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探究

2022-06-09 04:57趙冬萍封亞欣黃藝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思政政治

趙冬萍 封亞欣 黃藝

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存在諸多不足。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堅持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就業教育的必要之舉。本文從師資力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三方面闡述了實現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徑,有效推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闭n程思政教育是所有學科教學的核心與重點,也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內容。把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僅符合“課程思政”理念的要求,而且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深化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需要。

一、課程思政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中的兩層皮現象

課程思政的開展并不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強行加入就業指導課程中,而是要挖掘兩者間的共通之處。部分授課教師缺乏開展課程思政的認識,思政教育理念也有待更新,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課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沒有很好地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育人理念,也缺乏對“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就業指導教育當中”這類問題的思考。缺乏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對于如何挖掘思政教育資源不知所措。最終都將導致就業指導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

在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業指導教育和思政教育同樣重要,只有兩種教育模式兼容并濟,協調發展,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1]。但在當前的高職院校職業規劃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疏于對思政理念的滲透和講解,導致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的聯系不夠緊密,出現了思政教育、就業教育“兩張皮”現象

1.教師的就業指導教育理念太過傳統

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教師較注重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許多畢業生對我國國情社情缺乏清晰的認知。

2.沒有真正意識到就業指導課程教育的內涵

許多教師只將就業指導課程看作為學生畢業后的入職教育,卻忽略了就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通性,忽略了學生就業態度、職業理想、人生價值等關鍵問題,導致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專業師資力量薄弱,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有待創新

就業指導課程是每一所高校都會開設的一門課程,但其課程的師資配置并不樂觀。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師資力量主力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課專業老師和就業處的工作人員,而從事專業的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少之又少。在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因為教師的“兼職性”,所以對就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者的相通性認識并不到位。為響應“大思政”格局下的教學要求,教師雖然會有意識地引入思政教育的部分內容,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生搬硬套高談闊論,反而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

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仍面臨著挑戰和壓力,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罢泄るy”“求職難”等一些就業領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高校將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此情況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評價方式以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為主要導向,強調實操知識的傳授,側重于如何盡快地幫助大學生找到一份工作,對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擇業觀教育以及責任感教育等缺乏足夠的重視,弱化了就業指導課程的價值引導功能。

(三)畢業生就業需求與社會需求的相對偏差

許多高校大學生在經歷四年的學習后,對個人未來職業的選擇傾向于“錢多活少離家近”。畢業后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及求職壓力,有些畢業生選擇暫時“躺平”。當過于樂觀的期待與實際情況產生了較大差異,就難免陷入糾結,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綜合情況的考慮。出現大學生就業需求和社會需求的不對等現象。

1.擇業過程中有的畢業生缺乏自主擇業意識

將工作寄希望于父母和親朋好友的照應,不考慮自身職業目標。還有的畢業生一味地追求個人意愿,盲目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不客觀的比較,渴望找到待遇好工資高的工作。

2.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愛國愛事業”特點

排在求職期望前三位的單位類型分別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而這些單位的就業吸納能力有限,并呈現總體下降趨勢。尤其在后疫情和高校畢業生首破千萬人的就業壓力之下,高校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穩定崗位,紛紛將國企和公務員作為求職首選。盡管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國家推行了相關指導文件,支持新興業態發展,但對于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在課程中增加最新的就業指導課程,也沒有起到為畢業生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幫助。

二、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意義

(一)是順應課程特色特點、回應學生成長需求的必然之舉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旨在通過一系列嚴謹專業的知識指導幫助大學生就業,通過一些理論和實踐知識尤其是實踐幫助大學生提前了解和適應就業模式。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可充分引導學生學習就業知識。但是在就業指導課程中仍會出現一些思想引導的問題,就業指導課程在專業知識引導上是不可質疑和替代的,但是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偏差甚至錯誤,尤其是面對就業這樣一個關乎人生轉折的重要選擇,大多大學生對于就業其實都處于比較迷茫的狀態,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想象,但是很多時候現實與想象天差地別,這時很多學生就會越發陷入迷茫甚至會墮落。這樣的狀況也是需要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進行引導和改善的,課程思政的融入恰好可以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課程思政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選擇就業時直面現實、接受現實。調查發現其實不少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極其看重薪資,這就會導致學生在擇業時不能真實地將自己的能力與工作匹配起來,最后無法就業,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就可以很有效指導學生在擇業時注重自己的真實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高薪。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注重為社會主義培養接班人,大學生就業一方面是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也應該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樹立更加遠大的目標,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更清晰的認知。課程思政的融入是大學生在學習階段思想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要。

(二)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也具有挑戰。要開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創新。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理論教育缺乏實踐教育,這使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顯得枯燥乏味,也促使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艱難、效果不佳。其實思想政治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通過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當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多以生涯規劃為主,目的性強,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思想上的引導教育,很多時候學生感受到作用不明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就能讓學生明顯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學生在就業時,沒有受到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很可能會出現職業道德上的問題或者在擇業時因困難而陷入迷茫,這樣的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就業指導課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在課程中直接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自覺意識到主動改變自己的思想。課程思政融入就業指導課程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三)是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否能夠按質完成、達到實際效果,就是關于一個實效性的問題,而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就是提高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就業指導課程要真正達到效果不僅僅需要專業教師,更需要學生真正在課程中學到知識,因此學生的綜合能力極其重要,課程思政的融入可以讓學生在就業指導課程中一方面學習專業知識,一方面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課程思政的融入是全滲透性融入,它是使兩者內容緊密結合。例如,對于大學生良好就業心理素質的培養,融入課程中會將學生發展與社會環境相結合,讓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就業觀念、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德教育與引導,這會使大學生在擇業就業時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應對各種情況。擇業就業時有很多種可能,所學知識不一定完全能夠解決,此時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就會在這種情況下發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盡快走出困境,這便也達到了實效性。課程思政的融入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有著重要且關鍵的作用,它使學生在課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提升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在擇業就業中更有自信、更沉著冷靜。

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路徑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實現育人理念的融合

1.提高課程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識

教師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任務。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教師是關鍵。當今社會,各種社會風潮興起,快節奏生活中傳播的各種思想良莠不齊,如果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出了問題,那么怎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研室,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共同探討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深挖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定期安排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2.幫助課程教師樹立“一崗兩責”意識

“一崗兩責”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崗位兼顧兩個責任。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達到育人效果。教師要深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該課程的學科特點、特色等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能夠培育學生情感的知識。結合專業課特色進行教學設計和講授,在課程中巧妙地、適時地、恰當地體現出課程思政,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思想也受到正確的引導,讓課程不只簡單的傳輸知識,而做到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最終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二)重視頂層設計,打造思政元素嵌入就業指導課程的課程體系

1.在課程體系里融入師德師風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師范是每一位教師必備的優秀道德素質,近幾年師德師風問題層出不窮,師德師風問題備受關注。同時,教學是教師的核心工作,把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做好是教師的職責所在,當然也是師德師風的核心。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實現立德樹人目標,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在課程體系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明確該課程的目標。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積極融入愛國教育、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優良中華傳統美德等,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在擇業觀、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部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讓大學生在個人理想和社會目標中實現人生價值,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擇業觀。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職業觀,不單單只是為了錢多錢少而就業,而是將自己的職業理想融入祖國的不斷發展中,為祖國發展出一份力。發揮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功能,讓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堂變得有溫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

3.在課程體系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面對困難和挫折,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歷經坎坷。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蔽覀冎挥幸詧远ǖ睦硐胄拍钭鲋?,才能克服艱難險阻,不斷前行,走向美好明天。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信念教育,身為中華兒女,將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未來發展相結合,樹立正確良好的就業道德觀。

(三)構建教育方法體系,強化社會實踐

1.體驗式教學法

當代大學生們主要缺乏的是就業實踐的經驗。因此,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模擬相對應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切身體會就業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及時根據同學們的處理方式,教師對學生的處理方式進行分析,同時提出改進意見。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應急處理能力,同時對本專業的就業方向等有全面的把控,有利于學生進入職場后快速適應職場生活。

2.案例分析法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不單單只傳授理論知識,可以結合優秀畢業生的創業、結業案例,帶領學生一起探討他們的成敗經驗,鍛煉學生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還強調了學生的參與。通過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時,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并輔以真實案例的佐證,不僅僅采用傳統的師講生聽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積極討論,加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角度、看法來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適當的“留白”,讓學生主動尋找、思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活動拓展結合法

目前,很多高校重視第二課堂的發展,將實踐作為第二課堂,體現了對學生的社會實踐的重視,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和社團活動有機結合。就如,社團開展的社會實踐心得匯報比賽,師范生技能大賽、面試模擬大賽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豐富了課程的內容,在多種活動中檢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海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J].科技資訊,2020(29):116-117,120.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思政政治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政治呵護只為“挑刺”?——縣鎮干部眼中的政治呵護:護長不護短
政治呵護只盯“短處”?——乾 縣“政治呵護”重在政治激勵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辦公室政治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優化策略探析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對策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與優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