大。在人體入侵乙肝病毒后就會攻擊其肝臟,并定植于肝細胞之內,在繁衍與復制的基礎上會損傷干細胞,最終引起乙型肝炎[4]。根據臨床結果表明,乙肝病毒的泛酸性特征明顯,會對膽管上皮細胞、胃黏膜細胞、腎小管細胞和胰腺細胞等帶來嚴重損傷,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直接影響。為此,在臨床中,對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提出了更高要求,確保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抗病毒治療,以合理化控制肝損傷的情況。與此同時,還能夠對肝硬化進行科學化防治,以免患者因病情加重而發展成癌變,更好地確?;颊叩纳踩?。

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標志物主要包括核心抗體、表面抗體、e 抗體、e 抗原、表面抗原,一般可借助以上指標了解人體的免疫反應。其中,表面抗原無傳染性,屬于乙肝病毒外殼蛋白,若人體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水平會明顯提高,因而可被當做重要的標志物[5-6]。血清乙肝表面抗原若首次呈陽性則提示感染急性乙肝病毒,且被認定為乙肝病毒感染。在最初感染的3~5周僅能夠對乙肝表面抗原進行監測,而暴露至乙肝表面抗原被檢測出的平均時間為6~60天。在表面抗原被檢測出的10~20天前,可通過 PCR 技術對血清 HBVDNA 進行檢測。而表面抗體是抗體,主要通過表面抗原刺激形成,在與表面抗原相互結合的基礎上,在其他的免疫過程中即可有效清除乙肝病毒,進而更好地控制體內乙肝病毒的感染狀況。表面抗體中和性特征突出,能夠切實反映出乙肝病毒感染以后人體免疫的實際情況。若表面抗體水平顯著提高,即代表乙肝病毒感染機體以后產生免疫力,通常會在表面抗原轉移以后的兩周出現[7-8]。另外,e 抗原是可溶性蛋白質,在乙肝病毒核心顆粒中存在,當核心抗體裂解以后就會融入到機體的血清當中,而 e 抗原則會在表面抗原出現與消失的時候出現,為乙肝病毒感染的判斷提供了必要幫助。若 e 抗原呈陽性,即代表傳染性較高,且患者正處于病情的活動期。e 抗體則是由 e 抗原刺激所形成的抗體,一旦其出現就代表乙肝病毒復制相對靜止,已經有效控制了病情。核心抗體屬于免疫球蛋白,主要通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對肝細胞刺激后形成,可對乙肝病毒復制的活躍度切實反映出來,而且水平越高表示乙肝病毒的傳染性越強。部分核心抗體陽性個體通過血清標志物的檢測,僅能夠發現 HBVDNA[9-10]。乙肝病毒感染恢復但表面抗體相對微弱的患者,經血清標志物檢測后呈現核心抗體陽性。部分核心抗體呈陽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經血液檢測很難對表面抗原檢測出來。如果核心抗體呈陽性,那么檢測血液后發現 HBVDNA的概率低于10%。但此類人并不代表被感染,除非易感者皮下黏膜直接接觸了感染源。而且,所檢測到的核心抗體為假陽性的可能也存在。通常情況下,核心抗體陽性率和人群感染乙肝病毒概率保持一致。特別是在感染高流行區域,表面抗體陰性、核心抗體陽性提示的是既往感染。而在感染低流行區,血清標志物核心抗體陽性率為10%~20%,以假陽性最為常見。

在臨床檢驗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酶聯免疫吸附法和電化學發光法。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法檢驗快捷且方便,在臨床診斷與治療乙肝疾病方面的應用價值較高。但此檢驗方法僅能夠定性分析乙肝病毒的血清標志物,而無法完成定量分析[11-12]。為此,應用于臨床診斷中,很難對乙肝病毒的感染復制情況作出判斷,也有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穩定性。而電化學發光法則將化學發光反應及免疫反應有效結合形成的檢測手段,較之于酶聯免疫吸附法,其準確率與靈敏度更高,且特異性也更強,可完成定量分析的檢驗目標,對酶聯免疫吸附法的不足之處加以彌補[13-14]。

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驗,其臨床診斷率較之于對照組高(P<0.05);在核心抗體陽性率、表面抗體陽性率方面組間無差異(P>0.05);在 e 抗體陽性率、e 抗原陽性率、表面抗原陽性率方面,實驗組指標數值均比對照組高(P<0.05)。究其原因,電化學發光法當中的順磁性微粒為固相載體,其體積小且表面積較大,所以反應面積也更大。除此之外,標志物能夠循環使用,使得發光的時間延長,且強度也隨之增加,可將乙肝病毒的感染狀況準確地顯示出來,因而臨床檢出率與靈敏度更高。同時,電化學發光法檢驗的應用能夠規避低水平表面抗原樣本假陰性漏檢的情況發生,值得推廣應用。且實驗組患者對檢驗結果的滿意程度較高,對照組較低,由此說明,此檢查方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總體來講,臨床檢測乙肝患者乙肝病毒的過程中,選擇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檢驗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診斷率更高,尤其是在低水平表面抗原檢測中,其靈敏度與檢測效果均比酶聯免疫吸附法理想,患者對檢驗結果的滿意率較高,完全值得被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潘凌子. 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應用 SYM-BIO 免疫分析儀的診斷價值評估及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 24):111-112.

[2]李秀年,黃玉玲. 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意義[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36):91-91.

[3]李紅春,郭洪君,孫化,等. 病毒學檢驗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實施結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 3):292-293.

[4]龍暉. 乙肝病毒前 S-1 抗原陽性在臨床檢驗實施要點初探[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5,22( z1):128-130.

[5]Gao J,Xu AF,Wang MC,et al. The value of hepatitisB virus outer membrane protein detection in nucleoside analogues for CHB patients [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Inspection,2013,23( 18):3471-3473.

[6]Li FZ,Chen WG,Liu JR,et al. EFFECT OF SERUM CYP2 R 1 level on viral load and antiviral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Jiangxi medicine,2020,55(7 ):817-819,851.

[7]吳曉慶,唐德軍,楊璞葉,等.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療后肝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20,28( 24):4295-4299.

[8]Wang HM,Liu SS . Comparison of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ver function between HBeAg-negative and HBeAg-positive patients in decompensated phase of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5,42( 15):2874-2877.

[9]劉琳娟. 病毒學檢驗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實施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 13):89.

[10]潘凌子. 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應用 SYM-BIO 免疫分析儀的診斷價值評估及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 24):111-112.

[11]張洋. 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學檢查結果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 6):47-49.

[12]陳曉. 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 14):1992-1994.

[13]孟焱. 乙肝患者病毒學檢測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 20):100-101.

[14]李紅春,郭洪君,孫化,等. 病毒學檢驗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實施結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3 ):292-293.

(收稿日期:2021-11-25)

猜你喜歡
乙肝患者診斷率乙肝病毒
乙肝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獲益
乙肝病毒感染在婦科惡性腫瘤發生發展中的研究進展
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抗病毒治療嗎?
胡蝶飛:面對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齡期女性該怎么做?
乙肝患者的中西藥糾結
六個就診誤區 讓乙肝患者“二次受傷”
選擇一線抗乙肝病毒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X 線CT聯合檢查對非典型性肺結核的臨床診斷效果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診斷構成變化
肺炎支原體抗體聯合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