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質健康視域下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與鍛煉方式再審視

2022-06-18 07:28陳慶果楊麗君鄭雪芹何享波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效益體質素質

陳慶果,楊麗君,鄭雪芹,何享波

(四川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以及跨關節的韌帶、肌腱、肌肉等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1]。我國體質學界認為柔韌素質是體質三要素中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直接將柔韌素質視為體適能的四大構成要素之一。柔韌素質分為靜態柔韌素質和動態柔韌素質,靜態柔韌素質是柔韌素質的基礎[2],測試簡單、利于評價、易于普及和應用,在健身實踐中常以其代表柔韌素質,其核心測試指標為坐位體前屈。在我國,早在國民體質監測系統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創設伊始,坐位體前屈便是測試指標之一,并一直沿用至今,同時還被全國多個城市納入體育中考必測或選測項目。在國外,坐位體前屈的應用歷史較為悠久,日本和美國分別于1964 年和1985 年將其用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發展柔韌素質的拉伸練習是體育鍛煉的主要類型,ACSM 將靜態拉伸練習作為運動處方(方案)的主要構成部分,我國《全民健身指南》和《中國成年人身體活動指南》也重視拉伸練習的體現。

近年來隨著大量身體活動流行病學循證證據的出現,國外學者開始對柔韌素質的測評意義和鍛煉價值產生不同的看法。2012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因“缺乏柔韌性測試與健康結局之間關聯的證據”,建議“將柔韌性指標從青少年體適能測試中剔除”[3],這在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美國《健康公民2020》已將柔韌素質從身體活動的發展目標中移除,有學者[4]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準備活動中柔韌性拉伸的益處研究還不清楚”;《美國身體活動指南》也出現了前后矛盾的表述,如指出“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未知,能否降低損傷風險也不明確”,但又認為“柔韌素質是體質健康的主要構成要件”[5]。

在我國實踐中,無論是柔韌素質的測量方法還是鍛煉形式歷來都備受重視,但學界對柔韌素質的研究還簡單停留在其鍛煉形式上,缺乏對其健康效益的流行病學系統探討,以及對柔韌素質健康價值和應用意義的分析?!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出現使“體質健康”一詞迅速流行,在“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以體質促健康”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體質的健康內涵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質研究由單純的體質指標研究向與健康相關的體質研究邁進[6]。因此,有必要在體質健康視域下全面梳理柔韌素質的相關實證證據,從健康效益、鍛煉方式等角度重新審視柔韌素質的測評意義和鍛煉價值,為體質健康監測指標體系的修訂和完善以及運動處方(方案)的優化提供證據支撐。

1 柔韌素質:多指標評估中的模糊效益

靜態柔韌素質是柔韌素質的基礎,是國民體質監測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評要素,也是體質健康研究領域關注的重點。本文在體質健康視域下分析討論靜態柔韌素質及其測評指標和練習形式,在下文的討論中,柔韌素質專指靜態柔韌素質,拉伸練習專指為發展靜態柔韌素質而進行的專門性拉伸練習。與熱身活動、鍛煉后放松恢復相關的拉伸練習不是本文關注的對象。

國內外對柔韌素質健康效益的研究多采用隊列研究、橫向調查或病例對照研究等方法,分析體質健康類、身體素質類或鍛煉行為類中一個或多個指標與健康結局指標的關系。眾多研究既有助于判斷柔韌素質的綜合健康效益,又有助于認識柔韌素質在指標體系中的相對重要性。以下分別從全因死亡率、運動損傷風險、跌倒風險、日常生活能力和心血管機能等方面梳理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并簡單介紹其他核心體質健康要素在這些指標上的效益。

1.1 全因死亡率

身體活動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已成為一個世界性共識,大量研究[7?8]證實,身體活動水平的客觀生理指標心肺耐力能預測全因死亡率,此外,體質健康中的核心要件身體成分[9?10]、肌肉力量[11?12]也均能獨立預測全因死亡率(表1),但對柔韌素質的隊列研究表明兩者之間并無關聯。Fujita 等[13]對6 259 名受試者進行了平均長達6.1 年的追蹤發現,在控制年齡因素后,男性柔韌素質全因死亡率相對危險度(RR)為1.38、女性為1.07,均無統計學上的關聯。另一項研究[14]以1981 年加拿大國民體質監測(Canada Fitness Survey,CFS)數據為基線數據,13 年后對其中8 116 名受試者進行縱向追蹤調查發現,坐位體前屈分數并不能預測全因死亡率,柔韌素質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能更多地與維持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日常獨立生活有關,而不能提前預防過早死亡。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還很有限,但從已有的實證證據上看,柔韌素質對全因死亡率并無顯著性預測效度。

表1 心肺耐力、身體成分及肌肉力量與全因死亡率的相關研究Table 1 Correlative researches on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body composition,muscle strength and all-cause mortality

1.2 運動損傷風險

傳統觀點認為,發展柔韌素質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預防運動損傷,相關方面也積累了大量實證證據,但近年來這種觀點受到越來越多循證證據的質疑。Gonzalez 等[15]和Mikkelsson 等[16]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均表明,在青少年群體中,坐位體前屈分數不能預測未來腰背損傷和疼痛的發生率;Shrier 等[17]對12~18 歲的中學生進行追蹤研究,在基線、第6 個月和第12 個月分別對受試者進行柔韌性測量以及運動損傷和生長發育情況調查,經過對比分析后認為,柔韌素質不能反映青少年青春期下肢損傷與疼痛的發生情況;對藍領工人的研究[18]也顯示,坐位體前屈分數與下肢損傷無相關性(r=?0.017,P=0.89)。在運動損傷的預防上,一項前瞻性研究[19]對450 名高水平業余足球愛好者進行坐位體前屈測量后進行1 年的縱向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大腿后群肌肉損傷與柔韌素質的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P=0.496);針對職業足球運動員進行的縱向追蹤調查[20]也發現,柔韌素質與大腿后群肌肉損傷無直接關聯。

柔韌素質與運動損傷之間模糊的關聯可能與關節存在“適宜活動區間”有關,在運動醫學上將活動范圍過大的關節稱為“關節過度活動”(Joint Hypermobility,JH),盧迪等[21]對該問題進行綜述后認為柔韌性和損傷的關系尚無定論,但過高和過低的柔韌性水平都可被視為訓練損傷的風險因素。著名的雅芳親子隊列(the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ALSPAC)根據標準化問卷對青少年進行調查,分別在兒童13.8 歲和17.8 歲進行JH 和關節疼痛評估,結果顯示,在13.8 歲進行評估時4.6%的受試者有JH,在17.8 歲時中度骨骼肌疼痛的評估報告中各部位的疼痛發生率在6.8%~16.1%,表明JH 與慢性及廣泛性肌肉骨骼疼痛風險增加有關。對舞蹈演員的研究[22]也表明,過度活動關節會導致下背部或下肢受傷的風險增加。JH 的職業橄欖球運動員也是關節損傷的高發人群,其關節再次損傷和嚴重損傷的概率都顯著高于關節活動范圍適度的運動員[23]。柔韌素質與運動損傷之間似乎存在“U”型關系,Jones 等[24]對303 名正在接受軍事訓練的男性士兵進行12 周追蹤研究,依據坐位體前屈成績使用百分位法將士兵分為5 個等級,5 個組的運動損傷發生率由低到高分別為49.2%、38.3%、20%、33.3%和43 .6%。

1.3 跌倒風險

近年來,對老年人跌倒的身體素質因素的關注越來越多,部分研究涉及柔韌素質指標。一些研究對柔韌素質在老年人跌倒中的效用進行深入探究后發現,柔韌素質并不能在早期識別或提前預測老年人的跌倒風險。Toraman 等[25]分析與身體素質相關的老年人跌倒風險影響因素時發現,坐位體前屈與雙手背扣的成績并不能預測老年人跌倒風險,力量、平衡、敏捷能力才是預測老年人跌倒風險的敏感指標。Zhao 等[26]的研究也發現,柔韌素質不能預測老年人的跌倒風險。美國老年人跌倒風險的結構方程模型顯示,柔韌素質對跌倒風險的影響微乎其微,跌倒組和非跌倒組的坐位體前屈和雙手背扣成績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大量研究已證實力量素質尤其是下肢力量素質在預防老年人跌倒中的重要作用。Moreland 等[27]對滿足文獻納入標準的30 項研究進行meta 分析,得出結論: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肌肉力量)是評估和預測老年人跌倒風險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1.4 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其健康狀況的獨立預測因子,是老年人功能水平的集中體現。學者們[28]發現,通常老年人ADL 越高,其柔韌素質水平越高。Beissner 等[29]在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中,將81 名老年受試者隨機分為獨立生活組和依賴護理組,分別進行肌肉力量、柔韌素質等指標的測試,結果顯示,在眾多指標中柔韌素質是ADL 的最佳預測指標。

以生活質量為目標變量,柔韌素質健康效益的分析結果存在較大分歧。Fowles 等[30]和Musalek 等[31]的研究聚焦影響生活滿意度的體質健康因素,研究結果支持坐位體前屈成績在預測生活滿意度中的效用;Moratalla-Cecilia 等[32]對絕經早期婦女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下肢柔韌素質、上肢肌肉力量、心肺耐力與生活質量相關,3 個指標能解釋總變異量的35%;鮑捷等[33]按照運動習慣將平均年齡為66 歲的老年男性分為長期太極拳運動組與少健身對照組,結果顯示,2 組之間的柔韌素質無顯著性差異,將生存質量(QOL)綜合為體力總分(PCS)和腦力總分(MCS)2 個方面,通過逐步多元回歸發現,柔韌素質與PCS 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5)。與之相反,Ozcan 等[34]和Perez-Cruzado 等[35]的研究均否定了柔韌素質對生活質量的預測作用,前者對116 名(52 名男性和64 名女性)年齡在65 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相關測試后發現,老年人生活質量與柔韌素質、本體感受無關,與平衡能力、肌肉力量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34]。

1.5 心血管機能

關于柔韌素質與心血管機能之間關系的研究主要圍繞心血管機能的多個指標展開,不同測量指標兩兩之間的關系存在較大差異。以血壓為結局指標的研究表明,柔韌素質與心血管機能之間無明確關聯。一項針對1 117 名14~19 歲青少年的體質測試[36]結果顯示,在不同性別群體中,坐位體前屈與收縮壓、舒張壓的相關系數均低于0.06,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以動脈硬化為結局指標的縱向追蹤調查[37]結果顯示,在控制其他體質指標的基礎上,柔韌素質仍具有預測效應。

在影響代謝綜合征的體質健康因素研究方面,加拿大國家健康監測(Canadian Health Measures Survey,CHMS)數據顯示,在成年群體中坐位體前屈對血壓、高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的預測效用不具有統計學意義[30];而一項對老年群體的流行病學調查[38]顯示,在控制性別、身體成分等變量后,柔韌素質仍與代謝綜合征具有關聯。上述研究結果不一致也許與受試者年齡、性別有關,年齡和性別是影響柔韌素質和心血管機能關系的調節變量。Yamamoto 等[39]的研究表明,在老年群體中,坐位體前屈高分組和低分組之間動脈硬化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青少年群體中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蔡志強等[40]發現,在男性群體中代謝綜合征組與無代謝綜合征組之間柔韌素質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女性群體中卻不存在。

雖然柔韌素質可能對心血管機能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在心血管機能受損風險控制方面的價值已得到普遍認可,在心血管效益方面大部分可以覆蓋柔韌素質的效用。

1.6 其他指標體質健康

國內外體質監測數據表明,柔韌素質與諸多指標均不存在或存在較弱的關聯。在身體成分關聯要素研究中,來自中國的747 名20~39 歲成年人的體質測試數據[41]顯示:男性體脂率與坐位體前屈的相關系數為?0.220(P<0.05),女性為?0.093(P>0.05);藏族成年群體的體脂率與坐位體前屈的相關系數為?0.117(P<0.05)[42]。類似對肌肉力量[43]、心肺耐力[44]的分析研究也未表明這些指標與柔韌素質之間存在中高度的相關關系。針對8 項體適能指標(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屈膝兩頭起、引體向上、投實心球、9 min 跑、20 min跑和4 m 折返跑)的主成分分析[45]結果顯示,除柔韌素質外的所有體適能測試項目之間均存在高度相關性。綜上所述,柔韌性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要素,在整個體質健康指標體系中作用并不顯著,柔韌素質在人體體質健康指標體系中扮演相對次要的角色。

2 拉伸和抗阻練習:鍛煉價值的部分重疊

體質健康的構成要素決定了體質測試的指標體系,也決定了相應的運動處方(方案)的主體內容。主流觀點認為,柔韌性是體質健康的構成要素,提高柔韌性的拉伸練習就應該是運動處方(方案)的重要構成內容。但如果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并不顯著,其在體質健康體系中的地位就應被重新審視,拉伸練習不應被視為運動處方(方案)的核心要素。此外,拉伸練習既不是肌肉和肌腱被拉長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提高柔韌性的唯一手段。從國內外現有研究看,抗阻練習在改善柔韌素質方面也會產生顯著效益,且其綜合健康效益更為顯著,抗阻練習對多個健康結局指標均有顯著促進作用,就鍛煉價值而言,可以部分替代拉伸練習。

2.1 提高柔韌素質:拉伸與抗阻練習重疊的鍛煉價值

對14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 分析[46]結果顯示,每周3 次或以上、持續至少3 周的專門性拉伸練習可提高青少年大腿后群肌肉15%~62%的柔韌性。在發展柔韌素質上,除靜態拉伸外,抗阻練習也是有效手段。在全關節活動范圍內的抗阻練習能提高坐位體前屈的成績,帶來10%~25%的增長(表2)。上述效應均以抗阻練習為單一鍛煉方式,當抗阻練習聯合有氧練習時,柔韌素質的訓練效果更佳。因此,在發展柔韌素質上,抗阻練習與拉伸練習的鍛煉價值存在重疊,抗阻練習對拉伸練習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表2 關于抗阻練習(無補充靜態拉伸)對坐位體前屈測試影響的研究Table 2 Summary of studies (non-exhaustive search) that static stretch has effect on the sit-and-reach test

2.2 提高機能和發展素質:拉伸練習的相對劣勢

拉伸練習的主要效用是發展人體的柔韌素質,而其他方面的體質健康正向效益還比較模糊。拉伸練習對力量素質的效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方面:①在急性效益上,目前的研究結論較為一致,在不同練習方式、持續時間和研究對象背景下,拉伸練習對力量輸出具有負面效益,下降幅度在4.5%~28%。拉伸時間過長是導致力量表現下降的重要原因[47],展凱等[48]、童海[49]、劉學等[50]的研究均支持該觀點。②在慢性效益上還存在較大爭議,Kokkonen 等[51]的研究結果顯示,10 周大強度拉伸(每周3 次,每次40 min)可提高青年人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但De Resende-Neto 等[52]對47 名老年婦女進行的隨機交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經過12 周的拉伸練習(每周3 次,每次45 min),受試者的肌肉力量下降了1%~5%;Sim?o 等[53]、Guissard 等[54]的研究結果也均不支持拉伸練習和肌肉力量之間的劑量-效應關系。

對心血管效應的研究是一個新興領域,Kruse 等[60]在系統分析拉伸練習的心血管效應后認為,骨骼肌拉伸能引起顯著的微循環應答,從而改變動脈血流量,提高氧的利用率,這些急性效應如果長期累積可能會導致血管結構和功能的適應性變化。一項研究[61]結果表明,女大學生通過每周3 次、每次40 min、連續8 周的柔韌練習,血管彈性得到改善,血液黏度(blood viscosity)下降明顯。與此相對應的是,有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具有更顯著、更廣泛的健康促進效益,對人體機能和素質的正向效用可覆蓋絕大部分拉伸練習的效用。

2.3 預防運動損傷:拉伸練習有待明確的效用

拉伸練習在預防運動損傷方面的效用是爭議的焦點,相關研究[62?63]認為,拉伸練習可通過降低肌肉、肌腱的剛度來預防運動損傷。但部分系統綜述的結論并不支持上述觀點:Shrier[64]通過對流行病學證據的系統梳理認為,運動前的拉伸練習并不能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Yeung 等[65]對25 個相關研究進行系統綜述后認為,拉伸練習并不能降低跑步時下肢軟組織損傷的風險;另一項系統綜述[66]則指出,無論對于運動員還是健身愛好者而言,運動前后常規的拉伸練習均不能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Jamtvedt 等[67]對此問題進行了系統性探究,招募了2 377 名有鍛煉習慣的社區成年人,將其分為對照組(無拉伸練習)和試驗組(網絡指導,每次鍛煉前后對7 個下肢及軀干肌肉群進行14 min 拉伸練習),并進行為期12 周的干預。結果顯示,在全部損傷風險上,拉伸練習的保護效應并無臨床價值,但能降低肌肉、韌帶及肌腱損傷的風險。在此基礎上分析后認為,拉伸會提高某些損傷的風險,只是在該研究中這些損傷未被納入測量和評估范圍。建議只有在考慮運動偏好、拉伸時間、付出以及成本效益的基礎上才能確定干預群體是否應進行拉伸。還有研究將力量訓練和柔韌訓練的保護效應進行對比分析,Lauersen 等[68]對25 個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綜述后發現,專門性靜態拉伸練習對運動損傷不具有任何保護效應(RR=0.961,95% CI:0.836~1.106),而力量訓練能有效地將運動損傷減少至1/3 以下(RR=0.315,95% CI:0.207~0.480)。

3 體質健康視域下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和鍛煉方式啟示

3.1 不應過分強調柔韌素質的重要性

柔韌素質是體質健康綜合評價的要件,在體質健康視域下審視柔韌素質的實證證據發現,相關健康結局指標的預測效度和同時效度雖然對不同結局指標的影響不同,并且混雜著年齡、性別等因素帶來的影響,但從整體上看,其健康效益相對比較模糊?;诂F有研究成果,與改善心肺耐力、力量素質和身體成分相比,發展柔韌素質對健康的促進意義并不顯著,柔韌素質與健康效益之間的關聯還需大量實證證據支持。

此外,柔韌素質在健身實踐中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是預防運動損傷,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兩者之間存在“U”型關系,即柔韌素質過好與過差都不利于運動損傷的預防。因此,在運動健身的指導中不應籠統地將表征柔韌素質的指標視為高優指標,在運動健身的推廣中不應不分群體地強調柔韌素質的重要性。應加強柔韌素質與健康效益關系中年齡、性別等因素的調劑效應研究;以循證證據為指引,按性別、年齡劃分群體,系統認識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科學宣傳和發展健身者的柔韌素質。

3.2 審慎選擇坐位體前屈指標或降低其權重

坐位體前屈在我國國民體質監測的各個年齡段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各學段中均為必測指標。先不論坐位體前屈測量的有效性是否受到測試對象身高、肢體長度、測量動作等因素影響[69],單就柔韌素質測試的健康效益而言,覆蓋全年齡段或全學段的測量就值得進一步探討。應以健康效益和鍛煉價值為導向,在充分尊重循證證據的基礎上,確定坐位體前屈是否應被納入測試體系或重新調整指標權重。在柔韌素質的評價上,若以預防損傷這一結局指標來評估,坐位體前屈在某些年齡群體中是中優指標,有一個適宜區間,應調整目前“數值越高越好”的評價導向,重新修訂評價常模,這也是未來該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每5 年1 次的國民體質監測和1 年1 次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都需消耗大量成本,若在部分年齡段調整坐位體前屈指標權重或取消坐位體前屈測試,一方面能節約因坐位體前屈測量和評價而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一步優化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提高體質測試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健身指導或訓練方案設計的健康內涵。測試結果是運動方案設計的依據,健身指導者或體育教師遵循“差什么就練什么”的原則,往往會建議坐位體前屈成績不佳者加強拉伸練習,尤其是將坐位體前屈納入體育中考的地區,考前突擊訓練已是常態,因集中、超量練習而導致的急性損傷時有發生。是否有必要進行專門性拉伸練習,根源在于對柔韌素質重要性的認識,降低指標權重或取消指標可起到導向作用,在實踐中就不會過多安排或設計專門性拉伸練習來發展柔韌素質。

3.3 根據鍛煉者的實際情況減少專門性拉伸練習

在體育鍛煉中減少專門性拉伸練習能更好地提高鍛煉效率,抗阻練習的鍛煉價值與拉伸練習存在部分重疊,對體質健康的綜合效益更顯著。身體活動水平與坐位體前屈分數呈正相關,普通人群柔韌素質水平較低,部分原因可能是身體活動量較少[70]。即使只有常規的有氧或抗阻練習,不進行額外的專門性拉伸練習也能滿足大部分人身體活動的柔韌素質需求,因此減少或剔除拉伸練習,就能減少鍛煉的時間成本。對我國88 625 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71]結果顯示,影響體育鍛煉的阻礙因素占比最多的是“工作忙,沒時間”,占比高達19.9%,其次是“家務忙,沒時間”,占比16.3%,兩項合計高達36.2%,可見缺乏時間是我國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最主要障礙。將專門用于拉伸練習的時間分配給有氧練習或抗阻練習,能獲得更大的鍛煉效益,提高鍛煉效率。

對于旨在提高肌肉體積的健身人群,應在抗阻練習之前避免拉伸練習,長時間的拉伸練習會降低肌肉力量和速度。有學者[72]將拉伸練習的劑量效應精確到45 s,認為45 s 是一個拐點,持續60 s 以上肌肉力量會急劇降低。另外,在抗阻練習之前進行拉伸練習并不能改善神經肌肉的適應性,因此在訓練前通過拉伸練習激活肌肉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主要梳理和討論柔韌素質在健康效益上的不足,這并不意味著柔韌性與身體健康毫無關系,也不代表不應發展及測量柔韌素質,或將柔韌素質排除在體育教育之外。①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柔韌素質與心肺耐力、身體成分、力量素質相比顯得比較次要;②在鍛煉價值上拉伸練習與抗阻練習存在部分重疊,對于某些特定群體而言,可將專門用于拉伸練習的時間重新分配給對健康更有益的鍛煉方式;③從健康效益和鍛煉價值角度分析和討論柔韌素質和專門為發展柔韌素質而進行的拉伸練習,并不涉及對柔韌素質有特殊需求的群體,如旨在提高動作表現的難美性項目健身愛好者。此外,運動后進行的拉伸放松也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

4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柔韌素質的健康效益和鍛煉價值兩方面進行綜述,柔韌素質在全因死亡率、跌倒風險、日常生活能力、心血管機能等方面缺乏預測效度和同時效度,與運動損傷風險之間存在“U”型關系,拉伸練習在鍛煉價值方面與抗阻練習存在部分重疊。在運動健身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柔韌素質在體質健康中的重要性;在各年齡群體的體質監測中,應重新審視坐位體前屈測試的價值和評價標準;在體育鍛煉的指導和實踐中,可根據練習者的實際情況減少旨在提高靜態柔韌素質的專門性拉伸練習,提高體育鍛煉的效率。

作者貢獻聲明:

陳慶果:提出論文選題,設計論文框架,撰寫論文;

楊麗君、鄭雪芹、何享波:收集資料、修改論文。

猜你喜歡
效益體質素質
草粉發酵 喂羊效益高
蓮魚混養 效益提高一倍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冬棚養蝦效益顯著,看技術達人如何手到“錢”來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果園有了“鵝幫工” 一舉多得效益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