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我國大眾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

2022-06-09 03:36蘇若琳
海風 2022年4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娛樂大眾

大眾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幫助人們釋放生活和精神上的壓力。但與此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方面。我們立足于中國大眾文化發展的現狀,從歷史的角度看待當前中國大眾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引導中國大眾文化健康發展的途徑,促進中國大眾文化進一步發展。

一、大眾文化的內涵

大眾文化,在現在看來,是一種通過大眾傳媒,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旨在使大量人民大眾獲得愉悅的文化形態。對于大眾文化,學者們有不同的理解。在早期,大眾文化被視為“文化產業”,被視為一種帶著虛偽的文化或藝術外殼的產業范式。學者認為,在大眾文化的控制下,它不再是群眾真正的精神文化和感性思維經驗,而是以獲取利潤和交換商品為目的而推動的生產[1]。

法蘭克福學派將大眾文化認為是逃避現實責任的以及容易沉迷的一種娛樂,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的典型的文化產品是徹頭徹尾的商品。以伯明翰學派為代表的則是以相對積極的態度看待大眾文化,將大眾文化視為一種蘊含了多樣文化的大眾力量,是一種可以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力量。大眾文化擁有廣泛的受眾也因此更易于流行,大眾文化在世界范圍內逐漸確立下來文化形態的主導權,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的文化以及社會的發展變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影響與意義

(一)對人和社會的影響

大眾文化的主體主要是當代社會的大多數人,他們不僅是大眾文化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大眾文化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創造者。大眾文化的規模的迅速擴大,實力不斷提升,從多個方面對人的發展產生影響。大眾文化在擴充與豐富社會文化資源的同時,還從不同的角度幫助人們釋放日常緊張的生活以及精神方面的壓力也是作為一種休閑的方式,為大眾提供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產品。

大眾文化需要依靠現代的科技手段和媒介技術來創造和傳播文化產品。因為它迎合了社會成員的文化和心理需求,獲得了大量的文化受眾。大眾文化具有大眾性、通俗性的特點,不追求更高層次的審美取向,以滿足大眾的精神放松需求。這一切都使得大眾文化有著獨特的發展特點,對于大眾文化做出正確的解讀,就要歷史的辯證的看待大眾文化的發展過程[2]。

(二)加強大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從中國的社會變革與大眾文化的發展角度來說,隨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改變,大眾文化扎根于大眾的生活。但是由于對如何與中國的現實融合的方式不了解,使得中國早期的對于大眾文化的研究出現或多或少的研究上的障礙。一方面,只是通過法蘭克學派等西方學派的理論,單純地從批判的角度研究大眾文化,也只關注到了大眾文化的商品性和娛樂性,忽視大眾文化也是一種豐富的文化社會資源的力量;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從社會環境和現實出發,考慮大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我們對于大眾文化的理解,不能單純只是以宏觀的角度進行解讀和批判,我們還應該研究它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和發展。因為它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歷史的相互聯系,這也對我們看待中國大眾文化的當代意義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3]。

三、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大眾文化對人的思想、價值、語言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個人不可避免的大眾文化在利益的驅使下,出現盲目追求娛樂與享受,也因此在文化生活中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忽視自己的道德追求以及理想信念。

(一)大眾文化市場不規范

首先大眾文化需要大量資本作為支持進行產出與宣傳,資本的投資方同時也需要通過大眾對于大眾文化的消費,才能獲取相關利潤。中國的大眾文化也與西方的大眾文化一樣,在商品拜物教的沖擊下,其文化的獨立、自省和批判意識開始動搖,被資本的贏利作為工具來利用。因此在商品化的誘惑下,大眾文化產品對合理經濟效益的追求無限擴大,忽視了作品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導致許多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大眾文化產品流入附近的大眾文化市場。因此我們絕不能把大眾文化的產品作為純粹的商業性盈利的文化產品,這樣會使得產出文化產品的質量降低。大眾文化中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觀對主體的影響,會使公眾過分重視物質的享受,而忽視個人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精神追求和培養。這不利于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

(二)大眾文化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

大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獲取與擴充著更多的文化資源,還為其影響范圍的擴大提供了最為有利的條件。而其內容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以及傳播方式發展的無限潛力,這些都引發了全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從多個方面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產生影響。在世俗與商業的大眾文化的大力沖擊下,大眾文化以其簡單易懂和休閑娛樂的體驗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這種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與馬克思主義探索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尋求自身解放的追求有很大的不同[4]。

(三)大眾文化主體創造力缺失

在追求大眾文化中的流行趨勢的過程中,人們對于文化內容的追求轉化為了對于利益與文化模板的追求。豐富與復雜的多樣性的大眾文化內容充斥在生活的每個角落,社會大眾開始出現被動地接受大眾文化中所傳播的內容的情況,甚至會使得人們習慣于直接吸收現成的完整呈現的文化產品,也因此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主體失去了對文化內容本應該具有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這也干擾和阻礙了人們的自主能動性。信息獲取的碎片化、便捷性、缺乏完整性和真實性等特點,人們往往不經過思考和整理就快速瀏覽,他們只停留在文化信息的表面,忽視了文化信息的內涵,從而削弱和降低了主體的思維能力。

四、解決路徑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

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引領大眾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正確的文化觀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而且受到各種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也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贝蟊娢幕陌l展必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群眾的生活實踐中獲得那些引導個人價值健康發展的素材,真實、全面地反映群眾的社會生活,以便更好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

(二)提高大眾文化生產者和接受者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水平

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娛樂,通過娛樂,我們可以得到身心的深刻感受,得到心靈的凈化。要讓人們對娛樂形成正確的審美態度,我們應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娛樂觀和樂觀主義。一要正確弘揚傳播學理論和娛樂觀,倡導“真善美”,強化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第二,更新娛樂觀念,媒體在提供娛樂活動時,應注重健康的娛樂形式和內容,引導樹立健康向上的娛樂消費觀念。

大眾媒體是大眾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媒體工作者應該有崇高的道德品質,承擔道德責任,加強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加強責任心,“嚴于律己”,更加注重民生和現實問題,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堅持社會責任優先,媒體應該正確把握娛樂的尺度,引導觀眾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唐山大地震》就是一部令人驚嘆和鼓舞人心的文學作品,我們應該在全社會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健康的大眾文化項目應該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應該是積極的,弘揚正義的。對大眾負責,為大眾提供優質的媒體服務,這才是大眾媒體存在的價值和基礎。

(三)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體制建設

大眾文化要積極、健康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當大眾傳媒受到利益的驅動,行業自律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時,政府就應該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毫不留情地堅決打擊惡習,防止和抑制大眾文化不良現象的產生和發展。政府應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并建立行業規范,使媒體能夠認清他們的定位和方向。近年來,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應對電視媒體的泛娛樂化趨勢。

(四)堅持先進文化對大眾文化的引導

大眾文化的發展需要主流價值觀的引領,才能夠確保不偏離軌道。在新時代的中國,先進文化作為文化自信的基礎,在引領文化多樣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規范的功能。大眾文化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整體水平,而先進文化對大眾文化的正確引導決定了大眾文化的發展程度,所以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大眾文化觀,創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文化。

參考文獻:

[1]王一川.新編美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孫潔.“娛樂文化”現象淺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0(2):80-81.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新華網,2017-10-27.

[4]張秉福.大眾文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教育對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4(2):87-90.

作者簡介:蘇若琳(1997-),女,漢族,河北邯鄲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娛樂大眾
大眾偶像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北大教授力挺《創造101》:大眾文化不是草履蟲
淺析“大眾文化”
娛樂眼
努力學,盡情玩
娛樂猛回頭,讓你樂翻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