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與對策研究

2022-06-09 01:15董寧杰
校園英語·月末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態平衡

摘 要:本文以課堂生態視角為研究路向,以生態理論為研究理據,對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現象進行深度剖析,并針對課堂生態失衡現象,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測評模式四個教學要素出發,提出優化方案,以構建生態課堂。

關鍵詞:課堂生態;生態失衡;生態平衡

作者簡介:董寧杰(1983.05-),女,山西大同人,西安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和跨文化評論。

一、國內外課堂生態研究發展現狀

國外課堂生態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課堂主體,如Marloes對教師生態位進行探究,Griggs 從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查學生內化與外化行為以及課堂環境品質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二是課堂物理環境,如Marshall、Kiran分別對教室桌椅的設計及擺放位置對課堂生態的影響展開探究。三是實證研究,如Spellman從元認知生態學視角對提高學生彈性思維能力展開研究。國內外語課堂生態研究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課堂生態基本理論研究, 包括對課堂生態的概念與特征、結構重組與功能優化的探究;外語課堂生態內部要素研究,包括教師生態位、學生生態位、外語課堂生態的建構研究。二是生態化視角下網絡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研究。三是外語生態化課程體系建設。

國外課堂生態研究多采取樣本分析的方法對基本理論及其應用進行實證研究,并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生態、心理、教育、社會的整合開展研究,從單一的微觀生態研究逐步向對宏觀生態影響的研究轉變。國內外語課堂生態基本理論研究成果頗豐,理論性較強,研究成果可操作性欠缺,缺乏實證性研究。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1.教與學的生態失衡;2.文化環境的生態失衡;3.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的生態失衡;4.教學目標與動態測評生態失衡。當前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內容分散、教學手段不靈活、教學測評系統不完善,不利于大學英語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二、教與學的生態失衡現象與對策

課堂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等生態因子所構成的微觀生態系統。系統內部一個因子出現問題或失衡,將導致整個系統的破壞?!案鶕鷳B學的觀點,在大學英語教學生態中,各個生態因子有著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生態位,并在相應的時空位置上發揮著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從而保證這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痹趥鹘y的大學英語課堂中,在對有限的教學時間與明確的教學任務的權衡之下,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往往操之過急,當對學生的提問沒有收到積極回應時,耐心的缺乏導致教師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想和語言的輸出,課堂成了教師的獨白現場。教師在課堂生態體系中過多地發揮作用,擠占了學生的生態位,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生成與發展。缺失師生互動、教學互動的課堂,是生態失衡的課堂,不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不斷挖掘潛力、積累實踐經驗與建立自信的正向循環過程,任何沒有挑戰性思維而被動接受知識的惡性循環都是阻礙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頑疾。

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開展者與引導者,其職能為實現從傳授知識到資源整合、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轉變,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控制教與學的課堂時間配比,創建和諧的教學環境。首先,堅持以數字資料為內容的多模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對圖片、影像、聲音等多種符號資源的接受度更強,教師可以從傳統指讀文本的信息輸入單一平面模式向多感官立體模式轉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保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貫穿課堂始終的問題設置是有效途徑之一。問題的設置要體現高階性、挑戰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躍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保持學生應有的生態位,在不斷的挑戰與思考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是問題的設置者、解決問題的引導者,問題的結論則需要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以及教師與各學習小組之間的交互式討論來得出。這有利于學生的英語語言及思維輸出,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入情感的認知過程對于建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 文化環境的生態失衡現象與對策

生態學認為,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同樣,文化生態學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精神資源和財富,文化多樣性是世界各種文化多元共存、取長補短、共同生存發展的基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與語言的多樣性對維護文化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大學英語教學既是語言的教學,也是文化的教學。但是,中國民族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經常被忽視,導致大學生用英語表達本土文化時存在“失語”現象,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文化生態體系處于失衡狀態。

從宏觀的課堂文化環境來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家安全意識,必須進行文化比較。大學英語課堂不應該僅僅是學生眺望西方的窗口,更應成為立足本土的基石。從微觀的課堂文化環境來看,大學英語課堂內容應兼顧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而不應是人文科學的獨角戲。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2》第四單元“海外留學”中《目的地:美國大學》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課文通篇貫穿著西方哲學家、文學巨匠的身影,教師以塑造西方文明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作為文化切入點,在縱向剖析西方文化的思想起源和傳承的同時,也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進行橫向比較。例如,蘇格拉底指出雅典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他所指的“公民”只占總人口的10%;生活在同時代的孔子提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對兩種教育理念進行對比總結,學生得出結論:蘇格拉底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孔子的教育是大眾教育,更接近現代教育理念,因此,彼時的孔子思想更為先進。由此可見,只有在文化比較中,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才能將自己的體驗與感悟作為學習活動的基礎,在理論與實踐中進行文化交流,維持課堂文化生態平衡,培養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此外,當文章作者的母親提到希望她選修化學或者生物學時,教師可推薦學生在課外閱讀美國化學家里拉·雷姆森的一篇題為What Is Science?的文章,學生從中可以得到對科學這一抽象概念的具體認知,并了解化學與其他自然學科,例如天文學、地理學之間的差異。如此,大學英語課堂兼顧人文及自然科學,以維持微觀課堂文化環境的生態平衡為依托,確保學生的知識建構平衡,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663D9458-6A12-45E0-95D4-80495BACBD4A

四、 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的生態失衡現象與對策

教育生態化的根本目的是構建自然、開放、和諧的教學模式,建立教學“共棲”生態關系,使教師和學生協同進化。課堂生態的建構要以學生為中心,多維互動為實現路徑,除了幫助學生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英語知識與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建立基于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在復雜的國際社會關系中承擔起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于強調英語的工具性, 固守基礎課程教學量而缺少人文關懷,教學以課本內容為主,缺乏對相關知識的跨學科橫向擴展與縱向延伸,導致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不能有效對接,引發課堂生態系統的失衡,導致生態課堂中花盆效應的產生?;ㄅ栊?,是生態學中局部生境效應的俗稱,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有限的教學內容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及潛力挖掘,本該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種子卻憋屈在空間極為有限的花盆中,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破壞了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規律。

維持課堂生態活水效應是克服花盆效應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應在瞄準教學目標、扎根課本的同時,增強教材的新穎性、包容性和開放性,深度挖掘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跨學科領域的知識點。英語只是工具,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才是學習的目的與內容。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4》第一單元“深海探索”中《深海探索,為了人類的生存》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課文開篇指出,第二個腔棘魚標本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科莫多群島被發現。在解釋生僻地理名詞的同時,教師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地理符號所承載的知識點上。例如,結合馬達加斯加的地理位置,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角度、歐洲對非洲的殖民統治的角度,對非洲大陸的往昔進行解讀,同時結合當代非洲國家層出不窮的軍事政變,對今日非洲的發展進行全景展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史明智,鑒往知來。不僅如此,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有了解世界動態和關心社會問題的意識,培養家國情懷,開拓國際視野。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眼界決定了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在提高專業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進行總結和反思,促進自身發展,將活水源源不斷地引入課堂。

五、教學目標與動態測評生態失衡及對策

課程考核應該是對教學活動整體過程的不斷計劃、檢查、評價、反饋和調節。評價不應該是一次性單方面的靜態活動,而應該是不斷循環的多元動態過程。教師要通過生態化評價方式,監督教學質量,調整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式,調節課堂生態因子功能,實現生態課堂的和諧與平衡。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多元的,然而在實際的考核過程中,考核的方式卻是單一的,考核模式與內容不能與教學目標一一對應,影響以評促學的實際效果。

在教育生態背景下,單一的期末考試評價方式與現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多樣多次的考核方式和形成性評估方式,以確保學生成績的動態評估。師生合作評價(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簡稱TSCA)是一種新的語言產出評價機制,是針對解決語言教學過程中評價效率低、效果差等問題所提出的新型評價形式。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取師生合作評價方式,引導學生相互評價,自我反思和總結,生成總結報告,以此來評估學生在本學期的努力程度。師生合作評價的內容并不是單一的任務產出的質量情況,同時也包括評價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師生合作評價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他們進行批判性思維,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參照教學目標, 掌握知識要點,做到定性和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 全過程學業評價。另外,考核模式要繼續推進非標準答案的改革,包括增加口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多元測評模式。

六、結語

課堂生態的建構是優化教育生態主體及教育生態環境的基礎和前提。本文基于課堂生態視角對當前高校大學英語課堂存在的生態失衡現象進行解析,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測評模式,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措施,建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文化環境生態和動態測評生態平衡,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綜合文化素養以及專業競爭力,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取得成功的經驗,實現教育個體以及教育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小飛.大學英語教學失調現象透析教: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13(11):103-107.

[2]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3]Griggs M S. Classroom Quality and Student Behavior Trajectories in Elementary School[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16(7):690-704.

[4]Marshall P D. Classroom Ecology: Relations between Seating Location, performance, and Attendence[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10(2):56-67.

[5]Krian U V. Design Compatibility of Classrooom Fuiniture in Urban and Rural Preschools [J]. Asian Journal of Home Science, 2014(2):1-5.

[6]Spellman K V, Deutsch A. Metacognitive Learning in the Ecology Classroom: a Tool for Preparing Problem solvers in a Time of Rapid Change?[J]. Ecosphere, 2016(8):33-34.

[7]楊旻,姚伶.課堂生態系統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108-119.

[8]賈蕃.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發展研究:教材的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0):48-50.

[9]雷丹,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師“態”的生態解析[J].外語學刊,2015(5):99-105.

[10]李晨,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生態系統中學生生態位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5):15-22.

[11]黃明成.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供給生態建構[J].桂林高等??茖W校學報,2020(5):131-135.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財經大學高等教育科學專題研究項目“基于OBE教學理念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021GJZ15)的研究成果。663D9458-6A12-45E0-95D4-80495BACBD4A

猜你喜歡
生態平衡
渠江流域綠色發展研究
淺談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對策
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探討
基于ArcEngine二次開發的區域生態系統碳平衡評估及動態預警系統的設計
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有效途徑
科技風險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旅游管理的社會問題及其整治措施
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促進新安江水環境生態平衡
淺析我國供電企業服務營銷對策
高職信息化教學資源系統的生態平衡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