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鄉村旅游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體化模式研究

2022-06-23 18:13郭婷婷楊經梓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5期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海南

郭婷婷 楊經梓

摘 要:發展鄉村旅游,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游資源,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而且還可以促進農村農產品就地消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環境整治,深入挖掘農村文化資源和特色旅游資源,形成旅游村莊的特色品牌,從而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農村的建設,以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設,本文通過對海南鄉村旅游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SWOT分析,根據海南鄉村旅游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體化模式的案例分析,從政府層面、鄉村層面提出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海南;鄉村旅游;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11

0 引言

2021年4月21日,海南省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要求全省要將“三農”工作擺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和自貿港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舉全省之力推進鄉村振興。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只有鄉村振興,才能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中央12號文件,指出“海南要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性經濟”。海南鄉村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而且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而鄉村旅游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可有效促進海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

1 海南鄉村建設發展現狀

2020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55323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359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34115億元,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7%,對全省的經濟增長貢獻率超95%。第三產業中旅游產業實現旅游總收入87286億元。第三產業已成為海南的支柱產業,而旅游正是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截至2019年,海南鄉鎮政府共有195個,2613個村民委員會,自然村共有18633個,其中民族自然村有3596個。鄉村人口共62329萬人,占海南常住人口數量的62%,可見海南是有一個農業人口為主的省份,海南鄉村從業人員為32413萬人,占鄉村總人口的52%。海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113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2418元。2020年全省新建文明生態村664個,累計達到19926個。

2016年,海南提出“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到2020年要建成1000個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打造100個特色產業小鎮。截至2019年,海南省共驗收評定816個美麗鄉村,通過驗收評定的星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84個,2020年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名單中涵蓋185個鄉村名單。

2 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狀況

2020年,海南旅游受疫情影響,全省接待游客達645509萬人次,同比下降223%。2020年全省鄉村旅游點接待游客61279萬人次,鄉村旅游接待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游客量的95%。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1651億元。截至2018年鄉村民宿迅速發展,供給量達到5萬間。

3 海南鄉村旅游發展與新農村一體化建設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從2016-2020年,海南先后有8個項目列為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5個旅游扶貧村納入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海南因區位和資源豐富具有諸多鄉村旅游發展和新農村一體化建設的優勢,如氣候、資源、交通和政策都具有優勢。

(2)劣勢分析。

海南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分布不均,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足;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和鄉村農民開發管理能力有待加強;鄉村旅游產品特色不突出,同質化嚴重。

(3)機會分析。

海南自貿港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和全域旅游發展,為海南鄉村旅游發展帶來重大機遇。2014年瓊海市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一些景點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這些示范點的建設將為海南其他市縣鄉村旅游發展提供示范作用。

(4)威脅分析。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海南旅游市場就受到很大影響,國內外游客接待量明顯下降,尤其境外游客接待量受到嚴重打擊。國際形勢和國際環境的不穩定,以及國際經濟蕭條也將制約海南鄉村旅游發展。

4 鄉村旅游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體化模式的案例分析

4.1 中廖模式

中廖模式是指“政府+鄉村旅游企業+景區+居民+社會組織”的開發模式,各方通過溝通和交流,對利益分配、矛盾沖突解決、項目運營等內容達成共識。中廖村作為黎族村莊,華僑城入駐后,打造了黎鄉田園、研學活動、中廖黎物、餐飲、民宿、文化演藝等多元化業態,結合黎族特色文化打造了大力神文化品牌,中廖村曾榮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中廖村在鄉村旅游發展和新農村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從2016-202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從6800元增長到2萬元,游客接待量累計突破110萬人次。華僑城在建設中廖村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帶動200余戶村民參與建設,帶動206人就業,促進村民累計創收約17462萬元,村民享受到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成果。

4.2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模式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模式是“政府+景區”的開發模式,通過利用當地區域特色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特色資源,開發利用后打造成為5A景區的鄉村旅游的新發展格局。檳榔谷位于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具有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集食住行游購娛于一體,并建造非遺村文化體驗區、百年古黎村文化體驗區、蘭花客棧民宿、田野黎家民宿等體驗區,提高游客的體驗感。

4.3 什寒模式

什寒模式是“政府+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戶+品牌+基地”的“奔格內”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通過“產業+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環境政治+休閑旅游+高效農業+品牌農業”融合發展,改造經營驛站、客棧、民宿、露營地、茶吧,經營收入60%歸農戶,35%歸投資公司,5%歸村集體的利益分配模式,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什寒村利用鄉村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益智、養蜂等特色產業,益智的種植,使2018年產值增加到148萬元,養蜂1000箱,產值112萬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經過什寒村的建設和發展實現了旅游脫貧,2018年什寒村接待游客量達12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197萬元,發展農家樂38家。農民收入從2009年不足1000元增加到人均15000元。

4.4 羅帥模式

羅帥模式是指“政府+企業+農戶”開發模式,在鄉村建設中遵循發展與保護并重,企業與農戶共贏,尊重自然生態和老百姓意愿的建設原則,依托于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資源優勢,通過政府和企業對羅帥村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以及將民房改成獨具黎族風情的別墅來發展鄉村旅游。白沙羅帥村是海南首個集生態觀光、民俗風情、休閑度假、自駕車驛站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項目,也是海南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建成的第一個美麗鄉村。2010年羅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僅有3996元,而如今,農戶旺季每月增收3000元左右。

4.5 山尾頭模式

山尾頭模式是指??谑猩轿差^村通過成立鄉村民宿專業合作社,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連理枝開發模式,依托于紅色文化、自然資源和特色美食,以特色民宿為載體,將原來的臟亂差“空殼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的模式。山尾頭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為了革命的勝利,村民積極參與革命斗爭,為瓊崖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村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通過鄉村的建設和發展,已為50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8戶村民加入合作社,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而且每年可以從連理枝民宿拿到分紅。

5 鄉村旅游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體化的對策研究

5.1 政府統籌規劃,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政府強化鄉村規劃引領,統一布局,先規劃后建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政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進而指導鄉村旅游和新農村建設工作。

5.2 資源開發要注重保護原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一體化建設過程中,鄉村資源開發要與保護相結合;對于鄉村的人文資源,如古建筑、民宿、文物開發過程中,要注意制定保護措施,避免造成環境破壞和資源破壞的情況。

5.3 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鄉村旅游設施建設需協同建設,不僅滿足村民日常需要,還需考慮游客切實需要。鄉村村際道路、鄉村內部道路、電網、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寬帶網絡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時,需注意旅游廁所、旅游交通設施的連續性、旅游集散設施和旅游標識、智慧旅游的建設,要實現公共基礎設施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共建共享。政府需加大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投入,全面提升教育、醫療、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有效提升農民幸福感,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為鄉村旅游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

5.4 創新鄉村旅游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海南鄉村旅游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和特色旅游資源,將鄉村旅游向特色化、產業化和集聚化方向發展。開發模式上,可采取“政府+企業+村民”、外來企業經營、“外來企業+村委+村民”“村委+村民”等多種方式開發,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可采取“旅游+文化”“互聯網+”“旅游+農業”“旅游+體育娛樂”等多種方式,通過產業融合,積聚力量,發展多種形式的鄉村旅游。

5.5 加快鄉村旅游服務管理人才的培養

海南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鄉村旅游發展缺乏專業經營管理服務高素質人才。對于鄉村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可通過引進來、走出去、聯合培養的方式來提高專業人才素質。通過外送鄉村旅游管理、服務人員到專業學校和機構單位進行培訓,以提高其管理、服務水平。發揮海南鄉村旅游聯盟、行業組織的效用,到農村辦培訓班,對村民經營管理進行專業指導,對服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聯系高校、專業院校聯合辦學,開設專業定向培訓班培養對鄉村旅游經營者、從業人員、民俗文化傳承人以及當地居民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經營水平和服務理念,從而推動全域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孟倫.創新發展模式、壯大鄉村旅游 [N ].海南日報,2019,(07):12.

[2 ]王暉.山東省農業旅游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體化模式研究 [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3 ]陳敬芝.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耦合性協調發展 [J ].農業經濟,2018,(12).

猜你喜歡
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