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級漢語綜合課線上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
——以《漢語教程》(第3版)線上教學為例

2022-06-15 05:49王力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綜合課生詞語法

王力

(黑龍江東方學院 人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全球疫情爆發以來,留學生難以返回中國學習,國際中文教育轉入常態化的線上教學,線上課堂與實體課堂有著巨大差異,我們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都需要有相應的改變。國家漢辦(現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在《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專業教學大綱》(2002)的課程設置中將漢語綜合課列為必修課、主干課,是留學生漢語學習的一門核心課程[1]。初級漢語綜合課是針對零起點的初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進行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語言基本要素知識與相關的文化內容進行講解,是留學生進行漢語學習的基礎。面對線上教學形式,我們應在正確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參與線上教學活動的教學平臺、線上教學特點、教學材料等要素進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對線上漢語教學進行分析和策劃。本文結合《漢語教程》(第3版)線上教學的實踐經驗,探討初級漢語綜合課線上教學設計,以期為線上漢語教學提供參考。

一 線上教學特點分析

(一) 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語言學習環境,線上學習氣氛不濃。線上課堂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激勵減弱,線上的學習氣氛不濃,同時線上課堂教師作為監督者的角色被弱化,無法很好地監督、檢查學生的學習、練習情況,如果學生自律性差,則容易溜號或放任自流[2]。

2.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縮短。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有限的,在實體課堂亦是如此,線上課堂則更為明顯,學生在面對電腦等電子產品容易產生疲勞,尤其還存在網絡卡頓和其他外界影響的情況,注意力容易分散。

3.網絡環境的不穩定影響教學進程。線上教學高度依賴網絡和設備等硬件條件,但網絡不穩定的情況在所難免,信號不穩定、網絡延遲等情況時有發生,容易導致學生沒有聽明白教師指令而產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4.課堂活動難以開展。線上交流中,非言語交際行為難以開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往往局限在言語問答和對話上,傳統課堂當中的情景練習,比如會話表演、角色扮演等小組活動難以在線上課堂開展。

5.線上教學設計與方法存在問題[3]。自疫情爆發以來,漢語線上教學在無試錯的情況下展開,依靠在線直播教學平臺快速恢復了小班授課,在教學時基本是將實體課堂搬到了在線教學平臺,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幾乎沿用了傳統課堂方式,但是網絡課堂有網絡課堂的特點,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教學節奏等無法適應新的上課方式,導致線上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 線上教學的優勢

通過線上教學實踐,發現基于騰訊會議以及釘釘等直播平臺的在線授課,縮小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感,能在網絡上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并且操作方便快捷,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易于掌握。線上教學平臺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優勢。

1.師生實時互動方式多樣化。第一,言語互動。不論是騰訊會議還是釘釘等其他在線直播平臺,都能支持實時互動,因為漢語課堂一般是小班授課,所以學生學習環境允許的話可以同時打開攝像頭和麥克,隨時發言互動。雖然師生之間的非言語行為互動性降低,但言語行為互動反而升高,從頻率上看,言語互動行為的發生次數線上漢語教學往往比線下教學更多[4]。曾有學生表示,實體課堂中羞于表達,不愛開口,但線上課堂讓他自信了很多,經常通過麥克與老師或其他同學交流,說明線上課堂互動也存在優勢。第二,文字聊天兒互動。在直播平臺都有文字聊天兒界面,師生、生生之間可通過文字聊天兒互動,學生有時表達不清的話語,可通過聊天兒界面直接打出來,這相比實體課堂更便捷一些。

2.師生均可共享屏幕,方便教師上課和學生展示。教師在上課時共享屏幕,便于使用PPT等課件資料,同時學生想要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作業、資料或者進行課堂展示時,可隨時切換到學生共享電腦屏幕,方便快捷。

3.便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5]。線上教學依托網絡,同時就具備了網絡優勢,可以在課上查找網絡資料,使用網絡資源,這也是大部分實體課堂做不到的。比如課上教師可以就師生臨時的話題查找網絡圖片或視頻進行展示,學生也可以實時發送自己找到的圖片、視頻等資料,或進行屏幕共享展示。

4.課程可進行同步錄制。教學過程可以同步錄制,在網絡平臺查看或者進行發送,學生如遇網絡問題無法上課時可進行回看,同時也便于部分學生自習或復習。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線上教學的缺點和優勢,利用優勢,針對問題,揚長避短去設計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增強趣味性,增加注意力時間、減輕課堂學習負擔。

二 《漢語教程》(第3版)編寫特點

《漢語教程》是為來華留學的漢語學習者編寫的一套綜合漢語教材,自出版以來,一直被國內外很多教學單位選作教材,是使用范圍較廣、比較有代表性的初級漢語綜合課教材,2016年進行了更新和修訂,出版了第3版。這套教材的編寫體例比較具有代表性,編寫體例大致是:①課文;②生詞;③注釋;④語法;⑤練習。

課文部分,第一二冊以對話體為主,通過實用的會話,進行語法結構、意義和語用功能的教學。第三冊為語篇教學階段,課文以短文形式出現,培養學生成段表達的能力。生詞部分,第一冊平均每課生詞數25個左右,第二冊37個左右,第三冊50個左右。一二冊共出現生詞1600多個,第三冊1400多個。注釋部分主要是對課文中小的語言點、難點以及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語法和詞語用法部分中,一二冊平均每課語言點2~3個,第三冊每課選取5~6個重點詞語,講解它們的用法。練習部分,由于綜合課的課型特點,練習部分涉及到語音、詞匯、語法、以及閱讀、交際訓練等方面,平均每課的練習部分有10道大題左右。練習題的第一大題是語音題,包含辨音變調、朗讀等;第二大題通常是替換練習,是對語法句型的一種機械性練習;第三大題通常是選詞填空,目的是復習本課所學的生詞;從第四大題開始是集中的語法練習題,包括組句、為括號里的詞選擇適當的位置、完成句子、改錯句等。之后會有交際練習,包括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問題、交際會話或成段表達等;最后一道大題為漢字書寫練習(第一二冊)。

三 《漢語教程》線上教學設計

綜合課的教學展開方式一般是生詞--語法--課文--練習,實體課堂中,在學習完語言要素知識及課文后,一般會有專門的課時來解決練習題。線下授課,師生可以實時交際互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長,不易產生困倦。從《漢語教程》的編寫體例中可以看出,練習部分題量是相當大的,也是大部分綜合課教材的共性特點。線上課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非言語性交際互動,所以不易按照傳統的綜合課展開方式進行教學,單獨進行練習題的授課教學效果會受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根據線上教學特點,將教學內容進行如下設計。

(一) 課程設計模塊化

根據教材內容及綜合課教學特點、任務,將教學內容模塊化。具體做法是將教材中每課的內容按照語音模塊、詞匯模塊、課文模塊、語法模塊和綜合訓練模塊進行分解,教學內容按照模塊順序進行展開。

1.語音模塊。語音練習貫穿整套教材始終,這也體現了語音教學要貫穿于對外漢語教學始終的原則?!稘h語教程》(第3版)練習題的第一題就是語音練習,題型主要包括聲調、辨音辨調、輕聲、兒化等;句型、語法階段增加了多音節連讀;語篇階段的語音練習增加了句子朗讀練習。如果只采取朗讀或跟讀辨音的形式,練習內容相對單調、枯燥。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練習題中的內容,以“語音天天練”或“語音課課練”的形式,作為每次新課的開始。在線上教學的語音教學模塊中,可以把簡單的跟讀或朗讀練習,改成“你說我猜”的游戲形式,將課程中需要辨音、變調的語對成對出現,標注好A、B或①②,請同學選擇其中一個試讀,其他同學要說出讀的是哪一個,輪流進行,當遇到學生發音不清或大部分同學辨音有障礙的情況則需要單獨講解、正音,完成此模塊后則不必再進行單獨的朗讀辨音練習。此模塊的實際操作時間也不會太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

2.詞匯模塊。詞匯教學是語法和課文教學的基礎,是綜合課教學的基礎模塊。初級綜合教材每課的課文大多都由兩個組成,分為課文一和課文二,因此生詞也可以根據課文情況分為兩部分,一般情況下線下授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授課習慣將兩部分生詞分開教學,也可以放在一起進行教學,線上教學最好是將生詞分部分教學,宗旨就是將教學內容盡量分化,降低學生長時間學習同一內容的疲勞感。以《漢語教程》第二冊為例,每課的生詞37個左右,根據課文情況分為兩部分后一般最多的一部分為20個左右,學生學習負擔不會太重,生詞講練的同時,將課后練習的第三題即選詞填空練習直接放到課堂教學的詞匯模塊,教師可以根據授課習慣,在兩部分生詞都學習完之后做全部詞匯練習,或者將選詞填空練習進行分解,找到對應的詞匯講解部分進行練習,只是后者教師的工作量將會加大,不論具體采取哪種形式宗旨都是及時練習鞏固,同時將練習部分分解到授課過程中。

另外,在生詞講練模塊,可以編排適合線上進行的生詞游戲,比如“bingo游戲”,如圖1(《漢語教程》第3版第二冊上第一課)。學生可以在文檔中建立5×5表格,也可以在紙上手繪表格,學生可以隨意挑選對應數量生詞在表格內進行默寫,然后學生輪流說出一個自己表格中的生詞,其他學生如果發現自己表格中有對應生詞可以劃線或涂色做標記,如果橫豎斜任意一個連城一條線即可,師生可以約定連城3或4或其他幾條線即為“bingo”獲勝者。

圖1

3.課文模塊。生詞學習之后進行課文模塊的教學,有利于舒緩教學節奏,同時復習鞏固之前學過的詞語。初級階段綜合課的課文教學需要學生能夠熟讀甚至背誦課文內容,在線下教學時,學生在目的語環境,同時可能有一個或多個語伴,練習和使用漢語的機會較多,所以說的能力即口語能力會提高得較快。但線上教學,學生缺失目的語環境,開口說漢語的機會較少,所以課堂教學中說漢語的機會則尤為重要,而初級階段綜合課的課文教學內容則是學生學習說漢語的范本,在有限的線上課堂時間,教師則要充分提高教學效率,盡量在課上達到學生能背說課文的效果,而不是把讀、背、說留到學生課下進行。線上課堂當中,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及課件設計進行課文教學,比如在理解課文文意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課文復述練習,例如利用課件進行課文填空練習,如圖2、圖3、圖4(《漢語教程》第三版第一冊下第十七課)?;蛘叻磸透x,關閉課件共享,讓學生對著攝像頭跟讀讀、無領讀齊讀、自己背誦等,最終達到學生能在課上背說的目的。

圖2

圖3

圖4

4.語法模塊。線上教學中語法部分適宜采取按照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進行分部分教學,降低學習負擔。語法講練中,線下課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真實教具,或者肢體動作、表情等手段展示語言點意義及使用情境等,線上課堂中,由于真實環境的缺失,則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比如圖片、動圖、視頻、課件中的動畫設計、游戲等進行語言點展示和講練。例如“跟……一樣/不一樣”(《漢語教程》(第3版)第二冊第七課),在進行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教學課件如圖5、圖6,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使用、理解、領會該語言點。

圖5

圖6

在完成語言點講練之后,可以將部分課后練習題中的語法練習在課上進行,進一步分化教材內容,綜合訓練模塊減負。

5.綜合訓練模塊。在完成語音、詞匯、課文、語法模塊之后,綜合課程當中的語言要素知識傳授已基本完成,教材內容當中未完成的部分語法練習、交際練習和書寫練習可以在此完成,也可以將部分內容作為作業,并鼓勵學生根據交際練習的主題進行視頻表演拍攝,在下次課中進行播放。

(二) 每次課程標準化

線上課程的課堂學習要做到每一次的課程都相對獨立,每次課的課件都要有明確的本次課的學習目標、復習內容、學習內容和課堂總結,具體說來,每次的課程要按照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五大環節組織課堂、復習、新課講練、課堂小結、布置作業來完成[6]。

組織教學階段,師生均應調試設備,對視頻及音頻進行相關設置后,通過視頻,面帶微笑,師生問好,詢問學生基本情況等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做好開始上課的準備。進入到授課階段,從復習內容開始,所有的教學環節應在PPT中體現出來,教學課件新課講練環節中本次課的教學目標要明確,學習的具體內容要按點列出,教學內容分配得當。講練內容結束后要做好課堂小結,幫助學生形成整體印象。作業布置環節要明確,并在PPT中打顯示出來作業的具體內容及要求,供學生拍照或截屏,作業可以布置課文表演視頻及交際練習視頻,鼓勵學生創新作業展示形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來提升學習樂趣及學習效率。

由于網絡環境的可能存在不穩定的情況,所以線上課堂的教學環節要清晰,而且一定要配合內容清晰的課件,要做到每次課程獨立設計課件,完成所有的教學環節,線上課程教師的整體備課量變大,但學生的線上學習體驗將大大改善,有利于提高線上教學效果。

四 結語

總體說來,線上初級漢語綜合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提升現代教育技術能力、課堂的組織能力、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等等,教師的備課量也會增大[7]。但是國際中文教育的線上教學是我們應積極面對的新課題,我們應該從科學角度重新思考未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該如何完美銜接。正如許多學者所指出的,后疫情時代的學科建設應該抓住這次線上學習的機會,對國際漢語教學和研究進行長遠的、全方位的規劃和設計,積極推進漢語教學和研究向著網絡化全面轉型和升級,促使一直以來線下教學為主的國際漢語教學走上現代化的學科發展建設之路[8]。希望本文的研究為漢語線上教學的教學設計具體操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綜合課生詞語法
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國際漢語綜合課的應用探析
『五個生詞』快速閱讀法
跟蹤導練(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常態教學背景下音樂綜合課的探索與實踐(下)
常態教學背景下音樂綜合課的探索與實踐(上)
關于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中開展大作業綜合課的思考
生詞庫
生詞庫
生詞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