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政精神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2022-06-09 04:57楊榕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思政育人院校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承擔著培養技術技能型、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重擔,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船政精神肇始于近代船政學堂,是由百年歷史激蕩凝結而來的獨特文化,它始終貫徹于福建船政鑄艦、培軍、辦學、育人的全過程與各環節,這種精神也流淌在福州這片土地的血脈里,凝聚成福州培養高素質人才、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偟膩碚f,船政精神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愈發緊迫,為了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需予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足夠的重視。將船政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于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質量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認知來說,船政精神教育既是最有力的愛國主義教育,又是最強大的思想信念教育,能夠有效振奮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對于幫助當代大學生了解歷史是非常重要的舉措[1]。

一、船政精神對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力量的凝聚

大學生思政教育是高校育人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人才培養成功與否,思想政治素養的高低是一個關鍵的衡量標準。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力量的凝聚,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實力量顯得尤為重要。力量的凝聚既包括身體的力量,也包括思想認知的力量。這股凝聚的力量以“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采眾長、勇于創新、忠心報國”的船政精神為重要支撐,不斷地激勵著高校大學生前進,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發揮重要價值和顯著優勢。

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船政精神教育,進一步激發廣大學子勵志進取、愛黨愛國等精神,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在船政文化教育活動中以船政精神對桿對標,從而對自身行為活動做出相應改變,也能讓學生們更加深入了解船政精神對福州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并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讓學生了解船政精神的深厚底蘊。

(二)榜樣的樹立

高校教育不僅重視專業知識的積累,更注重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提升思想政治意識,把他們培養成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讓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隨著時代要求做出全新的轉變。在這種主動作出的轉變之下,他們能夠更加正確地對未來發展規劃作出選擇,主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在“精益求精,密益求密”“求是、自強、求實、創新”的船政精神理念引領下,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深悟福建船政學堂“以質量育人才、以質量促發展”的職教辦學精髓,并緊密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規律與特點,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產、學、研、用立體推進”的多元化辦學模式,創設性培育了富有船政文化的辦學特色,同時也建立了可供推廣借鑒的現代職業院校質量管理體系。將船政精神教育融入高校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當中,能夠給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學習榜樣,能夠將船政文化中所涌現出的優秀人才作為今后學習與生活的榜樣,將船政精神中的五種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人生信條,從而設立較高的思想道德底線[2]。

(三)愛國主義的熏陶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高校需厚植學生的愛國愛黨情懷,愛國教育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十分重要,高職院校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在155年的輝煌歷史中,一大批優秀的船政先賢噴涌而出,如民族英雄鄧世昌、軍事家薩鎮冰等仁人志士,他們奮勇殺敵、抵御外侮,孕育了“立身修學,強軍報國”的擁軍、愛軍、參軍的光榮傳統,這一傳統也一直流傳至今,成就現在征兵先進單位的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在校征兵工作站努力工作、各二級學院大力支持下,2021年度征兵工作再創佳績,春、秋兩季入伍總數466人,名列全省88所高校首位,再次榮獲福建省“征兵先進單位”稱號。船政學院作題為“船政星火,強軍報國”典型經驗介紹,深受好評[3]。

二、船政精神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負面

問題分析

(一)教育機制不夠完善,以灌輸式教學為主

就現階段來說,并未形成一套較為統一的教育機制。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船政精神教育大多以灌輸式的理論教學為主,老師和學生之間雖會有一定程度的話語互動,但無法真正吸納船政精神的核心內涵,在這樣的狀況下,船政精神教育中的教材文字無法展現出155年船政文化所具備的精神內涵[4]。

(二)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不足

船政精神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但在教育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些許欠缺。一方面,船政精神教育不受重視。在船政精神發源地的福州,船政精神都容易被思政教育所忽視,更不要談其他地區對其的重視程度了。另一方面,船政精神教育宣傳力度尚顯不足。在現代社會中,船政精神面臨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多方的多重考驗。由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精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義深遠,再加之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不少中國人對西方文化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導致船政精神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外國文化善于包裝,利用影視、商品、洋節等載體帶來眼球效應。另一方面,也側面折射出船政精神宣傳力度的不足,缺乏對船政精神背后的豐富內涵進行深度挖掘以及學習形式的宣傳與推廣[5]。

(三)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就目前而言,部分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中,還沒充分意識到船政精神重要性,未把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課程形式單一、師資力量不足,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的老師,導致在進行船政精神教育時沒能深入理解船政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地方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歷史背景等,淺嘗輒止、浮于表面,無法將船政文化精神的精髓真正傳遞到位、講深講透講出感染力來。另一方面,船政精神文化教育的教學形式有待豐富和完善。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仍然采用課堂灌輸的方法,教學方法和內容缺乏創新,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啟發、重課上、輕課下等問題,使學生們很難真正感受船政文化的熏陶和浸潤,使船政文化對學生們的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從學校層面來看,在課堂教學或是實踐活動中,船政精神教育大多以理論式的教學模式,對船政文化、船政精神進行理論的講解,或是在課堂上觀看船政文化視頻進行教育。雖然學生基于課程要求對船政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就不得而知了。而且也只能夠了解船政過去的歷史,而不能夠通過船政文化教育來展望國家未來發展趨勢,對船政文化、船政精神的認知不夠全面。除課堂教學以外,對船政精神的校園應用探索的并不夠充分,導致許多青年學生對船政精神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

三、船政教育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

工作質量的路徑

(一)建立完善長效機制

船政精神所蘊含的內涵豐富,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但要以之為依托來推進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還需積極開拓思路,勇于創新。高職院??稍谡n堂教學中加入船政文化素養等內容,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融入船政精神,建立一套較為統一、完善的長效機制。還可在思政課程中有效融合船政文化與船政精神,讓船政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通過立體教育機制推進全方位育人

可立足特色的“三全育人”平臺和思政課程體系,有效融入船政精神教育,將其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一方面,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作為福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更應充分利用好“三全育人”平臺,激勵學生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全育人指導思想和職業教育知行合一育人要求。另一方面,要將船政精神教育講有效融入思政實踐活動中。思政課是一門具有鮮明實踐特征的應用課程。開展好思政課,不僅要在課堂之上教授理論知識,更要在課堂之外、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扎實開展思政實踐活動。

要高度重視學生們的實踐活動平臺,可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必選、自選動作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生活動、團日活動、社團活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例如,學??梢越M織開展清明節祭掃海軍英烈陵園、參觀馬江海戰紀念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等活動,將地方歷史文化、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實踐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基層團學組織在開展各項實踐活動時充分融入船政文化精神元素,有效培育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扎實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親身實踐,設身處地感受船政文化的魅力,從而營造濃厚的學習船政精神的校園氛圍[6]。

(三)多層面努力,提升教學效果引起學校、學生的共同重視。

在學校層面,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可以“精益求精、密益求密”“求實、自強、求實、創新”等傳統優秀文化作為載體,從政策設計、經費保障以及師資培訓等方面出發,給予校方支持。鼓勵廣大教師將船政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學模式,加大對教師參加船政文化學習研究、實踐培訓等方面的經費支持,也可邀請別校優秀教師、專家來校開展船政文化講座。還可通過船政文化精神主題研討會、小組工作坊、實地考察船政文化基地等形式,加強教師對船政文化知識的儲備量,提升教師文化素養與船政精神內涵的認識水平,使其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更具權威性和感染力。同時,要努力營造船政文化校園氛圍,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園里的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宣傳欄等都可以作為創設具有鮮明特色船政文化的文化陣地。

在課程設計層面,要重視船政文化的內涵建設。通過開設《船政文化》在線開放課程、《船政文化素養》公共必修課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船政文化和職業教育文化精髓,培養學生“求是、自強、求實、創新”的船政精神和責任擔當的愛國情操,提高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更好地認同與熱愛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講好船政故事,要對船政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深刻內涵等進行深刻挖掘,還可以邀請船政文化學者一起參與課程設計,同時要重視學生對課程的反饋,不斷完善課程內容,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需求[7]。

在學生層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主題研討、主題演講、社會實踐、微黨課等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整理加工、分享知識,實現自我學習提高,從而“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船政文化的講述主角,成為船政精神的學習者和弘揚者。這樣改“被動吸收”為“主動學習”的方式,更容易讓船政文化的精神內涵潛移默化的浸入學生心扉,更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還可以學生組織為依托,多開展弘揚船政文化系列活動,并委派相關教師進行專門指導。例如,“船政文化”手抄報比賽、“船政文化”DIY作品比賽、“船政文化”演講比賽、“船政文化”論壇等,充分挖掘實踐活動與船政文化的有機契合,既可以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提升綜合文化素養,又展現了船政學習“求實、自強、求實、創新”的精神追求。

四、結語

船政精神蘊含著“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采眾長、勇于創新、忠心報國”“精益求精、密益求密”“求是、自強、求實、創新”等多種傳統文化,它們是其精神的精髓與靈魂。高職院校所培育的新時代工匠精神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舉措。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擔,把船政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政治意識,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方法可行,意義重大。高校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吸取歷史時期工作經驗和啟示,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教育原則,探索教育機制,創新教育方法,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完成“立德樹人”使命。

參考文獻:

[1]郭碧霞.黨史教育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J].繼續教育研究,2022(1):88-91.

[2]鄒洪偉.紅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研究[N].中國文化報,2021-12-01(007).

[3]張海明等.百年船政世紀星火: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文化育人探索與實踐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4.

[4]宋鑫.黨史教育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J].黨史博采:下,2020(10):61-62.

[5]王祎.傳統節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黨政論壇,2022(1):58-59.

[6]周佳佳,鄭藤,項偲.新時代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4):40-43,49.

[7]徐洪軍.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索:以綏化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5):72-75.

作者簡介:楊榕,女,福建三明人,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輔導員,助教,社會工作碩士學位,從事社會工作工作。

猜你喜歡
思政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