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目的論探析

2022-06-09 09:48劉朝閣王忠麗王方
理論觀察 2022年1期
關鍵詞:現實價值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劉朝閣 王忠麗 王方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目的;現實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1 — 0016 — 05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薄?〕這就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在新時代的歷史地位,指明了該課程核心目的之所在,即是立德樹人。如何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重要講話的精神、如何在具體的實踐中去落實黨中央對思政課的部署和期待,這是理論工作者、思政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學界圍繞改革創新做了大量的理論探討和實踐嘗試,取得了可喜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然而,從中也可以發現,學界對思政課特別是高校思政課的目的卻少有問津,研究成果明顯不足。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一個基礎與前提就應當是對課程本身目的的把握,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證改革創新的方向。

目的是人根據自己的需要,預先設想的行動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從事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正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人類歷史就是由人不斷追求著自身目的的活動所組成的。從事一項活動,人預先會把行動目標設定好,人在行動前觀念中就已經有了預期,這體現著人的自覺性。一方面,作為一種基于對客觀現實反映的意志行動的基本心理因素,目的的確立受客觀規律、現實條件的制約。人不能隨心所欲地確立行動的目的,總是要依據已經具備的客觀基礎,不然其目的則無法順利實現。另一方面,目的決定著行動的方向和采用何種方法。人類從事活動的目的性,也表明了人類對現有社會歷史條件的超越,是一種主動改善、改變原有生活境況的自覺。而這種頭腦中的意志活動一旦確立,就決定了具體的行為方向,同時也會糾正一些偏離目的的行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人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有明確的目的意識,“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為規律決定著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薄?〕208這是要求我們,行動前一定要明確目的所在,在具體的行動中牢牢樹立目的意識,圍繞核心的目的去采用相應的方式方法,而不能陷于方式方法的形式中,卻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類的一項思想文化活動,政治性是其最本質的規定,其最根本的目的和使命是提高受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后,隨著階級出現、國家誕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加強政治認同的途徑得以正式確立。作為一種維護階級統治的治國理政方法,盡管不同國家的側重點、方式方法、歷史傳統存在差異,而其最核心的部分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現政治認同。在中國古代這一項實踐活動被稱為“教化”,重視“教化”成為歷代統治者治國理政的基本國策。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從理論到實踐對之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成熟的理論,積累了實踐經驗。然而,以剝削階級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終是為少數人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變了以往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人民的自我教育,變成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服務的一項工作。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自己的宗旨,其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人民性。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升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質,從而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撐,為實現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凝心聚力。

高校思政課是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個途徑,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把握高校思政課的目的須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的全局,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認識創設高校思政課的目的?!蛾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薄?〕478這就明確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黨的整體布局、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與意義。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目的當然要服從服務于這一使命,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從哲學上講,盡管整體統率主導著部分、決定著部分的發展方向,部分亦有自身特殊性,整體不能取代部分。高校思政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整體的一個部分,也有自身的具體的目的指向,不能用整體所替代。正是因為在思想認識中存在著模糊兩者區別的情況,導致了在實踐操作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高校思政課的目的是從思想上把握青年這個特殊年齡段(拔節孕穗期)和群體屬性,為社會發展儲備人才和力量。同時,思政課應該為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駕護航,引領高校其他課程開展教學。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把高校思政課的目的化為可操作的具體目標,在考慮整體目的的同時實事求是地分析思政課所分擔的任務,給予其合理的定位,才可以使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落實、落小、落細。

從根本上來說,無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質從出場就已經確立,其后只是在不同的時空坐標下以新的形式出場,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斷豐富發展。從本質上說,無論以什么形式,都是為著維護階級的統治而進行階級的教育,也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準備精神條件。中央從頂層設計層面設置高校思政課程體現著“變”與“不變”的辯證法,既有提高人民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個貫徹始終的根本目的,也有在不同歷史時期、結合黨的中心任務的階段性目的。新中國成立后,高校思政課就被提上了日程,至今也有了70年的發展歷程。70年來,中共中央、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體現著高校思政課目的的演化過程。了解這一發展過程,有利于高校思政課教師、思想理論工作者加深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目的的認識。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便以臨時憲法的形式規定了學校文化教育的任務和目的,要求“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4〕,以適應新中國工作大局的需要。1950年10月,教育部在《關于全國高等學校暑期政治課教學討論會情況及下學期政治課應注意事項的通報》中重申了這一個教育目的,并增加了“樹立正確的觀點和方法”〔5〕7的論述,使高校思政課的目的進一步明確。這是與建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尚待開展、思想認識多元、價值觀念混亂、知識分子新舊并存的現狀是緊密相關的。新生政權雖然從軍事、政治方面取得了勝利,但是當時的知識分子的主體由深受舊社會影響的人所組成,在思想文化領域新生政權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肅清舊思想的影響,擴大無產階級的先進思想的傳播,同時也為“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開展掃清思想障礙,成為當時高校思政課的一個極具緊迫性的目的。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思想理論領域的斗爭并不曾停止,修正主義就是當時影響很大的社會思潮。修正主義只不過是假托馬克思主義的名義,從實質上它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沖擊和危害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因此,反對修正主義,抵制非馬克思主義的滲透,讓人們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從意識形態領域同資產階級爭奪青年一代成為當時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務。1958年4月,《對高等學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草稿)》針對當時思政課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概括,指出了因教學目的在實踐中不夠明確所帶來的“嚴重地脫離實際、脫離政治的教條主義和歪曲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的修正主義傾向”,并提出“明確政治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造思想,提高社會主義覺悟?!薄?〕33從當時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的反思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課不能忽視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或稱為思想改造,而應當使青年學生全面完整地學習馬克思主基本原理,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地指導實踐,否則就失去其賴以存在的根基了。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教育部積極推動思政課的科學化建設,對高校思政課的目的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5方案”“98方案”“05方案”的相繼實施,有力促進了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在此過程中思政課教學目的進一步明確。

1979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中再一次對思政課的目的加以審視,從知識掌握、思想武裝、能力提升三方面對思政課在新時期要承擔的任務進行了分析,即“使學生逐步完整地準確地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樹立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薄?〕761985年8月,《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對于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實現的目的進行了專門的、更為詳細的論述,為“85方案”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并在少數青年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87年1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教育課程建設的意見》,決定在高校開設思想教育課程,以回應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1998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思政課承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使命任務。2005年2月,中共中央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則進一步規范了思政課建設,在系統加強馬克主義理論教育的總體要求下,又從課程建設的角度對思政課具體的課程目的進行了論述,并要求重點加強對各門課程教學目的的研究。進入新時代,思政課的地位愈發重要。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清楚表明了黨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政課的目的。文件圍繞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培養可堪擔當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要求思政課教學“不斷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6〕。

從中央、教育部對高校思政課目的的相關論述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課目的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一個層次,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了多種層次。這種層次性的實質就是其中各種相關因素的內在聯系,我們可以從整體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標準、每門課程設置、專題教學設計四個維度對思政課目的進行探討。

設置思政課體現著我們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主動,是黨推動事業發展、滿足人民需要的一個重要舉措。在這里,思政課的目的性是我們黨意志的體現,在于實現黨對于思政課的期待。歷史證明,我們黨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充分肯定其在高等教育、意識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等方面具有的重要地位,稱之為核心課程、靈魂課程。辦好思政課是為了維護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為了堅持高校的社會主義方向,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因此只能不斷加強而不能削弱。在不同歷史時期,盡管從課程名稱、具體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存在著差異,然而,思政課為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的目的不曾改變,為了牢固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衷不曾改變。思政課課程設置層面的目的是其之所以能夠存在最為關鍵的目的,涉及到對其本身存在意義的追尋。正是因為思政課在把黨和國家賦予其使命作為自身所要實現的目的,才使思政課的存在成為理所當然。這種目的所蘊含的崇高價值追求亦是思政課教師理直氣壯地講課的一個內在源泉。

思政課教學作為塑造人的一種途徑和形式,其本身有自己的塑造標準。在現實中,因為中國高校的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在一些文獻中、在一些人的觀念中經常把高等教育目的與思政課教學目的混同,把高等教育目的作為思政課的目的。從理論上講,兩者目的當然有重疊之處,思政課教學目的是實現高等教育目的的一個組成部分。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把這一人才培養的標準用作思政課的目的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倘若因此就忘卻了思政課獨特的本質性目的,則易失去具體的努力方向。思政課當然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是這卻不能作為其本質的目的,也是思政課所無法承擔的?!白鳛榇髮W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的目的是培養理論思維的習慣,提高理論思維的能力”〔6〕。通過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大學生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高校思政課最為本質的人才培育目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當然有理想信念教育、有道德觀念教育、有政治方向教育,但這些并不能突顯高校思政課的核心目的。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易于掌握新技術、接受新思想,同時也易于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表現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思政課通過系統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授,就是為了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以便正確分析和看待一些社會現象、熱點問題,增強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有知識灌輸,但其不應成為思政課的目的。對于研究生的思想理論教育,思政課設置了更高的人才培養標準,即“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理論思維能力,并用以指導科學研究”〔5〕159。

高校思政課的課程設置體現著政治性、政策性與科學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曾開設過不同的思政課,從早期的社會發展史、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到如今的思想道德與法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名稱和內容經過多次調整,但是,每門課程都具有特定的目的,承擔著整體思政課賦予的一定責任。明確界定每門課程的具體目的,也是更好地體現其科學性的必然要求。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其教材雖歷經多次修訂,但其基本的內容卻一直是保持穩定的,如注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崇尚道德踐履等,個中原因就在于其緊緊圍繞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法治觀念、幫助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課程目的。牢固把握課程的目的,為教材修訂、教學實施提供了方向和保證。

所謂專題教學,是指按照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打破教材內各章節的邏輯體系,圍繞重大理論問題和學生的現實問題,對教學內容重新整理,形成緊密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專題教學模式。隨著思政課改革的不斷深入,專題教學正成為提高教學實效、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的重要途徑。課程內部的每一個專題都有特定的含義,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思政課教師去把握和體會。設置專題是為了打通教學與科研的通道、豐富教學形式、解答學生疑惑,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堅持專題教學的目的性,才能保證教學中政治性、學理性、趣味性的統一,以免出現娛樂化、庸俗化的傾向。在設計專題時準確判定所要達到的目的,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從學術上全面把握思政課的目的性,具有極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有助于解答理論中的根本問題,在實踐中可以提升教師的自信心、增強教學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薄?〕這個根本問題的實質就在于對思政課目的的追問,明確了思政課的目的性就有助于解答這個根本問題?!芭囵B什么樣的人”涉及的是思政課塑造人才的標準問題。思政課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著眼于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而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培育新人是建國70年以來,思政課長期堅守的努力目標,寄托著黨對青年的厚望。聚焦提升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思政課就抓住了自身用力、用心、用情的關鍵?!霸鯓优囵B人”是思政課達成目的的途徑問題。確定培養標準,不必然帶來預期培養效果。為了達成思政課的教學目的,學科、課程、教材、教師隊伍等各方面建設都要系統推進、統籌規劃,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各部分的建設目的保持清醒頭腦,以免產生偏離?!盀檎l培養人”是思政課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性質問題。只要人們對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并高度重視思政課的目的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就可以清楚看到思政課肩負的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才能更加自覺地、主動地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在思政課建設中,教師的作用尤為關鍵。調動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方法有很多,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莫過于提升教師對所從事工作的自信,增強講課的底氣。理直才可以氣壯,思政課教師自信心的建立有賴于對思政課目的的理性把握。一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對思政課目的沒有全面的認識,對所從事的工作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沒有清醒的理解,導致對課程教學信心不足。思政課的目的性理論不僅從政治上讓思政課教師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各項事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思政課及其教師在民族復興過程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也從學術上讓思政課教師認識到思政課所具有的深厚歷史底蘊、豐富的理論內涵。明確思政課的目的,教師從情感上加強了職業認同、課程認同、自我認同,從實踐上對于具體的教學要求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奮斗的方向更加清晰,這有利于增強教師的自信心。

教學質量是衡量課程建設效果的最終指標。思政課不斷改革創新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并落實到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養成上。近年來,思政課有黨和國家在政策、資金、人才方面的大力扶持,有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方面的不斷探索,思政課建設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顯著增強。然而,思政課教學中依然有些難題需要破解,有些不良傾向需要糾正。首先,思政課目的性理論為教學提供理念支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糾纏、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博弈在思政課教學中是一個老問題,并對一些教師造成了思想困惑,從而制約了教學效果。目的性理論要求以學術講政治、以徹底理論說服人,為教師提供了寬闊的理論視野、政治視野、教學視野。其次,思政課目的性理論為教學內容選取提供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蘊含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載體,包括特定社會、階級所要求、所規定的內容和教育者重新組織、編制的內容,其有效性體現在要求前者具有真理性、真實性、先進性,后者具有精確性、透徹性、契合性〔7〕80-91。為什么思政課要強調“三進”工作,可以從思政課的目的性理論得到說明。思政課要實現提升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察、認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的目的,必然要及時把反映時代特點、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教學內容。這也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的基本規定。同時,思政課教師對這一內容重新組織、加工,實現其從思想理論體系向教學信息體系的轉化,變成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形式、話語體系。最后,思政課目的性理論為教學方法創新提供指導。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脫離教育目的的創新都是無意義的,甚至會危害教育目的的實現。當前,思政課教師為了增強教學的親和力可謂不遺余力、花樣百出,運用各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有些還成了“網紅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也起到吸引學生關注,提高了課堂“抬頭率”“出勤率”。然而,通過對一些所謂“網紅課程”的觀察,其表面熱鬧的背后存在著理論推理減弱的泛娛樂化傾向。思政課要讓大學生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最終依靠其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思政課教學運用何種方法,是否使用,怎么使用新媒體、新技術,其關鍵在是否有助于實現教育目的。對此,思政課教師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實踐中的自覺。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N〕.人民日報,1949-09-30(02).

〔5〕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陳占安.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21-27.

〔7〕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1 — 03

基金項目:唐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1年度立項課題“新時代黨史教育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研究”(TSSKL2021-039);唐山學院黨建研究課題“高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中的長效機制研究”。

猜你喜歡
現實價值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的當代價值
盧卡奇物化理論對中國當代啟示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廉潔校園文化建設在預防職務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新媒體在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