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系列電影產業鏈拓展與延續

2022-06-25 11:52任宇飛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世界觀哈利波特

摘要:系列電影誕生于20世紀末,是類型電影的集合發展,相較于其他單部電影,持續時間更長,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與方向。文章對成功融合各類媒介平臺的系列電影《哈利·波特》的產業鏈進行深入探索,通過電影主題樂園及其周邊產品鏈切入,分析系列電影在跨媒體融合領域的作為,并對其后續衍生作品的創作發行以及電影世界觀架構的補充進行具體探討。當下國內外電影產業對系列電影領域開始逐步開拓,但電影內容的創新與連貫相較于之前明顯有所下降,同時也隱含了續航力不足、受眾群體數量不固定等問題,融媒體的進化使傳播內容主體發生轉移,在電影與觀眾兩方的此消彼長中,系列電影須尋找其中的平衡點,在加強電影品質雕琢的同時緊跟媒體發展的日新月異,以實現保持自身長久活性和受眾群體黏性的目的。

關鍵詞:《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跨媒體融合;衍生創作;世界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6-0242-03

系列電影被稱為類型電影的更新換代與改裝升級,它是將在人物與情節上具有模式化與延續性的類型電影集合發展而成的。大部分系列電影都改編自小說或漫畫,擁有完整的世界觀與人物關系,通過多部不同的電影充實故事的主線以及其中的各個人物角色,在整體風格上具有一致性。系列電影的發展多得益于國外電影界,如今在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的“漫威宇宙世界”就是經典的系列電影之一。近幾年,隨著媒體時代的變遷,國內也逐漸出現了大熱的系列電影,如《唐人街探案》系列、《戰狼》系列等。

對于已經成熟的國外系列電影而言,類型已經實現從奇幻故事向科幻題材轉變。但不可否認的是,早期系列電影產生的影響從未因時間的推移而褪色。作為英國家喻戶曉的故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拍攝非常艱難,從大量選角到場景的搭建,作者J.K.羅琳與導演大衛幾乎走遍整個英國,由此也為《哈利·波特》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哈利·波特》系列仍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競爭力,其受眾范圍之廣,上至幼童下到中老年群體,并且還在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每一代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中都有相當數量的人被J.K.羅琳營造的“魔法世界”深深吸引。從粉絲數量來看,《哈利·波特》系列比同時期上映的《指環王》系列更受歡迎,同時擁有比《指環王》更加長久的生命周期。同為西方奇幻主義題材,《哈利·波特》為后人塑造了如何拓展和延續系列電影產業鏈的成功模板。

一、跨媒體融合:渠道的多樣性與延續性開發

媒體融合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其本意是指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各個傳播媒介將會逐漸展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形式[1]。如今媒體融合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即通過新技術改造傳統媒體,達到傳播手段的融合。在20世紀,文學作品實現了從書本文字轉移至電子屏幕的巨大跨越。隨著多領域綜合性的發展融合,系列電影也不再拘泥于某種單一形式,而是以原本框架為基礎,實現多重媒介的“敘事增值”,以公園、游戲、聯名產品等多種敘事途徑不斷探索原作的新表達形式,引入新鮮的受眾源泉[2]。

(一)主題公園的二次營銷

2014年,環球影城以4.4億美元的高價正式購入“哈利·波特”這一大IP,參觀游客當年便達到了1270萬人次,創造了21%的漲幅歷史記錄。在設計游樂設施的過程中加入已有一定知名度的電影主題,這使環球影城擁有在同行業中更大的核心競爭力。主題公園帶給粉絲與游客沉浸式的體驗,通過將電影中場景實景化的方式滿足受眾的參與感,且主題公園的再次參觀率極高,粉絲對《哈利·波特》系列的喜愛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與固化。另一方面,對未曾觀看過相關作品的參觀者而言,良好的游園體驗必然會提升其對該系列電影的興趣,從而達到作品與主題公園雙贏的局面。在園內專屬的“哈利·波特”區域,制作方實現了將電影內容與游樂設施的精彩融合,并完美還原了影片中“對角巷”的街區以及各個“魔法商店”的景觀布置,其中“魔杖店”與“巫師袍店”最受歡迎。同時,為增強游客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公園內有多處布置了“魔杖道具”互動點,通過新穎多樣的方式對園區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營銷[3]。

(二)互聯網媒介的再開發

主題公園的成功為《哈利·波特》系列帶來巨大的收益,但版權方未停止拓展IP的機會,緊跟發展的潮流,為《哈利·波特》開設官網,并向全世界的“哈迷”開放。官網的主題設計飽含電影畫面元素,運用互聯網科技的便捷性,完成了粉絲無法在現實中感受的情節,如通過繁雜并富有邏輯的測試題對每一個注冊的粉絲進行學院分配,在網站首頁版面上還原電影中的“魔法報紙”,并時刻保證新聞的更新與現實同步等。

由互聯網逐步延伸到游戲領域,雖然花費了較長的時間探索,但并沒有落后于大眾的興趣取向。2019年,華納公司正式宣布與國內網易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哈利·波特》手游,并于年底開啟了預約共研服。該手游目前處于初步開放階段,距離成熟的游戲還需更多的完善和摸索。游戲的受眾與哈利·波特的粉絲群年齡段基本匹配。作為娛樂活動,游戲與電影具有本質的區別,電影的時間短暫且內容集中,而游戲則是一個長久的探尋體驗,并能通過其本身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新用戶涌入,增加《哈利·波特》系列的相關話題在網絡上的熱度和討論點。

(三)新型潮流的聯名產品

“周邊”商品已經不再是新鮮詞,它幾乎與電影同步出現在消費市場上,傳統的“周邊”如今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受眾與粉絲并不單純追求所謂電影同款,華納公司也由此改變了實體商品的銷售思路。聯名出品的《哈利·波特》系列商品在各個服裝、飾品、生活用具的品牌中出現,錯開上架時間段,持續不斷地提高粉絲的期待值,較為知名的包括但不限于潘多拉、萬斯等品牌,此類商品的使用價值高,設計款式新潮并融合電影元素,極易被大眾追捧炒作,達到盈利與宣傳共贏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華納公司對“手辦”相關的商品也有所涉獵,“手辦”即收藏性人物模型,不具有任何使用價值,僅作為觀賞物品出售,但發售方成功通過精美的制造完善了這一銷售鏈的運營過程,粉絲可以在各大文具店、書店購買到相關角色的盲盒與手辦,樂高專賣店設有哈利·波特專區,“霍格沃茨城堡”的樂高積木成為最為熱銷的樂高產品之一。

二、衍生作品的再創作:同人作品與電影

絕大多數知名影視作品都擁有衍生作品,系列電影尤其如此。對于該類汲取原作主題與設定,并對其內容進行想象與修改的作品,多數版權方都置之不理或任其發展,而《哈利·波特》系列則是首個汲取粉絲衍生作品的意見,后將其發展成正式作品的系列電影。2016年,《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舞臺劇與書籍同步在英國出演發行,僅一天時間就售出1.5萬本,書的作者并不是J.K.羅琳,但粉絲群體對此產生了極大的關注,其需求量甚至能夠與原著小說“七部曲”持平。作為同人衍生作品的首次“轉正”,社會口碑的預測失敗率十分高,卻意外取得了成功。這從側面說明,除作品本身的情節走向具有的寶貴價值外,《哈利·波特》所創建的世界觀與設定才是粉絲更加在乎與關注的點。

與其他衍生作品不同,《哈利·波特》系列的官方衍生作品更傾向于對原作的細化與補充。2016年,由原導演和團隊拍攝的《哈利·波特》前傳電影《神奇動物在哪里》第一部上映,目前第四部已經在籌拍中。據J.K.羅琳所言,該系列電影計劃共拍攝5部,以《哈利·波特》書中提及的前一時代的內容為故事的主要背景。除去J.K.羅琳的創作與導演組的嘗試外,該作還包含了大量粉絲的想象,粉絲被原作故事吸引,由此對其之外發生的事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誘發更多的自由創作。

所謂“衍生粉”,則是幻想原作電影中某幾個人物角色在正劇之外所發生的碰撞與交叉,他們的創作潛力巨大又令人驚嘆,而J.K.羅琳也樂于與粉絲通過多種不同的角度探討作品方面的疑問,因而《神奇動物在哪里》的誕生不僅是原制作團隊的努力,更是夾雜了來自粉絲的心聲。其電影名稱的由來原本只是原作中的一本教科書,兩位主角即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是原作中被一帶而過的配角人物,但激發了大量粉絲對這兩個角色的興趣,這正是《哈利·波特》系列官方衍生電影的特別之處,注重對粉絲意見的刻畫與挖掘,而不是一味利用原作的世界觀撰寫新劇情[4]。相較其他系列電影,《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制作團隊在拓展思維的同時也善于及時收集信息,把握原作的影響力,隨時準備進行相關發展的策劃。新作品的上映必然再次提升原作在大眾中的話題度,這也是相隔20年,該系列電影依然能夠活躍在人們視野中的重要原因。

三、世界觀構造:不斷豐富完整性

(一)電影作品的設定起源

奇幻電影的起源必定來源于該地域廣為流傳的古老神話。作為英國著名的奇幻作品,J.K.羅琳的編寫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具有十分完整的體系與淵源。歐洲神話中神明并不占有重要地位,而是傾向于多種族設定。由20世紀歐洲著名作家托爾金首次開創的西方玄幻體系,即狼人、精靈、巫師、矮人等各類具有傳奇色彩的生物共同生存在同一大陸上,J.K.羅琳曾熟讀托爾金的大部分作品,從她最初的創作中也能明顯看出存在托爾金知名小說《魔戒》的痕跡?!豆げㄌ亍返氖澜缬^因此沿用了歐洲神話的設定,本土受眾不再需要重新建立新的認知,而是在已有的文化理念和地域傳統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重構和理解。

(二)原作品的后續發展

除創作背景的啟蒙外,J.K.羅琳一直致力于不斷提升作品的完整性,《哈利·波特》中的人物十分繁雜,因此她為書中每一個角色譜寫了詳細的家族史,并注明各個人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從根源上解決了系列電影人物過多而導致觀眾難以記憶,從而失去觀看興趣的問題。與此同時,作者也以不斷推出新作品的形式豐富原作的內容,電影中學生曾經用到的教科書,被從一個書名逐漸拓展成一整套真正的書籍,這是為進一步保證原始作品世界觀的完整性。

J.K.羅琳出版了《北美魔法史》,以記載歷史的形式描寫虛構的小說,增強了受眾的沉浸式體驗,并使各個作品連貫到底,實現架空世界觀的完美閉環。在補充“故事歷史”的空隙,J.K.羅琳擴大了這部英國經典小說的范圍。原作描寫中除了英國外,法國與德國同樣擁有“魔法學?!?,在后續的創作中,羅琳又陸續披露了關于俄羅斯、美國、中國等國家的“魔法學?!痹O定,并確切指出了各個國家中的具體城市和富有本國文化內涵的特征。

該想象范圍廣闊大膽,也為之后的影視創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隨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它在受眾心中的地位也愈加不可撼動。

(三)媒介與受眾:雙方的“協同進化”

對于《哈利·波特》的主要受眾群體青少年而言,通過多層次的連續性消費能夠使其更加真實地進入由作品和想象雙重構成的自我滿足的精神世界,并在這其中實現對同圈層、同年齡段的愛好認同,使青少年的文化意識得以初步形成[5]。

研究表明,人在青少年時期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事物將有極大可能貫穿其一生,這正是系列電影應不斷豐富自身世界觀的重要原因??焖侔l展的時代讓以往單方面灌輸式的傳統媒體運作模式被更改,其指導功能的權力出現了轉移的痕跡,受眾需要更多的產出來滿足好奇心,并在不斷趨向完整的電影作品中激發自我的反饋意識,雙方開始同步走向“灌輸—回饋—反灌輸”的新形式,該形式也被稱為“協同進化”[6],原本處于支配與服從關系的媒介與受眾逐漸展現出相互制衡、滲透深入的現狀。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能夠成為一代經典,則是實現了對該演變關系的良好運用。從原作到現實世界的過程中,給予方與接收方并不是單向不可逆的引導和輸送,而是一種立體的、多種類的復雜關系。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將面臨解散重組的命運,作為給予方,不排斥受眾所掌握的權利逐步大于自己的事實,即將雙方關系的主導權先一步讓出,轉而專注于對受眾審美喜好的對口研究。在這種“蹺蹺板”式的關系中,唯有一方主動后退,才能保證這一整體不被淘汰。為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長久的利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首先看清這一重點,也必將領先于行業。

四、結語

作為最為成功的系列電影之一,《哈利·波特》并未在如今科幻電影盛行的時代落伍,而是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這是其他國內外系列電影今后發展的一個示范與借鑒?!豆げㄌ亍返某晒此茪w因于原著作者J.K.羅琳驚人的想象力與持續不斷的再創作,但故事情節永遠不是吸引受眾的唯一核心,宏大的成功仍需要更多的創新理念與團隊配合。對系列電影未來的發展而言,原作、制片公司、導演團隊以及受眾都是決定結果的重要因素。

媒體融合時代,將一個主題核心改造升級,滲透至跨維度、多視角的各個專業領域,即可實現與電影本身的反哺。在此過程中,電影不再是承擔所有受眾壓力的載體,其發展的專業領域越廣泛,制片公司的風險也會隨之大幅減少。事實證明,在不斷的拓展中追隨媒體時代的熱點,利用大量的輸出口,加強對電影細節和后續的研究和創造,這正是當下系列電影維持活力與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關鍵,也是未來系列電影擁有持久續航能力的必然途徑。

參考文獻:

[1] 云露.漫威(Marvel)與美國電影產業的媒介融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2] 姚睿,黃親青.《唐人街探案3》:系列電影的互媒營銷、敘事增值與口碑反思[J].電影新作,2021(2):56-64.

[3] 陸嘉寧.特許權內容消費與沉浸式體驗耦合策略:以迪斯尼樂園和環球影城為例[J].當代電影,2021(2):126-132.

[4] 蘇成琳.電影IP再衍生:好萊塢商業電影的自我更新:以《神奇動物在哪里》為例[J].戲劇之家,2021(7):129-130.

[5] 陳旭光.中國新主流電影的“空間生產”與文化消費[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1(4):4-13.

[6] 方甜.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權力演變趨勢[J].媒體時代,2012(1):48-51.

作者簡介?任宇飛,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猜你喜歡
世界觀哈利波特
賭局的智慧
A Harry Potter exhibition 哈利·波特展
哈利的花毛衣
世界觀(二)
賭局(深度好文)
重讀《夜讀偶記》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小鎮“序曲”
波特的兒子
波特的兒子
關于世界觀與方法論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