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紅色革命文化在打造高品質農村中學背景下全面提升學生德育素質的策略探討

2022-06-09 03:59田文軍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革命紅色中學

田文軍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先進的文化類型,它指的是在我黨的領導之下,人民群眾和先進知識分子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革命的勝利主要指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它是在紅色特殊戰爭年代創造出的一種共有文化形式,因此紅色文化集聚革命代表精神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組成部分,擁有強烈的斗爭意識與反抗精神,內在潛藏著文化底蘊。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一樣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紅色文化的學習和攝取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它也可以分為多種類型的分支,如長征精神、劉胡蘭精神、雷鋒精神等。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紅色文化依然熠熠生輝,發揮其自身的獨特光彩。

在新時代的農村中學教育工作之中,要加強對紅色傳統文化的滲透,以立德樹人教育為先導,讓紅色文化得到不斷普及和推廣,提升中學教育工作的力度,農村中學要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已經有不少農村中學開辟了教學實踐活動,旨在挖掘紅色文化和德育基因,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紅色文化資源的過程之中傳承到民族精神的養分,為德育教育的工作開展提質增效,提高學生的內在德育素養和品質。推動紅色文化的普及可以通過多種類型的載體得到滲透,本文圍繞運用紅色革命文化打造高品質農村中學展開論述,希望能為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一、紅色革命文化界定與內涵

紅色是中國人普遍喜愛的一種顏色,中國人在節慶和喜慶的時候經常喜歡用紅色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其實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紅色就表示著紅火、喜慶、成功、奔放,這些都是美好的詞語,中國人的祖先會用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表達他們對自然界的樸素認知?;饘念伾褪羌t色,因此中國人對紅色的偏愛始自于紅紅火火,除紅色的色調濃烈之外,反映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永不凋謝的追求。放眼世界,法國大革命爆發時期,紅色和第一次革命相互連接之后,俄國十月革命也成為紅色革命,自此紅色成為共產黨、社會主義、馬列主義的代名詞,也成為共產黨人和無產階級奮斗拼搏的象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來之后,中國革命浪潮風起云涌,我黨領導的紅色政權與反動派領導的白色恐怖相形對峙,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之中,紅色革命取得了徹底而完全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開創了工農紅軍的新紀元,領導了紅色革命走向成功。擴大了紅色統治區的范圍,最后建立了新中國[1]。從這一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紅色是我黨國旗和黨旗的底色,同時紅色文化也可以稱之為這一時期中國革命抗爭史的顏色代表。對于紅色革命文化的定義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紅色革命文化的本體是一種革命的文化、斗爭的文化。紅色文化指導了中國居民在武裝斗爭的帶領之下進行了革命實踐,建設革命根據地,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因此它是一種鮮活的文化形態。第二個方面,紅色文化象征著新民主主義文化紅色文化的產生初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背景和高潮,因此它也是當時的先進文化組成部分。第三個方面,紅色文化象征著我國的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文化思想紅色文化在馬列主義的思想武器指導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之下,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創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因此紅色革命文化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產生于新民主義革命時期,由我黨領導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以敢于拼搏頑強斗爭為主要基調和旋律的、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文化。

二、紅色革命文化的特征介紹

紅色文化的主要特性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政治性特征,紅色文化指的是在我黨領導之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中發展起來的文化類型,它能夠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立場,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價值,領導中國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因此政治性是其天然的固有屬性,紅色文化也是一種支持我黨軍民不斷奮斗的精神力量,它的內涵之中蘊藏著我黨的政治路線和綱領,是共產黨人精神思想與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呈現形式。紅色文化意味著我黨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蘊含著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最高綱領和政治追求,它記錄了人民群眾追求自由和理想的那段歲月,政治性的紅色文化決定了它具有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特色,堅定了我黨樹立的鮮明旗幟,同時塑造了中華民族現代精神家園,提高了整體民族的文化品格。

第二個特征是導向性[2]。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這種導向性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相互結合產生的成果,在水深火熱的革命斗爭中,紅色文化無數次挽救了中國,挽救了黨,對革命前途起到了積極的導向和指引作用。革命戰爭年代,人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其背后就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基因。作為底蘊和思想標志,把紅色信仰當做自己前進的動力,新中國成立之后,紅色文化繼續發揮其精神力量,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開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改造。自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社會主義進入到全新的階段和時代,面對多元化思潮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我黨繼續擴大政治優勢,加強紅色教育,普及軍事黨史傳統,用紅色文化對抗形形色色的西方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潮,抵御文化之中的糟粕部分和負面部分,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繼續發揮導向性和精神指引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紅色文化的導向性也是它能夠入選德育教育的根本性保障。

第三個特征是紅色文化的科學性,指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哲學基礎和思想靈魂。紅色文化自成體系,并且這種體系在不斷的擴充與發展之中,這也就決定了我國的紅色文化具有社會主義紅色的根本導向和性質。自從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革命就擁有了強有力的精神指引,讓革命的小船有了堅定不移的指南針,也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的正確指導,我國革命才得以最終走向勝利[3]??茖W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正確發展規律,這種規律是經過社會實踐反復驗證的真理,這也是中學階段開展德育教學的基礎。

第四個特征是紅色文化的發展性,任何一種文化的本體都需要不斷演進和發展才能夠永葆生機,如果文化停滯不前最終等待的結局就是消亡。紅色文化也是如此,革命文化需要在時間的沉淀和洗禮之中,與時俱進,經過風霜雨打,保持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繼承優良傳統,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紅色文化象征著中華民族體力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若要提高其持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在文化載體文化形式和內容方面予以不斷的擴充,以創新精神對待它。在革命時期紅色精神的內涵包括不畏強權,階級斗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而在新的歷史時期,紅色文化的內涵又增添了許多,這也就說明紅色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內涵較為穩固,但是外延在不斷擴充。新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正是紅色文化本體,展現出發展性的絕好時機,也是中學德育教學開展的精神給養。

三、紅色革命文化對于提升學生德育素質的價值和作用

(一)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理想和信念

農村中學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其德育教育的水平和德育素質關系到黨和國家未來的事業發展藍圖,因此必須要通過紅色革命文化強化學生的理想和信念[4]。理想和信念對于學生本人來說具有強烈的價值認同作用和心態確認作用,體現出的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凝聚,從本質上反映了該學生的價值追求與精神面貌。人的三觀一旦形成,就會產生較為持久的影響力和作用,對人們的實踐行為和理想起到了強大的支配效果。中學階段學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現代化網絡時代,農村中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很多學生想法較為獨特,但是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社會經驗,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環境的誘惑,因此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訓具有必要性。對于中國的革命歷史展開觀察不難發現,之所以能夠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取得勝利,那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紅色文化作為支撐,也正是憑借著堅定的理想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才能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推廣到全國,譜寫了中華近代史之中的翻篇一頁。如今已經到了和平年代,建國時期,共產黨人要繼續在德育教育中貫徹理想信念的部分,讓下一代學生和祖國的接班人都能夠接受到紅色革命文化的傳統洗禮。因此紅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部分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優秀素材與資料,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典范。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只有愛國主義精神才能夠成為中國夢實現的巨大精神養料,農村中學的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與社會責任,必須培育中學生愛黨樂學的品質和精神自覺,扛起報國之志,讓愛國主義精神在他們的心中如一顆種子一樣枝繁葉茂,深深扎根,踐行愛國主義的理想。目前整體政治形勢雖然趨于和平,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在國際國內復雜形勢的交織之下,農村中學生作為青少年主體更要堅定愛國主義精神,端正愛國主義的意識,把愛國主義作為心中理想信念的核心支撐點,在德育教育之中貫徹愛國主義精神的元素就能夠符合紅色文化的發展趨勢和要求。紅色革命文化其最終的本體與核心就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包括了反抗階級壓迫,反抗剝削,迎來解放和獨立[5]。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必須繼續發揮其精神影響力和感召力,以多種形式內化到中學德育教材之中,幫助中學德育工作能夠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也讓接下來的青少年學習之路更加順暢,培養一批可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運用紅色革命文化在打造高品質農村中學背景下全面提升學生德育素質的策略

(一)加強對紅色文化環境的創設

環境對一個學生的熏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夠起到春風細雨般的教育效果,于無聲之處給予學生的心靈與熏陶。因此在紅色革命文化的培育活動之中可以把它和德育教育相互結合,建設校園文化氛圍,陶冶情操,這也是教師展開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把紅色文化當作核心和傳承的基本目標通過德育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可以在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注入不同的學習形式,體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讓學生在校園之中就能夠受到紅色文化的浸潤和感染。比如,在學?;蚰昙壏秶鷥乳_展辯論賽,以黨史知識為主題充分表達紅色革命文化的鮮明立場,也可以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情整體,辯論賽應當考察學生的知識性和思想性,同時起到教育與宣傳的目的,這種類型的活動形式能夠讓紅色革命文化更深刻透徹的體現出來。

(二)邊旅游邊學習,提高紅色文化的實踐效果

邊旅游邊學習簡稱旅研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學習模式,能夠讓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互結合起來,如果采用傳統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則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和乏味感,因此要改變這一傳統,利用農村地區的天然優勢帶領學生沿著紅色路線進行旅游,在旅游的過程之中,感受紅色旅游景區的自然風光以及人文特色,了解紅色景區發生了哪些紅色歷史故事,領會紅色革命文化的文化精神內涵。當旅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督促學生撰寫旅游報告,把自己在旅途過程中的所見所想所感分別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在班級中分享,如果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到實踐性德育文化活動之中,就可以讓他們更加直接生動地感受到革命文化的活力與生機。

(三)學習紅色歌曲

紅色歌曲是在革命年代的特殊情況之下產生的歌曲類型,一般來說紅色歌曲的旋律較為簡單,并不復雜,歌詞激蕩人心,朗朗上口,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比如《紅星照我去戰斗》《小小竹排江中游》《唱支山歌給黨聽》,這些都是經久不衰的紅色傳唱歌曲。在唱紅色歌曲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這首歌曲背后的歷史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情懷,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學生一起歌唱紅色歌曲,傳頌那段鮮活的歷史,在紅色歌曲的熏陶之下,學生能夠追溯往事憶苦思甜,緬懷先烈,在這一過程中堅定報國之情,樹立報國之志,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浸潤和凈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品質農村中學的背景之下,若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必須滲透紅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和內核。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學生做好宣傳和普及工作,帶領學生回顧那段紅色革命歷史,體會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堅定報國精神和愛國之志,強化理想信念,提高紅色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實踐效果。

參考文獻:

[1]林竹.紅色革命文化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摭探[J].成才之路,2022(3):40-42.

[2]羅婧.紅色革命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品位·經典,2022(1):52-54,69.

[3]藍飛鵬.紅色文化對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實價值[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32):30-33.

[4]張慧.建黨百年視域下紅色革命文化育人困境及對策[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7):18-20.

[5]高慧梅.論陜北紅色資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3):100-101.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運用紅色革命文化在打造高品質農村中學背景全面提升學生德育素質的策略探討》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21]GHB1202。

猜你喜歡
革命紅色中學
紅色在哪里?
《紅色系列之一》、《紅色系列之二》
中國的出行革命
追憶紅色浪漫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顏色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