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師范專業人才培養達成度評價研究

2022-06-26 07:02胡從海孫月發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師范類課程目標師范生

胡從海 孫月發

摘要:師范類專業認證對深化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提高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檢驗高校專業認證工作與人才培養成效的重要指標是學校師范生培養質量的達成度評價。本文主要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為背景,明確人才培養達成度的內涵,主要研究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畢業要求達成度和課程目標達成度三個層面之間的關系,從“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出發,明確師范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對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達成度評價的路徑與具體操作步驟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專業認證;師范專業;人才培養達成度

為科學引導師范類專業的規范建設,推進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教育部制定并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教師〔2017〕13號),明確了“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認證理念。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啟動以來,從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完善師范生培養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專業認證標準的要求,要重新界定師范類人才培養內涵與外延,厘清其構成要素,促進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的重構,改進傳統培養模式,以提高教師教育類人才培養質量。

一、人才培養質量達成度評價的內涵

人才培養質量的達成度評價是高校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掌握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的達成度評價方法與路徑,可以檢驗學校是否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理念。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達成度包括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畢業要求達成度和課程目標達成度三個層面。其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反映的是學生畢業5年左右能達到的職業成就預期目標;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反映學生畢業時在學科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達到的水平;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反映學生某門課的學習成果。這三者之間是相互支撐的關系。課程目標的達成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而畢業要求的達成則最終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三個層面的達成度評價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其評價的方法和手段也由于達成度評價的層次和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見下圖:

二、師范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我國新師范教育的發展需要大量一流的教師教育類人才作為重要支撐。而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創新與改革傳統的師范類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表示:“質量為王,標準先行”。運用好專業認證,首先要吃透認證的理念和標準。厘清標準的中心、導向、支撐和目的,是充分運用認證標準進行師范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

1.師范類人才培養應以學生為中心

從“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是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上的一次深刻變革,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成果的產出是教育的進步與飛躍。我國古代便有了“學生中心”思想的萌芽??鬃犹岢觥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边@便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自我探索意識的體現,要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學生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圍繞著他們組織起來。學校應該把教育的重心從教師、教材那里轉移到學生身上。此后,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發展了杜威的教育理念,并應用到中國的師范教育中。雖然以上“學生中心”與專業認證理念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內涵、外延有所不同,但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在專業認證背景下,學生中心,強調遵循師范生成長成才規律,以師范生為中心配置教育資源、組織課程和實施教學。所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效果以及學生發展應該從入學時期就開始,學習計劃和職業規劃也應該貫穿其中。學生知識的掌握及其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教育教學基本功與技能、學業與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方面都要給予高度重視。學校應該服務師范生全程成長,以提升他們對教育工作和教師崗位的認同感與使命感,達到師范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目的,為畢業后從事教師工作奠定基礎。

2.師范類人才培養應以學習效果和輸出為導向

學校在設定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時,必須堅持“產出導向”,時刻關注師范生的學習效果和輸出情況,學生不僅要記憶、掌握、領會、理解學習的內容,更要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學校要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對教師教育類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社會評估結果。堅持“反向設計,正向施工”,師范生培養目標應該嚴格對接社會發展之于教師教育類人才的目標要求,既不能好高騖遠,又要體現與畢業要求的本質區別。同時,要做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及時修訂與完善,優化相關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體現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思想,不斷提高師范生培養的目標達成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社會適應度以及人才培養結果滿意度。

3.師范類人才培養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

助推師范專業建設過程中形成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是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的顯著特點和重要要求。持續改進的理念貫穿于專業認證的各項具體指標中,尤其是師范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方面。應該對師范生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蹤評價,評價結果不用于蓋棺定論,也不束之高閣,而是應用到師范類人才培養的改進工作中去,形成“評價-反饋-改進”閉環,建立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機制和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

高校對師范生的培養應該遵循高級質量管理方面的程序,通過計劃(P1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等多個循環體的反復循環,做到將質量管理環節全面掌控,并形成閉環。師范生培養高校應該將教育教學活動全過程的控制和評價放到顯著位置,并及時反饋評價結果,將其作用到不斷改進的過程中。

三、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達成度評價的路徑與步驟

(一)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達成度評價的路徑

1.更新質量觀念,緊扣利益相關方的需求

轉變師范生培養模式,更新學生培養觀念,從專業自足向對接社會需求的導向轉變。真正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從重視教師的“教”轉變為更加關注學生的“學”,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設定更加符合社會對高質量教師的要求與需求,并體現二者的區分度。更加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用人單位的跟蹤評價,如實體現評價結果,及時用于持續改進,打造高質量人才培養保障文化體系,實現供給側改革,使學生的自我滿意度和用人單位等第三方滿意度均得到提升。

2.重構課程體系,夯實畢業要求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支撐

完善課程教學體系是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的實施路徑。因此,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高校應重構課程體系,科學繪制課程地圖,優化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標的支撐矩陣,課程、實踐環節等對畢業要求的支撐矩陣要更加準確、科學。根據我國新師范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區域社會對教師隊伍的需要,調整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注重師范生教學能力素養的根本提升和教學實操能力的培養。在課程實施中,要繪制列表,標注課程貢獻度的大小,既要保證整體布局的合理,又要保證任務與課程內容的匹配,以明確每門課程在支撐畢業要求中的角色定位。

3.以評價作為支撐,形成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質量文化

根據專業認證標準,師范生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應該聚焦于畢業要求這一準繩。在查找問題與歸因的基礎上,綜合評價與反饋,進而提出改進意見。評價結果有利于高校重新分配教育資源,對接認證要求。結合畢業要求,不斷提升師范人才培養的各項目標達成度和社會認可度以及與教師教育行業對接的契合度。高校應該從評價依據、評價機制、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方面進行論證,注重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此外,應對評價結果作出客觀、全面、綜合的分析,為改進與提升提供必要的依據,形成持續改進的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文化。

(二)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達成度評價的步驟

現代教育學應充分重視數據的作用,通過數據的計算與統計得出結論越來越成為研究者的選擇??茖W的評價必定以數據為基礎,探索師范類人才培養達成度評價,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又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計算。各項指標的達成可作為人才培養產出和外部質量評價的參考和依據。高校應科學設計課程權重和各項合格線,探索運用相對科學合理的公式對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計算,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課程權重與課程目標權重

課程權重(W2)是一門課程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貢獻度。每門課程都有自身權重,且貢獻度應是有差別的。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畢業要求指標點與之對應的課程權重系數為1。以“教育學原理”這門課為例,其課程權重=課程支撐程度值/所有教師教育類課程支撐程度值之和。課程目標權重(W1)也可以依據此算法得出。

2.畢業要求達成度合格線與課程目標達成度合格線

畢業要求達成度合格線(Q2)一般以學校平均學分基點(GPA)為依據,這已成為共識。

對于課程目標達成度合格線(Q1)的計算相對復雜??紤]到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強實踐性,一般采用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最終評價,建議其課程目標達成度合格線=考核項平均分/考核項總分。其中,Q為課程目標達成度合格線,R為終結性考核成績,α為終結性評價占考核總成績比例,A為形成性考核(平時作業、測試、運動與管理實踐、課堂參與情況)平均分,Z為形成性考核總成績。那么第I門課程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合格線,可采用以下公式計算得出:

QI=α RI+(1-α)? ?(I= 1, 2, 3,……)

3.畢業要求達成度

每個學生都應有特定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值。某門課程對相應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度值可通過此門課程達成度值與其課程權重(W2)的乘積計算得出。這是以學生個體為單位單獨計算的,得出數據后可用離散圖來體現其分布情況。

四、結語

人才培養質量達成度評價是各大高校師范類人才培養產出效果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指標,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須結合專業認證標準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教師教育類人才的需求現狀制訂科學合理的達成度評價實施辦法。達成度評價沒有標準的模板,只有適合的方法。目的是探索相對科學的方法,在定性掌握與分析的同時,量化高校師范類人才的產出結果與評價,為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提供合理的人才評價借鑒路徑。

參考文獻:

[1]梁福成.專業認證背景下師范生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64-68.

[2]田騰飛.論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達成度評價[J].教師教育學報,2020,7(04):79-86.

[3]王丹,孟祥龍.論師范類專業認證與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2(03):117-122+155.

[4]崔淑麗,王一婷,楊琳,王羽青.師范專業認證下師范類人才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03):69-71.

[5]崔立華,蕭敏.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5):11-14.

[6]唐志強,姜偉.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模型和方法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02):178-180.

課題:河北省教育廳2020-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師范專業人才培養達成度評價研究》(2020GJJG367);滄州師范學院2020年度教研教改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機制的構建》(2020JGB012)。

猜你喜歡
師范類課程目標師范生
走向學科育人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學生作品選
一種將課程目標關聯到畢業要求的評估方法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師范類專業將實行三級監測認證
關于師范類計算機專業“就業難”問題的原因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