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聲調學習者“一”的偏誤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2-06-09 03:59王翠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單字聲調偏誤

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國法律賦予每一個公民的神圣權利,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各個地區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給各個高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尋找相對應的方式方法以提高非聲調學習者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質量則顯得尤為重要。

本論文基于潮流發展和時代需求主要以喀什大學非聲調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研究非聲調學習者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掌握“一”的現實情況,即“一”偏誤分析及對策研究。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河南大學安曉嬋在初級混合班留學生聲母偏誤研究及教學策略中對班級里來自七個國家(韓國、印尼、巴基斯坦、也門、蘇丹、美國和剛果),說六種語言的學生采取輸出測試卷和輸入測試卷的實驗方式,認為偏誤主要存在于聲母的學習上[1]。許德楠在“一”的變調規律同語法作用的關系中,總結出“一”傳統上的變調規律:“一”字單用或在休止之前或后面跟著別的個位數字讀陰平;在陰平、陽平、上聲、前讀去聲;在去聲之前讀陽平;在詞語中間讀輕聲,并提出漢字“不”也存在此特點。許德楠在文章中主要針對數詞“一”的語音變化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數詞“一”在指稱性與系列性上的區別。對于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聲調習得研究現狀有[2],伊犁師范學院的薛文霞的維吾爾族學生漢語學習偏誤分析及對策研究,得出了陽平與陰平混淆現象突出;學習者習得單字調呈現一定的順序,先后順序去聲、上聲、陰平、陽平,后從母語負遷移、目的語干擾、語言學習環境等方面對母語非漢語學生在習得漢語單字調、雙字調時出現偏誤的原因進行了詳細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教學對策[3]。

以上所述,在學習前人的相關研究上,本人學到了很多,也為本論文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語音聽辨實驗調查對象為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17級在校大學生,共30人,其中15名男生,15名女生。

(二)研究過程

聽辨實驗:共有兩項測試內容:(1)請選擇詞語中“一”、的正確讀音;(2)請選擇句子中“一”的正確讀音。

語音輸出實驗:被測試者朗讀帶“一”的詞語和句子,與標準者的朗讀語料進行對比,利用手機錄音軟件、Praat軟件進行對比分析。

(三)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搜集整理相關研究資料,為研究做準備。

語音實驗研究法:通過測試者的朗讀語料,利用Praat軟件來完成聲調的數據統計。

對比研究法:通過Praat軟件上的語圖對比分析標準者和被測試者帶“一”詞語的語圖各個基點的數值,并分析規律。

三、“一”單、雙字調語音實驗及分析

(一)“一”單、雙字調語音實驗與實施

1.實驗準備

語音聽辨實驗準備:找一間安靜的教室安排測試者進去測試,準備好測試卷,被測試人數為30人。

語音輸出實驗準備:電腦、手機錄音設備,安靜無噪音的環境。

2.實驗過程

語音聽辨實驗過程:被測試者每人發放一份測試卷,測試卷中每個詞語、句子讀兩遍,語速中等,被測試者選出測試卷中正確的詞語聲調,測試時間為20分鐘。

語音輸出實驗過程:將標準者錄音材料輸入Praat軟件中,形成語圖,被測試者30名,同樣將錄音材料輸入Praat軟件中,形成語圖,對比標準者與測試者的語圖基點數值,分析偏誤。

(二)“一”單、雙字調語音聽辨實驗及分析

1.“一”單、雙字調語音聽辨實驗

測試內容:

(1)請選擇詞語中“一”的正確讀音:“一”單字調共一個,乘以30共30個;“一”+陰平共10個,30乘以10共300個;“一”+陽平共10個,乘以30共300個;“一”+上聲共10個,乘以30共300個;“一”+去聲共10個,乘以30共300個。

由圖1可以看出,“一”單字調的正確率為100%,“一”+陰平搭配正確率為66.3%,“一”+陽平搭配正確率為50.3%,“一”+上聲搭配正確率為55%,“一”+去聲搭配正確率為39%。

(2)請選擇句子中帶“一”字詞語的正確讀音,共10句,乘以30共300句。

由圖2可以看出聲調學習者對于句子中帶“一”字詞語的判斷正確率為41.6%。

由實驗可知,非聲調學習者對于“一”單字調的聽辨感知為最好,正確率都為100%,對于“一”+去聲變調為陽平的聽辨正確率最低,僅為39%,其次“一”+陽平變調為去聲的聽辨正確率為50.3%,“一”+上聲變調為去聲的正確率為55%,“一”+陰平的聽辨正確率最高,為66.3%。由實驗數據可知,非聲調學習者對于變調為陽平調的詞語的感知最差,因此,陽平調成為非聲調學習者的一個難點。

3.實驗小結

“一”的變調屬于國語中聲調的動態組合,掌握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大量的練習。非聲調學習者“一”單字調的聽辨準確率為100%,說明非聲調學習者掌握了國語中單字的本調,但對于“一”后加不同聲調的詞變調為新的聲調而言,非聲調學習者掌握的并不夠好。

(三)“一”單字調語音輸出實驗及分析

1.“一”單字調語音輸出實驗

男生組:被測試男1、男2,標準男。

女生組:被測試女1、女2,標準女。

被測試組男生、女生和標準組男生、女生分別朗讀“一”單字調,形成錄音材料,在Praat軟件中形成語圖。

2.實驗數據分析

(1)“一”的單字調語音輸出實驗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被測試男1男2的起始音高都要高于標準男生的起始音高,但是在調域上,被測試男1的調域高于標準男生,被測試男2的調域低于標準男生的調域;被測試女1的起始音高高于標準女生,被測試女2的起始音高低于標準女生的起始音高,但在調域上,被測試女1女2都要高于標準女生的調域。

實驗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被測試組的男生和女生雖然在發“一”單字調上都還存在著一些小瑕疵,即在調域問題對比對照男生和女生來說,要么過高要么過低,但總體來說還是掌握的比較準確,可以相對準確地發出“一”單字調的讀音。

四、“一”雙字調語音輸出實驗及分析

(一)“一”雙字調語音輸出實驗

4名測試組成員,2男2女,2名標準組成員,1男1女,分別朗讀“一”后+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的詞語,形成錄音材料,在praat軟件中形成語圖。

(二)實驗數據分析

“一”后+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的詞語語音輸出實驗。

如表2所示,被測試男1男2的起始音高要么高于標準男生的起始音高,要么低于標準男生的起始音高,但在調域上則都要高于標準男生的調域,說明男1男2發音時受變調影響,沒有發出正確發音時該有的調域;被測試女1女2在發音時起始點音高差都為負,則說明發音時,開始的音高過于高而結束時的音高又過于低,但女1女2在調域上要么高于標準女生的調域,要么低于標準女生的調域。

“一”后+陰平、陽平、上聲調的詞語變調為去聲,后跟去聲調的詞語變調為陽平,通過實驗數據發現測試組的非聲調學習者掌握的都較為混亂,要么就是不變調,仍然按照詞語的本調來進行朗讀,要么就是變調錯誤,出現我們通常所說的“洋腔洋調”現象,要么就是朗讀前思考很久在心里默記詞語的聲調,但讀出來仍然是錯誤的聲調,這就體現了非聲調學習者對于聲調掌握的還是不夠通透,對于變調更是一片混亂;實驗發現非聲調學習者在朗讀詞語時在調域的掌握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比標準組的調域,總是偏高或者偏低,以及在發音時的起始音高不夠高,終點音高不夠低的現象。

總之,“一”的變調相對來說比較復雜,而非聲調學習者對于“一”的變調并不敏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都存在很大的偏誤,這也正是我們要努力尋找的問題根源,從根本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造成偏誤的因素分析

(一)非聲調學習者學習目的語時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對比研究理論認為“學習者使用第二語言時,錯誤主要來源于母語。產生錯誤的原因往往可以從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中找到答案,差異越大,產生錯誤的可能性就越大”。筆者認為這種錯誤來源于非聲調學習者錯誤的認知理論,究其根本就是非聲調學習者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時將已有的認知知識運用于“一”的學習中,導致說出的話帶有一定的“洋腔洋調”。

(二)教學因素

新疆相較內地來說,因為經濟不夠發達,教學上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不如內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先進,再加上師資力量的匱乏,教學質量不高。新疆從幼兒園、小學中大部分的老師是當地的非聲調學習者,老師自己的發音可能也存在一些問題,“言傳身教”讓學生學習了“石化”的“洋腔洋調”。

(三)學習者個人因素

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對于非聲調學習者來說,讀好聲調,說出一句標準聲調的話,需要日復一日大量的對話和練習。本人通過調查發現那些國語口語水平較好的非聲調學習者,都胸懷夢想,我們稱之為動力,聲調練習大都枯燥,而他們能堅持下來則是因為心中有夢想,夢想為他們提供動力,而那些口語水平平平無奇,機械性學習的非聲調學習者大多只是想完成學業、取得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并不在乎口語水平。筆者還發現,學習一門語言,性格因素在其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些非聲調學習者熱情活潑,敢于同別人交流,不害怕別人嘲笑他的“洋腔洋調”,在別人指出自己的聲調錯誤時,敢于接受,積極改正;而一些非聲調學習者慢熱害羞,不敢用國家通用語言同別人交流,在被要求朗讀詞語時,也總是膽怯,別人指出錯誤時,有時會帶有抵制情緒。

六、教學對策

(一)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語音學理論知識

非聲調學習者的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調域存在著差異,非聲調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時習慣性運用自己母語的調域來進行交流,會導致目的語的語音面貌不夠完美,聽起來別扭,這時教師則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教授非聲調學習者目的語聲調的調域,親自領讀詞語,讓學生慢慢摸索聲調之間的調域差異,反復練習,尋找語感。

(二)教師應該掌握發音部位及變調規律

教師應該教授學生變調規律,傳統上有“連讀變調說”,即“一”字在陰平、陽平、上聲前讀去聲,在去聲前讀陽平,實驗結果表明,聲調學習者對于“一”變調為陽平掌握效果最差,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側重的教學生多學習陽平聲調的帶“一”的詞語。讓學生牢記這些規律,形成肌肉記憶,運用到平時的交流中,“洋腔洋調”現象會得到改善。

(三)教師應該重視聲調教學、強化練習

幼兒園、小學是學生學習聲調的黃金時期,學??梢云赣闷胀ㄔ掃^二甲及以上的教師教授同學們聲調課程,重視、專注于早期的聲調教育;其次口語考試應從大學推廣到小學,使得學習、學好聲調從小抓起。到了大學期間,非聲調學習者國語水平不夠者一般都要預科一年,這一年期間,大學的教師可以從頭再教授他們聲調,先教他們四個聲調,在平時的學習中讓非聲調學習者把自己把握不好的詞語的聲調標在漢字上方,多次朗讀,加深印象,形成肌肉記憶;在課余作業的布置中,教師應該多布置口語作業,讓非聲調學習者與漢族學生多交流,借此提高非聲調學習者的表達能力,減少“洋腔洋調”的出現;老師還可以給學生一篇短文,讓學生標注拼音和聲調;課堂上讓學生大聲朗讀布置預習的課文;采取做游戲的方式進行詞語接龍等。

(四)教師應該做好鼓勵者、引導者

老師應該引導非聲調學習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首先要掌握好聲調這一入門關。對于非聲調學習者個人來講,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將來會擁有更加廣闊的舞臺、更多變優秀的機會,與其他不會國語的同齡人來講,競爭優勢更加顯著;其次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于新疆整個地區來說,對于促進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非聲調學習者學習時受性格因素影響,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有些非聲調學習者本身性格慢熱、害羞、不敢與人交流,練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機會較少,這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關注此類學生,多叫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口語練習,出現錯誤時,給予耐心、正確的引導,多鼓勵,激發他們的興趣和信心。

參考文獻:

[1]安曉嬋.初級混合班留學生聲母偏誤研究及教學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2]許德楠.“一”的變調規律同語法作用的關系[J].語言教學與研究,1979,(1)

[3]薛文霞.維吾爾族學生漢語學習偏誤分析及對策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6.

作者簡介:王翠(1997.9-),女,甘肅平涼人,漢族,碩士在讀,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研究方向:漢維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單字聲調偏誤
韓國留學生舌尖后音習得偏誤分析
聲調歌
拼音寶寶扛聲調
拼音寶寶扛聲調
單韻母扛聲調
《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讀后記
偏誤分析的文獻綜述
論計算機字庫單字的著作權保護
字體侵權的認定及民事責任的承擔
偏誤分析的意義與局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