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改革與實踐

2022-06-15 05:49藍為平童樂為鄧慧萍侯偉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專業課課件教學質量

藍為平,童樂為,鄧慧萍,侯偉

(1.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土木工程系,浙江 嘉興;2.同濟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要求“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堅持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堅持服務需求、成效導向,推動課堂教學革命,加強學習過程管理,提升教學能力,改革評價體系”。201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給排水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以下簡稱“給排水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宣貫活動,引導相關高校全面提高給排水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新時代給排水專業的建設與發展[1]。截至2019年底,全國高校共有187個給排水專業辦學點[1],且許多高校認為專業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專業課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2];多數高校采取了專業課教學質量控制措施,如以課堂教學質量運行管理和監控為核心的循環運行保證體系[3],包含學校、學院、教研室、學生四個層次的專業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4],面向學習產出的“教學過程-學習產出-培養目標”閉環的專業課質量控制體系[5],專業課青年教師助教實踐和課堂教學準入制[6],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進修制[7]等。但也存在忽視已就業學生對專業課教學效果的跟蹤反饋,忽視用人單位對學校專業課教學質量的要求[8],忽視對短教齡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性、連續性幫扶,忽視對專業課教學效果的檢驗性評估和量化評定,忽視學生評教對專業課教學效果評價的主導作用等。

給排水專業的課程體系一般包括通識教育與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等部分,其中專業課通常設置在三、四年級,其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密切相關,也是各校課程教學質量控制的重點對象。本校與許多高校一樣,給排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創新應用型人才,即要求學生獲得較為充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訓練,具有適應社會科技發展需要的較強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7],該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課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根據前述教育部有關文件和給排水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為保障和提升給排水專業的專業課教學質量,提高給排水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本校借鑒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運行原理,嘗試建立一套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下簡稱為“模塊體系”),并以2屆給排水專業在校學生、5門專業課及5位任課教師為樣本,歷時2個學年、4個學期,進行了模塊體系的實踐驗證。實踐表明,模塊體系運行效果良好?,F對該體系的組成和實踐過程進行總結,供各高校同行參考和討論。

一 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踐

(一) 借鑒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運行原理

普通開發商投資建設的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一般包括住宅、設計、施工、驗收4個環節,每個環節包含若干節點(圖1)。

圖1 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

其中住宅環節指開發商收集前期已交付使用的項目業主的意見和建議,征求新項目預期業主的需求,并調研同行業同類型項目的特點和趨勢,再總結提煉應用于新項目中,從而提高工程質量;設計環節指設計單位、開發商、審圖公司、政府主管部門等對項目設計圖紙進行校審、內審、審圖、審查等質量管控工作,保證設計圖紙符合國家規范、地方標準、設計深度和開發商的技術要求等;施工環節指開發商、監理公司、政府主管部門等對項目施工過程進行全程質量監督,保證施工單位按圖施工、采用合格的材料與工藝等;驗收環節指對項目進行中間驗收、專項驗收、預驗收、竣工驗收等多階段質量評估與監督,保證每個施工階段均符合規定質量要求。在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中,設計師參與了各個環節、節點,充分吸收各方意見,觀察設計理念在項目中的體現,最終進入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而設計能力不斷提升的良性循環。

(二) 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組成

給排水專業的專業課知識主要應用于水處理工程、市政管道工程、建筑給排水工程三個工程領域,上述住宅建筑工程即屬于建筑給排水工程領域。因此,給排水專業的專業課的教學質量保障,也可借鑒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創立一套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該模塊體系包括學生、備課、講課、評估4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若干個節點(圖2)。

圖2 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其中,學生模塊指收集歷屆給排水專業畢業生對專業課教學效果的意見和建議,調研學生就業單位、未來預期就業單位等對專業課教學質量的意見和對給排水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這些意見和需求可用于新的教學過程中,從而不斷提高專業課教學質量;備課模塊指給排水專業教研室、系部、學校、校外單位等對專業課課件進行校閱、主閱、審閱、外閱等質量管控工作,保證課件滿足給排水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行業趨勢、教學深度和適應本校學生的特點等;講課模塊指給排水專業教研室、系部、學校、學生等對專業課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全程質量監督,保證教師按課件教學、確定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等;評估模塊指對專業課教學進行課程考核、后續課程、學生評教、專項評估等多階段質量評估與監督,保證課程教學效果滿足人才培養質量要求。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參與了各個模塊,充分吸收各方意見,觀察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中的體現,最終進入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而教學能力不斷提升的良性循環。

(三) 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實踐過程

1.實踐對象。本校給排水專業的專業課基本集中在三、四年級,本次實踐以2屆在校給排水專業學生(每屆60名左右)為載體,以5門專業課及5位任課教師的教學過程為樣本,歷時2學年、4個學期,進行了模塊體系的實踐驗證。與5門專業課對應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后續課程作為評估指標融入模塊體系內;5位任課教師平均教齡5年,其中2位教師具有設計院工作經歷,3位教師為畢業即進入本校從事教學工作(表1)。

表1 新型模塊化給排水專業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踐對象

2.學生模塊的實踐。學生模塊包括歷屆學生、就業單位、預期單位3個節點。本次實踐中,采用微信“問卷星”小軟件,對本校正式開辦以來的2008-2016級部分給排水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跟蹤回訪,了解專業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工作需求的契合程度,征求學生對專業課教學質量的意見與建議;請學生所在就業單位針對學生的工作表現和工作能力給出評價,并根據工作需求對本校專業課的教學深度、教學內容等給出建議;同時通過問卷調查、電話、網絡等方式對部分學生未來可能就業的行業內單位進行了調研,了解其對給排水專業學生的能力需求等。本次實踐對學生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專業課的課件制作、課堂教學、課程考核三個方面,共收回學生有效問卷304份,約占需調查學生總數的42%,收回就業單位有效問卷245份。從反饋的意見統計可知,學生主要希望課件具有工程實踐、自學易懂、分層創新等特點(圖3),希望課堂中氛圍活躍、教師保持最佳狀態、教師板書合理等(圖4),希望考核突出工程應用、考題時效創新、考核樣式多變、成績公開透明等(圖5)。本校學生就業領域涵蓋設計、咨詢、施工、管理、運維、營銷等領域,各就業單位建議專業課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多工種配合意識、創新創業思維、自主學習精神等(圖6)。

圖3 學生對課件制作的意見

圖4 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

圖5 學生對課程考核的意見

圖6 就業單位對學生的能力需求

3.備課模塊的實踐。備課模塊包括校閱、主閱、審閱、外閱4個節點。本次實踐中,5門參與驗證的專業課均要求任課教師按課次(如2學時為1課次)制作課件,每個節點的檢查人員按課次課件給出改進意見,任課教師對每條意見予以反饋;4個節點具有先后時序性,前一節點的意見反饋給任課教師,修改完善課件后再進入后一節點,后一節點的檢查人員還可整合前面各節點的意見。校閱節點中,每門課件由1~2位給排水教研室的教師負責檢查,重點關注課件內容與教材的契合度、課件整體架構的合理性、與本校學生特點的適應性、對學生模塊收集信息的反饋等;主閱節點中,給排水專業負責人對5門課件統一檢查,重點關注課件的教學深度、不同課件之間的關聯性和重復性、教學內容與課時的安排科學性、是否達到給排水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等;審閱節點中,系部和學校教務處對5門課件統一檢查,重點關注課件是否符合本校給排水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等;外閱節點中,每門課邀請1~2位具有副教授職稱并且主教該課程的外校教師,以及1~2位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并且屬于該課程對應工程領域的校外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檢查,重點關注課件是否滿足最新國家規范、地方標準等技術文件,是否體現最新行業趨勢、科研方向等(表2)。

表2 備課模塊主要實踐內容

4.講課模塊的實踐。講課模塊包括磨課、督課、評課3個節點。本次實踐中,磨課節點以給排水教研室教師為主、并邀請不同專業的教師參與5門試點課程的聽課,平均每門課每學年被聽課3次以上。督課節點中,邀請數位經驗豐富、專業相關的學校教學督導對5門試點課程進行持續2學年聽課,平均每門課每學年被聽課2次以上,以實現對任課教師的持續性幫助;同時,邀請有關外校教師、企業工程人士參與現場聽課、觀看錄制的課堂視頻,或進入網課直播間聽課。在磨課、督課節點中,參與聽課的教師、督導、工程人士均需填寫聽課意見單,并及時反饋于任課教師;該意見單根據從學生模塊收集的信息,列出了一些重點關注事項和指標,如課堂氛圍、師生互動、教師狀態、板書、創新性、思政教育等。評課節點中,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種方式、分階段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如每門試點課程均設置期中考試,考后立即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半學期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意見,并在后續教學中改進;期末考試后,結合學校已有的教務評教系統,了解學生的總體評價,并對學生主要意見進行公開回復,以保持學生對參與教學評價的積極性。

5.評估模塊的實踐。評估模塊包括課程考核、后續課程、學生評教、專項評估4個節點。本次實踐中,課程考核節點要求每門試點課程開展期中、期末考試,將學生成績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5個等級所占比例轉化為具體數值,作為專項評估的指標之一(表3)。后續課程節點則將試點課程對應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后續課程(表1)學生的考核成績,也按5個等級所占比例轉化為具體數值,作為專項評估的指標之一。學生評教節點把每門試點課程期中考試后的學生調查問卷結果和期末考試后學校教務評教系統中學生的評價作為專項評估的指標之一。專項評估節點綜合課程考核、后續課程、學生評教3個節點的各項指標,以及教師參與科研項目、舉辦二次課堂、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等其他指標,對每門試點課程進行量化評估,最終確定該課程在該學期的教學效果等級(表4)。

表3 課程期中/期末考試評估表

表4 課程教學效果評估表

6.模塊體系實踐效果。本次實踐,5位任課教師以給排水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準則,基于本校給排水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吸收學生模塊收集的歷屆學生和就業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對所教試點課程的課件進行了全面修改。再由備課模塊的4個節點層層把關,吸收不同高校的教學風格和特色,融入給排水行業最新技術趨勢和科研方向,發揮自身特長,形成了一份比較完善的新型課件,并在2學年的教學工作中,邊教邊完善課件細節,最終基本定稿,為改善課程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講課模塊的3個節點磨練,5位任課教師吸取了各位聽課教師、教學督導、校外人士的聽課意見,以及不定期召開試點課程教學研討會等,在講課技巧、教學理念等方面得到極大提升,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能發揮特長的講課方式并受到學生歡迎;試點課程的課堂氛圍也明顯改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師生互相信任、關系融洽。從評估模塊可以看出,在試點課程及對應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后續課程中,學生的考核成績均有了較大提高,如《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運行模塊體系之后的2017級、2018級期末考試成績比之前的2016級有明顯改善(圖7),其對應的后續課程《建筑給排水課程設計》成績也有較大提升(圖8)。

圖7 《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成績趨勢

圖8 《建筑給排水課程設計》成績趨勢

二 結語

教育部與高校日益重視提高給排水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專業課的教學質量是基本前提,而常規的針對所有專業和課程設置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措施,未能體現出排水專業課的特點,缺乏對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性、連續性幫扶,缺乏對專業課教學效果的檢驗性評定,學生的評教意見未占主導地位等。因此,可以借鑒住宅建筑工程建造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的運行原理,設置一套針對給排水專業的專業課教學質量的保障體系,該體系包括若干模塊和節點,各模塊和節點可根據不同課程、不同教師進行增減。在該體系中,學生模塊用于建立與歷屆畢業生和就業單位的長期聯系機制,備課模塊用于幫助專業課教師完善課件,講課模塊用于幫助專業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評估模塊用于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量化評定。該體系除了適用于給排水專業的專業課外,也可推廣應用于其他專業的課程教學之中。

猜你喜歡
專業課課件教學質量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中職《醫護英語》與專業課的結合教學探索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課件綜述——《識字三》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