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女裝結構設計》系列課程改革

2022-06-15 05:49何瑛沈婷婷顧冰菲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女裝單品立體

何瑛,沈婷婷,顧冰菲

(浙江理工大學,浙江 杭州)

近年來服裝專業畢業生面臨著三種局面:一是服裝市場向個性化、時尚化、高級化不斷發展,企業要求畢業生具備綜合技術、創新設計及靈活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1];二是服裝電商蓬勃發展,給大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創業機會;三是服裝國際交流進一步開放,大學生國際化學習需求持續上升。這些為當代服裝專業學生給予了更多的機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但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及與企業的溝通發現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綜合拓展能力都較為薄弱,很難切合企業及市場對于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因而應對市場需求,以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服裝專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混合教學已經被確定為21世紀的教育模式,被普遍視為是教學新常態[3]?;旌辖虒W從原有傳統課堂的利弊研究出發,從教學系統重塑的角度整體思考、設計教學模式[4]?;旌辖虒W不僅有利于高效利用線上、線下資源,提升教學效果,其階梯式、項目式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動力、自我反思和團隊合作,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5]。

一 《女裝結構設計》現有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服裝結構設計是幫助設計師實現服裝從面料到成衣造型設計的根本手段,是將服裝從二維設計稿轉變為三維服裝成品的技術關鍵[6],包括平面結構設計和立體結構設計兩種構成方法。女裝單品變化多樣,結構設計原理及方法在服裝結構設計中具有顯著的代表性,因而《女裝結構設計》歷來是服裝專業核心課程。該系列課程包括平面結構設計和立體結構設計兩種課程,是以女裝單品為設計對象,全面教授服裝結構設計原理及方法。該系列課程面向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藝術設計專業開設。因為歷史原因服裝平面結構設計和立體結構設計課程發展不均衡,呈現各自獨立開設的局面,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 課程內容多,課時嚴重缺少

女裝結構設計系列課程由平面結構設計上、下和立體結構設計三個部分組成,課程內容包括服裝結構設計基礎知識、人體結構理論及所有女裝品種的平面及立體結構設計技術。教師疲于內容講解,學生疲于照搬學習,教師顧及服裝技術的傳授,往往犧牲理論知識的講解,這不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服裝理論知識的,為后續的高階課程及畢業后的研究生學習埋下隱患。

(二) 平面與立體結構設計方式分離,不利于復雜服裝結構問題的解決

平面結構設計與立體結構設計為服裝結構設計兩大方法,平面結構設計具有較強的規律性、便利性,在成衣規模生產中能較好地控制產品規格,穩定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標準化;立體結構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創造性,能更便利地認知服裝與人體的關系,掌握二者的空間關系,進而實現更具創意的服裝造型,兩種結構設計方法各具優勢又能相互補充。但當前平面結構設計與立體結構設計課程分離,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內容的重復,同時也不利于兩種方法的結合。

(三) 授課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

因為課程內容多而細,服裝結構設計和立體裁剪兩個系列課程都采用教師選擇款式當場示范、學生臨摹的方式進行,雖然課后也有學生創作練習,但因為課內缺乏互動時間,學生的創作練習往往質量不高,而且學生為了保證創作練習的正確性大都選擇與課堂案例差異較小的設計,學習枯燥,使得課后練習形同雞肋,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熱情。

(四) 課程案例固化,不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產品拓展的能力

因為服裝品種豐富且細節繁多,為滿足結構設計方法教學的需要當前兩個系列課程的案例將服裝細節進行高度組合,雖完整但固化,且同類單品沒有形成系統的產品體系,更沒有根據市場行情進行更新變化,各細節的結構設計方法也沒有形成有機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各細節技巧作為獨立的知識點掌握,不利于培養學生總結演繹的能力,更缺乏產品拓展的能力。

(五) 考核方式重實踐、輕理論

現有考核方式采用課后練習和課終作品結合評價的方式,對于服裝結構的理論知識沒有考查,導致學生在結束該系列課程之后沒有形成系統的人體與服裝理論知識,近幾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復試情況放映本專業學生對理論知識一知半解,對很多基礎理論及現象都不能言之成理。這種重實踐、輕理論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后續高階課程、畢業設計研究及研究生考試和學習。

因此,如何形成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理念、高效利用課堂時間、發揮兩種技術優勢、構建有活力的教學模式、設計產品系列化的教學案例是服裝結構設計系列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 女裝結構設計課程中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 教學大綱的重新整合

將現有《平面結構設計上》《平面結構設計下》和《立體裁剪基礎》組合起來,在不增減總課時的前提下,根據女裝結構設計知識重新劃分課程內容,修訂為《服裝構成基礎》《女上裝結構設計》和《女下裝結構設計》三門課,在課程中根據內容需要穿插平面和立體結構設計方法教學。其中《服裝構成基礎》作為整個服裝結構設計的入門課程,主要講解人體結構特點、服裝與人體的關系、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講述較為完整的服裝結構設計理論?!杜涎b結構設計》和《女下裝結構設計》從主要講解女裝單品結構設計的方法,涵蓋從基礎單品到細節及裝飾設計的女裝。

(二) 動態教學案例庫的構建

以現有的女裝單品案例為基礎,以品種和裝飾手法為導向進行歸類建檔,形成從基礎單品向多種細節及裝飾單品輻射的形式建立教學案例庫,并在教學中收集市場流行趨勢信息、吸收學生創意設計案例進行持續更新和擴充,構建與時俱進的動態教學案例庫。動態教學案例庫的構建不僅能為教師授課提供豐富的案例素材,還能為學生的獨立創作提供開闊的創作思路。

(三) 在線教學資源的建立

系列課程內容較多,難易程度不一,不同的內容適應的授課方式也不盡相同,根據這些差異建立講解視頻、案例示范視頻、教學課件、單品及拓展產品庫三種類型在線教學資源,從靜態圖文到動態視頻全面展示課程的主要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在線教學資源的構成

(四) 項目拓展教學模式的設計

女裝單品品類繁多,服裝面料、部件細節及裝飾手法更是層出不窮,當這些變化應用在基礎單品上就能呈現千變萬化的女裝創意單品,這也是女裝結構設計難以標準化、自動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學設計中女裝典型性基礎單品和各種細節的結構設計都是獨立的教學單元,項目拓展模式就是以女裝基礎單品結構設計為核心,以面料性能對結構的影響、女裝部件配置方法及裝飾細節設計方法為拓展方向,將多個獨立教學單元的主要內容組合起來,形成變化豐富的拓展項目單元。這種模式能較好的改善課堂教學內容的單一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豐富的變化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 綜合評價體系的設計

線上教學資源涵蓋了本系列課程大部分基礎教學單元,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學習質量是保證整個課程質量的基礎,也是單品項目拓展質量的保證。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線上通過每個教學單元的課后練習、每個章節的綜合練習以及在線課程的結課考試評價學生線上學習質量,評價方式以理論問答為主,同時包括基礎教學單元作品的展示,鼓勵和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線下評價主要以拓展作品展示為主要評價對象,鼓勵學生在單元和綜合拓展練習中合理運用結構設計方法、合理平衡作品實現難度和完成質量,以此考查學生基礎學習和綜合應用能力。

圖1 女裝產品拓展模式

三 混合教學模式在女裝結構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本課程因為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配套在線課程,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可以高效地利用課堂課時,拓展整個課程授課內容,提升整個課程授課質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設計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課前通過在線課程及線上教學資源,實現學生自主觀看學習,學生在自學中自主安排學習和練習時間,開課前總結觀看內容,提出相應問題;課中教師首先講解課程重點及難點,針對學生問題采用答疑形式完整知識體系,對典型案例及關鍵技術采用當場示范進行鞏固和補充;其次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發布單品拓展要求,啟發學生正確選擇和靈活應用基礎單元掌握的知識及方法進行完成拓展案例設計,通過多個案例設計增強學生解決拓展單品設計的能力。課后采用短時間隨堂練習和課后拓展案例創作練習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結構設計技術的理解和應用。

四 結語

《女裝結構設計》系列課程以傳統服裝結構設計技術為基礎,依托現代化教學設備、資源和技術,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極大地提升教學效率。系列課程內容框架的重新規劃,重塑了技術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系統服裝理論知識、基礎研究能力和結構設計能力的服裝專業人才;系列課程授課方式的重新構建,建立了由基礎向變化、原理向應用拓展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系統鍛煉了學生的理論及實踐創新能力;系列課程采用的混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增進了師生互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終生學習的能力。這種模式在服裝相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2 混合教學模式教學單元設計

猜你喜歡
女裝單品立體
念個立體咒
女裝流行面料
女裝風格與細節
OFFICE LADY之嬌美清新型美妝必備單品
立體登陸
Pop—Up Books立體書來了
熱賣單品
2017年春夏男裝周的女裝風景
超難搭配的單品也可以輕松駕駛
女裝流行面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