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提升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路徑研究

2022-06-09 04:57張蒙萬玉蘭陳小情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專業課思政育人

張蒙 萬玉蘭 陳小情

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且重要的素質,也是在貫徹課程思政要求過程中的關鍵要素。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專業課教師,不應僅停留在傳授知識層面,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7年12月,教育部黨組明確提出“要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師要深刻認識專業課程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增強“思政”育人的職業使命感和公共責任意識,在專業教學工作中既要教授專業知識,又要注重價值觀的引導,這就要求高校專業課教師要主動更新教學理念,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基礎上強化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使顯性的專業教育與隱性的思想教育,價值觀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進[1]。

一、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課程思政”意識

近年來,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對于專業課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部分專業課教師仍未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的事,與專業課任務的關聯較小,對于專業課內容的教學,更多是將重點放在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的引領,還沒適應專業育人與思政育人的雙重身份,因此也就無法將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無法進行完美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也無法在課程思政中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

(二)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不高

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專業教學的育人實效。一般來說,高校專業教師在求學期間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在崗前培訓中培養了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2]。然而,專業課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熏陶,與思政課教師相比,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理論基礎不夠扎實,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思政理論知識的能力比較欠缺。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教學和科研的壓力較大,高校專業課教師更多地關注和研究本專業領域內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對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學習,直接導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熟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不到位,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得不到提高,使得部分專業課教師存在著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薄弱,更新緩慢的問題。

(三)忽視自身職業理想和責任感的培養

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責任感是教師貫徹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內在動力。但部分專業課教師并沒有明確自身的育人角色定位,沒有認識到立德樹人的責任感、使命感,缺乏課程育人的自覺性。同時,教師責任感支配下的情感因素對于課程思政能否有效展開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實際運用的育人方法上,教師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語言交流,出現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出的現象,忽視了對自身職業理想和責任感的培養[3]。

二、提升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內在邏輯

(一)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必要性

1.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必然選擇

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課程思政能力二者不可或缺。各地高校在這方面的實踐證明,實施“課程思政”,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關鍵在于專業課教師要有明確的意識深挖專業課程的德育元素,有足夠的自覺關注自身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的提高,而要真正做到講出專業課的“思政感”,最首要的就是提升高校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教師的重要素質,影響著教師的工作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要提升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必然要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4]。

2.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在要求

課程思政的建設工作,受到各大高校的廣泛關注與重視,不斷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持續加強課程思政的建設。那么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應該做到強教師素質,塑隊伍形象,撬動各高校進行全方位培養人,其中高校專業課教師的帶領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將畢業生成員的離校主題黨日活動作為支部的特色活動,教育引導畢業生成員牢記母校、到工作中繼續發揮成員作用。進一步激發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發展,高質量推進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成為一項重要工程。其中,各大高校應加強頂層設計,使課程思政建設有據可依,重視師資培訓,使課程思政隊伍道術兼備,從而有條不紊地提高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效性。教師隊伍建設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動立德樹人中心環節的重要一環。展望未來,提升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不斷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合力推動高校課程思政穩步發展,從而使得高校大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堪當時代大任的時代新人[5]。

3.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本質要求

課程思政的教育本質是“立德樹人”,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政工作離不開高校專業課教師。高校專業課教師挖掘自身學科,甚至還包含其他學科的德育因素,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好融入其他學科課程,發揮了不同學科的獨特的育人功能。有助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正能量,把傳統文化的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融入學校的培養工作之中,高校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長期不懈地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精髓的滲透,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地關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文化,使其內化為學生的日常規范和生活的一部分。

(二)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時代意義

1.有利于發揮教師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主力軍作用

如何充分挖掘專業課教學中的思政元素,發揮專業課教師全員育人主力軍的重要作用越發重要。高校專業課教師作為課程思政主導者,課程思政的實施重點是放在學生身上。提升教師育人意識,教師運用自己的語言和方法實施教學,有利于使教師切實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育人職責,把教書育人的要求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環節,增進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交流,使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理解和支持,推動所有課程的教學,在內容組織安排上既凸顯思想性、價值性、建設性、理論性,又呈現學理性、知識性、批判性、實踐性,注重灌輸與啟發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效果。

2.有利于發揮課程教學在育人過程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高校專業課教師育人的主陣地。教師對學生呈現其專業的科學精神和價值取向、課程的倫理規范。在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下,有利于大學生通過思政課學習產生符合教學目標的積極情感,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擁護。教師幫助學生把情感轉化為信念后的堅定意志,成為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大學生通過思政課獲得什么樣的理性認識,毛澤東認為“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思想的飛躍是思政課獲得感的重要內容,還包括在實踐中檢驗學生對理論的應用,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和努力奮斗的課堂教學上收獲行為的實際體驗。

3.有利于發揮多學科優勢,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當下處于”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時期,僅靠發揮自身學科是遠遠不夠的,因而有效結合多學科優勢格外重要。

①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各個學科聯動,各個部門聯合,協同進行管理。各司其職的同時也有助于加強合作共同管理。

②堅持思想政治課程的引領作用。將思政課融入其他學科,有利于促進其他學科共同發展。思政課要在課程思政中發揮好主導作用,以及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先鋒作用,努力提升思政課的課程魅力。

③高校之間加強交流,互通有無。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高??赏ㄟ^聯合培養的形式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溝通教學方式、更新完善知識體系,此外設置培訓有利于讓教師明晰課程思政的涵義、回顧育人意義,同時也可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提高教師綜合素養,開闊教師的視野、更新教師的思維方式,賦予其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四個自信”。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達成專業課育人作用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有機結合。

三、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路徑

(一)組織專題教育培訓

1.開展先進典型事例的宣傳教育

列寧說:“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在組織專題教育培訓的活動中,應積極挖掘教師身邊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師德師風模范, 樹立先進典型, 邀請先進典型做報告,通過模范教師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引導專業課教師以優秀教師為標桿,對照典型找差距、明方向、添措施,更好地促進專業課教師整體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同時,高校中的各二級學院應當積極表彰在思想政治素質高、課程思政業務精湛的優秀專業課教師,為其他專業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樹立楷模[6]。

2.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的學術交流

從現狀來看,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獨特性、艱巨性、復雜性,社會發展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教師在政治素質方面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思想政治理論的薄弱。因此,要將對高校專業課教師進行正確的理論引導和解疑釋惑、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①組織相關領域的高水平專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深度解讀或講授,把道理講懂、講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能夠入耳、入腦、入心,不斷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7]。

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的研究沙龍。通過高校黨校、培訓班、黨支部組織生活會等傳統形式,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學習交流校內、校外的優秀課程和優秀教師的經驗。

3.開展體現時代特色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①要加強高校專業課教師的理論學習。通過理論宣講、形勢與政策教育、黨課等形式講好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不斷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師的理論水平。

②要讓高校專業課教師深入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開展專題考察、紅色考察等參觀、調研活動,增加對社會的感性認識,不斷增強高校專業課教師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1.以多學科合作為基礎,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實踐

反思性教學理論的提出源自20世紀80年西方發達國家。它是一種促進教師教育發展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表現方式。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過去教學經驗進行回憶、總結、思考和評價,并通過積極的、有意識的反思來梳理總結教學效果,進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之下,多學科合作作為一個重要的溝通交流平臺,同時可以形成教育的合作,為提升高校整體教育效果,特別是思想政治素養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多學科合作的基礎上,高校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高校專業課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從自己專業課堂中的表現延伸到其他專業課堂中表現,對課堂中的“教”與“學”進行回憶、總結、思考和評價,并通過積極的有意識的反思和總結不同課堂中學生對思想政治素養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中獲得更多、更廣泛、更“接地氣”的實踐性反思,進而提升高校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8]。

2.以“線上+線下”為載體,創新高校教師交流形式

高校專業課教師需要把好課程教學這一主渠道,充分利用線上線下交流學習的優勢發揮好課程思政的功能,讓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類課程的任務,體現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趨勢,從而提高高校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創新高校教師的交流學習形式,牢固樹立線上平臺思維,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搭建平臺,推動交流學習走深走實,確保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突出“新”字,加強平臺建設。堅持線上線下結合為載體,線上利用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線下采取自學、集中學習交流、宣講、培訓等形式,為專業課教師開展交流學習提供了有力陣地。

3.以校企合作為培養模式,強化校內校外的信息溝通

社會發展要求思政教育從單純的理論維度轉變為理論和實踐雙維度的結合,構建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理論實踐,學校企業等多項融合的課程思政體系。以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為紐帶,可以加強校內校外交流、密切協作,努力實現企業、學校共同合作的良好氛圍。通過校企合作實現雙輪驅動,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兩個主體”。推進校企合作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水平的關鍵手段,發揮學校和企業的雙主體作用尤其是強化企業相關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至關重要。以校企合作為基點,獲取更多校外信息,并進行校內外的信息溝通,加強學校教師與企業的結合,教師可以根據理論與實踐,完成自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素質,在雙輪驅動下提高思想政治素養。

(三)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1.結合本校特點,制定合理考評制度

課程思政下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的考評機制涉及不同管理層級的方方面面,結合本??荚u特點,制定合理地考評制度要分兩步走。

①構建上下聯動。

緊密結合的考評制度要求,上下聯動要做到學校教務處與各二級學院緊密聯系,考評要做到校院兩級管理,既要構建二級學院考評體系,同時也要將二級學院考評體系要求融入學??荚u體系,并在該體系中提出更高層次內涵,運用目標管理論和方法構建了高校院??己嗽u價體系。

②構建科學規范。

導向明確的考評制度,要做到兩化一向:要做到科學化,符合規律,制定合理制度;要做到規范化,制度內容要規范,考評方式要規范;要做到導向明確,堅持目標導向。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明確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目標[9]。

2.完善考評體系,突出師德規范標準

“課程思政”背景下提高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素質要求高校要擁有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這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缺乏層次合理、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機制會極大影響考核評價對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的作用??梢?,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在根據本校特點制定合理的考評制度下,要進一步完善考評制度,在完善考評體系突出的道德規范標準上下功夫。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突出師德規范標準,是對教師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對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更深層次的要求。

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更要有思想政治的素養,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課程思政”視域下師德規范標準注重提升教師的德育能力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技能中,提高教師“課程思政”的認知感和認同感,在教師“教”與學生“學”中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養?!敖處熌芊裾J識到所授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出課程所蘊含的的德育價值,從根本上決定了這門課能否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p>

3.注重過程反饋,提升成果運用實效

擁有合理的考評制度和完善的考評體系后,要使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必須依靠過程的反饋,提升其成果的運用實效。要在課程思政的視域下提升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要在課程中進行反饋,要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素養,自覺踐行課程思政教育育人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在育人過程中反思挖掘,把其中的思想政治素養充分的挖掘出來,有效地融入個人、融入課程,做到得到有效成果,發揮成果實效。

參考文獻:

[1]王瑩,孫其昂.高校課程思政教師的政治底蘊:學理闡釋與厚植路徑[J].高校教育管理,2021,86(2):88-97.

[2]李勇,邱靜文.推進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8):56-57.

[3]王進,桑利娥.論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情感力量的激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8):61-62,65.

[4]金永興,董金明,張峰.高校教師政治素質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9):89-94.

[5]梁滿艷,曾平,陽信生.新時代高校專業課程育人“五位一體”實現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1):54-57.

[6]郭秀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全面提升的路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5(8):35-36.

[7]張賀,偉東.校企合作模式下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以蘇州市亨通集團教學實踐為例[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20,30(1).

[8]吳月奇.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7-69.

[9]李悅.“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師政治素養提升策略[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6):56-58.

猜你喜歡
專業課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模具專業課教學探索與實踐
英語筆記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