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石狗的文創設計研究

2022-06-28 14:48林月婷
中華手工 2022年6期
關鍵詞:雷州浮雕紋飾

林月婷

“在雷州半島上,放眼古城門、村口、古道、巷口、門口、水口或古墓前,定會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用玄武巖石雕刻而成的石狗”。[1]那便是雷州石狗,是駱越族“盤瓠”崇拜與漢族“石敢當”習俗的結合物,是在雷州的社會歷史與自然條件下,多民族文化融合且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產物。雷州石狗素有“南方兵馬俑”之稱,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于2004年列入“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項目。

一、雷州石狗的藝術特征分析

雷州石狗造型一直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并非源自單一犬屬的寫實。[2]所以雷州石狗并非如其名那般是大家印象中的狗的模樣,而是帶有各式文化融合的痕跡,似狗非狗、似獅非獅的形象。因為安放的地方不同,故而雷州石狗的功能也就不同。

雷州石狗形態多樣且歷時久遠,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打制工具的愈發精細與人們技藝的加強,雷州石狗也在每個不同時期進行著或多或少的改變,其大致分為三個時期,早期——大約春秋至秦漢時期,中期——隋唐至宋元時期和晚期——明清時期。按照雕刻表現風格來講,大體上雷州石狗分為具象型與抽象型。如果按照石狗的社會等級區分,雷州石狗分為文相、武相和文武相。從造型動態來區分,雷州石狗分為蹲式、站式、坐式和伏式。因為社會功能的不同,雷州石狗分為圖騰崇拜、呈祥報喜、守護神靈和司儀寵物。最常用的是按照造型外貌特征來分,可分為百物混沌型、人格化型和獅象型。

除了造型上的變化,雷州石狗身上的雕刻紋飾也值得品味。紋飾的出現,來自原始的圖騰崇拜,或是其時代的生活風氣,抑或是文化的融合與宗教信仰等。[4]

春秋時期,雷州石狗普遍出現銅鼓的太陽紋與云雷紋。戰國時期因受楚越文化的影響,雷州石狗融合了四靈之一的鳳鳥圖案,出現了鳳尾紋。秦漢時期,開通絲綢之路,隨著獅子傳入我國,雷州半島的石狗在造型上具有了獅子的特征,不少石狗身上出現了頷須、祥云紋、風火紋等。隋唐時期,佛教文化盛行,獅子的形象作為佛教象征物,雷州石狗自然融合了漢雕石獅的造型,形成頭部類狗、軀體類獅的獨特形態,身體刻有卷鬃毛,頸部刻有桃鈴、寶鎖、吉祥、壽等紋飾,身雕蓮瓣紋。宋元時期,漢閩人遷雷,帶來了漢文化與道教宗教信仰。[5]雷州石狗也融入了道教文化,身上刻有石敢當、八卦圖、照妖鏡等裝飾物件,胸前刻“麒麟在此”“招財進寶”“皇”“泰山”等,雷州石狗具有了麒麟的獸角,腳踩繡球、靈蛇、帥印、雷鼓,口含法繩,身上刻有銅錢紋、如意紋、龜背紋等。明朝時期,閩人二次南遷,漁網嘉禾圖案開始出現,石狗背刻葉網紋,腳踩漁網,尾部船錨。清朝時期,留洋活動的盛行與清代發式的原因,雕飾上有辮子的石狗出現,哈巴狗作為“洋狗”,造型也開始出現在了雷州石狗上。[6]各種紋飾都有其特定的寓意,表達了雷州人對石狗的精神寄托與崇拜之情。

二、基于雷州石狗的文創產品形式探索

(一)空間與體積的形式探索

雷州石狗是一種圓雕形式的民俗文化美術品。圓雕,是指可以全方位觀看的一類雕塑;浮雕,是將三維的形體壓縮在平板上塑造形體,靠透視來表現三維空間,適合在特定的角度觀看。相較于圓雕這類需求空間的獨立性上,浮雕化的處理,比圓雕更有空間的優勢,其整體更加小巧,方便移動??臻g上的折疊與體積上的壓縮,能貼近人們的衣食住行,方便產品的運輸與空間的擺放,是雷州石狗從室外走向居內的第一步。

(二)材質探索

雷州石狗的制作材料主要為玄武巖(青石),還有極少出現的赤砂巖、花崗巖和火山巖,以及一尊罕見的用海珊瑚石打制的,這些石材均為雷州就地取材。當然,選擇石頭作為雷州石狗的制作材料,不僅是因為原材料易得,更是人們相信古老的東西經過長時間的孕育,吸收天地之精華,就會附帶靈性。石頭是永恒的東西,它自然就被賜予了神的職責,并且會一直履行。

雷州是古代嶺南地區陶瓷的主要產地。在符合永恒性的原材料里,我們選擇了“陶泥”。陶比石頭更輕巧,更具親和感。在體積與空間壓縮的基礎上,不僅可以靜觀,也可以把玩,具有趣味性與互動性。選擇陶泥作為材料,能讓雷州石狗從室外走向室內的可能性更大,同時也更具收藏價值。

(三)元素與色彩的探索

在元素方面,雷州石狗鮮明的盤瓠圖騰符號,獨特的時代性造型,是雷州區別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標志。傳統的雷州石狗保留玄武石本身色彩與質感,并無多余色彩點綴,依賴自身造型與紋飾來區別職責與寓意。但在雷州石狗的文創產品設計上,可以結合當地文化“儺舞”面具的顏色。色彩的增加可以讓雷州石狗產生活性,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同時也能在知覺的選擇性上更好地突出紋飾。既能豐富文創產品,使其更富活力,也能讓雷州不同傳統文化形式實現互相融合。

三、雷州石狗設計實踐

(一)圓雕轉浮雕化的處理

在浮雕設計中充分凸顯石狗的形象特征,增加浮雕石狗的觀賞性及辨識性,從外形方面提取簡化,使其以另一種方式生動躍然于平面上,是對傳統形式的一種創新。在設計中,對浮雕石狗的底座、浮雕的高度都進行基本統一化的處理,使一系列產品更加協調。

(二)元素的提取

在外觀造型上,或坐或蹲或伏,姿勢多樣。抓住人格化型與獅象型的特征,眼睛外凸,眼窩內陷,嘴巴張大且附有尖牙或是輕吐舌頭 ,尾巴呈舒卷狀。佩戴飾品多樣,有的頸系“鈴鐺”,有的頭部披有“頭巾”等。表情方面有的輕吐舌頭,有的憨厚、咧嘴含笑。

在裝飾紋樣上,雷州石狗身上的“云雷紋”是區別于其他石雕文化的顯著特征,把云雷紋作為主要的腳部或是背部裝飾,輔助紋飾比如“風火紋”修飾腿部,脊背飾有“麒麟紋”,額部“如意紋”等。石狗紋樣根源久遠且具有特定的寓意與標識作用,在設計中應盡量運用。

(三)色彩的提取

湛江儺舞面具人物分為雷首公、五雷公、土地公婆和艄公婆十位人物面具,在色彩的應用上主要選取了雷州“走清將”中的馬、郭、方、鄧、田五方雷將形象的代表色紅、黃、藍(青)、白、黑。儺舞面具在以一個主體色為基底的時候,其輔助顏色會采用大量的互補色或對比色,使得儺舞面具具有高純度、強對比的色彩關系。在雷州石狗文創產品的設計中,紋飾與軀體之間的色彩關系可以遵循面具主體與裝飾之間的關系。

(四)造型的設計與簡化

在對傳統符號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提取與重構是尊重傳統文化的最有效的設計方法,基礎元素的設計可以使文化的精髓與深刻內涵得到保留。在設計過程中,應根據雷州石狗的造型特點、元素特征等方面來進行分析,保留其代表性、典型性與獨特性。

首先,在輪廓方面對傳統石狗造型進行取樣,主要從石狗形象的外輪廓造型和表情進行簡化、概括和變形。分析得出石狗的造型大多敦厚肥碩,采用了“刪繁留簡”的設計理念。提取了簡單的外輪廓造型,把復雜和不重要的瑣碎元素去除。

其次,在完成基礎造型輪廓后,對形象符號賦予生動的擬人化表情,將石狗的神態情緒化,賦予其一定的形象性格特征,使其更符合當代藝術造型的審美風格。

四、結語

雷州石狗的浮雕化設計可以用于旅游紀念品,抑或是雷州石狗工藝擺件與文化禮品類。它具有古人對于雷州石狗賦予的守護、辟邪呈祥的深層寓意,可以用于裝飾、懸掛或陳設于人們需要的地方。它具有易攜帶、易流通的特點,體型更為輕便小巧,色彩更為豐富多樣,讓古老的石狗圖騰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更加年輕、潮流、時尚的活力。(本文為廣東海洋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CXXL2021350、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項目2020GXJK339、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0年度嶺南文化項目GD20LN04)

猜你喜歡
雷州浮雕紋飾
帶狀紋飾的類型
蠟染的紋飾探討
浮雕圓圈
雕漆紋飾的修復
清代雷州半島糖貿易及其規范化——以新發現的雷州花橋碑刻為例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龕楣紋飾研究
出錯的浮雕
雷州書畫作品選
雷州灣海域懸浮物濃度遙感監測研究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